《成人之道》是202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人之道
- 作者:安樂哲
- 譯者:歐陽霄
- 出版時間:2023年9月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1340028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成人之道》是202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成人之道》是2011年3月1日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凱麟、陳仁仁。本書主要講述了做人的心性與德性、人格與修養都有關內容。內容簡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孔子、儒學、傳統文化的研究經歷了一個從撥亂反正到恢復正常再...
《成人之道——儒家倫理文化》是2020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凱麟。內容簡介 《成人之道——儒家倫理文化》是“儒家文化大眾讀本”叢書中的一冊。傳統儒家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倫理道德問題是它致思的焦點和解題的路徑。本書分為儒家與倫理、心性與德性、人格與修養、人倫...
《成人之道》是202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成人之道》為著名漢學家、比較哲學家、孔子文化獎得主安樂哲的新作。作者對一貫主張的儒家角色倫理學進行了深度詮釋,從宇宙論基礎出發進一步揭示其思考起點——儒家過程性的人之理念:“人之成為”或“成人”。在《成人之道》中,安樂哲分析了儒家傳統中...
《成人之道:中國傳統禮儀及其道德教育功能研究》是湯海艷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5年5月。該書研究傳統禮儀的道德意蘊,重點討論傳統禮儀的道德教育功能,探析傳統禮儀之於道德養成的作用及其現代轉化,尋求提升道德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在具體研究中,作者用歷史的方法分析禮儀的嬗變過程及其所呈現的階段性特徵...
《成人之道:〈論語〉導讀》,是一本幫助高中生理解《論語》的輔助讀物,引導學生領會如何“成人”。成人,既是一個靜態的理想目標,又是一個動態的現實過程。為了成為“人”,有素質的人,青少年需要從仁愛出發,愛己惜物;需要按規矩辦事,克己復禮;需有開放的胸懷,行忠恕之道;需要樹立志向,需要勇敢無畏,...
《境界與文化:成人之道》是一本(張世英)編制的書籍。作者簡介 張世英,1921生年,武漢市人。1946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1946—1952年在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任教。1952年至今,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研究所講師、副教授、教授、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化:古希臘的成人之道》是2023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德] 維爾納·耶格爾。內容簡介 《教化:古希臘的成人之道》 原書為三卷本,德文版出版於1934—1947年。第一卷“早期希臘”和第二卷“阿提卡精神的高峰與危機”描述了希臘文化在古風和古典時代的基礎、成長和危機,以雅典的崩潰而告終;第...
《之道》內容有文質彬彬、君子篤志、勇者不懼、無欲則剛、人之生也直、知(智)者不惑、君子慮遠、言行之道、過則勿憚改嚴己寬人、知人之道、知己之道、交友之道、君子有成、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泰而不驕等。內容簡介 由薛金學著述的《論語之道》一書,就是試圖...
《楊氏子承之哀辭》是唐代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楊氏子承之哀辭(並序)楊氏子承之,既冠,有成人之道。其明年四月,不幸而夭。其外姻解人柳宗元,為之慟且出涕。噫!是子也,氣淳以願,志專以勤,確然而直方,吾未知其止也。作辭賦書論,其言甚偉,餘方愛之,謂可以成器者,故不知慟且出涕,況...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古人有姓、有名,還有字,如杜甫姓杜、名甫,字子美。諸葛亮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據《禮記·內則》記載,上古時代,子孩生下來三個月,由母親抱著去見父親,父親"咳(hai)而名之",意思是拉著孩子的右手,用食指輕撓他的下巴,為之取名。二十年之後,當孩子長大成人,則要在...
是故古者聖王重冠。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禮,重禮所以為國本也。故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三加彌尊,加有成也。己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見於母,母拜之,見於兄弟,兄弟拜之,人而與為禮也。冠玄端,摯於君,以摯見於鄉大夫、鄉先生,以成人見也。成人之者,將責...
“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此似為君子一詞在德性上最具體的意義。“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當然,仁祇是君子之所以為君子所宜具有其德性之總綱,在其他方面,仍非無所述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本篇中,孔子的幾位弟子向他問怎樣才是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