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心理學

懶惰心理學是一門結合了教育學,腦科學,心理學,行為學,發展學,管理學,體育學等學科,幫助人們克服“懶惰” 行為和心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的實用型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懶惰心理學
  • 外文名:Healthy Psychology, LazyPsychology, Functional Psychology
  • 提出者嚴進洪
  • 提出時間:2002年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使用領域:心理健康、積極行為、運動訓練
提出者簡介,主要內容,

提出者簡介

嚴進洪,男,美國行為學博士(1996)和博士後(1997),深圳大學心理與社會學院教授。研究領域是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認知能力與技能行為,實驗心理,大腦神經系統對行為控制和學習的關係,老人行為,老人智慧障礙痴呆的行為診斷和治療,帕金森行為控制,心理健康。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40餘篇。在行為學、老人醫學和腦科學等領域權威雜誌發表了20餘篇論文,總影響因子超過100,被SCI刊物他引200餘次。其中關於動作發展的認知神經和生物力學論述,被老人教科書(PhysicalDimensionsofAging)多次引用。

主要內容

懶惰心理學是一門結合了教育學腦科學心理學行為學發展學管理學體育學等學科,幫助人們克服 “懶惰” 行為的心理學實用型課程。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了解造成“懶惰”的一些主客觀原因和行為干預模式。這是如何克服懶惰心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健康快樂的條件。
二、了解如何改變“懶惰”心態和“少活動”的狀態,逐漸進入“積極活動”的生活習慣。
三、分析和對比,從“不健康”行為中學習如何變得健康,克服懶惰的心理疾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通過鍛鍊身體,形成積極的生活方式。
四、運用腦適能訓練克服“懶惰”行為和心理。
通過一些特殊的動作訓練方法,激活大腦相關皮層或部位,提升動作練習的興趣和動機,從根本上改良腦功能和動作效率,克服“懶惰”行為,建立積極的生活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