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經》第十品“莊嚴淨土分”:“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出自:金剛經
- 開示:釋迦牟尼
- 闡釋:吳鐵夫
出處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img/1/d81/wMlZWZyEDOzczN5EGZ4I2N1YWZ2ATY5ITMwkjYygTY4cTMlFzYmV2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釋義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img/4/d17/gN4UzMhZGNzcDM0QmYyYWOlV2MzgjN0MjNxADZ2YjM1QmZ2ImYkhz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經》第十品“莊嚴淨土分”:“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因此,“坐看雲起時”,還蘊藏著一種“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機。簡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夠去掉執著,像雲般無心,就可以擺脫煩惱,得到解脫,得到自在,詩人在一坐、一看之際已經頓悟。再看這流水、白雲,已是無所分別...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的世界》是20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中浙。內容簡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的世界》介紹了慧能的重大貢獻在於,對傳統佛教進行了大膽改造,把抽象的成佛觀念、出世的成佛精神拉到了現實之中...
⑳無所住:出自《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不讓心識活動停留在特定的對象和內容上,不把特定的對象看成是真的,一成不變的。㉑譊譊:說個不停。師:參寥。呵:責怪。真正的體悟屬於心靈的體驗,如果一味喋喋...
《金剛經》者,《大般若經》之一也。吾聞經云:“金最剛,能催伏魔軍,普濟群品,故謂之金剛雲。”人性堅利,物不能壞,亦復如是。故忍和尚為能大師說此經典,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大悟,便爾見性成佛,一何偉也!說者謂...
”又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餘涅槃也是不可住。若住於無餘,執著無餘,即見無餘相,自然不得究竟,落於有餘。故曰“若住無余卻有餘”。究竟真理,言語道斷而不可言說,心行處滅而不可思議,所以“言下忘言”則一時...
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
據說禪宗六祖慧能即因聞《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開悟,成為禪宗衣缽傳人。詩中首聯兩個“住”字,把法師在山中“住”持修心和詩人所要闡發的“無所住”的佛理巧妙地關聯起來,表明法師居住在山林,而內心清淨,無所執著。這...
祖以袈裟遮圍(105),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祖知...
什麼叫“無住”?就是《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個“無住”,無所著住。什麼叫無所著住?就是什麼也不著住了,也就是怎樣都可以。這是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無住也就是無為,無為也就是無住。可是無住身心...
以不生則必不住故。不生妄心,則得心清淨。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妄心滅已,不住空相。蓋“色即是空,...
佛告訴菩薩,你不能夠執著於有,也不能夠執著於空,什麼都不能執著,什麼都不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只有這樣,才能夠來也自如,去也自如,所以佛很自在的,要度眾生,要入涅槃,兩邊都不執著,來去自如,所以佛就叫“如來”。佛教...
惠能雖不識字,一聞此偈,便知未見本性。托人亦書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眾皆驚。五祖觀後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靜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舉手...
事實上莊子所倡導的“逍遙自在”、“齊物我、齊萬物”的“物我兩忘”的境地並非完全等於審美的人生境地,而是遠高於審美人生境地的,是一種類似於佛教的“無喜無悲、無苦無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境至地。純粹的藝術給人...
五祖傳授他《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頓然大悟。五祖遂將衣缽傳他,並命他南行,以待時機。五祖送到江邊說:『我操船送你。』惠能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遂自行到南方弘化,終成為震爍古今的六祖。從...
1、《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生無所住心。何以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2、《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
自達摩西來之後,像六祖這樣利根,可說是古今無兩了!可是他的歷程,還是無階段中有階段的!考六祖聞客誦《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處,便頓會玄旨。他馬上便去謁黃梅討分曉。黃梅勘曰∶‘來求什麼?祖曰∶惟求作佛。...
(昔禪宗五祖為六祖講《金剛經》,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六祖頓悟,即而說道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宣揚佛法 釋迦牟尼佛成無上正等正覺後,為令眾生入佛知見,以...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生無所住心。何以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即一切多樣、有限和可滅的現象形式世界實乃幻相,完全是虛幻和虛假的。2.《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惠能豁然大悟。原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惠能一連說了五個何期,以表達自己悟道時的驚喜和見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
溈山答的“修與不修是兩頭語”的話;也即是百丈說的“只如今鑒覺,但不依住一切有無諸法,世間出世間法;亦不作不依住知解,亦不依住無知解”,也即是《金剛般若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意。百丈曾說“但割斷兩頭句,...
近而專注行草,其小字行草精緻典雅,被書界所公認。陳忠洲的山水畫創作主要以嶗山為題材,他筆下的嶗山雄偉壯闊多神秀,清秀峻茂,雲湧泉奔,氣象萬千。出入其間山滋水潤,雲煙供養,得以澄懷觀道。深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詩為畫...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金剛經 第十一...
若無所住而生其心,離過絕非是妙法。有所住而生其心,即妙法是粗法。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即妙法,故人人皆有妙法,人人皆可成佛。十方三世諸佛證此無差別之妙法而成佛;眾生迷昧,錯用此無差別之妙法,而妄起分別思量,即...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無為福勝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