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疾病生物學理論

人的心理是在一定的生物遺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遺傳因素是個體心理發展的內部條件和自然前提,它為心理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時也給心理發展設定了內部限制,使人不可能任意向某個方向發展,而是使這種心理發展具有一定的內部傾向性。因此,雖然心身障礙強調心理社會因素對其發生、發展過程的影響,但是如果不考慮生物學及個體軀體本身的因素,則很難解釋為什麼在同樣的社會、心理條件下,有人患病,有人不患病;有某人患高血壓,有人偏頭痛。

應激疾病生物學理論正是基於此而被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激疾病生物學理論
  • 外文名:Theory of stress disease biology
  • 學科:變態心理學
具體內容,1.遺傳傾向,2.心理神經病學與互動理論,

具體內容

在應激疾病心生物學理論中,存在兩種理論傾向:

1.遺傳傾向

從人們對各種與應激有關的疾病所做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軀體障礙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史。這種家族性的遺傳傾向,在高血壓、肥胖、哮喘等方面表現得尤為顯著。從研究文獻可以知道,父母一方患有高血壓,子女的應激性心血管反應性比那些無高血壓家族史的人顯著的多。同樣的證據也可在雙生子研究中的到證明,同卵雙生子之間的反應性要比異卵雙生子的高出很多。此外我們也了解到,a型人格的人易患心血管疾病,也就是說具有a型人格的人常有患同一疾病的傾向。因此,根據個體患有何種心理障礙具有一定遺傳傾向的假設,可以做到早期認識別,在其還未發展成心理疾病時就有及時對其進行治療,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身障礙給人帶來的種種困擾。

2.心理神經病學與互動理論

生物學研究不僅僅限於對遺傳傾向的探索,而且開始關注軀體的免疫系統,從而為探討應激事件是如何導致心身障礙這一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觀點。該研究領域就是現代心理神經免疫學,主要是研究心理應激、免疫系統與疾病之間的關係。心理神經病醫學的研究結果結合Sch嗯wartz、Weiner和Lazarus所提出的互動理論,基本上,為我們的研究應激和疾病的關係,提出了一種新的發展方向。
在理論中,顯示了應激與傳染性疾病的關係:
見左圖1,
如下圖2:顯示壓力與親膚性病原體(如愛滋病病毒或皰疹病毒)復發的關係。確切的說,這兩個圖(圖1和圖2)並沒有標明反饋迴路,但是它們仍可以清楚地表明軀體、行為、情愫因素在心身障礙中的互動作用。
圖2.壓力以潛伏性病原體復發及疾病進程的關係圖2.壓力以潛伏性病原體復發及疾病進程的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