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促進會

1939年9月,第一屆國民參政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聯合提議的《關於清政府定期召集國民大會制定憲法實行憲政案》。迫於各界壓力,中同國民黨中央宣布在1940年6月底以前結束國民大會代表的選舉,11月12日召集國民大會。為爭取憲政早日實現,1939年10月和11月,由張瀾和沈鈞儒等同民參議員發起,11月30日於重慶成立。設常委會委員沈鈞儒、黃炎培、章乃器、張申府、史良、左舜生、章伯鈞;秘書主任張申府;宣傳委員會主任沈鈞儒;研究委員會主任左舜生;聯絡委員會主任章伯鈞。在重慶召開了4次憲政座談會,到會者約七八十人,中共參議員董必武、秦邦憲出席了座談會。在第4次座談會上決定成立憲政促進會,選舉黃炎培、沈鈞儒、李璜、董必武等85人為籌備委員。同時,重慶30多個婦女團體發起婦女憲政座談會,青年代表25人發起青年憲政座談會。成都、桂林、上海等地也先後組織了憲政促進會。延安及其他解放區也成立了各界憲政促進會。各黨派、各階級、各團體的代表人物,在會議上和報刊上紛紛發表關於憲政的言論.形成轟轟烈烈的憲政運動。由於中國國民黨堅持一黨專制,沒有實行憲政的誠意,於1940年9月宣布國民大會之召集日期另行決定,取消了許下的諾言,熱鬧一時的憲政運動就止收場,各地的憲政促進會也紛紛解散。到1944年,由於日本侵略軍在豫、湘、桂大舉進攻,同民黨軍事上失利,政治、經濟危機發展,國統區民主運動再度高漲,張瀾等民主人士在成都倡議組成了“民主憲政促進會”,又一次掀起爭取民主憲政的運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