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壽寺雙塔

慶壽寺雙塔

慶壽寺雙塔原址在北京西城區西長安街28號。1954年擴建西長安街拆除。金初始建,稱大慶壽寺,元初重建。正統十三年(1448)重修,改稱大興隆寺,又名慈恩寺。嘉靖十四年(1535)毀於火。嘉靖十五年(1536)改為講武 堂、演象所。雙塔在寺西側。一塔9級,稱“天光普照佛日圓明海雲佑聖國師之塔”,一塔7級,稱“佛日圓照大禪師可庵之靈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慶壽寺雙塔
  • 原址:北京西城區西長安街28號
  • 始建時間:金朝
  • 毀滅時間:1535年
簡介,歷史記載,

簡介

慶壽寺雙塔原址在北京西城區西長安街28號。1954年擴建西長安街拆除。金初始建,稱大慶壽寺,元初重建。正統十三年(1448)重修,改稱大興隆寺,又名慈恩寺。嘉靖十四年(1535)毀於火。嘉靖十五年(1536)改為講武 堂、演象所。雙塔在寺西側。一塔9級,稱“天光普照佛日圓明海雲佑聖國師之塔”,一塔7級,稱“佛日圓照大禪師可庵之靈塔”。

歷史記載

據《震垣識略》記載:"雙塔寺名的《寶賢堂集古法帖》180餘通;有清代的《古寶賢堂法帖》36通;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醉筆石刻“赤壁懷古”3通;慶壽寺雙塔有清代著名書家祁雋藻的“子史萃言”石刻4通;還有記述內容別具一格的“晉溪隱君家訓”碑,等等。這些古碑古碣,集清以前各代著名書法大家的墨跡寶瀚於一堂,真、草、隸、篆各種書體,無一不有,不僅為書法界和愛好書法的各界人士所珍視,也極為到此觀光和遊覽的人們所喜聞樂見。雙塔寺“碑廊”的最北端,鑲嵌有宋代大文豪,一代書法家蘇東坡的墨跡“赤壁懷古”刻石。這套刻石共三塊,是蘇武原跡的摹勒本,也是雙塔寺“碑廊”眾刻石中引以為重的佼佼者。據該刻石末一通的“跋文”看,該石為乾隆二十七年仲夏(公元1762年),依舊拓摹勒上石,迄今227年。茲引原“跋文”如後:右東坡先生自書大江東去詞,乃為醉後神到之筆。余家藏舊拓也。詞與書並挾,莫偉勁傑之氣雅,類其為人。余愛而重之,固復鉤摹勒石以廣所傳。按先生脫御史台,獄謫黃州團練副使,前後赤壁二賦成於遷所,此詞寄託略同,應亦是時所作。觀其淋漓杯酒,逸興遄飛,伸底揮毫,盎然天趣,非見道深而胸無塊壘者能之乎?吁!信可愛而重也美,乾隆二十有七年壬午仲夏。西村鄂弼跋。鄂弼為何許人,已不得而知。如今我國有東坡“赤壁懷古”刻石者,僅兩處。其一在“東坡赤壁”,即今湖北省黃州。其一即雙塔寺所在此石。據傳,黃州赤壁所藏乃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時鐫刻。如是則晚於慶壽寺雙塔所藏者百餘年矣。蘇東坡乃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世稱蘇、黃(庭堅)、米(芾)、蔡(襄)。他擅長行、楷,取法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至於他的草書則較為鮮見,《念奴嬌·赤壁懷古》則是其草書的傳世之作。歷代名書法家評介“赤壁懷古”刻石時,認為它取法於張旭、懷素,筆勢奇勁,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同詞的豪放風格,相得益彰。書後款識作“久不作草書,適乘醉走筆,覺酒氣勃勃,似指端出也。東坡醉筆。”由此可見,這同張旭大醉後呼喊狂走而後落筆,以及懷素酒醉興到運筆,極為相似。慶壽寺雙塔東坡“赤壁懷古”刻石,既是所有蘇軾書法碑帖中最受人喜愛的,也是雙塔寺碑廓中最引人注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