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林寺塔

慶林寺塔

慶林寺塔,位於河北省故城縣縣城鄭口西南的饒陽店村東。慶林寺塔系用青磚砌成,坐南朝北,平面為八角形,下為塔座,塔身高六層, 為樓閣式磚塔,總高35.67米,建築面積165.2平方米。其造型挺拔秀美,砌築精巧,每層之間砌有雙層塔檐。塔頂有一銅葫蘆塔剎。一層為三米多高的塔基,二層以上,每層各在東、西、南、北有一個券門。門上有窗,窗上裝有菱紋、雲紋天蓮花紋的窗欞。花飾精美,各不相同。塔檐為45度斜拱。塔內為穿心式和壁內折上式相結合,可拾級而上、到達塔頂,四壁還有大小不同的佛龕、燈龕等。該塔精巧玲瓏,造形美觀,獨具一格。據饒陽店關帝廟的碑文記載:北宋初年,有饒、楊兩姓在此開店,故名饒楊店。在塔的內壁上,有許多遊人題的詩詞,其中一首是明朝嘉靖年間侍郎、本縣人王士嘉題寫慶林塔的詩,詩云:浮圖何代建?峭拔入雲端。絕頂登臨處,摩挲星斗寒。從詩中不難看出,連明朝的王士嘉也搞不清塔建何代,不過,早期出的《武城縣誌》和《故城縣誌》,都把慶林寺塔說成是唐代建築。直到1990年,中國科學院的張馭寰教授,對慶林寺塔進行了實地考察後,根據該塔的建築風格和特點,確定為北宋初期所建。新中國成立後,曾於1957年和於1976年,兩次進行修繕,該塔至今保存完好。2006年05月25日,慶林寺塔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慶林寺塔
  • 地址:河北省故城縣鄭家口
  • 性質:古建築
  • 別稱:饒陽店塔
歷史沿革,架構布局,旅遊,

歷史沿革

慶林寺塔始建於北宋,距今有千年歷史。從造型上來說,它屬於花塔類型,重要特徵就是在塔身上半部分裝飾有各種繁複的花飾,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這種塔形成於宋遼金時期,元朝後幾乎絕跡,國內現存華塔總數也不過十幾座。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慶林寺塔為八角樓閣式花塔,塔身由兩部分組成。主塔為四層,聳立正中,塔高約40.5米,底層四隅各建一六角形亭狀小塔,將主塔一至二層環抱,高低錯落,主次偎依。這個造型又有金剛寶座塔的意味,給人感覺整個塔造型富於變化。主塔身最上部是整座塔的精華所在,花束型塔身占了大約整體的1/3左右,其上按八面八角垂直線刻塑出獅、、佛、菩薩、獸頭、大天王力士等形象,各種刻塑參差錯落、變化有致。
慶林寺塔慶林寺塔

架構布局

慶林寺塔為九級八面,高40.58米。正面向南,東西南北四面各闢一拱狀門。塔為純磚結構,塔身、心柱、內廊、梯級、腰檐等均為磚砌而成。塔二層以上各層的四面,均隱出直欞窗形。慶壽寺雙塔,塔的底層是近澀式腰檐,二至八層均是平座迭澀式腰檐。二至八層,外壁內繞以走廊,中砌八邊形塔心柱,內設磚砌梯級。第一層入口在西南首,第二層在南首,第三層在西北首,第四層在東北首。再往上,各級塔梯形成十字交叉,至九層無磚柱,無走廊,內部易為八邊形磚室,上置八角形藻頂,再上層就是塔剎。在維修過程中,人們發現自第七層至第九層及塔頂塔剎部,穿過一根直徑約40—50厘米的木製剎桿,同時還發現自第二層至第九層在外壁中部、塔門廊下兩至三層磚處,都有平行八角邊的臥木,直徑約為30—40厘米,在門廊處又有一臥木,通向塔心柱與之拉結。臥木就是木筋,相當於今天的鋼筋,增強了外壁之間及外壁與塔心柱連線,使塔成為一個整體,極大提高了磚塔在平面內的“抗剪”能力和抗震能力。在該塔的復修勘探中,還發現了一個獨特的砌築工藝:塔的外壁外牆有一層石灰砂漿砌築、糯米汁石灰膠泥勾縫的外殼,與外壁內部磚砌體不相結合,就好像給塔穿了一件外套,這與其它地區磚塔構築的方法不同,這種方法使塔體在地震發生時能夠有力削弱共振,起到緩衝和抵消震力的作用。

旅遊

慶林寺塔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遊觀光者,對饒陽店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94年至今,每天到這裡學修佛法或旅遊觀光者川流不息,已經接待了亞洲、美洲、歐洲諸多國家和來自全國各省市、地區學法者不計其數,旅遊觀光者更是不計其數。
慶林寺塔地圖慶林寺塔地圖
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季節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氣溫的年溫差較大,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表現出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徵。在一年四季中,冬季寒冷降雪少,春季乾旱風沙多,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氣晴朗,冷暖適中。
自駕車可於衡水市區走衡棗公路至故城縣鄭口鎮,然後拐向西南至邢德公路,行約25公里路邊即見饒陽店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