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簡介
隨州大洪山慈恩寺,又稱大洪山禪院、靈峰禪院,建有寶珠峰上院(金頂)、九龍湖下院(大洪山禪院),建築宏偉,香火鼎盛。始建於唐代。後遭戰火災患,屢毀屢建,歷唐宋元明清,直到抗日戰爭,完全損毀。
慈恩寺金頂重修,基礎在舊址下挖,瓦礫堆中,石刻石雕、石條、青磚、瓦當、瓷片層出。這些文化遺存斷代分明,地表為近當代瓦礫,地表之下為民國、清代、明代、元代、宋代,直至唐代,層層疊壓,可見唐毀宋建、宋毀元建、明清相繼、代代相續、世世傳承的痕跡,漢東仕民對佛教的虔誠真切可感。
慈恩寺金頂基礎施工發掘的廟宇遺存,尤以大量石刻石雕引人注目。100多件石刻石雕藝術品,大部分不同程度殘損,小部分完好。這些石刻石雕,主要為建築物構件、飾品,如石門框、石門檻、石門楣、門飾、柱礎、牌匾、碑刻,還有廟匾、門聯、拴馬石,從中可以尋見各個時代的建築風格和裝飾特色。
這些古代廟宇建築的石刻石雕,不乏精品,三層蓮花的唐代石柱礎,豪華典雅;“大明崇禎二年”款的橫式石牌匾上,“楚山望剎”四字,遒勁奔放;青石雕刻的“朝陽門”門匾等資料,證實了山巔廟宇周圍曾有石城;明代、清代的20多通石碑,有紀重修廟宇功德名錄的,還有“隨州正堂”奉聖旨勒石護廟的。最難得的,是一對雕工精細的青石門聯,刻著 “漢東地闊無雙院”、“楚北天空第一峰”的聯語,證實了古人對大洪山和大洪山廟宇的讚譽。
歷史沿革
據《隨州志》記載,素有“楚北天空第一峰” 的大洪山主峰海拔高1636米。歷史上的大洪山禪寺分為上、下兩院,位於寶珠峰頂的上院史稱“幽濟寺”、“靈濟寺”、“靈峰寺”、“楚天望剎”等。大洪山禪寺始建於唐朝寶曆二年(公元826年),興盛時,僧眾達近千人。近代大洪山古寺及諸寺院,因戰亂而毀於一旦。2009年,當代佛門泰斗本煥長老率衣缽弟子印順法師,攜十方檀越發大願重建慈恩寺。
恢復重建
2011年5月31日上午,湖北隨州大洪山寶珠峰上千年古剎慈恩寺高僧雲集,彩幡飄揚,巍峨俊秀的大洪山慈恩寺金頂落成開光法會慶典在喜雨綿綿中隆重召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淨慧長老,二祖寺住持紹雲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
純一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
正慈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妙江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大洪山慈恩寺住持
印順法師,中國佛教協會教務部副主任、河南桐柏山雲台禪寺住持凊遠法師,美國菩提學會會長慧光法師,香港西方寺方丈寬運法師,澳門佛教總會理事長健釗長老,台灣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光法師等諸山長老,佛教界、古建界、工藝美術界等著名專家學者及湖北省相關部門領導,與來自海內外嘉賓、佛教四眾弟子總計萬餘人參加了今天的開光法會。
今天的開光法會由淨慧長老、印順法師、純一法師、正慈法師、妙江法師、清遠法師、寬運法師、健釗長老等共同主法,法會現場莊嚴殊勝,主法和尚按照佛教儀軌依次舉行了楊枝淨水贊、持水說文等流程,高僧大德及現場的萬餘名四眾弟子共同祈願法會圓滿、香火旺盛、海眾安和。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淨慧長老在法會致辭中說:大洪山古寺為
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大洪山慈恩寺的恢復重建,延續了昔日香火,寄託了該地區心中的良好心愿。希望大洪山慈恩寺常住大眾,以祖訓為鑑,弘法利生。
印順法師在法會慶典致辭中說:洪山古寺乃禪門千年古剎,禪宗發祥地之一。自唐朝肇始,高僧卓錫,代有其人,名王護法,史不絕稱。在歷史的長河中,大洪山地區佛教興廢不一,今欣逢盛事,政通人和。重建大洪山慈恩寺乃因緣所聚,眾望所歸,也是恢復大洪山湖北佛教首山地位,弘揚大洪山博大精深佛教文化的需要。
印順法師在展望慈恩寺今後的歷史使命時說:“法不孤行,遇緣則應。”慈恩寺建成後所承擔的歷史使命任重道遠,面臨的建設任務仍然繁重。我堅信,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定會共襄盛舉,圓滿功德。
據悉,大慈恩寺恢復重建工程總用地面積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總投資2.4億元。整個建築群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大雄寶殿為中心,成十字形展開,中軸線主體建築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依次展開。位於原鐘樓峰和鼓樓峰的五崇塔和大悲閣與金頂遙相呼應,使整個建築群顯得更加錯落有致,磅礴大氣。“金頂”工程是慈恩寺的標誌性建築,從2010年4月29日開建,歷時13個月建成,已投資4000萬元,資金大部分由民間籌集而來。其瓦柱門窗四壁皆為黃銅鑄造,建築高度15.9米,在全國同類建築中位居第一。金頂底座設一地宮,安放泰國僧王護送的佛指舍利和本煥長老血經的金鑄版,用珠寶供養,勒碑銘記。未來三年,大洪山將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投入資金兩億元,建成慈恩寺配套工程,再現唐宋佛教“楚山望寺”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