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雁塔
- 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
- 又名:慈恩寺塔
- 層數:七層
結構,歷史,景觀,
結構
現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
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
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
一塊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
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
寺門內,鐘、鼓樓東西對峙。
鐘、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
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 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
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後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後沿襲成習。
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
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為珍貴。
歷史
武則天時重修, 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葺。
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著有《大唐西域記》),曾在這裡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
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
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景觀
大雁塔東南側,有和尚墓塔群。
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築,殿內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
是禮佛誦經之所。
法堂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堂內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恩寺是明代以來的規模,而寺內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築。
現在大雁塔經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艷,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遊人的遊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