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舍利

感應舍利

感應舍利,又名影身舍利,是歷史上因滅佛事件而用佛家七寶製作的仿真舍利,原料多使用佛家七寶,如瑪瑙珍珠等材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感應舍利
  • 來源:珠寶 
  • 區別:不同於佛陀與高僧寂滅後火化而得
  • 最早出現東吳孫權時代
  • 供奉地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 其他名稱:影身舍利;感應舍利球;
材質,由來,記載,

材質

佛家弟子們用玉石瑪瑙等珍稀材料,按照真身靈骨的形狀和大小而特製。據佛經記載,佛家七寶皆可為影骨舍利。其中,最為常見的是一種狀若瑪瑙球的白色顆粒物,佛家稱之為影骨舍利或感應舍利珠。由於千餘年靈氣凝聚之故,其表面細膩光滑,溫潤如玉,側光下可隱現一絲肉狀寶光,球體異常堅固。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影骨舍利,不僅形狀與靈骨真身舍利無二,而且與靈骨舍利一樣,顏色亦有白、黑、紅等多種彩色。影骨舍利一般均與靈骨相伴相生,同聚一處。有的是在高僧圓寂坐化缸中相伴,而更多的是出於靈塔地宮的金棺銀槨中,與真身靈骨合伴一起涵養。從我國曆次考古發掘的地宮舍利靈塔中,均有影骨舍利出現。

由來

在我國最早感應得到舍利子的是在東吳孫權時代,“有臣名孫皓,因聞梵僧康僧鎧法師演說供養舍利功德,欲求舍利供養,法師教結壇虔誠祈求,經四十九日,空瓶作響,發現舍利十餘顆。吳王令大力士試將舍利置鐵砧上,以鐵錘擊之,砧錘皆陷,舍利無損。”目前,這些感應舍利供養在南京棲霞寺
淨瓶內的感應舍利(大報恩寺)淨瓶內的感應舍利(大報恩寺)
2010年6月12日,南京古棲霞寺舉行了南京大報恩寺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法會,密藏千年的“感應舍利”等一系列聖物重光於世,供人瞻禮每天前來瞻禮的人絡繹不絕。人們進入法堂後,會看到供案之上左面的玻璃箱中,髹金須彌座上,橫放著一支長六七厘米的玻璃瓶,通體透明,一端細長,一端圓潤,並有絲織物纏繞在瓶口,隱約可見瓶內有數粒芥子大小的舍利,有黑色,有白色,還有金黃色的。箱前擺放一塊“感應舍利”的標牌。
根據《金陵梵剎志》的記載,早在三國東吳孫權在位的時候,佛教尚未興盛;赤烏十年(247),有一位天竺高僧康僧會大師來到了當時的南京城——建業,搭建茅屋以供奉佛像,當街隨機說法。從當時的吳國人來看,佛教還是件新鮮事物。而康僧會所著的服飾奇特,行為怪異,路人紛紛駐足評論。於是,便有官員啟奏大帝孫權,“有胡人入境,自稱沙門,容服非恆,事應檢查。”吳主孫權便召見康僧會,問其所傳之法有何靈驗之處?康僧會說:“如來遷跡(去世),忽逾千載,遺骨舍利,神曜無方。昔阿育王起塔,乃八萬四千……”孫權認為這是誇張荒誕之詞,就讓他獻上舍利,說道:如果真有你所說的舍利,就為你建寺造塔;如果是虛妄之詞,我東吳可是有法度的國家!言下之意,如果沒有舍利的話,就要治康僧會的罪。康僧會請求給他七天的時間,回到茅屋之後,召集徒眾說:“佛法的興廢,在此一舉!”於是潔齋於清靜之室,將一個銅瓶供奉在香案之上,日夜燒香禮拜,迎請舍利降臨。七日的期限到了,卻寂然無應;康僧會請求再延長七天,孫權應允了;可十四天過去了,依然不見舍利降臨。孫權說:“你這分明是在糊弄寡人。”便要治康僧會的欺君之罪,康僧會又請求再給七天時間,孫權再次準許了。康僧會對徒眾說:“佛法靈驗,應該降臨,只是我們這些人沒有感應,當以誓死為期!”時間過得很快,七天又快過去了,還是沒有舍利降臨,眾人都非常害怕,慌亂起來,只有康僧會燒香禮拜不止。就在這天夜裡五更,忽然銅瓶中鏗然有聲響,康僧會親自前去看視,果然得到了舍利。經過三七之期二十一日,日夜虔誠祈求,感得舍利憑空而降,應現在銅瓶之中,大顯威神,這便是感應舍利的由來。
天明之後,康僧會懷抱銅瓶前去進見孫權,滿朝文武都來觀看,只見五色光彩閃耀在銅瓶之上,眾人讚嘆不已。康僧會又道:佛舍利堅實無比,無物可摧。孫權聞言,就下令將舍利放在鐵砧之上,讓力士手持鐵錘用力敲擊,結果砧錘都打出了凹槽,而舍利完好無損。孫權大為嘆服,隨即為康僧會大師建寺造塔,供奉感應舍利,因為這是江南最早的佛寺,故名建初寺,塔名阿育王塔,就是後來大報恩寺的前身,而江南佛教也因此逐漸興盛起來。
可惜好景不長,八十年後,東晉蘇峻作亂,攻陷建康城,焚毀了建初寺塔,感應舍利從此湮滅。又過了四十多年,此時的建初寺舊址又有了一座小寺院,因在長乾里,便稱之為長乾寺晉簡文帝在寺中建了三層寶塔,據說每夜都會放光,但是無人在意。不成想幾年之後,引來了一位異人。 此人本名劉薩河,并州(今大同)人,從小喜歡打獵。31歲那年,突然昏死過去,過了七天后才甦醒,說自己到了地獄,看到了種種殘酷的刑罰,有僧人勸其出家,並前往南方去尋找阿育王塔,禮拜懺悔自己當年殺生的罪過。從此劉薩河出家,改名慧達,一路南行,尋找舍利塔,來到了建康城。他發現長乾寺塔有“異色”,就集合信徒發掘,挖到一丈多深,發現三塊石碑,其中一碑下有鐵函,鐵函中有銀函,銀函裹著金函,內盛舍利,光色炫耀無比,觀者大為驚嘆,於是慧達與眾人集資,又建了一座新塔,供養舍利,與舊塔對峙,從此,江南佛寺盛行雙塔制。
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又改造阿育王塔,再度發掘了塔基。地宮中有石函,石函內有銀壺,銀壺內盛放有舍利、佛螺髻發以及佛爪(指甲)。同年9月,梁武帝大做佛事,重建了雙塔,用金玉寶罐盛放舍利及佛爪發於七寶塔內,再裝入大石函,分別埋進兩座地宮中,並且堆放了王侯貴族富戶百姓等施捨的金銀珍寶,又將長乾寺改名為阿育王寺
隋朝統一天下後,為了政治上的原因,平毀了建康城,長乾寺塔也廢毀無遺。到了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唐朝歷史上“牛李黨爭”的一個關鍵人物——李德裕,出任潤州(今鎮江)刺史。他來到了金陵,打開了長乾寺阿育王塔遺址的地宮,發現舍利21顆。請出11顆遷往潤州,在北固山甘露寺建塔供奉,只剩下10顆留在原地。而此次發現的感應舍利也正是10顆,可以與史書相互印證。 但是,長乾寺在唐朝卻仍舊沒有起色,直到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演化大師——可政和尚向朝廷奏報了長乾寺舍利屢屢顯現靈驗的事,皇帝下詔,重修長乾寺,並建九層寶塔供奉舍利。
這次重建與以往不同的是,真宗皇帝自始至終都非常關注。在此幾年前,印度高僧施護法師來到中國,向朝廷敬獻了佛頂真骨舍利;這次,真宗特旨將佛頂真骨與感應舍利一同埋入了地宮。寶塔完工以後,真宗賜名“聖感舍利塔”,從此,感應舍利、佛頂真骨就一直埋藏在聖感舍利塔的地宮中。
長乾寺在幾年後改名天禧寺,從此,天禧寺蒸蒸日上,可惜,到了元朝末年,毀於兵火,只有寶塔巍然屹立。
明朝洪武初年,天禧寺得到了重建,然而,沒過幾年,太祖朱元璋認為天禧寺的聖感塔太高,在風水上來說,對他的大明江山不利,下旨將聖感塔移建到鐘山東麓,腳手架已經全部搭好了,正要拆毀時,出了安全事故,有工人從塔上墜落,老朱大為震驚,認為是上天示警,收回了成命,並重新修葺,使得天禧寺塔煥然一新。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樂六年(1408),天禧寺被一個惡徒放了把火,燒得是片瓦無存。四年後,明成祖朱棣下詔,為了報答父母的恩德,在天禧寺舊址,依照皇宮大內的規制,重建寺院,賜額“大報恩寺”;並且在聖感塔的原址,用五彩琉璃磚瓦砌築了九層寶塔,高達78米。此次修建,歷時17年之久,直到宣德三年才最後完工。建成之後,浮圖高聳,光耀雲天,堪稱古代建築藝術的奇蹟。但是,報恩寺的主題也從供奉佛門的舍利,轉變為明成祖為了報答父母深恩而建,使得人們漸漸忘卻了琉璃寶塔之下,地宮中埋藏的舍利。
清朝鹹豐年間,國運衰敗,南京城厄運連連,太平軍搗毀了所有的寺院廟宇,到了鹹豐六年(1856),韋昌輝發動天京事變,炸毀了琉璃寶塔,從此之後,舍利也好,寶塔也罷,無人問津,屈指算來,已經150多年了。然而萬幸的是,當年的感應舍利和佛頂真骨一直深深地埋藏在地宮之中,巋然不動,等待著盛世的重光。

記載

興教寺的感應舍利
相傳民國期間,朱子橋將軍來陝,他在興教寺的玄奘大師塔院虔誠禮拜,因其心至誠,塔上忽然跌落一塊磚頭,有兩顆舍利附在上面,大為震撼,因此發起重修塔院之舉,現在興教寺山門、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均系那時所建。這兩枚感應舍利一直珍藏在興教寺,狀如黃豆,色白,質堅。據常年守護舍利的寬池法師講,近年來似乎感應舍利還在漸漸增長,比他當年來興教寺時略有增大。
寧波阿育王寺的感應舍利
在一千七百年前的西晉時代,有一個名叫劉薩河的人(後出家改名慧達),在四明(今寧波)縣地方禮拜祈求,舍利與塔從地湧出。現在寧波阿育王寺供養的,據說就是他禮拜出土的那顆舍利。
大報恩寺的感應舍利
大報恩寺地宮出土石碑上的文字記載,這座地宮屬於北宋長乾寺,舍利函中藏有的都是稀世國寶:感應舍利十顆、佛頂真骨諸聖舍利金棺銀槨七寶阿育王塔。這些寶貝是被“進呈”然後“以鐵口函安置”的。
史料記載,梁大同八年,梁武帝改造阿育王佛塔,發掘出了舊塔下的舍利和佛發爪。佛祖的頭髮呈青紺色,當時的僧人們用手把佛祖的頭髮拉直,頭髮的長度有幾層樓那么長。除了這些,梁武帝 還挖到了前朝的人們禮佛的金銀杯、劍、釧、釵、鑷等諸雜寶物。
據說,梁武帝挖到地下九尺許,發現了石函,函內有鐵壺,以盛銀坩,坩內有金鏤罌,罌內放著三顆佛祖舍利,如粟粒大,圓正光潔。函內有琉璃碗,碗內還有四顆舍利以及發爪,爪有四枚,為沈香色。
後來,梁武帝請回了一顆佛祖 舍利放在他的宮廷內。最後,梁武帝來到長乾寺,設無礙大會,建了兩座寺廟,用金罌、玉罌,重新盛放了舍利以及佛祖的發爪,然後放在七寶塔內,又用石函盛放 寶塔,分別放在兩座寺廟的地宮內。同時,還放了王侯妃子富室所舍的金銀環釧等珍寶充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