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岳託

愛新覺羅岳托一般指本詞條

愛新覺羅·岳託(yoto,滿語意為“呆痴人”“傻公子”,1599年2月26日—1639年2月11日),後金(1636年後為清朝)宗室、將領,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禮烈親王代善之長子。

岳託早年投身戎馬,跟隨努爾哈赤攻遼瀋,征蒙古,先後受封台吉貝勒,掌鑲紅旗。努爾哈赤去世後,岳託以大局為重,與弟薩哈廉力勸父代善擁立皇太極。其後在丁卯之役中隨二貝勒阿敏出征朝鮮,成功阻止了阿敏欲留在朝鮮的圖謀,又參與寧錦之戰己巳之變大凌河之戰,並三次隨征蒙古察哈爾部,主管後金兵部,深受皇太極器重。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稱帝,建立清朝,論功行賞,封岳託為和碩成親王,同年隨征朝鮮。在清朝建立前後的一段時間,他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極不滿,動輒獲咎,屢貶為多羅貝勒

崇德三年(1638年),岳託以揚威大將軍的身份入塞侵明(戊寅之變),翌年正月因天花病死於山東。皇太極念其功績,追封為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廟,入祀盛京賢王祠,克勤郡王之爵世襲罔替,成為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

基本介紹

  • 全名:愛新覺羅·岳託
  • 別名:岳托
  • 封號:和碩成親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多羅貝勒→多羅克勤郡王(追封)
  • 所處時代:明朝末年(後金/清)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日期:1599年2月26日(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初二日)
  • 逝世日期:1639年2月11日(崇德四年正月初九日)
  • 安葬地:盛京城南五里萬柳塘
  • 主要成就:擁立皇太極登基
    主管後金兵部,運籌帷幄
  • 旗籍:滿洲鑲紅旗
人物生平,少年經歷,天命時期,天聰時期,崇德時期,死於天花,主要影響,歷史評價,人際關係,後世紀念,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少年經歷

岳託是和碩禮親王代善的長子,母為代善之嫡福晉李佳氏。因其自幼喪母,繼母和父親代善對待他都很刻薄,故努爾哈赤對他非常喜愛,撫養於宮中,皇太極的生母孟古哲哲受命將其與皇太極一同撫養。岳託初授台吉,最晚在天命四年(1619年)已成為貝勒,並且是天命年間“四小貝勒”之一。也正是在這一年九月,他與莽古爾泰達爾漢率兵二千前往葉赫部,收其遺民,以免其遭內喀爾喀扎魯特部的屠掠,這是他首次嶄露頭角。
天命五年(1620年)三四月間,後金準備從界藩城遷居薩爾滸城,努爾哈赤視察並指定各貝勒興建府邸的宅地。代善看到其長子岳託修建的宅地比自己的好,就先後讓莽古爾泰阿敏為自己請命說自己所居之地狹小,意欲霸占岳託的宅地。九月,代善次子碩託(岳託的同母弟弟)因為無法忍受代善的虐待而突然失蹤,有人說其“叛逃”投奔明朝而去。在還未確定碩託是否叛逃時,代善即一口咬定碩託有叛逃之心;在找到碩託並且其本人明確表示並沒有叛逃後,代善還是向努爾哈赤三番五次請求斬殺碩託。努爾哈赤卻釋放了碩託,並調查代善虐待兩個前妻之子的問題。代善之子岳託、碩託所領有的資產均比其他的異母弟弟差。這一點令努爾哈赤深惡痛絕,因為努爾哈赤小時候曾深受繼母虐待,所以他本人在對待諸子時十分注意,對於幼年喪母的褚英、代善給予的待遇稱得上是格外優厚。因此,努爾哈赤怒斥代善說:“你也是前妻的兒子,何不想想我不是對你更親近嗎?你怎么就被後妻蒙蔽得虐待已長大成人的兒子呢?何況我待你一直是特選良好的部民讓你專管,你為什麼就不能像我一樣將優良的部民賜給岳託、碩託呢?”努爾哈赤宣布廢除代善的太子之位,讓岳託、碩託與代善分家,兩人分得鑲紅旗,岳託為旗主。

天命時期

天命六年(1621年)二月,努爾哈赤率軍攻打奉集堡(今遼寧瀋陽市蘇家屯區),將要班師返還的時候,突然接到諜報,附近發現了明軍數百人。岳託於是偕同德格類向明軍發動突襲,明軍驚潰,岳託、德格類追至武靖營乃還。三月,努爾哈赤攻進瀋陽,後金軍將逃跑的明軍總兵李秉誠、朱萬良、姜弼等追至白塔鋪。岳託聞訊後趕至白塔鋪,驅逐明軍四十里,殲滅明軍三千餘人。
內喀爾喀扎魯特部台吉昂安屢次截殺後金使者或將其送往與後金對立的葉赫,天命八年(1623年)四月,努爾哈赤派岳託同阿巴泰等領女真兵一千、蒙古兵一千、漢人炮兵八百征討扎魯特部。岳託疾馳八日,直搗扎魯特部的駐牧地,出奇制勝,斬殺了昂安父子,盡掠其人口畜產而還。五月初五日,岳託等凱旋,努爾哈赤親自率眾迎接。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病逝。汗位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都手握重兵,懷有奪取汗位的打算。關鍵時刻,岳託偕同三弟薩哈廉勸代善擁立皇太極,說:“國不可一日無君,邦家大事,宜早定策。四貝勒才德冠世,深得人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代善放棄自己登位,轉而接受岳託等人的安排,在翌日向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及貝勒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碩託、豪格等提議立四貝勒皇太極為汗,皇太極再三推辭,乃於九月初一日繼承汗位。十月,蒙古內喀爾喀五部背盟,岳託又跟隨父親代善、弟弟薩哈廉等率兵萬人攻打扎魯特部,斬殺其部長吳爾寨圖,生擒台吉十四人,俘虜其部眾。

天聰時期

天聰元年(1627年)正月,皇太極命二貝勒阿敏為主帥,領兵出征朝鮮,岳託、濟爾哈朗杜度等隨征。後金軍跨過鴨綠江後,連續攻克義州、定州、漢山三城。之後渡過嘉山江,攻克安州,駐紮在平壤,平壤守將棄城逃走。後金渡大同江,進至中和,招降朝鮮國王李倧。在後金軍進駐黃州後,朝鮮遣使求和,岳託與眾貝勒準備議和。阿敏提出異議,他想直接攻進王京。岳託據理力爭,說:“我國御前禁軍甚少,蒙古與明朝都是我們的敵人,一旦他們打過來,回師都來不及,當未雨綢繆,立刻班師。”然而阿敏的野心更加暴露,揚言要與杜度一起住在朝鮮,岳託便向阿敏之弟濟爾哈朗轉告:“你哥哥不可理喻,你為什麼不勸止他?朝鮮王京有臨津江作為險阻,江岸設定木柵,槍炮兵馬環列,而且聽說現在冰已經解開,恐怕也很難渡過。你要跟他就走,我率兩紅旗回去。我們兩紅旗一旦回去,兩黃旗、兩白旗也會跟隨我回去。”濟爾哈朗轉告阿敏,阿敏這才屈服。後金與朝鮮締結江都之盟後,阿敏以自己沒有參加結盟為理由縱兵劫掠,岳託認為已有盟約卻還要劫掠是不義之舉,力勸阿敏,阿敏不聽。之後又與朝鮮王弟原昌君在平壤另結一盟,采結束了朝鮮戰事。五月,又從皇太極攻打明朝,同莽古爾泰等率偏師護塔山糧運,擊敗明軍。又隨皇太極移駐錦州,圍寧遠,都立下功績。
天聰二年(1628年)五月,皇太極聽說明軍放棄了錦州,便派岳託同阿巴泰率軍三千侵犯明邊境,毀錦州、杏山、高橋三城,獲人畜八百。又燒毀自十三站以東堠二十一座,殺守兵三十餘人。班師之際,皇太極親自出迎,賞賜岳託良馬一匹。
天聰三年(1629年)秋,岳託又同濟爾哈朗進犯明錦州、寧遠,焚毀明軍積聚的糧草,蹂躪一個月,俘虜三千人畜。十月,皇太極與二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率眾西征,岳託跟隨。途中皇太極想要攻明,代善和莽古爾泰夜入御帳,不許諸貝勒大臣入內,與皇太極密議,說:“我軍深入敵境,勞師動眾人困麻煩,即使攻入明朝邊境,也是敵眾我寡,建議立即班師。”皇太極雖不滿,但面對兩大貝勒的共議,又不得不做出讓步。兩大貝勒走後,岳託、濟爾哈朗、豪格等眾貝勒入御帳,見皇太極悶悶不樂,岳託即請皇太極明示。當岳託得知父親和莽古爾泰提議退兵時,立即表示支持皇太極,並與眾貝勒令八固山額真至兩大貝勒營地開會討論此事,迫使代善與莽古爾泰收回成議。次日,後金大軍就朝長城進發。二十六日夜半,岳託與濟爾哈朗率右翼軍破大安口而入塞,擊敗明馬蘭營兵一千人。翌日,明軍自遵化來支援,岳託回顧濟爾哈朗說:“你且靠後,等我我來擊退他們。”果然將其擊退,只有數人逃脫。十一月,岳託率右翼軍與阿巴泰所率的左翼軍會師於遵化,十五日攻打順義縣,擊敗明滿桂侯世祿軍,二十日逼北京,隨皇太極、代善、濟爾哈朗、杜度、薩哈廉等與滿桂、侯世祿鏖戰於德勝門下,將其擊敗。十二月,偕同貝勒薩哈璘圍困永平,攻克香河。天聰四年(1630年)正月,岳託與豪格提前回瀋陽。
天聰五年(1631年)七月,後金初設六部,岳託掌兵部事。八月,皇太極征明大凌河城,自白土場趨廣寧衛,岳託同貝勒阿濟格等率兵二萬別由義州進會大軍,都統葉臣率鑲紅旗兵圍城西南,岳託軍為策應。十月,明總兵祖大壽請降,以其子祖可法為質,祖可法見諸貝勒欲下拜,岳託說:“我等戰則為仇敵,和則為兄弟,為何要拜為?”於是行抱見禮,並問:“你們死守空城,為的是什麼?”祖可法回答:“畏誅戮耳。”岳託說:“遼東以久抗不降,故誅之。永平屠城,乃貝勒阿敏所為,已論罪幽禁。我們大汗即位以來,敦行禮義,政治一新,撫養黎民,愛惜士卒,仁心仁政,你們就沒聽說過嗎?”祖可法心服口服,於是辭歸,三天后,祖大壽就獻城投降。接著,岳託等同諸貝勒統兵四千,喬裝成明軍,偕祖大壽及所屬兵三百五十名,偽裝潰逃,準備趁機奪取錦州,此時已夜晚二更,出現大霧,互相看不清,因此這個襲擊計畫流產。當晚錦州守軍聽到後金行動的炮聲,還以為是大凌河守軍逃來,便派兵分路迎接,被岳託等擊敗。
天聰六年(1632年)五月,岳託同濟爾哈朗等攻打察哈爾部,行至歸化城,俘獲以千計。九月,又偕同貝勒德格類將後金疆域從自耀州驛拓展至蓋州南。
天聰七年(1633年)六月,皇太極向眾臣詢問該先打明及朝鮮、察哈爾中的哪一個。岳託奏言:“時不可失,宜於山海關通州、北京三路,乘時先圖其一,則丕基定矣。”八月,岳託又同德格類率左翼楞額禮、葉臣、右翼伊爾登、昂阿喇,每旗副將一、參領一、佐領驍騎校一、及漢軍都統石廷柱、元帥孔有德、總兵耿仲明攻打旅順口,攻克後留兵駐守。岳託班師凱旋迴朝,皇太極親上郊外十里外迎接犒勞,並以金杯斟酒賜給他。
天聰八年(1634年)三月,皇太極閱兵於瀋陽,岳託率領十一旗兵(滿洲八旗、蒙古二旗、舊漢軍一旗),列陣二十里許,軍容整肅,旌旗鮮明。皇太極十分高興並嘉許岳託,對岳託在兵部的工作也很滿意。五月,岳託隨從皇出征察哈爾,中途患病,只能先行返還。
天聰九年(1635年)二月,岳託隨多爾袞等再次出征察哈爾,途中受降額哲並獲其所獻玉璽。接著他們入塞侵犯明朝山西,岳託又因有病留在歸化城。在此期間,蒙古土默特部告發博碩克圖之子俄木布遣人入阿嚕喀爾喀(北喀爾喀,即外喀爾喀)時必然會有偕同者,岳託派人守候,果然有一百名阿嚕喀爾喀的使者及四名明朝使者和俄木布的使者一起回來。岳託於是派遣伏兵邀擊,擒獲俄木布乳母之夫毛罕派去報信的使者與明使,得到他們的貿易品。其後又從土默特人那裡得知此行出於毛罕聯絡明朝和外喀爾喀共擊後金的計畫,便殺了毛罕及其黨羽,並選出部分土默特青年壯丁,編成隊伍,立下條約,安定了河套地區的蒙古各部。其後與征明凱旋的大軍一起返回後金。十二月,冷僧機告發莽古爾泰、德格類兄弟生前與莽古濟公主所達成的反對皇太極的誓約,諸貝勒聽說後無不憤怒,只有岳託沒有憤怒,反而說:“貝勒德格類焉有此事?必妄言也。或者詞連我耶?”他和豪格都娶了莽古濟的女兒為妻,豪格殺了他的妻子,岳託也奏請處置他的妻子,只不過被皇太極制止。

崇德時期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封岳託為和碩成親王。八月,岳託因被指控包庇“御前露刃”的莽古爾泰和犯有敗軍之罪與殺人之罪的碩託,以及離間濟爾哈朗、豪格,眾貝勒、親王議定岳託為死罪。但是皇太極寬恕了岳託,只是降為多羅貝勒,罷免兵部的職務。諸王又議罰岳託雕鞍馬20匹,甲冑20副,空馬20匹,銀15000兩,但皇太極命僅罰其白銀1000兩,余者寬免。然後,皇太極又遣大臣告訴岳託、豪格說:“眾議擬你們處以死罪,如果我真想殺你們,又有何難?只是蒼天眷佑,使朕登基為帝,我有心與兄弟子侄共享太平,希望你們今後竭力圖報。”對此,岳託與豪格都表示,死而復生是蒙皇上仁德聖恩,自己結草銜環也無以為報。十一月,復命管兵部事。十二月,從征朝鮮,朝鮮國王李倧奔南漢山城,岳託同豫親王多鐸進圍,敗其援兵於城下。
崇德二年(1637年)正月,岳託又擊退朝鮮全羅道的勤王兵,李倧在不久後投降。但在凱旋後,被查出犯了七宗罪,判革爵、免官、罰銀,皇太極只罰銀575兩。八月,尚未臣屬清朝的外喀爾喀蒙古車臣汗碩壘和土謝圖汗袞布特遣使來瀋陽,已臣屬清朝的蒙古四子部落達爾漢卓禮克圖俄木布、巴林部滿珠習禮等也遣使來賀宸妃誕子。皇太極在演武場設宴款待蒙古使臣時,命豎起箭靶,與碩壘和袞布所遣使臣較射。在這次較射中,岳託因不善射,向皇太極推辭說“臣不能執弓”,皇太極說:“你可以慢慢射,你不射,恐怕其他的諸王貝勒不服。”就這樣催促再三。岳託只好勉為其難,可拉弓射了五箭均墜落於地,沒有一次射中。岳託竟將手中的弓向蒙古人群擲去。於是,諸王、貝勒、貝子固山額真議政大臣以及刑部承政共同會審,認為岳託一向心高氣傲,妄自尊大,今於大庭廣眾犯下如此罪惡,難以姑容。議定岳託死罪,皇太極不許;又議將岳託幽禁於別室,籍沒財產,皇太極仍不許;三議奪岳託所屬人員,罰銀5000兩,解兵部之任,削貝勒爵,皇太極同意,但命只將岳託從多羅貝勒降為固山貝子,罷兵部任,罰鍰,暫令在家思過,不準出門。
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皇太極在經過對岳託反覆訓誡之後,恢復其貝勒爵位,命其管旗務。在岳託被軟禁期間,皇太極曾將杜爾伯特部達爾漢台吉之女許配他為新任福晉,到了四月,新福晉控告大福晉(即莽古濟之女)摘了她的一根頭髮是在行詛咒之術,大福晉辯解說只是看到新福晉頭上有虱子,想捉虱子時誤摘頭髮。諸王大臣偏袒新福晉,判大福晉死刑,皇太極免其死,但將她與岳託隔離,不得見面。

死於天花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極又一次興兵伐明,任命岳託為揚威大將軍,貝勒杜度為副帥,統領右翼軍,統領左翼軍的則是睿親王多爾袞。八月二十七日,岳託在皇太極的親送下出師。九月二十二日,岳託進至密雲牆子嶺,明軍已經退入堡,在城外布置了三座營寨作為外線的防線。岳託率軍攻克了外圍三寨。但是城堡堅固不易攻打,岳託採用俘兵的建議,分兵正面佯攻,牽制明軍,同時從牆子嶺東西兩邊小道進行猛攻,連克烽火台十一座。稍後,多爾袞也從青山關入塞,兩路清軍進行了長達數月的血腥掠奪,史稱“戊寅之變”。
崇德四年(1639年)正月初二日,岳託攻下濟南,俘明德王朱由樞,屠殺軍民十三萬以上(濟南之屠)。岳託是沒有出過天花的“生身”,因此在此前對朝鮮和明的多次征戰中,他都提前撤回。在此次征戰中,他感染了天花,正月初九日卒于軍中,時年四十一歲。在此之前,隨他出征的弟弟瑪瞻也在軍中去世。三月初九日,皇太極在捷報中沒看到岳託的名字,為之驚愕,一問才知道岳託兄弟的死訊,隨即大哭,連續三天不吃不喝,讓不準讓代善知道。四月十二日,隨著杜度的凱旋,岳託兄弟的靈柩被運到瀋陽,岳託的福晉殉死。十四日,皇太極在沙嶺迎接另一路凱旋大軍時,聽到岳託兄弟的訃告,再次痛哭失聲,代善更是哭到跌下馬,一路邊哭邊走,皇太極回宮後輟朝三日。四月二十九日,追封多羅克勤郡王
六月初,岳託部下蒙古人阿蘭柴、桑噶爾寨等即舉報岳託有謀逆之舉,說岳託生前曾經給過岳母莽古濟的第二任丈夫(即蒙古敖漢部之瑣諾木)刀一口、弓二張,瑣諾木則送岳託一匹馬。而且,岳託還曾將瑣諾木召入內室密語良久。此事上奏後,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三人奏稱,“當按律懲治,拋棄屍骨,戮殺其子”。皇太極決定不再降罪岳託,岳託自幼與皇太極感情深厚,即使岳託萌生了“不軌之心”,亦不忍心對岳託施以身後之刑。九月,令其子羅洛渾襲貝勒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復其克勤郡王爵號,並與其他有功諸王一同配享太廟。

主要影響

岳託是後金、清初的重臣,與濟爾哈朗、德格類受到皇太極器重,“過於己子,恩養之厚,迥異眾人”。他的影響體現在以下方面:
  • 軍事方面:岳託在軍事上的影響有三個特點:1、他參與了對明、朝鮮、蒙古的二十多場戰場,立下大量戰功,但大多數情況都是他從征,只有崇德三年(1638年)入塞之戰是由他親自掛帥指揮的較大規模軍事行動。2、他在戰略上貢獻突出於戰術,如在丁卯之役時帶頭與欲久留朝鮮的阿敏鬥爭、挫敗其自立的陰謀,以及在己巳之變時堅定皇太極入明的決心,還有在征察哈爾時粉碎了土默特部欲與明和阿嚕喀爾喀結成反金同盟的計畫。3、他在天聰年間充當兵部貝勒,運籌帷幄,盡職盡責,令皇太極十分滿意,對後金的戰略規劃及後勤保障做出重要貢獻。
  • 政治方面:岳託在政治上最重要的事跡就是在努爾哈赤死後與薩哈廉與其倡議推戴皇太極,對後金的穩定與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在大凌河之戰後向皇太極提出“善養漢人”、緩和民族矛盾的主張,建議與漢官聯姻以籠絡,並特別提出防止女方仗勢欺壓漢官,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就處罰女方父母,同時解決歸降漢人的生計問題,分給財物,以便將來吸引更多漢人歸降,成就大業,得到皇太極的採納。他自己也以身作則,與屬於漢官的佟養性聯姻,讓兒子羅洛渾娶佟養性之女,並當著皇太極和眾漢官的面舉行盛大的婚宴。

歷史評價

  • 乾隆帝:①開國承家日,於藩夾輔資。一時扶王業,四海定丕基。懿德書金匱,佳城奠玉巵。銀潢天共遠,百世篤宗支。②每陳開國策,均合聖人心。不少赳桓眾,獨嘉幹略沉。佳城留故里,致奠重躬臨。彰善俾觀感,伊予此意深。③讓帝之冢子,首陳推戴心。忘家惟為國,力勇更謀沉。我祖所嘉許,予躬應奠臨。閟宮教配享,彰善意猶深。
  • 張玉興:岳託真如皇太極所說“懷異心以事聯”“有不軌之心嗎?從岳託的經歷中,人們得不出這樣的結論:他與莽古爾泰兄妹接觸中也並沒有什麼更深一層的關係,皇太極也未必持如是觀。岳託的性格中突出的一點是耿直坦率。他忠於職守忠於皇太極、忠於後金事業,往往不畏強暴。不顧親族情面,一經認準方向,便全力以赴,一往無前,有一股不可阻擋的奮不顧身的精神。在立皇太極為帝,抵制阿敏獨斷專行,挫敗其父代善及莽古爾泰的班師動議時,他完全而毫不含混地站在皇太極一邊,這理所當然地獲得皇太極的信任,他不論謀國從政、治兵出征,都是憚精竭誠,辦事妥貼,更勇於建樹,善於開拓新的局面,這些當然使皇太極感到“不煩朕慮”而由衷滿意,倚為心腹,他勤于思索、直言敢諫……在階級社會中,耿直與坦率是有一定界限的,這一點,作為當時的岳託,是難以理解的,岳託之失就在於他太誠實、太認真,過於執著,把複雜的政治鬥爭看得太單純、太天真了。他胸懷坦蕩、不違心、不隨和、直言坦率,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美德,皇太極還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不分場合,無所顧忌,一定要在皇太極與莽古爾泰兄妹之間辨明是非,判斷曲直,特別是對皇太極的一些殘酷手段表示不滿,殊不知這不僅危及了皇太極的獨裁,也不利於自己,當他所忠於的國家向集權道路上挺進時,問題就出來了。但由於當時各種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岳託的無比忠誠與巨大貢獻及所肩負的重要使命的因素的存在,皇太極對此還無暇顧及也不便追究,只好沉默。而一當條件成熟,過去為人們所忽視,或被視為平常的問題(如四大貝勒基治國政、平起平坐,眾貝勒對皇太極的直言率語),皇太極就認真起來,而不能容忍了。崇德改元之後,皇太極由後金汗成為大清帝,滿族社會封建化程度加深。歷史的發展,向皇太極提出了強化君權的任務。於是,他對待不論是誰,不論是現行還是以往的一切不利或削弱君主獨裁的言行,就絕不手軟、不擇手段了。這就是岳託接連遭到意想不到的懲罰的癥結所在,甚至死後也不被放過。從這方面看,岳託的耿直坦率又顯得天真幼稚,因小失大而不懂政治,因而等待著他的只有碰壁了。這是岳託的悲劇。
  • 周遠廉:努爾哈赤之孫岳托,就是能攻善戰、頭腦清醒、卓有才幹的皇族子弟之一。
  • 李景蘭:謀勇兼憂……儘管他在晚年多次遭到懲處,但他一生中功勳卓著仍不失為清朝奠基者之一。

人際關係

關係
名字
備註
父親
愛新覺羅·代善
努爾哈赤之子
母親
李佳氏
達諸祜巴晏之女
嫡福晉
納喇氏
阿拜宜之女
繼福晉
納喇氏
吳爾古代與莽古濟之女
博爾濟吉特氏
杜爾伯特部達爾漢台吉
兒子
愛新覺羅·岳洛歡
嫡福晉納喇氏生,天聰二年(1628年)卒,年十三歲
多羅衍禧介郡王,繼福晉納喇氏生,後嗣襲爵(參見詞條多羅克勤郡王
多羅顯榮貝勒,繼福晉納喇氏生
多羅和惠貝勒,繼福晉納喇氏生
鎮國將軍,繼福晉納喇氏生
多羅剛毅貝勒,繼福晉納喇氏生
愛新覺羅·富英武
繼福晉納喇氏生,順治六年(1649年)卒,年十二歲
女兒
愛新覺羅氏
嫡福晉納喇氏生,皇太極養女,嫁科爾沁部滿珠習禮,封和碩公主
愛新覺羅氏
嫡福晉納喇氏生,集嫁喀喇沁部弼喇錫
愛新覺羅氏
嫡福晉納喇氏生,嫁巴林部塞棱
愛新覺羅氏
嫁鑲紅旗下蒙古兀魯特人鄂木布
愛新覺羅氏
嫁輕車都尉阿拉克齊
愛新覺羅氏
繼福晉納喇氏生,嫁科爾沁部達爾漢卓禮克圖巴敦(洪果爾之子)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後世紀念

岳託葬於葬盛京城南五里萬柳塘。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命立碑紀功。後世清帝東巡盛京時,往往祭奠。

史料索引

  • 《清史稿 卷二百十六 列傳三 諸王二》
  •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