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姓(惠氏)

惠姓

惠氏一般指本詞條

惠姓,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常見的姓氏,但也是中國較為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過去2000多年期間,惠氏的活動地區主要是長江以南的江、浙一帶,長久以來在歷史上成名的惠氏名人,也幾乎全是江、浙人氏。古代的扶風,在今陝西平東南,全國惠氏老家便在這裡。望族居扶風郡(今陝西省扶風縣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惠姓
  • 外文名:Xi
  • 姓氏發音:Hui
  • 部分地區發音:Xi
  • 在《百家姓》:排第204位
  • 源於:姬姓
  • 分布:長江以南的江、浙一帶
淵源,遷徙分布,得姓始祖,郡望堂號,郡望,堂號,通用聯,部分族譜,歷代名人,歷史名人,近現代名人,

淵源

第一個淵源
出自黃帝直系裔孫惠連,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遠古時期,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之孫叫吳回,吳回有個兒子叫陸終,陸終的第二子就叫惠連。
在惠連的後裔子孫中,有以祖上的名字為姓氏者,稱惠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的周惠王,屬於以帝王諡號為氏。
東周王朝時期,第五位君主名姬閬,於公元前676~前652年在位,逝世後諡號為“惠”,史稱周惠王。
在周惠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諡號為姓氏者,稱為惠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僖公之子公子惠,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姓纂》中記載:陳僖公生公子惠,字子得,後分兩支:一為子禽氏,一為惠氏。
陳僖公(陳釐公)媯孝,是陳國的第七位君主,在位期間為公元前832~前796年共三十六年。其有個兒子為公子惠,字子得。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惠氏。
第四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惠公之子公子尾,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魯惠公姬弗涅,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三任君主,在位時間為公元前768~721年共四十六年。
魯惠公為魯孝公兒子,周文王的第八世孫,後承襲魯孝公擔任魯國君主。他在位間勵精圖治,國勢大振,百姓悅服。
周平王姬宜臼建立東周王朝期間,感激秦文公護送遷都洛陽,允許他用天子禮祭祀天帝。此事被魯惠公知道了,也向周平王申請允許用天子之厘舉辦祭祀活動,卻被周平王拒絕了。魯惠公大怒,故意自用天子之禮祭天,還通知了周平王,周平王也不敢過問,假作不知。
魯惠公在位四十六年逝世,因適夫人無子,乃立庶長子息,是為魯隱公。次子姬威,三子姬恆(公子尾)。
姬恆為門下丁公府椽,流譽他方,各國歸仁,遂以“他方”二字合成為“施”字,食采於飽,封為施國,號曰施父。在姬恆的後裔子孫中,分衍有兩氏:一支為以先父名號為姓氏者稱施氏,一為以先祖諡號為姓氏者稱惠氏。
第五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的周惠王,屬於以帝王諡號為氏。
姬姓周王朝建立後,周武王姬發分封開國元勛,其弟周公旦以公爵位封於魯國,都曲阜,但留朝執政,由長子姬禽父(字伯禽)代為就封,史稱魯公。姬禽父第五代孫名姬稱,即第十二位魯君魯孝公(公元前796~前769年在位),有季子字子展(公子展、夷伯展)。
公子展之孫曰姬無駭。周桓王姬林五年(公元前715年),姬無駭逝世。當時諸侯以字為謚,魯隱公便命其子惠伯鞏之族以祖父字為展氏。此乃展氏得姓之始。
柳下惠,本名展獲,字禽,又字季,公元前720~前621年,是春秋時期魯孝公姬稱後裔姬無駭之子,“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諡號,所以後人稱他為“柳下惠”。由於他又字“季”,所以有時也稱“柳下季”。柳下惠曾為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孟子》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聖”之稱。
柳下惠是展氏、柳氏二姓的得姓始祖,也是惠氏的得姓始祖之一,該支後裔以先祖諡號為姓氏,稱惠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惠氏之源,在唐朝時期手寫本《四海姓望譜》中有明確記載。在《四海姓望譜》中記載:“惠氏 承姬姓周文王之苗 曹周公旦之胤緒,曾伯禽之別族,柳下惠之後。”這說明,坐懷不亂的柳下惠是部分惠姓人的祖先。
法國漢學家、探險家、文化強盜伯希和(Paul Pelliot,公元1878~1945),於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從敦煌盜掠弄走的文物中,就有唐朝手寫本《四海姓望譜》殘卷,即“伯3421號文書”,其中記載了該支惠氏之源。伯希和曾攜帶部分敦煌寫本精品出示給在北京學者羅振玉、蔣斧、王仁俊、董康等人觀看,自此中國學術界始知敦煌莫高窟內有唐朝遺書。
珍貴無比的唐朝史籍《四海姓望譜》現被收藏在法國巴黎博物館。
第六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惠公姬夷吾,屬於以帝王諡號為氏。
晉惠公姬夷吾,是晉獻公之子。
姬夷吾之母為小戎子,她與其姊大戎狐姬同嫁晉獻公。大戎狐姬生晉文公重耳,重耳年長於夷吾。太子申生、公子重耳與夷吾皆有賢行,受晉獻公寵愛的驪姬為了給她兒子奚齊爭奪君位,屢次對他們幾個人加以陷害,使其先被疏遠,後遭迫害。夷吾先被封於屈(屈指二屈,北屈在今山西吉縣東北,南屈在其南),在太子申生受驪姬誣陷自殺後,他從絳都(今山西翼城東南)逃歸屈,整兵自守。其後晉獻公派兵伐屈,夷吾不能堅守,逃亡到梁(今陝西韓城南)。
晉獻公在位二十六年去世,遺命驪姬之子姬奚齊繼位。大夫里克等殺死姬奚齊,派人迎接公子重耳回國為君,重耳謝絕;又派人迎公子姬夷吾。姬夷吾當即就要啟程歸國,跟隨他流亡的人覺得此事可疑,因為國內還有晉獻公的兒子可以立為國君,反而來迎接流亡的公子,說不定其中有什麼陰謀。於是派人到秦國,請秦穆公發兵護送姬夷吾回國即位,許在事成之後,把晉國黃河以西之地割讓給秦國。又派人給里克送信許願,說只要回國做了國君,就把汾陽之邑封給里克。
周襄王姬鄭三年(晉惠公元年,公元前650年),秦穆公發兵送夷吾回國,立為國君,是為晉惠公元年。
晉惠公即位以後,首先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背棄割地給秦國的許諾,派人到秦國致歉,說:“始夷吾以河西地許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許秦者?’寡人爭之弗能得,故謝秦。”婉轉地表達了不能割地給秦的意思。第二件事是除掉里克等原來殺死奚齊另立國君的人。最先對付的是里克,不但不封給他原來許諾的汾陽之邑,而且把他手中的權也奪了。過後還不放心,恐怕里克故伎重演,迎立依然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就下令讓里克自殺。惠公對里克說,如果沒有里克,他當不了國君;但是,里克殺過奚齊,有這樣的人為臣,國君就沒法當。里克絕望地說:“不有所廢,君何以興?欲誅之,其無辭乎?乃言為此!臣聞命矣。”只得伏劍而死。除掉里克以後,還害怕他的同黨興風作浪,又尋機將那些當初與里克同謀的人一齊殺死。做完這兩件事,惠公解除了他的內憂外患,可是國內人心已經離散。
周襄王五年(晉惠公四年,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請求秦國賣給一些糧食。秦穆公聽從了百里奚的建設,暫不計較晉惠公悔約的前嫌,派了大量的船隻運載糧食,由秦都雍(今陝西鳳翔南)至晉都絳,沿渭河入黃河轉汾河再轉澮河,運糧的船絡繹不絕,稱之為“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國發生災荒,也請求晉國交給一些糧食。晉惠公與大臣商議此事,有人認為應該答允,秦國能不念前嫌給晉國運糧救災,晉國理應回報。但又有人認為,沒有割地給秦國,兩家已成仇敵,再給秦國救災,無疑是給敵人助長力量,這事不能答應。惠公採納了後一種意見,沒有給秦國運糧。
周襄王七年(晉惠公六年,公元前645年),秦國渡過災荒,秦穆公率兵大舉伐晉。晉惠公整軍抵禦,因他的所做所為不合情理,不得人心,君臣不和,士氣不振。兩軍戰於韓原(今山西河津與萬榮之間),晉軍大敗,晉惠公被俘。
秦穆公對晉惠公的怨恨難以平息,預備把他殺了祭祀上帝。多虧秦穆公的夫人是晉惠公之姊,以自焚要脅秦穆公,才勸阻了此舉。晉惠公在秦國當俘虜期間,秦晉兩國重新訂立盟約,然後被禮送回晉,繼續為君,直至逝世。
晉惠公在位期間,晉國在大國爭霸中無所作為。晉惠公的政治活動,主要是圍繞著國君的寶座,為取得和維護權力不顧一切。為了謀求回國即位,他甘願割讓國土,更不用說封官許願了。登上寶座之後,就自食其言,一概反悔,遂造成背信棄義的狼藉聲名。而在秦國遭災時,又以怨報德,企圖依靠自然災害打擊秦國,再一次在道義上失敗。韓原的戰敗被擒,只不過是前兩次失敗的自然延續而已。
晉惠公使晉國處乾“失道寡助”的地位,當然不能和其他大國爭衡,較一日之短長了。但晉惠公並非一個庸碌無為的君主。晉惠公在位期間,在國內大力採取各項惠民政策,使晉國社會繼續得到穩固和發展。晉惠公之所以許秦賂又背賂、作愛田,作州兵、和戎等一系列政治作為,其主要目的都是從晉國自身富強為出發點的,不僅在客觀上為晉國的富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並且為後來的晉文公及其以後晉國的霸業奠定了堅實的政治、經濟、軍事基礎。
因此,晉惠公逝世之後,晉文公以“柔質慈民曰惠”給其所上諡號為“惠”,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諡號為姓氏者,稱惠氏。
第七個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惠公姜元,屬於以帝王諡號為氏。
《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記載:“齊惠公子子襄之後。惠舊作桓”
齊惠公是齊懿公之子。
齊懿公在位時期非常驕橫,人心不歸附。所以齊懿公被丙戎和庸職殺死。齊國民眾還不解氣,又廢黜了齊懿公在國內的太子,從衛國迎接公子姜元回齊國為君,是為齊惠公。
齊惠公在位十年,多實施惠民之策,得到民眾的歡迎。至周定王姬瑜八年(公元前599年),齊惠公病逝,其子齊頃公姜無野繼位。齊惠公在位時期,寵臣崔杼曾得到齊惠公的寵幸,到齊惠公逝世後,另外的高氏、國氏貴族怕受崔杼脅迫,便聯合起來把崔杼驅逐出國,崔杼便逃到衛國。齊頃公繼位後,給先王上諡號為“惠”。
周定王十八年(齊頃公十年,公元前589年),齊頃公率軍南下攻魯國龍邑(今山東泰安),其寵臣盧蒲在戰鬥中被殺,齊頃公怒而攻至巢丘(今山東泰安)。同年,齊頃公在馬鞍山下(今山東濟南)與晉國展開了著名“鞍之戰”,結果大敗,齊頃公被晉軍追逼,“三周華不注”,差點被俘,幸得大臣逢醜父相救,二人互換衣服,佯命齊頃公到山腳華泉取水,得以逃走。回國都後不久逝世
而被驅逐到衛國的崔杼得衛國之助,乘機齊頃公逝世之機復辟回齊,扶立公子姜購,是為齊莊公
其後齊頃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諡號衛姓氏者,稱惠氏。
第八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賢哲孟獻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記載:“孟獻子之孫子為服惠伯。”
孟獻子,就是仲孫蔑,是春秋時期魯國的上大夫。
孟獻子為人勤儉,為大夫時時常體察民情,常說:“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主張儉用和發展生產,時稱賢大夫。後世的曾子對孟獻子十分推崇。
孟獻子的裔孫叫服惠伯,其後分衍有惠氏、服氏,皆以先祖名字為姓氏。
第九個淵源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楚惠王熊章,屬於以帝王諡號為氏。
楚惠王熊章,在位時期吳王夫差擊敗越王勾踐,成為一方強霸。
周敬王姬丐四十年(楚惠王九年,公元前480年),楚惠王乘吳國被越國打敗之機,率兵進攻吳國。
戰國初期的周貞定王姬介二十二年(楚惠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滅了蔡國(今河南上蔡)。
到周貞定王二十四年(楚惠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楚惠王又滅杞國(今山東安丘)。
楚惠王曾命魯國人公輸般(魯班)造雲梯,準備向宋國進攻,後為墨子所制止。
周考王姬嵬十年(公元前431年),楚惠王逝世。楚惠王在位五十七年,將楚國領土擴大了將近一倍,繼位的楚簡王熊中給其上諡號為“惠”。
在楚惠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諡號衛姓氏者,稱惠氏。
第十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桓公疫裔孫惠伯彭,屬於以先祖封號為氏。
《世本》中記載:魯桓公生僖叔牙,叔牙生武仲休,休生惠伯彭,魯文公十八年襄仲殺惠伯。”
惠伯,是公子彭的封號,他屬於魯國三桓集團。
春秋時期,魯國的國政在季孫氏之後便由東門襄仲掌握。東門襄仲是魯莊公的兒子,名字叫公子遂,字襄仲。由於他住在魯國都城東門旁邊,史稱“東門襄仲”。
當時魯國有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個家族,史稱“三桓”。“三桓”各自一直在擴張自己的勢力,直接威脅到魯文公姬興的權威。公子遂竭力維護魯君,多次企圖剷除“三桓”的勢力,在周頃王姬壬臣二年(魯文公姬興十六年,公元前611年),公子遂就曾找個由頭殺了三桓的中堅力量之一的公子彭,但公子遂卻最終也沒有取得成功,因此與“三桓”成了死對頭。
公子彭被殺後,其後裔子孫及族人中有以先祖封號為姓氏者,稱惠氏。
第十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末期魯桓公疫裔孫惠伯彭,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元和姓纂》中記載:“季悼子生惠伯鞅,鞅生懿伯拊,為公之氏。”
季悼子,就是季孫紇,亦稱季平子,是季武子之子。魯昭公七年,季武子逝世,季悼子代立。
秋七月,平子伐莒,取郠,獻俘,始用人於亳社。臧武仲在齊,聞之,曰:“周公其不饗魯祭乎!周公饗義,魯無義。《詩》曰:‘德音孔昭,視民不佻。’佻之謂甚矣,而壹用之,將誰福哉?”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孔子對於開始用俑作為陪葬的人為什麼那么痛恨呢?為什麼詛咒他斷子絕孫呢?因為俑以人為形,是對人本身的不尊重。
孔子對於季悼子伐莒,以人作為犧牲品,雖然沒有留下評述,但從以上孔子針對“始作俑者”的言論中,可以看出孔子對於這件事絕對十分痛恨。
季武子的專制,季悼子的殘暴,產生的直接後果就是魯國君弱。
季悼子的兒子叫惠伯鞅,惠伯鞅的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惠氏。
第十二個淵源
源於嬴姓,出自戰國時期秦惠文王,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秦國秦襄公開始為諸侯,至秦穆公凡九世。在秦穆公時期開始稱公,至秦惠文王則傲稱為王。
秦惠文王嬴駟季悼子公子彭熊章,服惠伯,姜元,晉惠公魯惠公公子惠,公元前356年~前311年,是秦孝公嬴渠梁之子。
秦惠文王為太子時曾犯法,當時商鞅掌刑法,曾黥其師以辱之。故而在秦孝公一死,秦惠文王即位,就將商鞅給予車裂。然而,秦惠文王並未廢除商鞅之法。
秦惠文王在位期間,任用賢能,推行法制,並不斷向外拓展領土。周顯王姬扁三十九年(秦惠文王八年,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命大良造(秦國最高行政長官,掌軍政大權)公孫衍在雕陰(今陝西甘泉)打敗魏軍,逼迫魏國盡獻河西地於秦國。秦國此後以黃河、函谷關為界抵禦關東諸侯,進可攻,退可守,在戰略上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
周顯王四十四年(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自稱為王。
周慎靚王姬定三年(秦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318年),韓、趙、燕、楚、魏五國“合縱”攻秦,被秦軍打敗。張儀又遊說拆散齊、楚聯盟,秦乘機打敗楚軍,占領漢中。
在對關中六國作戰取勝後,秦惠文王採用大將司馬錯的建議,於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16年)出兵滅蜀,隨後又滅掉苴(今四川昭化)和巴(今重慶嘉陵江北岸),使得秦國“擅巴蜀之饒”,為以後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秦惠文王逝世後,繼位的秦武王嬴盪為其上諡號為“惠文”。
在秦惠文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諡號為姓氏者,稱惠文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惠氏、文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十三個淵源
源於官位,出自唐朝時期三妃之一的惠妃,屬於官職稱謂為氏。
惠妃,為封建王朝嬪妃名稱,始建於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設四妃制,惠妃為其中之一。唐朝時期沿襲隋制,但將四妃裁撤為三妃,後又恢復為四妃。
封建社會中,皇帝的妻妾一大堆,最高者為皇后,之下設有四妃:宸妃、惠妃(亦稱淑妃、惠淑妃)、德妃、賢妃;再下為四嬪:喜嬪、容嬪、儀嬪、敬嬪;再下為四昭:昭儀、昭容、昭媛、婕妤;再後就是美人、才人,人數不等,最末的就是秀女。
惠妃在內宮權利頗大,官秩與宰相相同,授領正一品,職掌輔佐皇后的論命、婦禮,幾乎無所不統,但不得干涉外政,俗稱“內命婦”。
在歷代惠妃的族人中,均有以先祖母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惠氏,以表顯赫,世代相傳至今。
第十四個淵源
源於庫莫奚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庫莫奚族珠魯氏,源出金國時期庫莫奚族術魯部,亦稱述律部,世居赫舍里河(今吉林延邊布爾哈圖河),後逐漸融入女真族,成為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滿語為Juru Hala,滿語“雙”,後多冠漢姓為惠氏。
第十五個淵源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惠和氏,亦稱輝和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回特部,以部為氏,滿語為Hunhe Hala,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尼馬察(今黑龍江穆稜興凱湖彼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一帶)、輝發(今吉林輝發河上游)、富爾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一帶)、長白山區,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惠氏、何氏。
⑵.滿族赫舍里氏,亦稱何舍里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紇石列氏族和金國時期女真紇石烈部,以部為姓,滿清時期有譯寫為“黑舍利”、“赫舍哩”等,後在《八旗氏族通譜》、《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統一規範為“赫舍里”。不過今有滿族同胞有別出心裁者,復古稱為紇石列氏、紇石烈氏等。赫舍里氏的滿語為Heseri Hala,世居都英額(今遼寧清原英額門)、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輝發(今吉林輝發河上游)、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伯都訥(今吉林松源)、長白山、多爾濟河(今俄羅斯濱海地區)、黑龍江色欽(今黑龍江虎林)及穆理哈(今黑龍江穆理哈村)、塔散堡(今黑龍江塔散堡)等地區,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中葉以後,赫舍里氏多冠漢姓為惠氏、何氏、高氏、康氏、赫氏、張氏、蘆氏、賀氏、索氏、英氏、郝氏、黑氏、佟氏、普氏等。

遷徙分布

惠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有的學者認為,惠姓是上古時期陸終的第二子惠連的後代。如果依照這種考證,惠姓中國人是更加源遠流長了。在過去2000多年期間,惠氏的活動地區主要是長江以南的江、浙一帶,長久以來在歷史上成名的惠氏名人,也幾乎全是江、浙人氏。古代的扶風,在今陝西平東南,全國惠氏老家便在這裡。望族居扶風郡(今陝西省扶風縣一帶)。
清朝初年,惠氏家族中惠榮耀遷至貴州省羅甸縣深井鄉乾洞村,現已發展二十多代,其後人現主要分布在羅甸馬場、乾洞,平塘塘邊鎮塘泥村塘房、新街村萬家屋基及惠水縣太陽等地!
據老一輩的流傳,無錫和上海都有惠巷,流傳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兩兄弟一起逃亡,一個人到了無錫就停了下來,另一個人繼續走到了上海,兩人相約改姓為惠,無錫惠巷有人曾去上海取證,找到惠巷,流傳得到證實

得姓始祖

姬閬、展獲(柳下惠)、嬴駟、季悼子、公子彭、熊章、服惠伯、姜元、姬夷吾、姬弗涅、公子惠。

郡望堂號

郡望

亦稱琅琊國、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時期的齊國有琅琊邑,在今山東膠南縣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秦朝統一六國後,在境內設琅琊郡,並附置琅琊縣,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為山東半島東南部。西漢時期治東武(今山東諸城),並增琅琊國、櫃縣和祝茲侯國治於境內,下轄五十一縣,包括今山東半島東南部的海陽、即墨、嶗山、膠縣、膠南、沂水、營南、日照、五蓮、贛榆(今江蘇贛榆)及青島等地。東漢朝時期琅琊國改治到開陽(今山東臨沂)。晉朝時期改置為琅琊省。北魏時期治即丘(今山東臨沂)。隋朝時期又復置琅琊縣。唐朝時期又裁廢,境地歸膠州、諸城,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廢黜,後有沂州琅琊郡。從魏、晉朝時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屬琅琊郡(國)。另一處琅琊郡在今江蘇南京一帶,此後廢置至今已千餘年。
扶風郡
周朝時期置郡,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興平縣、鹹陽市一帶地區。漢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風,與京兆、左馮翊合為三輔,治所在今陝西省興平市,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長安縣以西、鳳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名為扶風郡,治所在隗里(今陝西興平),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麟遊縣、乾縣以西,秦嶺以北、山東省平原縣以南一帶地區。五代時期後漢將其轄地定在今陝西省鹹陽市一帶地區。西晉朝時期移治到池陽(今陝西涇陽),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疇(今陝西乾縣)。隋、唐兩朝以今陝西岐州一帶為扶風郡。
扶風郡:漢武帝時置右扶風,為三輔之一。三國魏時改為扶風郡,治所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

堂號

景言堂:宋朝時,常熟知縣惠疇,勉勵農民勤於農事,發動人民學文化,表揚獎勵好人,懲罰壞人,把地方治理地很好。他建了一座閣子,丞相在上面題上“景言”兩個字作為對他的旌表。
此外,惠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扶風堂”等。
琅琊堂:以望立堂。
扶風堂:以望立堂。
餘慶堂:資料有待補充。
百歲堂:資料有待補充。
燕翼堂資料有待補充。

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蒙莊為友;
經史傳家。
——佚名撰惠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哲學家、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宋國人,與莊子為朋友。曾任過魏相,主張聯合齊楚,停止戰爭,並隨魏惠王齊威王,使魏、齊互尊為王。知識淵博,以善辯出名,具有較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在當時的名辯思潮中,代表名家兩個基本派別的“契約異”(合萬物之異)派,看到事物的矛盾統一,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對先秦的邏輯學發展有一定貢獻。莊子曾稱他“多方術,書五車”。下聯典指清代經學家惠士奇,字天牧,一字仲孺,晚年號半農居士,人稱紅豆先生,江蘇吳縣人。康熙年間進士,官編修、侍讀學士,曾典試湖南,督學廣東。傳他父親惠周惕的學說,撰寫《易說》、《禮說》、《春秋說》,蒐集漢儒經說,徵引古代史料加以解釋,方法比宋儒縝密。另著有《紅豆齋小草》、《詠史樂府》等。
名不去直;
動必中規。
——佚名撰惠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惠直,初名直方,後去方名直。下聯典指元·惠希孟,性聰慧,博涉群書,兄希顏、弟希點皆無嗣,希孟奉兄撫弟,篤愛無間,著有《雜禮纂要》、《家范》等書。
五言通用聯
六經尊服鄭;
百行法程朱。
——清·惠士奇撰惠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經學家惠士奇撰書聯。清代經學家皮錫瑞認為,惠氏為雍乾以後漢學大宗,但未嘗廢宋學。實際上,所謂“法程朱”,是惠士奇認為程朱的學問也來自漢人,最終是以漢人為法的。他認為只有漢人才保存了聖人的真諦。在惠棟的著作中,幾乎全是發明漢人言論。錢大昕在《潛研堂文集》中評論說:“惠氏世守古學,而先生所得尤深,擬諸漢儒,當在何邵公(休)、服子慎(虔)之間,馬融、趙歧輩不能及也。”也是把他同漢人相比。因此,惠棟可稱是漢學大師。

部分族譜

陝西安康惠氏字輩: "應天山文金,永萬德政全,生財有道,乾坤真祥,仁義為美,法心善良,世代綿長"
四川南江惠氏字輩:“宗延育棟樑福祿兆安康順泰耀興旺盛錦頌榮昌”。
安徽泗縣惠氏字輩:“恩榮延慶義方肇謀友善師仁懋德遜志”。
安徽舒城縣惠氏字輩 :“大學忠治國家祥克定邦”
山東單縣惠氏字輩:“一支:慶錫玉萬彥義所繼。另一支:光明正大鴻運延長”。
河南鄧州惠氏字輩:“士恆大清永萬世功成必有名祖宗積德厚善報獲餘慶”。
湖北棗陽惠氏字輩:“士恆本昌天臣立修述祖家道永宜正學昌明漢運興隆”。
湖北襄樊惠氏字輩:“清靜福長遠永代勝萬國
河南南陽輩序詩為:伯、元良、貴、基、運,三、應、府、紹、迪,
美、文、民、克、士,恆、本、昌、天、臣,
章、大、先、賢、志,永、遠、保、定、成,
廉、讓、寬、信、傳,仁、義、忠、和、同,
明、憲、光、祖、德,秉、子、振、朝、芳,
景、兆、之、蘭、鳳,學、維、萬、世、祥。
安徽肥西惠氏字輩:聚玉長存孝,文明世代昌。秉忠傳國德,修政治家邦。
山東安丘市惠氏字輩:元、相、從、保、俊、守、建、成。
安丘市景芝鎮西營村也有分布、山東日照東港區三莊鎮也有分布

歷代名人

歷史名人

惠施:戰國時宋國人,與莊周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張“契約異”說,認為一切差別、對立是相對的。莊子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著有《惠子》一篇。
惠生後魏高僧。孝明帝時,奉太后命與敦煌人宋雲往西域求典,遂至印度而還,得大乘經典一百七十部,著有《使西域記》。
惠直:字子溫,宋代當塗人,崇寧年間(1102-1106年)進士,歷任德化主簿歙州推官太常博士。最初名叫直方,後去“方”留“直”,改姓名為惠直,意在保留正直之名。
惠希孟:字秋崖,元代江陰人,天資聰慧,博涉群書,著有《易象鉤玄》、《雜禮纂要》、《家范》等書。其兄惠希顏,弟惠希點無子嗣,希孟奉兄撫弟,相愛無間。
惠周惕,原名恕,字元龍,號研溪,清代經學家,江蘇吳縣人。父惠有聲以九經教授鄉里,,受業於時人汪琬,與徐枋善,故先生少從枋游。幼即開敏,通群經章句。比長,復受業於汪堯峰,引為入室弟子。既冠,厄於貧,去學吏,遲頓試弁,孱徙而賈折閱。喟然曰:“命可回平!”閉戶十年讀,乃成通儒。康熙己未,舉鴻詞科,丁憂,本與試。辛未,成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嗣以不練習國書,改外,調直隸密雲縣知縣。邑當出關孔道,值北征過境,軍需旁午,致勞瘁卒於官。著有《易傳》二卷,《詩說》二卷,《春秋問》三卷,《三禮問》六卷。而說詩尤解人頤。博而不蕪,辨而不詭於正。大旨謂:“大小雅以音別,不以政別。”謂:“正雅變雅,美刺雜陳,不必分‘六月’以上為正,‘六月’以下為變,‘文王’以下為正,‘民勞’以下為變。”謂:“二南二十六篇皆疑為房中之樂,不必泥其所指何人。”謂;“周、召之分,鄭箋誤以為文王。”謂;“天子諸侯均得有頌,魯頌非僭。”其言率有依據。
惠士奇:清代人。他的父親惠周惕、他和他的兒子惠棟,三世都是清代著名的經學家。惠士奇康熙年間中進士,任廣東學政,以經學倡導,士風大振。因病辭官後,在家研究經史,晚年尤精於經。古音古字,皆分別註疏,援引諸史百家之文,以為佐證。著有《易說》、《春秋說》、《琴笛理數考》。
惠棟:字定宇,號松崖(1697-1758)。他生在經學世家,家學淵厚,師有專門。《清史稿·儒林傳》說:“清二百餘年談漢儒之學者,必以東吳惠氏為首。惠氏三世傳經,周惕其創始者也。”

近現代名人

惠英紅(Kara Hui,1960年2 月3日-):滿洲正黃旗人,出生於山東,著名香港演員。惠英紅憑電影《長輩》奪得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2009年至2010年間再憑電影《心魔》先後贏得第46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第1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第4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配角”及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最佳女主角”。
惠天賜:香港男演員,生於山東,滿洲正黃旗人。在家中排行老四,女演員惠英紅之兄。曾有兩段婚姻,均是離婚收場。首任妻子為亞洲電視前高層陳貝蒂,兩人育有兩女惠頌玲(藝名程茵)、惠鎧玲,後離婚。1996年與女藝人斑斑(原名黎小雯)結婚,婚後兩人育有一子,至2001年宣布離婚。
惠永昌: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蘆蒲鎮袁惠村人,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白志東的得意門生,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在數學方面很有建樹,在香港浸會大學高就。其表弟為網路視頻紅人錢倉頡,在江蘇無錫定居。
惠鈞:江蘇無錫人。著名桌球運動員,國際級運動健將,他左手橫握球拍,發球刁鑽,進攻速度快球路活。1976年由無錫市業餘體校進江蘇省少年體校當桌球運動員,1978年入選江蘇省桌球隊,1983年進國家集訓隊。1983年獲第5屆全國運動會桌球比賽男子單打冠軍;曾獲第9屆亞運會男子桌球團體冠軍和男子雙打第3名。在出訪朝鮮、瑞士、瑞典、芬蘭、匈牙利、巴西等國的一系列重大國際比賽中,獲得4枚金牌、1枚銀牌和1枚銅牌。84年第二屆亞洲杯桌球比賽中獲男子單打冠軍; 86年第10屆亞運會上獲桌球男子雙打冠軍,男子單打、混合雙打、團體3項亞軍,同年在亞州桌球錦標賽上獲男子雙打、混合雙打冠軍。89年在第40屆世界桌球錦標賽上獲男子雙打第3名。87年國家體委授予他體育運動榮譽獎章。同年,受到省政府通令嘉獎, 88年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範。曾任中國國家男子桌球隊教練。1997年香港回歸後,夫妻二人被派去香港隊執教,並幫助香港桌球隊取得了巨大進步。在2002年釜山亞運會上,張鈺/帖雅娜獲得了混雙金牌;2003年,張鈺/樑柱恩獲得國際乒聯職業巡迴賽總決賽男雙亞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高禮澤/李靜獲得男雙銀牌;2006年多哈亞運會上,高禮澤/李靜奪得了男雙金牌。
惠君明:1946年5月生,江蘇無錫人。研究員。中共黨員。畢業於華東工程 學院。現任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系主任。江蘇省兵工學會火炸藥火工煙火專業委員會主任。主要從事含能材料、爆炸理論及套用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擔任國家和部級10餘項課 題的負責人或主研人員,設計研製的多種新炸藥,其成果均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1979年以 來已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項和發明獎2項,部、省級科技進步獎8項;申請發明專利15項, 已授權12項,並獲專利獎4次;其中作為第一發明人的“粉狀硝銨炸藥技術”發明專利(後稱 膨化硝銨炸藥)獲第六屆全國發明展銀牌獎,1995年被列為“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 ”,已在全國40餘家企業實施,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997年被評為部級科技進步特 等獎,1998年評為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主編或編著《炸藥爆炸理論》、《軍用混合炸藥 》等3部著作,其中《混合炸藥》評為科技著作類部級科技進步獎;在《爆炸與衝擊》、《 兵工學報》、《中國安全科學報》、《火炸藥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6篇,多篇獲 優秀論文獎和被國外權威檢索機構收錄;1992年被授予江蘇省“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
惠若琪:中國女排新星。江蘇南京人,出生於遼寧大連。1991年出生的惠若琪是女排聯賽一顆新星,憑藉在2006-2007女排聯賽中的出色表現,當時只有16歲的惠若琪卻出現在中國女排集訓大名單中,對於小將惠若琪,陳忠和對這個女排新星也同樣期待,不過年輕的惠若琪想要進入國家隊主力尚需磨練。
2009年3月,惠若琪再度入選女排新主帥蔡斌執教的國家女排集訓隊。漂亮可愛的惠若琪作為女排新人立刻引起了球迷的極大關注。2013年4月,郎平組建新一屆國家女排,惠若琪身披12號戰袍,並擔任中國女排隊長。
2016年裡約奧運會,惠若琪帶領中國女排闖入決賽,在決賽中以3:1戰勝塞爾維亞,獲得奧運會冠軍,惠若琪作為中國女排的隊長,與隊員們站上了奧運會最高領獎台。
惠家康:中國足球運動員,效力於天津泰達隊。
惠宏安: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少將,公安部警衛局副局長,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軍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