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qíng yǐ wù qiān, cí yǐ qíng fā)是一個文化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 拼音:qíng yǐ wù qiān, cí yǐ qíng fā
  • 性質:文化術語
解釋,示例,

解釋

情志隨著自然景物而變化,文辭則由心中的情志而生髮。自然物象和社會生活圖景激發主體的情志,從而訴諸文字。由南朝梁劉勰(465?—520)《文心雕龍·物色》提出。該術語揭示了文學構思時主觀情志隨自然景物和社會生活圖景變化而變化的特徵。劉勰關於情、物、辭三者的關係論源自哲學和語言學上的言、意、象關係的命題,但有其特殊的內涵:就學術文章和套用文寫作而言,先在心中形成意義,然後用合適的言辭表意,即使涉及到某些物象或場景,亦是用言辭說明,目的在於說明既有主旨,通常不會存在意義隨事物或場景變化的情況;而文學創作則是表現主觀感受的過程,所以會隨時根據外物而變化的情志來安排文辭。劉勰的這一論述既揭示了文學發生的原理,又解釋了文學構思的特徵,表明了六朝文學的創作自《文心雕龍》開始體現為理論上的自覺。

示例

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劉勰《文心雕龍·物色》) (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每種景物各有不同的形貌;人的感情隨著景物變化,文辭則是由心中的感情生髮。)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劉勰《文心雕龍·明詩》) (人稟受了各種情感,受外物刺激而心有所感,心有所感而吟詠情志,所有的詩歌都出於自然情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