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道德教育的生命線》是2017年12月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希壽。
基本介紹
- 書名:體驗:道德教育的生命線
- 作者:劉希壽
- ISBN:9787567016651
- 頁數:138頁
- 定價:32元
- 出版社: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體驗在教育中的作用。春秋末期,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教育教學方面提出了“予欲無言”的教育方法和“性相近,習相遠”的教育觀點。戰國時期,孟子在《滕文公下三·十一》中日:“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他以學習語言做比喻,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南朝學者顏之推進一步指出了環境在培養、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義,強調“人生少年,精神未定,所與款押,熏清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易暗化,自然擬之”,即古人所說的“陶情冶行”。南北朝時期的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指的是人在不同的特殊情景中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在《文心雕龍·物色》中他又作了“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的闡述。清朝國學大師王國維提出的“境界”本質上即以“景”和“情”二元素構成,“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指的也是情境對人所產生的作用。
近、現代以來,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把“美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出要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創造優美、和諧的育人環境,使學生在“美”的陶養和對“美”的切身體驗中得到“美”的教育,提高審美意識,培養美的情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和“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指出社會生活實踐是知識的源泉,強調做是學與教的基礎,要“在做中學、在做中教”。陳鶴琴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論,“不但在做中學,還要在做中教;不但在做中教,還要在做中爭取進步”,他以大自然和大社會為書本,讓學生直接到大自然里、到社會生活中去學習。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和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充分說明了他們對體驗在生活教育中重要作用的認識。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體驗概述
第一節 體驗的含義、分類與特點
第二節 國內教育領域關於體驗作用的研究
第二章 體驗是道德教育的生命線
第一節 道德教育離不開體驗
第二節 透過案例看體驗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 當前道德教育中體驗的缺失
第一節 家庭道德教育中體驗的缺失
第二節 學校傳統道德教育的方式、作用及局限性
第三節 社會道德教育中體驗的缺失
第四章 體驗式道德教育的實施
第一節 操作式體驗道德教育
第二節 角色體驗道德教育
第三節 參觀式體驗道德教育
第四節 調查研究式體驗道德教育
第五節 情境體驗道德教育
第六節 情感交流式體驗道德教育
第七節 敘事式體驗道德教育
第八節 愉悅體驗道德教育
第九節 挫折體驗道德教育
第十節 愛與尊重的體驗道德教育
第五章 對《論語》中部分與體驗有關的論述的感悟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