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與景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對範疇。中國古代文論很早就開始探討“情”和“景”的關係。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已提出:“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強調觸景生情,抒發因景而生的思想情緒。唐代以後,對情景關係的論述,日益精細。唐皎然認為在詩歌創作中,作者的真性情須藉助於景才能表現,情景融合構成詩的意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情與景
- 所屬學科:中國古代文學
- 提出者:劉勰
情與景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對範疇。中國古代文論很早就開始探討“情”和“景”的關係。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已提出:“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強調觸景生情,抒發因景而生的思想情緒。唐代以後,對情景關係的論述,日益精細。唐皎然認為在詩歌創作中,作者的真性情須藉助於景才能表現,情景融合構成詩的意境。
情與景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對範疇。中國古代文論很早就開始探討“情”和“景”的關係。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已提出:“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強調觸景生情,抒發因景而生的思想情緒。唐代以後,對情景關係的論述,日益精細。唐皎然認...
儒家的情景觀可以概括為:①在地位上,以情為主,以景為賓,反對脫離情志、單純寫景的所謂“流連光景”之作;②在表達上,又提倡寓情於景、借景抒情,不欣賞叫噪吶喊式的所謂直肆淺露之作;③在理想上,追求情與景的交融統一、完美...
1、 情與景,是詩歌創作的兩個要素。“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孤不自成,兩不相背”(謝榛語)。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髮與滲透,並從而達成融合無間的狀態,於是美妙的詩歌意境便產生了,這便是詩人進行形象思維...
《景與情的演繹--徐豪新水墨風景寫生探索》是2019年12月1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豪。內容簡介 本書以徐豪近年來的水墨風景寫生為研究對象,結合《門前有樹》《婺源老家》《布拉格的春天》《雨過天晴畫麗水》《古街...
寓情於景,漢語成語,拼音是yù qíng yú jǐng,意思是在景色的描寫中寄託情感。出自《山水田園詩傳·前言》。成語出處 《山水田園詩傳·前言》:“進入寫景入情、寓情於景的藝術境界方面,做出了新的貢獻。”成語用法 作謂語、...
因此,這裡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於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涌,大江東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在這兩個寫景句中...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範疇﹐在傳統繪畫中是作品通過時空境象的描繪﹐在情與景高度融匯後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境界。意境理論最先出現於文學創作與批評。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文學創作中有“意象”說和“境界”說。唐代詩人王昌齡和皎然提出了“...
《情詩·微陰翳陽景》是三國時期詩人曹植創作的一首五言詩。這首詩造語自然精妙,音節流美鏗鏘,意象生動傳神,觸目所感,情與景會。作品原文 情詩 微陰翳陽景,清風飄我衣。游魚潛淥水,翔鳥薄天飛。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歸。始...
《詩歌鑑賞之寓情於景》是化州市第三國小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為葉麗紅。課程簡介 1、體會寓情於景的表達效果。 2、引領學生運用好寓情於景的方法。設計思路 “景生情,情生景”,巧用寓情於景之法能讓我們的文章情趣盎然,讓...
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點明愁的由來。“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
《古詩中的寓情於景》是湘南學院附屬國小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是劉丹萍。課程簡介 對於古詩中的寓情於景,從理解定義中開始,再回到所學的古詩中去,最後嘗試運用。設計思路 從“寓情於景”的定義入手,讓學生先巨觀把握其含義;...
二是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是詩中情、景結合的藝術,意境的產生與之密不可分。情與景的交融,絕不是情加景,或景加情,也絕對不是情與景的焊接,而是如化學反應後的融合。沈先生的《小雪》,情境一體,使我想起王夫之的一句話“...
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餘,詩人蘇軾之情表現無遺。下半首詩里,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以貌取神,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