悱,形容想說而說不出的樣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悱
  • 拼音:fěi
  • 解釋:想說而說不出的樣子
  • 出處:《論語·述而》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fěi】
fěi
〈形〉
(1)
想說而說不出的樣子 [be desirous but unable to speak out]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
(2)
又如:悱悱(抑鬱於心而未能表達貌);悱發(欲說而不能,有待別人開導啟發)
悱惻
fěicè
[sorrowful;sad at heart;be laden with sorrow] 內心悲苦淒切的
隱思君兮悱惻。――《楚辭·九歌·湘君》
纏綿悱惻
fěi ㄈㄟˇ
想說可是不能夠恰當地說出來:~憤(憂思蓄積)。~惻。不~不發。
鄭碼:UKC,U:60B1,GBK:E3AD
筆畫數:11,部首:忄,筆順編號:4422111211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𠀤音斐。《論語》不悱不發。《朱注》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集韻》或作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