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達國師

悟達國師

悟達國師,公元809—882年,唐代眉州(今屬四川眉山)中保鎮人,法名知玄,字後覺,也叫悟達、釋知玄。 到十一歲時,就稟告祖父要求隨法泰法師出家,研習《涅盤經》,祖父知其根器,也不加強留,他就此削髮作沙彌。兩年後在四川大慈寺受丞相(杜元穎)之請,升堂說法,當時緇素人眾日計萬餘,都傾心專注聽法,讚嘆不已,尊稱他為“陳菩薩”。知玄在淨眾寺從辯貞律師受具足戒,復隨安國寺信法師學唯識,又研習外典,博通經籍百家之說。《宋高僧傳·唐彭州丹景山知玄傳》記載,廣明二年(881)春天,唐僖宗到四川避難,賜知玄“悟達國師”號。

基本介紹

  • 本名:悟達國師
  • 別稱:悟達、釋知玄
  • 字號:字後覺
  • 所處時代:唐代
  • 出生地:四川眉州
  • 出生時間:公元809
  • 去世時間:公元882年
人物生平,相關事件,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曾祖圖南任梓州射洪縣令。祖憲考邈皆名場不捷。母魏氏夢月入於懷。因而載誕。雖乳哺未能言。見佛像僧形必含喜色,可見宿根深厚。年五歲,已能出口成詩,祖父命他做一首詠花的詩,他隨口吟出:“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唯餘一朵在,明日定隨風。”祖父覺得他出口大有禪理,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個高僧。七歲時,悟達法師聽了法泰法師在寧夷寺講《涅盤經》,就明悟前因,當夜夢見寺中佛像,伸金色手臂來摩他的頂。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圓寂於彭州三昧水(今三昧禪院),現存悟達國師的舍利塔和悟達洗面瘡的泉眼。

相關事件

武宗仰慕道家的羽化成仙,嘗於麟德殿獨詔知玄與道士抗論。知玄直言不諱,語鋒才辯幾至獲罪。最後,武宗雖然不接納知玄的忠諫,但是仍然嘉嘆知玄的識見非凡。
悟達尊者悟達尊者
宣宗時,曾詔知玄於大內講經,賜紫袈裟,署為三教首座,並以舊邸建法乾寺,禮請知玄住於該寺的玉虛亭。又宣宗允許天下廢寺重建,大興梵剎,知玄出力甚鉅。
大中八年,知玄上章乞歸故山,大行利濟,受益者不計其數。士大夫多喜與師游,其中,詩人李商隱久慕知玄的道學,以弟子禮事玄,與玄往來最久。
悟達被尊為寶光寺的開山祖師。現新都寶光寺的羅漢堂內尚留有悟達國師塑像。右圖是五百羅漢中的第一一七位——悟達尊者。
悟達生平著述較多,有《如來藏經釋疏》2卷,《勝鬟經疏》4卷,《般若心經》、《金剛經》各有疏義。在游秦、蜀之時,曾和《釋氏雜文外篇》,錄箴論碑誌歌詩為二十多卷,禮懺文6卷,共30萬言。又抄錄宗密《國覺經修證義》著成《慈悲水懺》3卷,至今流行於世。

軼事典故

在知玄還是雲水僧時,曾於京師叢林遇到一位身患惡疾的異僧,無人理睬,於是耐心的為他擦洗敷藥,照顧他的疾病。病僧愈後,感激知玄的德風道義,臨別時,對知玄說:“將來如果有什麼災難,你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隴山間兩棵松樹下找我。”
日後,知玄居安國寺,道德昭著。唐鹹通十二年(871),懿宗親臨法席,尊稱他為國師,並欽賜沉香法座,備極禮遇,知玄亦自覺尊榮。一日,悟達國師的膝上忽然長了個人面瘡,眉、目、口、齒,樣樣齊全,每次以飲食餵之,則開口吞食,與常人無異。
國師遍攬群醫,都無法醫治,正在束手無策時,忽然憶起昔日病僧臨別時所說的話,獨自前往西蜀,來到九隴山。悟達國師道明來意,異僧說:“不用擔心,我這兒山岩下有清泉,明天用這清泉洗濯一下,就可以去除你的病苦。”第二天黎明時分,一位童子即帶著悟達國師到岩下溪旁。悟達國師正要捧起溪水洗滌瘡口時,人面瘡竟然大聲喊道:“不可洗啊!你是博通古今的人,不知可曾讀過西漢史書上載袁盎殺晁錯於東市的事?你就是袁盎來轉世,而我就是當年被你屈斬的晁錯。累世以來都在尋找機會報仇,可是你卻十世以來都身為高僧,持戒嚴謹,故苦無機會可以下手。直到現在,你受到皇帝的恩寵,生起名利之心,有失戒德,因此我才有機會化為人面瘡加害於你。現在蒙迦諾迦尊者慈悲,以三昧法水洗我累世罪業,從今以後,不再與你冤冤相纏。”悟達國師聽了,不覺汗如雨下,連忙掬水洗滌,突然一陣徹髓劇痛,悶絕過去,醒來時,膝上人面瘡已經不見了,想要禮敬聖僧,也杳然無蹤,不知去向。
悟達國師深知蒙聖者慈恩,使多生宿冤免除,誓願說法度眾,來報答聖恩。因此作成懺文三卷,早晚恭誦,畢生精修。臨命終時,預知時至。後來這部懺文因取尊者用三昧法水清洗人面瘡,解除累世冤業,所以命名為《慈悲三昧水懺》,流傳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