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發布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名錄。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名錄。發布歷史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發布。入選名單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1。...
截至2020年12月,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總計42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34項,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項,優秀實踐名冊1項。台北時間2022年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證書 2009年,“中國木拱廊橋傳統營造技藝”獲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收藏於慶元廊橋博物館。文物介紹 2009年,“中國木拱廊橋傳統營造技藝”獲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證書是全英文的。現收藏於慶元廊橋博物館。
國務院建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將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名錄予以保護。國家級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門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每個代表性項目...
2006年5月20日,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9。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冊)中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黎族的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黎族就懂得了用木棉纖維紡織衣服。
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 表演藝術;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 傳統手工藝。項目數量 截至2022年12月1日,教科文組織2003年《公約》名錄共收錄676項遺產項目(含優秀保護實踐),對應於140個國家。其中,急需保護名錄76項,對應於...
本講座用錄像、圖片和文字介紹被聯合國敎科文組織批准為“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旳赫哲族伊瑪堪的名稱、含義、文學形式、保護價值、代表歌手的作品、情節模式、藝術形象和特色,展示了伊瑪堪是其民族世代口耳相傳的民族文化遺產,是其民族原始漁獵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江流域古老文明的重要篇章,是將屹立於...
2006年5月20日,“京西太平鼓”由門頭溝區申報,率先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6月7日,“石景山太平鼓”(石景山區)和“怪村太平鼓”(豐臺區)分別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西太平鼓”的擴展項目。2009年,海淀區蘇家坨村太平鼓、房山區太平鼓也相繼納入太平鼓擴展項目。這些區域的加入,...
夏吾角,男,1966年4月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項目:熱貢藝術。羅藏旦巴,男,1968年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項目:熱貢藝術。桓貢,男,土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項目:熱貢藝術。保護措施 1958年,青海省文聯和省群藝館...
截至2009年,我國共有崑曲、古琴藝術等26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等3個項目入選“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上入選項目最多的國家。申報原則 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可根據逐級申報的原則,向單位或居住地所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歷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名冊》(一)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
第17 條: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為了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委員會編輯、更新和公布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根據有關締約國的要求將此類遺產列入該名錄。2. 委員會擬訂有關編輯、更新和公布此名錄的標準並提交大會批准。3. 委員會在極其緊急的情況(其具體標準由大會根據委員會的建議加以批准)...
第二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可以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遴選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向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推薦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並提出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
2010年,“中國木活字印刷術”被列入聯合國機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宋西夏時代 概述 我國現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續》(西夏文佛經)於1991年在寧夏賀蘭山腹地考古時被發現,印本為9冊蝴蝶裝本,共220頁,10萬字,印以當地造白麻紙(見圖1)。每半頁版框直高23.6cm,橫寬15.5cm...
2009年10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海南省“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以下簡稱“黎錦技藝”)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3月28日在海南省東方市舉辦的千人織黎錦展示,獲金氏世界紀錄“最多人同時織布”(Most people weaving cloth simultaneously)榮譽稱號。用途 黎錦多用於婦女...
中國活字印刷術,流行於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工藝特徵 中國的木活字印刷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術之一,浙江瑞安保持了這門技術,那裡依然使用這種技術編印譜牒。男性經過訓練完成漢字的刻劃,經過刻字、撿字、排字等程式後進行印刷。這需要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古漢語語法。女性承擔裁...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收錄的是那些在社區或群體的努力保護下,生存能力仍然受到威脅的文化遺產。為將文化遺產列入名錄,相關國家需要承諾執行專門的保護計畫,並有可能從教科文組織管理的一個基金獲得財政方面的資助。文獻記載 關於活字印刷的記載首見於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公元1041~1048年,...
保護措施 2004年,花鼓燈被列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項目。2005年,花鼓燈被列為省“861”計畫和蚌埠市“3461”計畫。2006年,花鼓燈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花鼓燈入選國家文化創新工程。2018年6月21日,“安徽花鼓燈創作與研究室”在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星海樓音樂廳舉行揭牌儀式...
長白山滿族剪紙從題材、造型到技藝都非常獨特,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與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藝術和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傳承狀況 長白山地區僅有兩位七十多歲的滿族剪紙藝人,後繼乏人,前景堪憂,急需搶救保護。傳承人物 倪友芝,女,漢族,1939年1月生,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長白山滿族...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新繁棕編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而且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傳承狀況 新繁棕編的老藝人相繼去世,使這門技藝瀕臨後繼乏人的困境,急需予以保護。傳承人物 段玉華,女,1904年出生,新繁萬安鄉(今新都縣龍安鄉)人,新繁棕編編織品能人。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保護措施 1960年,戶撒成立以生產農具為主的“戶撒鐵農具廠”,購置了當時較為先進的半自動化氣錘和工具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效率。2006年5月20日,戶撒刀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戶撒刀王”項老賽入選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人代表。“阿昌族戶撒刀鍛制...
費時費力的草編製作因難以適應市場的要求而陷入發展的停滯階段,從業者不斷減少。大名草編正面臨著衰亡的危險,急需扶持保護。傳承人物 王群英,女,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草編(大名草編),申報地區為河北省大名縣。保護措施 2012年5月29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中華傳統...
宋增禮,男,1926年10月出生,江西省瑞昌市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竹編(瑞昌竹編),申報地區為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田先敏,男,漢族,江西省瑞昌市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竹編(瑞昌竹編),申報地區為江西省瑞昌市。保護措施 2017年9月...
近年來,支持對千角燈藝術的搶救性保護,並通過言傳身教等方式將其手藝傳承給弟子,為東莞千角燈的傳承、發展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燈彩(東莞千角燈)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
1999年,茶陽鎮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花環龍之鄉”;2000年,茶陽鎮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花環龍之鄉”;2007年,花環龍先後被大埔縣、梅州市、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5年,大埔縣茶陽鎮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進入21世紀以來,溫州鼓詞的發展面臨困境,演出很少,傳人斷檔,急需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瑞安鼓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文學形式角度來看,它是和唐代的變文一脈相承的,因為“敦煌變文是後世各種說唱文學的先驅。”關於它的具體形成時代,一說始於...
2010年11月15日,在奈洛比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申報項目《中國活字印刷術》、《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以及《麥西熱甫》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次《中國活字印刷術》申遺是以溫州瑞安東源村為主體進行申報的。社會榮譽 2023年2月...
2008年,四川省成都市申報“金錢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5月23日,重慶市萬州區申報“金錢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12月,“鄒派”金錢板入選第六批自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