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第四版)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第四版)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第四版)是2023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王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第四版)
  • 作者:王文章
  • 出版時間:2023年5月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57907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由文化學者、原文化部副部長兼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研究員主編,這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著。本書2004年開始編撰,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最早參與我國非遺保護實踐的8位學者,歷經兩年時間完成,於2006年10月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2008年,為適應高等院校教學需要,該書按教材體例進行了調整,作為教材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第二版。2011年,鑒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頒布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踐經驗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理論概括,作者再次對本書做了認真修訂,並於2013年出版第三版。2017年,該書獲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三版出版至今已近1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不斷發展,不少新的經驗和問題需要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概括。因此,對本書重新修訂,第四版《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奉獻給廣大讀者。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探求、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基本規律,對我國非遺保護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理論與實踐問題作出思考與總結,著重回答了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今天我們下這么大的力氣來保護它究竟有什麼意義?應該怎樣對非遺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護?書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特點、價值、分類、保護的意義和理念、保護的方式都做出了明確的論述。該書站在歷史與文化的總體高度,從國際國內兩個視角,全方位、系統而深入地回答了人們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所關心的一系列問題,而且還切實地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和保護工作提供了巨觀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說,這樣系統的概論性著作的問世,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乃至文化遺產學這樣一些應時而興、急切需要、很有前途的新興學科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嘗試和有益的探索。

圖書目錄

目錄
再版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理論研究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新概念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產生於保護的需要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科學概念的意義及其定型化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正確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價值及保護的重要意義
二、正確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緊迫性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與發展
一、我國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現狀
二、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值得借鑑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規律的總體把握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規律的正確把握
二、界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和內涵的原則
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認定要堅持科學性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方式與原則
第五節 本書編撰的基本思路、主要內容與研究方法
一、編撰的基本思路
二、主要內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提出
一、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概念的提出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提出和深化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釋義
一、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幾個概念的理解
二、國內外學術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解釋
三、本書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解釋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他人類遺產的關係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關係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的關係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關係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景觀遺產的關係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點
一、獨特性
二、活態性
三、傳承性
四、流變性
五、綜合性
六、民族性
七、地域性
第五節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
一、對於幾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的分析
二、在保護實踐中深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的認知
第六節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規範問題
第三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豐富性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定義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豐富性與體系性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時性基本價值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價值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共時性基本價值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價值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和諧價值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審美價值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時代價值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價值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
第四章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
第一節 國際層面保護工作的意義
一、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可持續性發展
二、有利於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三、有利於促進特定文化權利的實現
第二節 國家層面保護工作的意義
一、有利於保護我國傳統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二、有利於促進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大團結
三、有利於促進全民文化自覺、文化創新和先進文化發展
四、有利於促進我國和諧文化建設
五、有利於促進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六、有利於縮小發展差異,促進地區間經濟社會文化均衡發展
七、有利於年青一代的文化啟蒙和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節 立足新時代,在更高層次理解保護工作的意義
一、有利於樹立、增強和堅持文化自信
二、有利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四、有利於生態文明理念的深化和實踐
第五章 中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中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
一、中國古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
二、中國現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
第二節 新中國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顯著成績
一、新中國成立後17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成績
二、搶救與保護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成績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第三節 中國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
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工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二、中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機構
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學術人才隊伍培養
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項目、重要會議與專題著述
第六章 國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國外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
一、古希臘對神話傳說史詩等的傳承及其意義
二、古印度對民族口頭傳統的傳承
第二節 二戰後國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
一、日本:以立法作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
二、韓國:全民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動
三、法國:制定保護文化遺產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套評價標準和管理辦法
四、義大利:提出“反發展”的整體性保護新概念
第三節 國外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
一、法國:設立的“文化遺產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日”
二、義大利: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成為亮點
三、 日本:引入歐美各國保護文化遺產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登錄製度
四、韓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得益於商業運作和旅遊業的參與
五、亞洲太平洋地區:出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潮
第四節 國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政策、機構和資金情況
一、國外製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和政策
二、國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機構設定
三、國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金投入
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些工作
第七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研究的意義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般與個別
二、分類學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節 文化學與藝術學上的分類研究
一、文化的分類
二、藝術的分類
第三節 世界遺產及人類文化遺產的分類
一、《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所界定的“世界遺產”
二、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確認
三、文化景觀遺產的提出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人們的視野
五、世界遺產的基本分類
第四節 國際檔案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
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公布之前的分類
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分類
三、對於上述分類方法的分析
第五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代碼表的制定
一、分類方法和分類體系要符合保護的實際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代碼表
第六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分類體系
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分類
二、對於國家級名錄十大類分類方法的理論分析
第七節 本書的分類
第八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體與保護主體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體
一、何謂“傳承主體”
二、傳承的主要形式
三、傳承的理念
四、傳承主體保護的緊迫性、重要性
五、對傳承主體的保護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體
一、何謂“保護主體”
二、各級各類保護主體的職責
第九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原則與方法
第一節 樹立正確的保護理念,實施合理的價值評定
一、更新觀念、端正理念
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要有的放矢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原則
一、本真性
二、整體性
三、可解讀性
四、可持續性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方法與措施
一、立法保護:保護的根本保證
二、科學的管理機制:保護的重要基礎
三、宣傳教育:提高全民保護意識的有效途徑
四、重視專家指導和人才隊伍建設:保護工作的關鍵
五、財政投入:保護的基本保障
六、系統科學的保護方式:保護實施的重要環節
七、國際交流與合作:保護的必要途徑
第十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機制
第一節 國際機構、區域組織及各國立法情況
一、國際機構的立法概況
二、區域組織的立法概況
三、各國立法概況
第二節 國內立法實踐的探索
一、國家層面的立法
二、地方層面的立法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闡釋
一、總則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傳播
五、法律責任
六、附則
參考文獻
附錄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
三、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
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歷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名冊》
(一)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名冊》
(三)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及《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四)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名冊》
(五)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名冊》
(六)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名冊》
(七)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名冊》
(八)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九)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名冊》
(十)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名冊》
(十一)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名冊》
(十二)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名冊》
(十三)202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最佳實踐項目名冊》
再版後記

作者簡介

王文章,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全國政協京昆室副主任,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顧問,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國家郵政局郵票選題諮詢委員會主任。著有《藝術體制改革與管理初探》《藝術當代性論評》《匯真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戲曲藝術評論集》等,主編《梅蘭芳訪美京劇圖譜》《京劇大師程硯秋》《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崑曲藝術大典》《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卷)》(第三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辭典》等。
曾兩次獲中國政府出版獎及一次提名獎,文化部文化藝術創新獎,全國文化新聞一等獎,北京市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等學術獎項。曾任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東南大學、山東大學、俄羅斯列賓美院等特聘教授,中國文化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文化部藝術司司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文化部副部長兼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黨的十七大代表,全國政協第十一、十二屆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