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是一本2015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作者是趙宏、曹明福。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
- 作者:趙宏、曹明福
-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
- ISBN:9787518018635
《中國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是一本2015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作者是趙宏、曹明福。
《中國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是一本2015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作者是趙宏、曹明福。內容簡介《中國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是我國高校中關於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的第一本教材,也是系統研究我國紡織類非物質...
《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概論》是中國紡織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尹艷冰 內容簡介 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是技藝傳承,更重要的是所承載文化內涵的延續,其傳承和發展對於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信,提升紡織產業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紡織文化概論》是由中國紡織工業出版社於2000年8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憲文。本書從人們司空見慣的衣著紡織的發展入手,全面、系統、深入地闡述紡織物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文化意義。圖書目錄 第一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紡織文化概說 第二章 昨夜星辰昨夜風——紡織文化古今談 第一節 史前絪縵費搜尋 第二...
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重點打造和搭建的具有權威性、專業性、學術性、可持續性,集文化、產業、學術、商貿、設計於一體的紡織非遺交流與合作平台。中國紡織非遺大會,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是國內目前非遺大類中唯一由國家級行業組織舉辦的非遺品牌盛會,已成為紡織非遺傳承發展、成果交流...
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是國內目前非遺大類中唯一由國家級行業組織舉辦的品牌大會,其宗旨為助力脫貧攻堅、賦能鄉村振興、推動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自2017年起,已經在浙江、北京、雲南、遼寧、河北、貴州舉辦六屆。目前,我國已公布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共3610個子項,五批國家級...
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是國內目前非遺大類中唯一由國家級行業組織舉辦的品牌非遺大會,已成為紡織非遺傳承發展、成果交流的行業性最高平 台。主辦單位 主辦單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河北省工信廳和保定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高陽縣人民 政府 活動內容 大會主題為“構建紡織非遺城鄉融合...
《第二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於2018年11月在北京密雲古北水鎮召開,大會主題為主題“構建紡織非遺發展命運共同體”。大會舉辦 第二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中心、首創置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主題為“構建紡織非遺發展命運共同體”。...
從時間與空間、物質與精神的角度闡釋傳統手工藝保護、傳承及創新發展在社會文化生活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在第七章增加了關於傳統手工藝的文化生態的數字資源,以拓展學習者的知識面,開闊視野。《中國傳統手工藝概論》可作為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相關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供廣大...
2021年12月28日,第五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將在貴陽舉行。自2017年起,中國紡織非遺大會已經成功舉辦四屆,分別在浙江、北京、雲南、遼寧召開。古阿新民族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陝西省婦女手工藝協會副會長楊春林、國家級非遺項目花溪苗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王啟萍 等11人被評為“...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文集》是一本2017年05月12日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榮啟。內容簡介 本書結構上分為四編加附錄:第一編非遺保護理論與實踐,論述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主體和傳承主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保護、傳統節日文化及弘揚、黎錦為例的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等。第二編非遺保護...
染媒是使染料和被染物關係親和的物質。在染色工藝之中使用染媒是染色技術的一大進步,它擴大了色彩的品種,提高了色彩的鮮艷程度,複合色大大增多,使染料和織物的親和關係極大增強,被染物不易褪色。染媒染色技術比較複雜,只有在長時間實踐的基礎上才能逐步掌握。烏墨樹,黎語稱為"波片"。把剝取的烏墨樹皮,砍成...
2004年1月1日,中國絲綢博物館對公眾實行免費開放。2010年10月,國家文物局評定批准中國絲綢博物館設立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2012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建館二十周年,館內陳列進行大型改造,基本陳列設定了“中國絲綢的故事”、“天蠶靈機——中國蠶桑絲織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
楊源,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原副館長,文博研究員。1999年至2007年任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長,兼任中國民族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博物館學會服裝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民族服飾研究會會長等。研究方向為傳統服裝織繡工藝研究、民族文物研究與鑑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尤其專於民族服飾研究。二十多年來,深入中國...
——以手工紡織類非遺為例王海冬 中國傳說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概述 畢旭玲 《白蛇傳》傳說圖譜編撰的原則余紅艷 海洋文化研究 舟山群島與日本、韓國的船崇拜及其比較金濤 媽祖文化與產業發展之研究[台] 蔡泰山 東海龍歌謠的藝術類型與特定場景金庭竹 台灣現代海洋小說初探[台] 蔣忠益[台] 楊淑雅 從視域融合...
《中醫康復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類)叢書》是指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針對殘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後期者,通過採用中醫藥特有的康復手段及其他措施,減輕功能障礙帶來的影響,使之重返社會。《中醫康復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類)叢書》主要包括中醫康復學的概念及研究對象、中醫康復學的發展概況、中醫康復...
主編了教育部文科教材《民間文學概論》和《民俗學概論》。出版專著《民間文化學:梗概與興起》、《民間文藝學及其歷史》、《建立中國民俗學派》等數十部。內容簡介 《中國民俗史:明清卷》中國民俗是一塊色彩斑斕的瑰寶是世界公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民俗史》叢書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識、增添生活趣味、開拓審美視野的...
以文化遺產的開發、保護、利用為核心,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博物館展陳方式,對具有特殊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旅共融的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進行研究、保護和開發。在西安市文物局的支持下,文博學科團隊積極參與西安建築遺產調研和考古發掘工作。為配合西安市“四改兩拆三年行動計畫”,連續四年...
比如,2004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定為“博物館與無形遺產”,強調博物館在收藏、保護有形文化遺產的同時也要更多地關注和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5年的主題定為“博物館:溝通文化的橋樑”,突出博物館在促進文化交流當中的作用;2006年的主題則是“博物館與旅遊”,強調文化休閒是博物館的一項重要功能,依託...
主編了教育部文科教材《民間文學概論》和《民俗學概論》。出版專著《民間文化學:梗概與興起》、《民間文藝學及其歷史》、《建立中國民俗學派》等數十部。目錄 總序 中國民俗史與民俗學史 導言 第一章 物質生產民俗 第一節 農作 第二節 畜牧 第三節 養蠶、植麻與栽培果樹 第四節 建築 第五節 手工製作...
《中國風俗發展簡史》是2021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陶立璠先生是中央民族大學民俗學資深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學術委員會顧問,靠前亞細亞民俗學會會長,中國民俗學會顧問,《中國諺語集成》副主編。其在民族民間文學...
亓延是濟南大學的教授。主講課程 中外服裝史、服裝結構與工藝、服裝CAD、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 科研方向 服飾文化與現代服裝技術 社會兼職 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員、濟南紡織工程學會會員 獲獎情況 2015年12月獲得由濟南大學教務處頒發的“本科教學貢獻獎”。學術成果 主持和參與社科、教研項目 1.主持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
蠟染技藝,流行於貴州省安順市的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貴州省安順市的蠟染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的居民就已經掌握了蠟染製作工藝。安順蠟染主要分為苗族蠟染和布依族蠟染兩大類。苗族蠟染在安順38個苗族支系中均有分布,所染圖案豐富多彩,包括古老傳說和原始認知等內容,集中反映了古代...
現為中國民俗學網站部落格“秦嶺醴泉——張志春個人空間”博主;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組成員;陝西省節慶促進會副會長;西安市楹聯學會名譽會長。出版圖書 主要論著 著作類 1.中國服飾文化(第一卷),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年2月版 2.春節舊事,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版 3.裸露與遮蓋:現代...
1986年畢業於中國紡織大學獲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6年-1999年 任教於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1999年-至今 任教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社會兼職 清華大學傳統工藝與材料研究實驗室研究員(文化與旅遊部重點實驗室)教學情況 本科生課程:《紡織材料學》、《服裝CAD》、《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合教)等 研究生課程:《紡織...
327 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類 中國審美文化史 山東大學 陳炎 328 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類 西方哲學智慧 中國人民大學 張志偉 329 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類 現代生命科學 中山大學 王金髮 330 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 重慶文理學院 牟延林 331 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類 ...
(2009—2013)、教育部“北京奧運會與上海世博會職業服裝設計規劃與研究”(2008—2013)、清華大學柒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基金項目“南京織金錦傳承與製作技藝研究”(2012—2016)、清華大學人文振興基金項目“四季花與節令物”(2012—2016)、清華大學人文振興基金項目“織金錦與金縷衣:中國古代紡織品飾金...
現為安順學院下屬旅遊學院院長、貴州省屯堡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貴州省社會學會常務理事、貴州省儒學會會員、安順市孔子研究會副會長、安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安順學院教授 教學情況:長期從事教學工作。主要講授《中國歷史文化概論》、《中國近代史》、《旅遊學概論》、《中國旅遊文化概論》、《社會...
2006年5月20日,黎族原始制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4 。歷史淵源 黎族的制陶技術,從考古學上所發現的泥片,應該是存在於史前的制陶史上。考古學家曾在三亞、陵水一帶發現了帶有拍印幾何印紋的陶器,其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大約有一萬年曆史,在...
6.祁穎,安定明.張家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2.7.喬麗傑,祁穎.茶文化旅遊對茶業發展的推動作用[J].福建茶葉,2016.4.參編教材 1.《西餐實務》,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年9月,參編。2.《飲食文化概論》,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年3月,參編。3.《餐飲服務與管理...
主要編著:《歷史教育學》,《世界歷史與文化》,發表論文“高中歷史新教材研究”、“關於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歷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的調查報告”等10餘篇。 研究方向:歷史教育學。 所任課程:歷史教育學、世界近代史。彭艷芬,女,生於1966年7月,中共黨員,漢族,副教授,碩士,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