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編(大名草編)

草編(大名草編)

草編(大名草編),河北省大名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大名草編是以草本植物為主要原材料的一種傳統編結手工藝。作為人類較為古老的技藝之一,早在遠古時代,編結就已成為中華先民製造實用物品的重要手段。草編技藝在中國民間流傳了幾千年,在此過程中不斷得到發揚光大。各地民間工匠因地制宜,因材施藝,充分利用草本植物柔韌的稈、皮、芯、葉、根,創造和總結出編、結、辮、扣、扎、絞、纏、網、串、盤等豐富的編結技法,使草編成為廣大民眾日常生活用品的一個重要來源。

2008年6月7日,草編(大名草編)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5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編(大名草編)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河北省大名縣
  • 遺產編號:Ⅶ-54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文化特色,藝術特色,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河北邯鄲的大名草編手工技藝是在清代雍正年間(1723年——1735年)由山東掖縣傳入大名境內。西付集鄉朱家村是其編織技藝的發祥地,後傳至大名縣衛河以東地區,以掐辮草編為手工藝開始,遂至千家萬戶,婦孺皆能。
解放後,大名縣於1953年建廠從事草編手工藝深加工。
20世紀80年代以前,草編手工藝品在大名縣及周邊有一定的影響,但由於經濟落後等原因,所制產品大部分供自家使用,只有部分手工草帽在市場上銷售。

文化特徵

文化特色

大名草編作為一種傳統手工技藝,有著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和底蘊,可以說它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民間手工藝人所繼承的草編技藝,不但反映了濃郁的地域特色,而且還折射出了他們傳統的文化觀念和生活哲學。“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道出了手工藝人的設計思想,他們追求返璞歸真、人與天地自然的精神冥合,因此他們以綠色原生態、清潔無污染的麥秸稈、玉米皮為原料來設計生活中所需求的物品,這些物品的造型、題材、色彩大都從自然中獲取,以此來表達民間藝人對自己生活的感悟及需求。

藝術特色

(1)風格精巧、豪放,地方特色濃郁
大名草編作為民間傳統手工技藝之一,從它誕生之日起,便具有了濃郁的地方特徵,反映了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和審美意象。大名草編以天然纖維麥秸稈、玉米皮為原料進行編織,給人以樸素自然的美和淳樸的藝術感受。由於其編織一般都是纖維整體運用,故其原料的不同,所呈現的風格也是不同的。玉米皮手工編織製品粗獷豪放、色澤潔白淡雅,柔韌牢固而實用;而麥秸稈手工編織的草辮精巧細膩,宛如花邊,被譽為“草編花邊”,在大名草編中較具特色,它不僅表現出北方地區編織製品獨特的藝術個性,而且還凸顯了民間手工藝的豐富多彩。
(2)造型簡練大方、題材廣泛豐富
以麥秸稈、玉米皮編結的大名草編製品造型整體簡練大方,尤其是用玉米皮做原料進行編織時,有時需要靠模具或內部支撐支架進行編織,模具造型多樣,單個模具的造型較簡潔大方。
大名草編製品造型雖然簡練,但是其題材卻較廣泛,民間藝人為了傳承和創新,將大名草編與中國民間藝術、國畫、油畫等相結合,使其走上了藝術化道路,在傳統麥稈草帽、提籃等的基礎上,又設計創作出獨具特色的草編京劇臉譜、草編時裝、草編屏風、草編花草魚蟲與山水畫、麥桿畫等十大草編系列,上千個品種各具特色,產品不僅有泥土的芳香、自然的光澤,而且還低碳、綠色環保。
(3)色彩獨特新穎、材質古樸自然
大名草編色彩的獨特性在於其原料材質,麥秸稈成熟曬乾後呈黃色系和乳白等色,其色澤樸素淡雅,給人以純淨溫和、古樸自然的藝術感。而編織用的麥秸稈是麥穗以下,第一節以上的(節間)莖稈,此部分呈空心管狀,葉鞘裹著的部分呈白色,梢部呈黃色,色澤光亮,拉力較強,編材以長20厘米以上、稈細色白、不霉爛變質為好。用此材質編結出的成品一般通體一色,並帶有規律的色彩紋理。麥秸稈還可以染色,染較深的顏色用原色麥秸稈或草辮直接染色即可。染淺色時,則需先漂白後染色。染色用的染料大部分是植物染料,一小部分屬於天然礦物染料,對人體的健康沒有影響。大名草編色彩的新穎性在於草編手工藝人王群英的創新,她從油畫、中國畫、民間藝術中吸取養分,使得草編製品的色彩整體上呈現典雅、樸素的藝術特色,民族感與現代感並存。這樣的色彩不僅體現了民間審美情趣,還體現了傳統手工藝人對和諧自然的追求以及對麥秸稈這種天然材質的充分理解和運用。
(4)融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於一身
大名草編品種繁多,形式各異,工藝精湛,起始,所創作的編織品大都是人們生活中的常用器物,如提籃、鍋蓋、坐墊等,實用性是其較為顯著的特徵。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草編單一的實用性功能已不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民間手工藝人為此發展創新,注重其實用性的同時,還在編織品的外部造型、色彩設計、圖案設計、編織技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使大名草編製品具有特色的藝術美意蘊,同時還符合當今人們的審美觀念,使其集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於一身。

製作工序

大名草編以基本的手工工具為主,包括剪刀、美工刀、麥桿、針、線、乳膠、白紙、鉛筆、木框、頂針等。
大名草編的編織方法因原料、品種和設計要求而有所差異,常見的有編辮、平編、絞編、立編、編花、錐砌法、串接、串釘、串連、纏扣、纏鋸、纏邊、纏畫、包裹、擰編、卷折、縫繡、貼上、割花、扎勒等。但凡見過草帽的人不難發現,草帽都是由一縷縷似辮子般草條,逐一疊加、縫製而成。這一縷縷看似辮子的草條就是由七根麥桿草編織而成,叫作“花元草”,首先選用七根原色麥桿,三根白、四根黑(黑是指顏色污黃的莖秤),掐編及續草是一直以白色莖秤為軸心,如此編出的草編帶著有規律的花紋。交錯可以編出魚鱗紋,一般立編用來編織籠子。編花可以做出“馬藺垛”“套扣”“鏈子扣”“小浪花”“十字扣”“曲徑扣”“粽子扣”“梅花扣”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大名草編作為在中國民間十分普及的一種傳統手工藝,大名草編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藝術性。
傳承狀況
費時費力的草編製作因難以適應市場的要求而陷入發展的停滯階段,從業者不斷減少。大名草編正面臨著衰亡的危險,急需扶持保護。
傳承人物
王群英,女,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草編(大名草編),申報地區為河北省大名縣。
保護措施
2012年5月29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中華傳統手藝》欄目專程到大名縣拍攝大名草編紀錄片,用影像的方式記錄了大名草編的保護和傳承情況。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大名縣文化館獲得“草編(大名草編)”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草編(大名草編)項目保護單位大名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7年6月14日,大名縣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讓青少年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圖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大名草編走進縣實驗國小。
2020年8月8日至11日,由國家文化部指導,省文旅廳主辦,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承辦的2020年“長城腳下話非遺”活動在秦皇島山海關古城正式舉辦。活動上展出了大名草編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