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簡介,臨床表現,成人急性黃疸臨床表現,小兒急性黃疸症狀,中醫病理,中醫療法,熱重於濕,濕重於熱,治療後的注意內容,茶療方法,黃疸就是肝炎嗎,急性黃疸型肝炎會傳染嗎,
病症簡介
淤膽型肝炎時黃疸雖深,但患者一般情況往往較好,只有當持續黃疸,或黃疸急劇增高時,病情加重或引起膽汁性肝硬變的後果。
絕大多數B肝患者黃疸加深與肝細胞壞死程度相平行,黃疸越深,臨床症狀越重,病情可向急性或亞急性肝壞死發展。但並不意味著傳染性強。由此可見黃疸的深淺只與病情的輕重有關,與傳染性則沒有直接聯繫。
B型肝炎的傳染性與B肝病毒血症和B肝病毒是否活躍複製有關。臨床上與“二對半”的指標變化有關。一般認為,不管患者是黃疸型或無黃疸型,也不管是急性或慢性,只要表面抗原、e抗原及核心抗體三陽者傳染性就較強。傳染性強弱還與血中存在B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和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的多少有關。
臨床表現
成人急性黃疸臨床表現
急性黃疸型B型肝炎的整個病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即黃疸前期、黃疸期和恢復期,其臨床表現如下:
(1)黃疸前期從患者開始有症狀到出現黃疸這段時間,約為數日至2周。起病時患者常感畏寒、發熱,體溫38℃左右,少數患者可持續高熱數日。更為突出的症狀是全身疲乏無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尤其厭惡油膩食物,上腹部堵脹滿悶,尿黃似濃茶水,大便較稀或便秘。在這階段因個體差異、患者表現複雜多樣易被誤診,應特別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現為上呼吸道炎症,類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關節酸痛而被誤認為風濕病。也有少數人有劇烈腹痛而誤認為急腹症。還有少數人可出現等麻疹。此期中末,查體可發現肝區叩擊痛及壓痛,半數以上患者肋緣下可觸及肝臟,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明顯升高,尿膽紅素陽性。B肝表面抗原陽性、B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陽性。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嘔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很強的傳染性。
(2)黃疸期患者鞏股(白睛部分)、皮膚及黏膜黃染,於數日到2周達高峰。此時發熱漸退,消化症狀卻進一步加重。肝臟腫大壓痛,約10%—35%的患者脾臟亦腫大並能觸及。血象白細胞正常或稍偏低,肝功能試驗明顯異常,血清膽紅素在17微摩爾/升(1.0毫克見)以上。此期一般約持續2-6周。
(3)恢復期黃疸漸消退,症狀逐步消失,肝、脾腫大日漸回縮,肝功能趨向恢復直至正常,為期約4周。
小兒急性黃疸症狀
若是孩子出現急性黃疸症狀,是不同於成年人那么容易發現,詳細的了解急性黃疸肝炎的症狀,對父母及時了解孩子的健康是很有幫助的。
有些小兒若是急性黃疸肝炎,就會表現為發冷、發熱、乏力,食慾明顯減退、厭油、噁心、嘔吐,常伴中上腹不適、腹脹、腹瀉等一系列的B肝症狀。黃疸加重時伴皮膚瘙癢,肝區疼痛。還在檢查中會發現肝、脾腫大。其中黃疸期持續2~6周,少數可長達3個月。
中醫病理
中醫把急性黃疸型肝炎(不論何型)都舊屬於“黃疸”範疇。有陽黃、陰黃之分。
陽黃者又分為:
(1)熱重型:黃疸色澤明亮如桔色、口乾、苦、渴、喜飲、口臭、噁心、嘔吐、厭油、食減、尿赤、便乾。腹脹滿,或有發熱惡寒。舌紅津少,苔黃膩,脈弦滑或滑為主證。
(2)濕重型:身目色黃,但色鮮減暗,頭重身困、肢體倦怠、胸脘痞滿、納少厭泊,便稀或粘膩,舌苔厚膩微黃,脈弦滑或漏緩為主證。
(3)濕熱型:兼有上述(1)(2)特點濕熱主證均顯著。
明黃者:其黃色暗晦,納少脘悶,腹脹便糖、畏寒乏力、舌質談、苔黃膩,脈沉遲為主證。多見於慢性
黃疸性肝炎。急性者少見。
中醫療法
可按如下辨證分型及治療。
熱重於濕
[症狀]身目俱黃,黃色鮮明,發熱口渴。或見急躁易怒,心煩,腹部脹滿,口乾而苫,噁心欲吐,小便短少黃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退黃。
[方藥]茵陳篙湯、桅子柏皮湯加減。
茵陳30克 山桅子12克 板蘭根15克 雞骨草20克
大黃6克 白背葉根15克 蚤休15克 車前草15克 甘草6克
濕重於熱
[症狀]身目俱黃,頭重身困,渴不思飲,胸脘痞滿,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或大便溏垢、苔厚膩微黃,脈弦滑或濡緩。
[治法]利濕化濁,清熱退黃。
[方藥]茵陳五苓散加減。
茵陳30克 龍膽草10克 茯苓15克 豬苓12克 澤瀉12克
治療後的注意內容
一、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由於患者病情相對嚴重,肝臟異常,因此以靜養為主;若在黃疸加深階段,應臥床休息。恢復期和病情靜止期,可適當從事各類強度較輕的文體活動或勞動,以不累為度。
二、由於急性黃疸型肝炎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家庭成員應注意避免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和各種分泌物。但一般的生活接觸如談話、共用家具、電器、書籍等、都不會導致傳播。
三、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在飲食上宜清淡可口,控制高脂肪和高糖飲食,應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
茶療方法
中醫認為茶葉味苦、甘,性涼,入心、肺、胃,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祛濕利尿,消食止瀉,輕心提神的功能,可以治療熱毒下痢等疾病。《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茶具有涼肝膽,除熱消痰的作用。
急性黃疸型B型肝炎患者在進行茶療時,一般選用飲用綠茶。綠茶的清熱利濕的作用很強,而紅茶的清熱作用就很弱。所以急性黃疸型乙型肝炎患者喝紅茶不如喝綠茶好。
經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綠茶含有機化合物450多種、無機礦物質15種以上,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綠茶中的這些天然物質成份,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
黃疸就是肝炎嗎
所謂黃疽是指血清膽紅素含量超過了正常範圍,從而引起鞏膜及其他組織出現的黃染現象。膽紅俗代謝過程中,先後產生兩種膽紅素,即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無論何種膽紅素升高,都可能引起黃疸。黃疽最容易出現的部位是鞏膜、黏膜、血管、皮膚等處。因這些組織富含較多的彈性蛋白,後者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如果只有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標準而患者未表現鞏膜、皮膚的黃染稱為隱性黃疸;只有皮膚等部位的發黃而血清膽紅素不升高者,稱為假性黃疸。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肝臟是體內最大的“化工廠”,間接膽紅素生成後必須運到肝臟進行轉化後排泄。肝臟如出現炎症或其他病變,其轉化及排泄膽紅素的過程出現障礙引發血清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同時升高,患者迅速出現尿色加深,鞏膜、皮膚發黃等體徵。黃疸前後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狀即所謂的黃疸型肝炎。此種黃疸又被稱為肝細胞性黃疸。因此,黃疸出現與否,是肝臟受累或出現病變的一個重要體徵,但出現黃疸者未必都是肝炎。臨床上把因紅細胞過度或過量破壞引發間接膽紅素升高而出現的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又叫肝細胞前性黃疸。有時又可因為膽囊或膽管部位的病變,如結石、腫瘤、炎症等疾病導致膽紅素排泄漳礙,引發血清直接膽紅素升高而引發黃疸,稱為阻塞性黃疸,又叫肝細胞後性黃疸。由此可見,廟床引發黃疸的病因和病種較多,不能籠統地認為都是病毒性肝炎所致。
急性黃疸型肝炎會傳染嗎
急性黃疸型肝炎是具有傳染性的。一般來說急性黃疸型B型肝炎主要有以下傳播途徑。
第一,母嬰傳播。母嬰傳播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垂直傳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傳播。若是母親是一位B肝患者,病情比較嚴重的話,孩子感染上B肝的幾率可能性達到90%—95%,E抗原陰性的B肝母親生下的孩子感染幾率要比E抗原陽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第二,醫源性傳染。在醫院的檢查治療過程因使用未經嚴格消毒而又反覆使用被HBV污染的醫療器械引起感染的,這個叫醫源性傳播,包括手術、牙科器械、採血針、針灸針和內鏡等。
第三,輸血傳播。輸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製品後,可引起輸血後B型肝炎的發生。
第四,密切生活接觸傳播。包括一起吃飯,生活當中只要皮膚黏膜有受到損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膚黏膜受到損害之後B肝患者的體液再落到你破損的皮膚和黏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鬚刀、牙刷等引起HBV傳播,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