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呼吸道病變
支氣管炎症、支氣管痙攣、異物等阻塞氣道,引起通氣不足,氣體分布不勻導致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發生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
2.肺組織病變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靜脈血流入肺靜脈,發生缺氧。
4.胸廓病變
如胸廓外傷、手術創傷、
氣胸和
胸腔積液等,影響胸廓活動和肺臟擴張,導致通氣減少吸入氣體不勻影響換氣功能。
5.神經中樞及其傳導系統呼吸肌疾患
臨床表現
1.分類
(1)按動脈血氣分析分類 ①Ⅰ型呼吸衰竭 缺氧無CO2瀦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見於換氣功能障礙(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彌散功能損害和肺動-靜脈樣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 系肺泡通氣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瀦留,單純通氣不足,缺O2和CO2的瀦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換氣功能損害,則缺O2更為嚴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氣量,必要時加氧療來糾正。
(2)按病程分類 按病程又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類病因的突發原因,引起通氣,或換氣功能嚴重損害,突然發生呼衰的臨床表現,如腦血管意外、
藥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樞、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時搶救,會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見於慢性呼吸系疾病,如
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
肺結核等,其呼吸功能損害逐漸加重,雖有缺O
2,或伴CO
2瀦留,但通過機體代償適應,仍能從事日常活動。
2.症狀
3.查體發現
檢查
1.血氣分析
靜息狀態吸空氣時動脈血氧分壓(PaO2)<8.0Kpa(60mm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6.7Kpa(50mmHg)為Ⅱ型呼吸衰竭,單純動脈血氧分壓降低則為1型呼吸衰竭
2.電解質檢查
3.痰液檢查
痰塗片與細菌培養的檢查結果,有利於指導用藥。
4.其他檢查
如肺功能檢查、胸部影像學檢查等根據原發病的不同而有相應的發現。
診斷
治療
1.首先積極治療原發病,合併細菌等感染時應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誘發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暢和有效通氣量,可給於解除支氣管痙攣和祛痰藥物,如沙丁胺醇(舒喘靈)、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解痙,乙醯半胱氨酸、鹽酸氨溴索(沐舒坦)等藥物祛痰。必要時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靜脈滴注。
3.糾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嚴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瀦留,有嚴重
意識障礙,出現
肺性腦病時應使用
機械通氣以改善低氧血症。
預防
1.減少能量消耗
解除支氣管痙攣,消除支氣管黏膜
水腫,減少支氣管分泌物,降低氣道阻力,減少能量消耗。
2.改善機體的營養狀況
增強營養提高糖、蛋白及各種維生素的攝入量,必要時可靜脈滴注複合氨基鼓、血漿、白蛋白。
3.堅持鍛鍊
每天作呼吸體操,增強呼吸肌的活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