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根據省人民政府印發的《雲南省“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結合我州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州第九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目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政策保障,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推動就業穩定增長,有效應對失業風險。
(二)基本原則
堅持就業優先、協調聯動。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就業優先政策繼續強化。聚力增效,健全促進就業政策協調機制,財政、金融和產業等政策聚力支持穩定擴大就業,動員政府各部門及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各方面力量共同促進就業。
堅持擴大容量、提高質量。挖掘內需帶動就業,加大投資創造就業,培育壯大新動能拓展就業空間,千方百計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在開發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上下功夫,培育高質量就業增長極。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調控。充分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決定性作用,健全勞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加快消除制度性、體制性障礙,調動企業吸納就業積極性。強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職責,提高基本公共就業服務能力。
堅持提升能力、守住底線。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強化人力資源開發,加強職業培訓,全面提升勞動者自身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紮實做好就業托底工作,幫助重點群體和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創業。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要實現以下目標: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全州城鎮新增就業25000人以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500人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500人以上。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農村勞動力省外轉移就業人數逐年提高。城鎮就業比重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比逐步擴大,就業結構持續最佳化。
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基本同步。全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於全省年均增幅6個百分點左右,到2024年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0%左右。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收入比接近全省水平。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勞動關係更加和諧,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更加完善。
結構性就業矛盾明顯緩解。勞動者素質普遍提升,全州技能勞動者總量、高技能人才總量持續增加,占勞動者總量比重進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總量達3000人以上,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15000人以上。
創業帶動就業動能持續釋放。創業指導服務機制更加健全,創業培訓針對性顯著提升,持續推動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建設,創業融資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勞動者投身創業創新活動積極性不斷增強。扶持自主創業1900人以上,創業帶動就業3900人以上,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600萬元左右。
失業風險有效控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失業預警機制不斷健全,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長效化就業援助機制更加完善,確保不發生規模性失業風險。
防止脫貧人口規模性返貧。紮實做好精準摸排監測,紮實開展穩崗就業幫扶,紮實做好技能培訓,深化省外勞務協作,強化省內勞務協作,促進就地就近就業。持續鞏固提升省外務工人員在4.5萬人以上,縣外省內務工人員在2萬人以上,力爭農民工務工月均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提供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專業化、智慧化和人文化水平明顯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0個以上,人力資源服務業從業人數280人以上,人力資源服務業年營業收入達8500萬元以上。
二、實施就業促進五大行動
(一)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促進就業擴容提質
1.推動經濟發展擴大就業容量。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將就業指標作為巨觀政策調整的重要考量,制定重大政策時同步評估對就業的影響。加強就業政策與財政、金融、產業等政策協調聯動,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瞄準把怒江州打造成脫貧致富示範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區、世界級高山峽谷旅遊勝地的發展定位,挖掘內需帶動就業,加大投資創造就業,培育壯大新動能拓展就業空間,構建吸納就業新增長點。實施好“十四五”就業促進行動計畫,在開發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上下功夫,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推動就業擴容提質。(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人社局、州鄉村振興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林草局、州財政局、州農業農村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2.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計畫增加就業。樹牢“抓發展必須抓產業、抓產業必須抓市場主體培育”鮮明導向,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實現市場主體多起來、活起來、大起來、強起來,努力擴大就業崗位供給,提升崗位質量。到2025年,全州市場主體數量達到5.22萬戶,年均增長10%;企業數量達到1.17萬家(“四上”企業數量達到16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8家,規模限額以上涉旅企業25家,新業態企業10家),年均增長14.5%。全州市場主體活躍度達到70%;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州GDP比例進一步提高;新增市場主體提供就業崗位5萬個左右。強化市場主體要素保障,加強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壓減準入類職業資格數量,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人力資源有序流動和最佳化配置,保障市場主體用工。到2025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市場監管局、州人社局、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工商聯,各縣市人民政府)
3.壯大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實減負、援企、穩崗、擴就業政策,著力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給予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加大中小微企業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不斷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服務性收費等中的涉企亂收費行為,持續減輕企業負擔。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強化服務支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認證認可等“一站式”服務,建立個體工商戶統一公共服務平台。(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發展改革委、州財政局、州稅務局、州市場監管局、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工商聯,各縣市人民政府)
4.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發展。落實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意見,促進個體經營發展;擴大非全日制就業,促進保潔綠化、批發零售、家政服務、建築裝修等行業提質擴容;抓實鄉村休閒旅遊,重點圍繞秋那桶、東風、老姆登、三河、羅古箐等旅遊資源豐富的村莊,持續發展半山酒店、精品民宿、農耕體驗等新產品新業態,建設“十大”最美鄉愁基地。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加快推動網路零售、移動出行、線上教育培訓、網際網路醫療、線上娛樂等行業發展,為勞動者平台就業、居家就業、遠程辦公、兼職就業創造條件。把靈活就業崗位供求信息納入公共就業服務範圍,免費發布供求信息,按需組織專場招聘。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布短工、零工、兼職等需求信息,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在零工聚集地設定零工市場。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實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專項行動。指導督促平台企業規範勞動用工,對符合條件的靈活就業人員給予社會保險補貼。推廣新就業形態行業勞動契約、書面協定示範文本,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典型案例。(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文化旅遊局、州林草局、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州商務局、州工商聯、州供銷聯社、州交通運輸局、州教育體育局、州民政局、州衛生健康委,各縣市人民政府)
(二)大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釋放就業倍增效應
5.持續最佳化創業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健全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制度,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最大限度解除對創業束縛。對新產業、新業態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建立便利、高效、有序的市場主體準入機制。強化各類群體創業過程信用監管,依法依規開展失信懲戒。健全市場監管機制,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線上線下一體化、跨部門協同等新型監管方法。持續做好“貸免扶補”、創業擔保貸款工作。搭建網辦系統,落實經辦銀行和就業服務機構“雙推”工作機制。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在各級政務中心設立“辦不了視窗”,主要受理“應該辦”而“辦不了”的事項,使之成為離辦事民眾最近的投訴視窗、各部門聯動為民眾辦事的調度平台,推行當場辦結、限時辦結。(責任單位:州政務服務局、州發展改革委、州人社局、州市場監管局、州商務局、州工商聯、人行怒江中支、州法院,各縣市人民政府)
6.加大創業政策支持。落實稅收、用地、融資等方面支持初創實體的優惠政策,進一步降低創業成本。繼續落實促進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政策。加大創業補貼、創業扶持項目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對初創企業的場地支持、設施提供、房租減免、住房優惠等政策扶持力度。繼續實施“貸免扶補”、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持續擴大貸款覆蓋面,降低反擔保門檻,最佳化貸款審批流程,推行電子化審批,提升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創業主體貸款的便捷性和可獲得性。(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財政局、州稅務局、州市場監管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7.提升創業服務水平。加快完善創業服務網路,將創業服務進一步向社區、校區、園區延伸,為創業者提供政策諮詢、項目推介、開業指導等“一站式”服務。深入實施創業培訓“馬蘭花”計畫,為有創業意願和培訓需求的城鄉各類勞動者開展創業培訓。實施好“創業園區建設提升計畫”,積極爭取建設一批具備怒江特色化、功能完善創業孵化園區。健全創業培訓體系,依託怒江州技工學校、蘭坪縣職業技術學校等學校和有資質培訓機構,針對不同類型創業者、不同創業發展階段,開設多元的創業培訓課程。搭建創業服務平台,打造創業培訓、創業實踐、諮詢指導、跟蹤幫扶等一體化創業服務體系,提高創業孵化基地建設質量,打造一批示範性創業孵化載體。(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總工會、團州委、州婦聯、州工商聯、州教育體育局、州市場監管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三)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
8.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拓寬就業渠道,統籌用好市場吸納、創業引領、基層成長、見習推進等手段,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崗位。深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畫和基層成長計畫,進一步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供給保障。深入實施“雲嶺大學生就業護航”專項行動,重點抓好“百場千企萬崗”系列招聘,高質量職業技能培訓等就業創業活動,通過民企擴招、基層項目、就業見習等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創業。在家政、養老、托育、鄉村旅遊等用工規模較大的社會服務領域推出更多創業帶動就業示範項目,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以“4個100%”為責任目標,利用“1311”精準服務手段(對有求職意願的,提供不少於1次職業指導、3次有針對性崗位推薦、1次職業培訓和1次就業見習機會),抓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開展畢業生就業服務系列活動,做好離校前後信息銜接。培育大學生等青年群體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引導樹立健康、積極、理性的就業心態。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學歷教育與技能培養融合發展。對困難畢業生實施專項幫扶,落實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幫扶政策。(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教育體育局、團州委,各縣市人民政府)
9.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突出工作重點,按照“穩存量、調結構、提質量、促增收”的總體要求,每年利用春節前後的轉移就業“黃金時間”,認真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百日行動”,穩定和擴大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規模。廣泛開展東西部、省內的勞務協作,與上海市、廣東省、浙江省和其他怒江籍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省份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充分發揮怒江州駐上海市浦東新區、浙江省東陽義烏、廣東省珠海、湖北荊州4個勞務服務工作站的作用,加強勞動力跨區域精準對接,探索發展勞務組織、勞務經紀人,有序組織全州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久久為功,逐步培育一批有地域特色、行業特徵、技能特點、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效果好的勞務品牌,形成“一縣一品”,帶動更多農民工就業。積極向上級申報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範縣,以示範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依託縣域經濟、鄉村產業發展,利用以工代賑等不斷拓展就近就業渠道,為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多就地就近就業崗位。各行業部門要在重大投資項目、各類基礎設施建設中優先吸納當地農村勞動力、脫貧勞動力就業。落實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交通補助等有關政策。切實做好脫貧人口及“三類人員”的穩崗就業幫扶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總體穩定,做好易地搬遷點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發展改革委、州農業農村局、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州林草局、州交通運輸局、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州水利局、州鄉村振興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10.加強退役軍人就業保障。完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政策,落實《退役軍人安置條例》,確保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軍人由各級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接收安置。在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中給予優待:一是從鄉(鎮)事業單位招聘崗位中安排一定數量的崗位定向招聘怒江州的退役士兵;二是鄉(鎮)事業單位招聘給予怒江州的退役士兵考生筆試加10分;三是對其中還符合享受其他加分政策的退役士兵,在10分基礎上再加5分,但累計加分不得超過15分。加強退役軍人就業服務,將退役軍人納入現有就業創業、職業培訓等政策覆蓋範圍。抓實困難退役軍人就業幫扶,促進多渠道穩定就業。協調各方資源,加強行業企業合作,拓展就業供給領域,挖掘更多適合退役軍人的就業崗位,促進退役軍人到民營企業就業。設立退役軍人就業實名台賬,強化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就業服務功能,及時提供針對性服務。(責任單位:州退役軍人事務局、州人社局、州工商聯,各縣市人民政府)
11.強化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幫扶。實施失業人員集中幫扶行動,銜接失業登記全國統一平台,最佳化服務標準流程,強化失業登記、職業指導、職業培訓、生活保障聯動,對確實難以就業的,跟進做好民政、社保兜底保障工作。對就業困難人員及時實施就業援助,強化分類幫扶和實名制動態管理,做好脫貧人口後續就業保障。開展“百日行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幫扶活動,提供精準政策扶持和就業服務。規範用好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政策,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兜牢困難人員就業底線。貫徹《雲南省殘疾人就業條例》,落實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制度,健全殘疾人就業資金投入機制,推動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農業農村局、州鄉村振興局、州民政局、州殘聯,各縣市人民政府)
(四)聚焦質量提升,最佳化培訓服務促進供需匹配
12.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深入實施“技能怒江”行動,全面落實“技能提升”“專項人才培養”行動計畫。依託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和相關企業,加大康養服務人員、生態衛士、特色產業發展、文旅人才等培養力度。統籌培訓資源整合,實施《怒江州建築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方案》高標培訓,採取校企合作、購買社會培訓服務等多種形式,加強建築工人崗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實現技能培訓、實操實訓、考核評價與現場施工有機結合。到2023年,計畫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萬人以上。組織脫貧人口、“三類人員”、農村低收入人口及其家庭中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開展免費技能培訓。用好“技能雲南職業培訓管理服務平台”,推廣使用職業培訓券,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對開展培訓的企業按規定給予補貼。加強脫貧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和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確保農村低收入家庭每戶至少有1人掌握一門就業技能。嚴格按照省人社廳發布職業培訓的職業(工種)目錄開展培訓和給予培訓補貼。推進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州交通運輸局、州水利局、州總工會、州婦聯、州鄉村振興局、州農業農村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13.著力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質量。健全戶籍地、常住地、參保地、就業地公共就業服務供給機制,推進就業創業政策諮詢、就業失業登記、職業介紹等服務覆蓋全體城鄉勞動者。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在註冊地、經營地、用工地免費享受勞動用工諮詢、招聘信息發布等服務。加快就業服務智慧化升級,推動就業服務向移動終端、自助平台延伸,打造集政策解讀、業務辦理等於一體的智慧型服務模式,逐步實現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全面推廣使用電子就業創業證,推動就業創業補貼、失業保險申辦等事項網上辦理,促進重點業務信息全國共享協辦。健全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保障機制。深入實施“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工程”,建設和完善一批勞動力市場。積極配合建立全國統一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台。(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市場監管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14.加強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健全人力資源開發機制,激發人力資源創新創造創業活力,促進人力資源市場發展,“十四五”末,全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達20個以上。加強對人力資源市場活動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侵犯個人和單位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深入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體系建設,維護市場良好環境。深化人力資源市場“放管服”改革,規範實施人力資源服務許可,持續最佳化人力資源市場環境。豐富拓展服務內容,結合當前怒江“兩區一勝地”建設,著力培育家政、建築等一批有影響力的行業品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培養人力資源服務勞務經紀人,參與勞務輸出宣傳動員、組織招聘、輸送服務等工作,逐步推進勞務輸出向市場化發展,有效解決就業穩定難問題,形成“市場闖路”。推動公共就業和人才交流服務信息系統一體化,提高信息綜合利用和分析水平,加快實現以信息和數據共享為基礎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工作全程信息化。(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公安局、州市場監管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五)堅持底線思維,強化權益維護和兜底保障
15.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能力建設,健全勞動保障監察工作體系,加強隊伍建設和執法保障。創新勞動保障監察方式,積極推廣“網際網路+監察”,切實提高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效能。貫徹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健全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欠薪線索和案件的查處機制,及時查處欠薪案件,依法維護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加強日常監督檢查,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強迫勞動、使用童工、惡意欠薪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督促用人單位依法落實工時制度,保障勞動者休息休假權益。監督用人單位加強對女職工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的特殊保護,切實保障女職工勞動保障權益。貫徹落實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布和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制度,加大對失信企業和責任人實施聯合懲戒力度,提高用人單位的違法成本,形成用人單位不敢違法、自覺守法的社會氛圍。(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公安局、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州交通運輸局、州水利局、州發展改革委、州教育體育局、州市場監管局、州總工會,各縣市人民政府)
16.兜牢困難民眾生活底線。落實常住地失業登記和就業服務制度,開展失業人員再就業專項幫扶。持續實施階段性失業保險擴圍政策,做好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價格臨時補貼和失業農民工一次性生活補助等保生活待遇發放工作。落實臨時救助制度,統籌做好與慈善救助銜接工作,將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範圍。積極開展“先行救助”,保障困難失業人員基本生活。貫徹落實沿邊地區疫情防控期間特殊性、臨時性就業支持政策,助力強邊固防。(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民政局、州醫保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17.加強形勢監測研判。健全常態化就業失業統計監測制度,完善調查失業率評估測算辦法,提升就業信息監測系統數據質量。開展重點群體失業監測,加強求職招聘、移動通信、交通運輸等大數據運用,開展就業崗位試調查。密切關注新冠疫情和外部環境變化對就業影響,緊盯重點領域建立輿情分析、信訪跟蹤、裁員報告聯動的風險捕捉機制和聯合處置機制。對就業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建立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失業風險分析預判,儲備一批超常規就業政策,完善規模性失業風險預案。關注社會輿論熱點問題,做好就業形勢分析解讀,合理引導社會預期。(責任單位:州人社局、州統計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充分發揮州就業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強化部門統籌協調和工作落實。適時召開全州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就業形勢和重大問題。落實各級政府負責人牽頭的就業工作組織領導機制,健全就業目標責任制、激勵機制和重大問題通報機制,做好工作調度、專項督導、重點約談、考核評價、表揚激勵等工作。
(二)強化資金保障。結合各縣市實際,合理分配中央就業補助資金,指導各縣市做好就業資金保障工作,確保各項就業政策落實落地。根據國家進度,修訂完善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就業資金使用範圍、標準和支出程式。發揮失業保險基金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作用,支持企業穩崗和技能培訓。落實資金監管制度,加強資金使用監督檢查,強化全過程績效管理,確保資金安全高效運行。
(三)注重宣傳引導。惠民惠企就業政策出台後,及時開展政策宣傳,加大社會知曉度和政策落實力度。選樹一批就業創業先進典型。開展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創業光榮榜等學習宣傳,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強化輿論引導,及時準確解讀就業形勢,主動回應社會關切。
附屬檔案:怒江州“十四五”就業促進行動計畫表
政策解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根據省人民政府印發的《雲南省“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結合我州實際,怒江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怒江州“十四五”就業促進實施方案》,現解讀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州第九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目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政策保障,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推動就業穩定增長,有效應對失業風險。
二、基本原則
堅持就業優先、協調聯動。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就業優先政策繼續強化。聚力增效,健全促進就業政策協調機制,財政、金融和產業等政策聚力支持穩定擴大就業,動員政府各部門及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各方面力量共同促進就業。
堅持擴大容量、提高質量。挖掘內需帶動就業,加大投資創造就業,培育壯大新動能拓展就業空間,千方百計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在開發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上下功夫,培育高質量就業增長極。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調控。充分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決定性作用,健全勞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加快消除制度性、體制性障礙,調動企業吸納就業積極性。強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職責,提高基本公共就業服務能力。
堅持提升能力、守住底線。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強化人力資源開發,加強職業培訓,全面提升勞動者自身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紮實做好就業托底工作,幫助重點群體和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創業。
三、目標要求
到2025年,要實現以下目標: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全州城鎮新增就業25000人以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500人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500人以上。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農村勞動力省外轉移就業人數逐年提高。城鎮就業比重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比逐步擴大,就業結構持續最佳化。
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基本同步。全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於全省年均增幅6個百分點左右,到2024年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0%左右。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收入比接近全省水平。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勞動關係更加和諧,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更加完善。
結構性就業矛盾明顯緩解。勞動者素質普遍提升,全州技能勞動者總量、高技能人才總量持續增加,占勞動者總量比重進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總量達3000人以上,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15000人以上。
創業帶動就業動能持續釋放。創業指導服務機制更加健全,創業培訓針對性顯著提升,持續推動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建設,創業融資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勞動者投身創業創新活動積極性不斷增強。扶持自主創業1900人以上,創業帶動就業3900人以上,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6000萬元以上。
失業風險有效控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失業預警機制不斷健全,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長效化就業援助機制更加完善,確保不發生規模性失業風險。
防止脫貧人口規模性返貧。紮實做好精準摸排監測,紮實開展穩崗就業幫扶,紮實做好技能培訓,深化省外勞務協作,強化省內勞務協作,促進就地就近就業。持續鞏固提升省外務工人員在4.5萬人以上,縣外省內務工人員在2萬人以上,力爭農民工務工月均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提供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專業化、智慧化和人文化水平明顯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0個以上,人力資源服務業從業人數280人以上,人力資源服務業年營業收入達8500萬元以上。
四、主要任務
(一)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促進就業擴容提質。主要聚焦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繼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財政、金融和產業等政策聚力支持穩定擴大就業。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計畫,壯大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發展。
(二)大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釋放就業倍增效應。主要聚焦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和場地、貼息、稅收優惠等政策,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提升創業服務水平,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三)突出精準施策,全力抓好重點群體就業。主要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堅持市場化社會化就業與政府幫扶相結合,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通過民企擴招、基層項目、就業見習等渠道,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崗位。在家政、養老、托育、鄉村旅遊等用工規模較大的社會服務領域推出更多創業帶動就業示範項目,促進重點群體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創業。
(四)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主要聚焦質量提升,最佳化培訓服務促進供需匹配。大力實施“技能怒江”行動,把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改善勞動力要素質量,建設一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具備較高職業技能和道德素質、結構比較合理的勞動者隊伍。
(五)堅持底線思維,強化權益維護和兜底保障。主要聚焦最佳化勞動者就業環境,提升勞動者收入和權益保障水平。兜牢困難民眾生活底線。開展重點群體失業監測,對就業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建立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