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賀菌病

志賀菌病又稱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志賀菌引起的一種常見腸道傳染病,以往稱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以結腸黏膜的炎症及潰瘍為主要病理變化。普遍易感。年齡分布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為學齡前兒童,尤其是3 歲以下兒童;第二個高峰為青壯年期(20~40歲),可能和工作中接觸機會增多有關。任何足以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營養不良、暴飲暴食有利於菌痢的發生。臨床上可見急起畏寒高熱、腹痛、腹瀉、排膿血便及里急後重等。終年散發,夏秋季可引起流行。

病因,檢查,臨床表現,診斷,治療,

病因

菌痢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染的,就是說吃下痢疾患者和帶菌者糞便污染過的食物可得痢疾。痢疾患者的大便含有大量的痢疾桿菌,所以是痢疾的主要傳染源。健康帶菌者外表上是健康人,但他們的大便帶有痢疾桿菌,所以帶菌者傳播痢疾的作用不能忽視,是更危險的傳染源。患者和帶菌者的大便可通過多種方式污染食物、瓜果、水源、玩具和周圍環境,蒼蠅在傳播痢疾桿菌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夏秋季天氣炎熱,蒼蠅孳生快,密度大,喜歡在不潔的地方停留,蒼蠅腳上有許多毛,毛上可粘附大量痢疾桿菌。所以蒼蠅是痢疾桿菌的義務搬運工,是重要的傳播媒介。因此夏秋季節痢疾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如果孩子吃下污染過的食物或瓜果,玩過污染過的玩具後飯前未洗手,或孩子有吮手指的習慣,得痢疾的可能性就很大。人群對痢疾普遍易感,普通型痢疾1~3歲的孩子得的多,特別是營養不良兒和體弱多病的孩子更容易得痢疾。得過痢疾的孩子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保持的時間不長,而且各菌群之間無交叉免疫性,所以一年內可多次得痢疾。

檢查

1.血象
急性菌痢常有白細胞增多,在(10~20)×109/L;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慢性病例有輕度貧血
2.糞便檢查
診斷價值較大在流行季節有腹瀉或有腸道功能紊亂者。都應該糞便檢查包括常規及培養有條件地區應同時進行快速病原學診斷。有些輕型病例僅有黏液或水樣便,鏡檢膿細胞不多而大便培養陽性。
3.快速病原學診斷
包括免疫螢光菌球法,增菌乳膠凝集法,協同凝集試驗,免疫艷藍染色法,可以快速從糞便中獲得陽性結果,陽性率可達90%以上,對菌痢的早期診斷有一定幫助。
4.單克隆抗體點免疫結合夾心法(DIAB)及反向間接血凝法
最近有人用來檢測糞便中福氏痢疾菌的抗原,有較好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值得進一步研究。
5.DNA探針法
有人採用鹼性磷酸酶標記的探針和糞便標本進行雜交,早期陽性率可達85%,較常規培養陽性率56%顯著增高,增加了早期診斷陽性率。
急性菌痢結腸黏膜瀰漫性充血水腫,並有淺表潰瘍及滲出物,進行乙狀結腸鏡檢查徒有增加患者痛苦,且有一定危險性,一般不宜採用。
7.X線檢查
慢性菌痢進行鋇餐或鋇劑灌腸,可見腸道痙攣,袋形消失,腸壁增厚,腸腔狹窄及腸段縮短等改變。

臨床表現

痢疾的潛伏期長短不一,最短的數小時,最長的8天,多數為2~3天。由於臨床表現和疾病經過不同,醫學家將痢疾分為普通型痢疾、中毒型痢疾和慢性痢疾。
1.普通型痢疾
絕大多數痢疾屬普通型。因為痢疾桿菌均可產生毒素,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有中毒症狀,起病急,惡寒、發熱,體溫常在39℃以上,頭痛、乏力、嘔吐、腹痛和里急後重。痢疾桿菌主要侵犯大腸,尤其是乙狀結腸和直腸,所以左下腹疼痛明顯。患痢疾的孩子腹瀉次數很多,大便每日數十次,甚至無法計數。由於直腸經常受到炎症刺激,所以患兒總想解大便,但又解不出多少,這種現象叫里急後重。里急後重現象嚴重的可引起肛門括約肌鬆弛。腹瀉次數頻繁的孩子可出現脫水性酸中毒。對痢疾桿菌敏感的抗生素較多,絕大多數患者經過有效抗生素治療,數日後即可緩解。
2.中毒型痢疾
近年來中毒型痢疾有減少趨勢。此型患者多是2~7歲的孩子。由於他們結腸黏膜對痢疾桿菌產生的毒素反應強烈,微循環發生障礙,所以中毒症狀非常嚴重。多數孩子起病突然,高熱不退,少數孩子初起為普通型痢疾,後來轉成中毒型痢疾。患兒萎靡、嗜睡、譫語、反覆抽風,甚至昏迷。休克型表現面色蒼白,皮膚花紋明顯,四肢發涼,心音低弱,血壓下降。呼吸衰竭型表現呼吸不整,深淺不一,雙吸氣、嘆氣樣呼吸、呼吸暫停,兩側瞳孔不等大、忽大忽小,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混合型具有以上兩型臨床表現,病情最為兇險。中毒型痢疾患者發病初期腸道症狀往往不明顯,有的經過一天左右時間才排出痢疾樣大便。
3.慢性痢疾
慢性痢疾嬰幼兒少見,多因診斷不及時、治療不徹底所致,細菌耐藥,患兒身體虛弱,病程超過2個月。慢性痢疾患兒中毒症狀輕,食慾低下,大便黏液增多,身體逐漸消瘦,預後不好。
各型菌痢大便在顯微鏡下檢查可見大量白細胞、膿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大便可培養出痢疾桿菌。

診斷

1.流行病學資料
接觸史地區季節與年齡有參考價值。由於引起急性感染性腹瀉病原菌種類較多,其發病季節、年齡與菌痢相似而且近年來致病菌中宋內菌逐漸增多,該菌抵抗力強少量細菌即可引起感染,約2/3患者可無不潔飲食史。故沒有流行病學資料,不能排除菌痢的診斷。
2.臨床症狀
急性菌痢的發熱、腹痛腹瀉、膿血便里急後重等症狀有一定診斷價值。但有些不典型病例僅有水樣稀黏液便,乳幼兒及新生兒痢疾症狀常不典型,較易引起腸道功能紊亂而呈消化不良大便。在急性菌痢的診斷中應考慮到上述情況。慢性菌痢應注意初次發作時急性菌痢的症狀,中毒性菌痢早期症狀以高熱驚厥為主,腸道病變相對輕微可無典型的大便改變,甚至無腹瀉,易於造成誤診,應提高警惕及時採用直腸拭子或鹽水灌腸採取糞便進行檢查。
3.實驗室檢查
如上所述。

治療

四環素類、鏈黴素類、磺胺類等多種藥物均對治療痢疾有效,發病急起者可去醫院採用輸液治療,該病可由同性戀者的口交、肛交、吻肛等傳播途徑感染髮病。因此預防本病的關鍵是不僅要注意飲食衛生、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而且要注意性衛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