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平法師
- 別名:慈均
- 出生地:台灣宜蘭
- 出生日期:1938
- 逝世日期:1995年
- 出家時間:民國五十二年
- 出家寺廟:宜蘭雷音寺
寶華山隆昌寺住持心平法師,簡介,成就,佛光山第二代住持心平法師,建佛光山,繼承法嗣,
寶華山隆昌寺住持心平法師
簡介
出生於1969年3月。江蘇海安人。
1976年9月至1981年7月於當地韓西國小畢業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於當地韓西初級中學畢業
1993年2月任金山江天禪寺僧值
1996年6月至今在寶華山隆昌寺任監院
2001年當選句容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2001年當選隆昌寺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
2004年於南京大學研究生專科班畢業
2006年9月23日,在寶華山隆昌寺榮膺方丈
成就
心平法師1995年常住隆昌寺任監院,2001年起實際主持隆昌寺全面工作。在政治上擁護黨的領導,同黨團結一致,服從政府領導,在大是大非上旗幟鮮明。在生活上能夠做到僧裝、素食、獨身,符合出家人的行為規範。在工作上,管理能力強,尤其在慈舟住持圓寂後的兩年時間裡,在隆昌寺面臨資金嚴重短缺,僧人隊伍整體素質較差的情況下,內抓管理,外樹形象,按照全國漢傳佛教共住規約,結合隆昌寺的實際情況,分別制訂了僧人、職工管理辦法,有效地加強了僧人隊伍道風建設。
為弘揚籠昌寺傳戒正范,確保隆昌寺能夠傳好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而確保了2003年傳戒法會圓滿舉行。在隆昌寺的建設上,多方籌資1000餘萬元,完成了觀景樓、戒公池、傳賢堂、廣場改造、大雄寶殿、銅殿、無梁殿等多項工程,使隆昌寺的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注重僧才培養。先後選送6人考取中國佛學院、棲霞山佛學院、揚州鑒真佛學院學習。自身也參加南京大學研究生專科班的學習,並考取南通大學國民教育序列本科班學習,為隆昌寺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隆昌寺在心平和尚的住持下,定會海眾晏和,法務興隆。2006年9月23日,在寶華山隆昌寺榮膺方丈
佛光山第二代住持心平法師
心平法師(1938~1995年)台灣宜蘭人,俗姓吳。別號慈均。名天賜,台灣省宜蘭縣人,一九三八年六月十三日出生。自幼循序就讀,由國小而國中,而高中。一九五五年前後,十八歲的吳天賜在宜蘭一家印刷廠工作。民國五十二年(1963)於宜蘭雷音寺依星雲大師出家,次年於基隆大覺寺受具足戒。出家以來,協助其師開創佛光山,曾多次代表中國佛教會訪問韓國、日本、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等國。曾任佛光山寺監院、彰化福山寺住持、宜蘭雷音寺住持、台灣省佛教分會宜蘭縣支會理事長、私立普門中學董事、佛光山沙彌學園園長等職。
受戒
一九五一年時代,宜蘭地方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地方上沒有弘法的法師。一九五二年秋冬之間,宜蘭有位李決和居士,在台北中國佛教會遇到星雲法師,相談之下,約請星雲法師到宜蘭講經。是年年底,星雲法師單槍匹馬到宜蘭,住進一所破落的雷音寺。雷音寺位於宜蘭市北門口,始建於清季道光年間。星雲法師初到的時候,寺中僅有一位妙專老尼師,另外住了三家軍眷,星雲法師住在大殿旁一角沒有窗子的小屋中。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他難忍能忍,慘澹經營,漸漸的有了信徒,也有青年學生依他學習。星雲法師乘便組織雷音寺學生會,心平法師就是當時學生會中的一員。
心平於十八歲時皈依星雲法師,每當星雲法師在各城鄉弘法,他總是隨侍左右,那時他就有出家的心愿。後來到了服兵役的年齡,入營服役,退役後在宜蘭經營一家小印刷廠。一九五九年,星雲法師在台北縣三重埔、開設佛教文化服務社,每天要包書寄書,人手不夠,就打電話召心平來幫忙。心平接到電話,什麼也沒有問,只說“我就來”,丟下印刷廠的工作,來到三重埔。在文化服務社工作數年,受到星雲法師的薰陶,對佛法也認識日深。一九六三年依法師剃度,法名心平。他是星雲法師座下的首座弟子。翌年到基隆十方大覺寺,依靈源老和尚受具足戒。
建佛光山
一九六五年,星雲法師在高雄創建壽山寺,開辦壽山佛學院,心平入院就讀,畢業後入中國佛教研究院深造。一九六七年,星雲法師在高雄大樹鄉開創佛光山,心平住在遍植刺竹的荒山上,披荊斬棘,晝以繼夜,真是名副其實的“開山”。關於這一段經歷,三十年來負責佛光山營建工程的蕭頂順居士,在《令人懷念的師兄》一文中,有翔實的記述:
“我是在壽山寺認識心平法師的,我們年齡只差一歲,我很尊敬他,一直尊稱他為師兄。後來,大師買下了大樹鄉的一塊山地,我與師兄就協助大師開山......我與大師兄一起上山,師兄拎起幾件換洗的衣服,我們從高雄搭火車至九曲堂,再換小火車輾轉至大樹山下,花了四個小時,沿著山路爬上這座刺竹荒山。不久後,在山上搭起工寮,師兄就常住下來看管,他每天勘察地形,記錄天氣的變化,栽植樹木,做水土保持,並策畫土石工程藍圖。開山初期,每逢梅雨季節,滂沱大雨,整地、填土的工程更是不能斷,我與大師兄山上山下,每天來回,或聯繫或採購,師兄則寸步不離的與洪水搏鬥。”
佛光山,殿宇巍峨,環境優美,有如人間淨土,而當初開山之時,心平法師不知灑下多少汗水。佛光山施工三年,初期工程完成,規模粗具,心平法師以佛光山監院的身分,兼任沙彌學園園長。他對沙彌生活的照應,無微不至,有如長兄或慈父。他為沙彌洗衣服、補襪子。如果有信徒送他點什麼吃的或用的,他捨不得自己享受,都留給沙彌用。慧軍法師做沙彌時生了病,心平法師怕他夜間不舒服,要慧軍搬到他的房間去,讓慧軍睡床鋪,自己睡地下。慧軍發高燒,心平法師夜間起來為他擦汗。有人認為辦沙彌學園有什麼用,他們都會走掉的。心平法師說:“縱然走得一個都不剩,我還是心甘情願。”
繼承法嗣
一九八九年,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退位傳法,心平法師受法為臨濟正宗第四十九代法嗣,法名智宗,並經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推舉為繼任宗長,為佛光山寺第二代住持。以後十年,他秉承星雲法師的理念,在佛教文化、教育、弘法、慈善等方面,及佛教國際化的推動,全力以赴。諸如佛教會考、托缽行腳、短期出家等,均在其任內推行實施。進一步推動佛教國際化,一九九一年開始,發起成立國際佛光會,擔任理事,足跡遍及歐、美、亞、非、澳諸洲,推動佛光會會務,在國內外創建佛光山分院道場。並在美國西來寺成立國際佛教促進會,促成佛光山寺與韓國通度寺、泰國法身寺結盟為兄弟寺。一九九四年,佛光山成立“修持中心”,心平法師兼主任,推動禪修、寫經、禮懺等多元化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