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指眾生本具的自性清淨心,和聖賢本無差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 定義:眾生本具的自性清淨心,和聖賢本無差別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指眾生本具的自性清淨心,和聖賢本無差別。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指眾生本具的自性清淨心,和聖賢本無差別。差別只在迷悟之間而已,迷失自性就是眾生,體悟到自性就是佛。...
是三無差別。一.心無差別謂一念心體。凡聖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與諸佛眾生性元平等。初無有異。故經雲。游心法界如虛空。則知諸佛之境界。是名心無差別。(十界者。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阿修羅界。餓鬼界。畜生界。地獄界也。十如是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
眾生是佛,出自《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頓悟禪法思想的核心。文章 【原文】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智者與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若識眾生,即...
’華嚴經曰:‘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涅槃經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寶筴經曰:‘佛界眾生界,一界無別界。’即是。是實大乘之通談也。但說義有左右。或謂法有性相,攝相歸於性故為生佛不二。是相宗之意也。唯識述記一本曰:‘攝相歸性,皆如為體。故經說言,一切亦如,至於彌勒亦如。’...
我一想就見,心想佛,就自然見到佛,我的心跟佛的心一樣,佛即是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如果真正見到自性佛,清淨的自性不會有分別想,也不會去執著。如果有妄想執著,就是愚痴心。沒有分別妄想執著,就是寂靜涅盤。如果意根還在攀緣法塵,則不能解脫。假定能觀察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法身空寂,本自清淨,周遍含融,能生萬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現。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心即佛心,但因無明障蔽,所以眾生不能自見其本自清淨與佛無異之法身。若能證悟空性,漏盡無明,所謂“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見”,最後必能契悟清淨法身佛的境地。報...
關於馬祖所謂“一心”的含義,一般認為它所表達的是人的清淨自性即佛性,人一旦悟到並歸依自己的清淨本性,也就與佛性沒有什麼差別了,從佛性或心性上講,人與一切事物沒有根本的差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教義。當然,祖師們為了應機說法,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對不同的人物、事情,用...
了解了法、報、化三身後,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地認識佛的三身:清淨法身佛、圓滿報身佛、千百億化身佛。法身空寂,本自清淨,周遍含融,能生萬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現。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心即佛心,但因無明障蔽,所以眾生不能自見其本自清淨與佛無異...
左面的大憤怒面體現觀音的解脫德,即徹底擺脫無明煩惱和種種束縛,達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現“眾生念佛,佛念眾生”同等同體的慈悲精神。右面的含嗔面體現觀音的法身德,喻“常樂我淨”象徵眾生的肉團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觀音聖像總體表示觀音“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撥一切眾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
舍,是一種無上的智慧型。所謂:“捨得,捨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放開腳步,才能使我們向前邁進。同樣地,我們以慈心、悲心、喜心來弘法度眾,更要舍除對三心的執著,才能有更大的成就。“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萬法因緣和合而成,所以就勝義諦而言,無一眾生可得,也無一心可得。若有得者,皆是...
⑺不輒說深妙大乘、⑻不發邪見、⑼不說我具無上道戒、⑽舍一切無利益事。此十重戒亦是波羅夷罪。含平等、本誓、除障、驚覺四義 三昧耶戒有平等、本誓、除障、驚覺四義,故此三昧耶戒亦具此等諸義。即︰⑴行者初發心時,知三三平等之理,安住佛地三昧道,照見心、佛及眾生三無差別。此即平等義,為...
滅界:謂斷滅有漏善及諸有為、無覆無記等煩惱。即除九種煩惱外之其餘有漏法。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九(大二七·一四八中):‘一切行斷,故名斷界;一切行離,故名離界;一切行滅,故名滅界。’[順正理論卷七十二、俱舍論卷二十五]解釋三 指法界、心界、眾生界。此系基於華嚴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說而立...
其戒相為不應舍正法、不捨離菩提心、不吝慳一切法、莫不利眾生行等四重禁。此戒系密教修行之指針,真言行者必須受持,入壇行灌頂之前先受此戒,方得入壇。三昧耶本具平等、本誓、除障、驚覺四義,故此戒亦有四義:(一)平等,行者初發心時,知三三平等之理,安住於佛地三昧道,照見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此相分即是自證分心,無別有體,故名是心是佛。欲觀如來一切功德,皆用自心所變影像,故名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也。或由心想修種種行,為萬德因名正遍知海從心想生。(中略)華嚴亦言,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此三無差別;心有垢位,...
(中略)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起信論曰:‘依是三昧故,則知法界一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眾生身,平等無二,即名一行三昧,當知真如是三昧根本。’六祖壇經曰:‘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直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次,事之一行三昧,即念佛三昧之異名。一心...
人者,真也,正也,心無虛妄,身行正直,左‘ノ’為真,右‘ㄟ’為正,常行正直,故名為人,倚道倚人,皆成聖道”。此段疑點有二,其一、“諸法平等,無有高下”、“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才是佛法真義,怎可說人最勝最上貴於一切諸萬物呢?其二、佛經乃從梵文翻譯而來,而此段的“左撇右捺”之“...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凡不減,在聖不增。”(《教觀綱宗》)理性不異不變名“如”,循業發現(隨緣)為“來”(色法與心法)。“如來藏”是“一為無量,無量為一”的絕待統一體。“隨緣”之義,謂“如來藏”中一切清淨法,周遍法界;隨眾生心,循業發現。眾生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諸...
【偈云: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在這個時候,這位覺林大菩薩,仰承著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遍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因緣,用偈頌來說明佛的境界。【偈云: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人的心好像畫師一樣,想畫畫的時候,在心中先思量一番,在紙上畫些什麼...
如過去有燃燈佛等諸佛,未來則有彌勒佛等諸佛示現。十方,例如著名之東方阿閦佛、西方之阿彌陀佛等。又攝大乘論釋卷十五有諸佛同一法身,三世十方諸佛亦即一大法身佛之說。又以眾生皆具佛性之故,遂有‘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即身成佛’或‘即心即佛’等說,進而有‘草木國土,悉皆成佛’之說。佛...
三念住,又名三念處,佛大慈大悲,為了攝化眾生,時常安住在三種之念中。又名三念處,佛大慈大悲,為了攝化眾生,時常安住在三種之念中。第一念住是眾生信佛佛也不生歡喜心,而恆常不變的安住在正念與正智之中;第二念住是眾生不信佛佛也不生憂惱心,而恆常不變的安住在正念與正智之中;第三念住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