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釋義,中醫養生,繪畫作品,
簡介
仁者壽,即德者壽,養生術語。謂道德崇高者可以長壽。出《禮記·中庸》引孔子:“故大德……必得其壽。”德者壽的觀點是儒家養生思想最為集中而典型的體現。這是由於儒家特別注重個人道德修養在養生中的作用,主張突出個人養德的主動性,來達到道德自我完善的境界,並認為這是人們得以長壽的基本要素。德者壽的原因,儒家有“天佑說”、“情志說”等看法,以後者的看法較為科學。現代心身醫學理論認為,人是大腦皮層統率的完善生物體。因此,心理因素對人的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道德感是人的一種社會性高級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滿足,緩解了這方面的情感矛盾,減少了心理衝突,並通過大腦皮層,又給生理機制帶來良性影響,從而有益於人的健康。明·呂坤《呻吟語》說:“仁者壽,生理完也。”即“仁者”在形、神諸方面都完全具備了有利於生命延續的全部積極因素。
釋義
意思是:懷有仁愛之心,胸懷寬廣的人容易長壽。
中醫養生
儒家創始人孔孟關於養生的說法很多,但集中到一點,就是要養心,而養心又需從日常做起,也就是平
我們的周圍經常會看到因大德而得其壽的老人。他們儘管滿頭銀絲,但依然面色紅潤,精神矍鑠。這就是因為他們德高望重,安心處世,光明磊落,性格豁達,心理寧靜。“心底無私天地寬”,因為“無私”,所以終日心平氣和,因為寬厚待人,所以沒有忌賢妒能的憂慮,心裡始終是泰然自若的。一個人如果一直處於心平氣和,泰然自若的狀態,就可以使“主”明心正,這就是養心的關鍵。
歷史上不仁不德的暴君,一般都活不長,常有“名醫多高壽,皇帝皆短命”之說。大德之人,胸懷寬廣,高風亮節,不貪不淫,具有崇高的追求和高尚志趣,愛親友,愛同志,愛人民,寬以待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自信自愛,不忘眾生,這是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
孟子曾提出:不動心——寡慾——收心,最後達到“養浩然正氣”。色彩繽紛,光怪陸離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誘惑,金錢、官位等都可能使人心動神馳,孜孜以求。孟子所說的“不動心”,即指排除外界的各種干擾,不受外界事件的引誘,做到既“不以一得為喜”,也“不以一失為憂”,這樣就可以保持內心的清靜。
儒家以孔子為宗師,在養生中強調修養、道德與壽夭的關係。《禮記·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壽。”將養生與積極的入世精神結合起來。《易·乾象》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此言提示人應不斷進取而延命長久,運動亦在其中。儒家以射、樂、琴、舞為怡情、養情、養性、強體之法,並遵聖人之訓,戒色、斗、貪,事事以養生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