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自由民主黨

德國自由民主黨

自由民主黨(德語: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縮寫:FDP),1968年2001年期間縮寫為F.D.P.,是一個德國自由主義政黨,是德國政治上歷史比較悠久的政黨之一。現任主席為菲利普·羅斯勒

2017年11月19日,德國自由民主黨因與會各方沒能建立起互信,當天宣布退出正在進行的組閣談判,次組閣談判失敗。

基本介紹

剖析,歷史,1945年後的自由黨,2005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

剖析

黨綱
威斯巴登基本原則確定了德國自由民主黨當前的基本路線。
經濟政策在德國議會中,自由民主黨是最為旗幟鮮明地主張經濟自由主義的政黨,有時候也被政治對手斥之為 新自由主義的代理人。自由民主黨認為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對於德國是機會多於威脅。德國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加快進行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改革,以便在全球化的時代保持競爭力。自由民主黨改革綱領的核心目標是改善投資環境,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簡化各種官僚機構和規章制度,改革勞資關係的傳統。通過削簡各種財政補助平衡預算,減少赤字。在稅務制度上,敦促對世界第一龐雜的德國稅法進行大刀闊斧的簡化,將個人的 收入稅簡化成三個等級的 稅率,分布為 (15%, 25%, 35%) 。不但堅決反對提高增值稅,而且建議通過全面減稅來刺激經濟成長。對於社會福利制度,目前由國家財政支持的社會福利名目繁多,自由民主黨主張將它們合併成單一的國民補助金,同時推廣各種靠資本運作的私營福利實體,比如商業養老保險,補充甚至逐步取代目前的國家社會福利體系。
社會政策根據自由民主黨的理念,最大的威脅莫過於無所不在的國家和以平均主義為基礎的社會模式。“捍衛和擴大個人自由”是自由民主黨的根本目標,進而提出了“更少國家,夠用就好!”的口號,力求減少國家對公民的自由和私人生活的干涉。自由民主黨支持各種擴大個人自由的社會改革方案,提倡教會要完全被排除在國家體制之外,各個政黨應該和宗教團體保持相當的距離。國家反過來應該保護各種支持基本法和民法、尊重民主秩序的宗教團體。
內政對於傳統法律中侵害個人自由的部分,FDP持反對態度。 比較有爭議的例如“擴大竊聽範圍法”: 1995年FDP曾經發起過一次黨內表決,三分之二的黨員表示贊成“擴大竊聽範圍法”, 直接導致了持反對態度的聯邦法務部長 Sabine Leutheusser-Schnarrenberger (FDP) 辭職。1998年包括FDP代表的多數聯邦議會議員投票通過了“擴大竊聽範圍法”,一批持反對態度的FDP社會賢達向聯邦憲法法院提出訴訟,2004年聯邦憲法法院最終判決“擴大竊聽範圍法”違憲。 同時FDP反對長期儲存個人的電話和網路通訊記錄。
教育政策首先FDP力求加強學齡前教育。從四周歲起兒童就應該強制接受語言能力測試,語言能力較弱的——大部分是來自移民家庭的孩子將及時在學前語言強化班裡提高語言能力。從3周歲開始到學前班其間,每個孩子都有權免費在幼稚園得到一個位置。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所有兒童都應該接受各種形式的外語教育。普及全日制國小,推行12年制基礎教育,也是FDP教育方針之一。FDP支持中國小實行“國小-國中-高中”三級體制,反對13年的“一體化學校”,這樣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獲得最適合自己的教育環境。同時反對“德語書寫標準改革”,為此FDP2005年德國議會選舉的競選綱領就是採用舊的書寫標準。FDP主張對高等教育收取學費,用來支持學校建設。廢除對科學研究起限制作用的法律,加強德國作為高科技國家的地位。
歐洲政策FDP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推進歐洲一體化的政黨,目標是實現一個在政治上一體化,而且有著共同對內對外安全防務政策的歐洲。對目前的歐盟憲法草案應該進行全民公決。統一的歐盟應該在政治上能夠高效率做出決斷,並且切實貫徹執行。FDP原則上支持土耳其加入歐盟,當時當前進行的入盟談判不應該預先設定任何結果。考慮到未來土耳其可能無法最終實現歐盟的基本條件,或者歐盟本身沒有能力繼續接納一個大國作為新成員。談判的最終目標除了土耳其作為歐盟的全權成員,議程中應該包括其他備用方案。談判過程中一直要明確的是,歐盟自身的健康成長是要優先考慮的問題。
在難民問題上,自民黨的態度也比較保守,認為應加大對非法移民的遣返力度。而在外交政策方面,自民黨提出應該加快與俄羅斯恢復關係,認為俄羅斯對歐洲的穩定和安全至關重要。
黨內派別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某些重要問題上的立場不同,FPD的黨員和擁護者樂於將自己稱為民權自由主義者和經濟自由主義者。比如Sabine Leutheusser-Schnarrenberger, Gerhart Rudolf Baum 和 Burkhard Hirsch 主要致力於法制國家和加強民權,而Otto Graf Lambsdorff, Rainer Brüderle, Carl-Ludwig Thiele 和 Hermann Otto Solms等則是經濟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這些團體一般被外界稱為黨內不同的陣營或者派別,當然黨內不同派別並沒有原則上分歧,而是所關心問題的領域和側重點不同。

歷史

自由民主黨的成立 1948年12月11日,德國自由民主黨正式成立,是由9個1945年形成的自由黨合併而成。而這9個自由黨則是從1933年被納粹取締的德國人民黨(DVP)和德國民主黨(DDP)的殘存份子而組成。自由民主黨的首任主席Theodor Heuss,原來曾是DDP成員,後來又曾成為DVP成員。1990年德國統一之後,原東德地區的部分自由主義政黨組織也加入進德國自由民主黨。

1945年後的自由黨

FDP-Vorgängerorganisationen in der Nachkriegszeit
Brit. Zone: 自由民主黨 (FDP); 漢堡: Partei Freier Demokraten (PFD) 1945-1946; 不萊梅: 不萊梅民主人民黨(BDV) 1945-1952; 不萊梅: 不萊梅自由民主黨(FDP) 1946-1947; SBZ: 德國民主黨 (DDP) 1945; SBZ: Liber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 (LDP) 1945-1951; SBZ: 德國國家民主黨 (NDPD) 1948-1990; 巴伐利亞: 德國民主黨 (DDP) 1945-1946; 巴伐利亞: 自由民主黨 (FDP); 黑森: 德國民主黨 (DDP) 1945-1946; 黑森: 黑森自由主義民主黨 (LDP) 1946-1948; 黑森-普法茲: Sozialer Volksbund (SV) 1946-1947; Rheinland: 萊茵自由黨(LP) 1945-1947; 萊茵-普法茲: 民主黨 (DP) 1947-1948; Württemberg-Baden: 民主人民黨(DVP) 1945-1952; Baden: 民主黨 (DP) 1946-1948; Württemberg-Hohenzollern: 民主人民黨 (DVP) 1946-1952; Saarland: Demokratische Vereinigung des Saarlands (DVS) 1945-1947; Saarland: 民主黨 Saar (DPS) 1947-1951; 民主德國: Liber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 (LDPD) 1951-1990; 民主德國: Bund Freier Demokraten (BFD) 1990; 民主德國: Deutsche Forumspartei (DFP) 1990; 民主德國: 自由民主黨 (F.D.P.) 1990; 德國: 德國民主黨 (DPD) 1947-1948;

2005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

2005年德國聯邦選舉2005年9月18日進行,選出德國聯邦議院。這次選舉是在7月1日聯邦議會未通過對總理格哈特·施洛德信任案後提前舉行的。基民盟/基社盟提名的安格拉·梅克爾成為新總理。
5月22日德國人口最多的州北威州州議會選舉中執政39年的社民黨慘敗給基民盟後,施洛德自己要求社民黨仍占多數的聯邦議會於7月1日提出此項信任案並使之失敗(即通過不信任案),從而使德國總統霍斯特·克勒7月22日解散議會,提前聯邦選舉。
在議會席位中,基督教民主黨派將以226席超過社民黨的222席。
由於任何一個黨派聯盟均無法獲得過半數席次組成內閣,兩大政黨的領導人均聲稱自己獲得選民的認同,媒體紛紛報導德國總理難產。
10月10日,德國基民盟與施洛德所領導的社民黨已經達成協定,兩大政黨將組成聯合執政聯盟,同時由基民盟領袖、大選候選人安格拉·默克爾擔任德國新任總理。德國社民黨將獲得德國新內閣8個席位,而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將獲得6個席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