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

微流控

微流控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尤其特指亞微米結構的技術。微流控晶片最早由芝加哥大學Rustem F. Ismagilov教授首先提出,並在之後的幾年中得到廣泛關注和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流控
  • 外文名:Microfluidics
  • 含義: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
  • 特點:微小的容量
  • 作用:利用對於微尺度下流體的控制
臨床診斷,體外模型,
特別的,意味著以下的特性:
1.微小的容量(納升,皮升,飛升級別)
2.微小的體積
3.低能量消耗
4.裝置本身占用體積小
微流控利用對於微尺度下流體的控制,是一個包括了工程學,物理學,化學,微加工和生物工程的多交叉學科。
微流控技術的特點:微流控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並在DNA晶片,晶片實驗室,微進樣技術,微熱力學技術得到了發展,微流控研究的空間特徵尺度範圍在1微米(10米)至1毫米(10米),由微流控發展而來的微液滴技術是一種新的微液滴製備方式,與傳統化學分析平台相比,有通量大,單分散性好等許多優勢。
微流控在生物技術上的套用:除了有機合成、微反應器和化學分析等,微流控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兩個重要的套用方向是臨床診斷儀器和體外仿生模型。

臨床診斷

微流控檢測晶片一般具有樣品消耗少、檢測速度快、操作簡便、多功能集成、體小和便於攜帶等優點,因此特別適合發展床邊(POC)診斷,具有簡化診斷流程、提高醫療結果的巨大潛力。

體外模型

利用仿生微結構和水凝膠等生物材料,微流控晶片非常適合在體外實現組織和器官水平的生理功能,被稱為“器官晶片”(Organs-on-Chips)。這樣可以彌補傳統兩維細胞培養和動物實驗的不足,可以動態操控和實時觀察重要的生理病理過程,提高疾病的研究水平和藥物的研發效率。目前已經針對肺、腸、心、腎和骨髓等器官的重要特徵建立了相應的微流控體外仿生晶片。在組織和器官水平研究單個基因或信號通路的功能已經成為系統生物學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