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消費

循環消費

循環消費就是按照消費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生態規律和技術規律的客觀要求,以消費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消費環境的最少污染為核心,以“消費品消費一廢棄物一再生資源一再生產品”循環流程為特徵,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為目的的一種物質消費模式。

循環消費是當代社會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一種實踐模式。它強調人們在生活消費的過程中要最有效地利用消費資源和保護消費環境,凸顯出“消費品一消費一廢棄物一再生資源一再生產品”的物質消費增長方式,以實現消費資源的最優消耗和循環利用,保證廢棄物的最小排放和對環境的最少污染,從而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消費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促進循環經濟的運行與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循環消費
  • 定義:經濟學領域術語
  • 類型:消費模式
原則,特點介紹,發展對策,

原則

一般地說,發展循環消費應遵循以下原則:
1.物質消費的適度性原則。即要求人們必須把物質消費需求的規模、水平、結構及其發展,維持在消費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能力的範圍之內,減少和消除過度性、奢侈性和浪費性消費,以保證物質消費增長的可持續性。
2.消費資源利用的合理化原則。即在消費活動中儘可能地合理配置消費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並充分利用循環再生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
3.消費品的再使用原則。即在消費過程中要儘可能多次以及多種方式地使用消費品,並延長消費品的使用周期,以防止物品過早地成為垃圾。
4.廢棄物的資源化原則。即通過對消費生活中所生產的“廢棄物”的再加工處理(再生),使其作為資源,製成新的產品而再次進入市場,以減少垃圾的產生和環境的污染,從而促進人口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統一,使人們在優美適宜的消費環境中生存與發展,全面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資源化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原級資源化,即將消費者遺棄的廢物進行資源化後再製成與原來相同的新產品(如利用廢紙生產再生紙,舊酒瓶生產新酒瓶等);二是次級資源化,即將廢物用來生產與其性質不同的其他新產品。一般原級資源化在形成產品過程中可減少20% ~90% 的原生材料使用量,是一種最理想的資源化方式,而次級資源化減少的原生物質使用量最多則只有25% 。
5.消費環境的修復性原則。即要樹立修復和改善消費環境的新消費發展觀,不斷地修復被人類消費活動所破壞的消費環境系統,與自然和諧共處。

特點介紹

循環消費是一種新型的物質消費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物流的循環性
循環消費要求在物質產品消費活動中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運行與發展規律,形成一個“消費品一一消費——廢棄物一一再生資源一一再生產品”的物質反覆循環流動的過程,使得人們在消費的過程中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最大限度地追求廢棄物的零排放。其特點是消費資源的低投入、消費品的高利用和廢棄物的低排放,從而能消解長期以來消費與環境之間的不和諧狀態。
2.科技的主導性
循環消費的實現必須以科技進步作為先決條件和主導力量。科技的發展和利用,不僅能提高消費品的消費效果和消費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消費過程中的廢棄物,變廢為“寶”,而且能使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大大增加,並實現資源代換,使一些不可再生資源有新的代替品;同時,還能為治理環境污染,修復和改變滿目瘡痍的生態環境提供有效途徑。
3.多種效益的增長性
循環消費的發展要求把大量消費和大量廢棄物的傳統物質消費增長方式轉變為物質的適度消費、產品的合理使用和資源的不斷循環利用的新型消費增長方式,在獲取等量消費品和謀求消費效果的過程中,向自然界索取的消費資源最小化,向社會提供的效用最大化,向生態環境排放的廢棄物最少化,由此促使了經濟效益、消費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增長。
4.消費的公平性
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並為全人類所共有和所共享。因此,發展循環消費,不僅要求所有的消費主體在進行物質消費時,都享有平等開發、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權利和自由,並不對他人造成損害,而且要求當代人在進行物質消費時還要以維持整個人類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為道德準則,保障後代人平等享用使其持續生存下去的消費資源和生態環境,由此體現了代內和代際的消費公平。
5.全社會的參與性
循環消費是人類一種新型的、科學的生活消費方式,是人們將要長期進行的一種社會消費活動。因此,它必須通過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依靠社會公眾的廣泛理解、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才能變為現實,取得成效。

發展對策

1.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政府作為政策和制度的制訂者要為循環消費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提倡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通過稅收和行政等手段, 限制以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一次性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更要依據消費需求消費結構特徵及其演化態勢, 適時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和社會調控機制, 在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減少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的消費剩餘。此外, 在制度層面上一方面可以徵收末端稅費, 比如垃圾處理費、排污費等以促進消費者減少垃圾排放量, 如果對規範分類投放的垃圾徵收較低的費用, 而對混合垃圾徵收較高費用, 則有利於修正消費者的行為, 促進分類投放, 降低循環成本。
2.建立二手市場交易平台
積極推進各種類型的二手市場交易平台的建立,尤其是網路二手市場, 進一步規範網路交易。二手市場可以說是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規模的必然產物。在國外規範的二手市場裡,二手商品必須與一級市場中的商品一樣, 提供明碼標價、售後服務以及退換保證。但由於中國目前並不健全的市場規範和誠信制度, 二手市場處於一個非常複雜的特殊環境。而伴隨著網路的盛行, 以各種拍賣網站為主要類型的網路二手市場開始興盛, 以實際門市為主的傳統二手市場逐漸喪失競爭力。但另一方面, 由於網路交易“虛擬” 的特徵, 其風險更加難以規避和防範, 常常成為失范行為的溫床, 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網路交易服務規範
3.發展逆向物流
企業要明確責任,對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負責, 積極發展逆向物流。企業循環經濟模式下新的利益增長几乎都來自服務, 循環經濟的本質是一種服務經濟。企業一方面要對消費者提供更為廣泛深入的專業化服務,降低產品的報廢率, 另一方面, 也要採取措施使消費者成為促進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動力因素。
在循環消費發展的路徑中, 第二、三兩個路徑,都需要企業積極發展逆向物流,使“廢棄物” 的循環得以維繫。通常所說企業的正向物流系統是指企業從外部的原料採購到企業內部的製造支持、實物配送,滿足客戶需求等一系列活動,它以產品的完整供應鏈為基礎, 是經營活動中的各種物料按照次序, 按照步驟地向前流動。但是我們發現若企業的物流系統在物品銷售給顧客後中止, 那么產品經過配送到達客戶手中,就基本脫離了企業的物流系統。產品在使用一段時間完成自己的使命後, 若不採取措施,那么它們連同包裝就會無序的流向環境。因而, 建立逆向物流系統顯得尤為重要。
逆向物流是指“計畫、實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庫存、製成品和相關信息, 高效和成本經濟地從消費點到起點的流動過程,從而達到回收價值和適當處置的目的。” 簡單地說, 逆向物流包括最終顧客將不符合其訂單要求的產品退回供應商也包括最終顧客持有的廢舊物品被回收到供應鏈上各個節點企業, 通過檢驗分類做報廢處理或是進行再分工, 分銷到顧客手中。逆向物流能促使企業不斷改善質量管理體系, 降低退貨造成的資源損失率, 能夠更為有效地促進企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4.促進回收企業和加工再利用企業的發展
政府與企業合作, 共同促進回收企業和加工再利用企業的發展。二十多年來,在國家一系列鼓勵和優惠政策的支持下, 中國廢舊物資回收行業得到較快發展, 已初步形成遍布全國、網路縱橫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體系, 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仍面臨資源回收率低、企業經營規模小和技術開發投入嚴重不足等問題。政府需要從行政、減稅補貼、貸款貼息等方面多管齊下, 多運用市場化手段, 鼓勵正規廢品回收企業擴大規模。同時, 加快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制訂行業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 保證回收企業和加工再利用企業的健康發展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