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是地球的表面層,如
水、
光、
熱、
岩石、
土壤等等,它是地理地貌、水文氣候、野生生物、水資源、礦產資源等的總稱。自從有了人,它們就成為人類消費的環境。把自然環境也叫作生態環境,是不妥當的。因為生態環境是指生物主體(人類作為生物主體的一種,也包括在內)的
生存環境,這一生存環境包括整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各個因素及其相互關係。因此,自然環境是生態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其全部內容,二者是不能相互等同的。
自然環境對消費的影響
對生態影響
人們的消費需要體系中包括生態需要。生態需要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需要,也是很重要的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自然環境對滿足人們的這種生態需要、提高消費質量具有極端重要性。大自然是人類
消費資料的主要來源。 消費的自然環境對消費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②自然資源對
生產力的作用,決定著對消費對象的供給水平和加工程度;
③自然環境保護的程度決定消費對象的可持續提供;
④自然環境好壞決定著消費的質量高低。自然環境受到
污染,將危及
消費品的質量和
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環境惡化
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的主要表現是:
①
森林面積不斷縮小,採伐量大大超過生長量。全世界平均每分鐘有40公頃森林被砍或被火災燒毀,每年有1700萬公頃森林從地球上消失。
③
自然災害頻率加快,受害、成災面積不斷擴大。當綠樹覆蓋
喜馬拉雅山脈時,
孟加拉國每隔50年才有一次嚴重水災,而進入21世紀每隔4年就要遭受一次大水災。
④
水污染、
噪聲污染和
空氣污染不斷加劇。全世界每年的
污水排放量在5000億立方米以上,造成河川、湖泊、海洋約6億立方米的水體
污染。全球大氣中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硫和氮的氧化物、
飄塵的含量正在增加,每年有害氣體排放量達50億噸之多,大氣圈臭氧層明顯變薄,出現臭氧空洞。
自然環境日益惡化,導致消費質量下降,嚴重威脅人的生存和發展。大氣臭氧層耗損導致
皮膚癌增加;森林減少造成
水土流失,洪澇災害頻發,給人類生命和財產帶來巨大損失;水作為生命之源,被
污染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氣候變暖使不少疾病在蔓延和復發;噪聲和
空氣污染使人類健康受到嚴重損害;等等。因此,積極培育一個良好的自然環境,促進生態平衡,提高消費環境的質量,是當代
消費者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
立足可持續發展,保護和培育優美的自然環境
必須強化全民環保意識
要充分認識環境保護是關係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這就要加強環保的宣傳教育,增強人們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要把生態環境教育的內容落實到教育體系和教育計畫之中,變成全民的具體行動。
加強微觀規制和巨觀調控
治理已
污染的環境。要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包括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治理、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堅決落實“預防為主”、“
污染者負擔”、“強化環境管理”等基本政策。堅決落實早已制定的《中國環境保護行動計畫》、《跨世紀綠色工程規劃》等,使行動計畫變為千百萬人的具體行動。
要加強綠化,培育綠色的消費環境
要廣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大地,提高
森林覆蓋率,從源頭上保持良好的空氣、水、土,這對於維持生態平衡、提高環境質量,是一項基礎工程。一般來說,城市人均綠地面積需要20平方米左右,其中公共綠地10—14平方米。世界許多大中城市都從多方面保護和培育綠色環境,
新加坡等城市還成為了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中國許多城市的改造和擴建都重視公共綠地建設。廣大的農村也要建設成為一個綠樹成蔭、綠意盎然的消費環境,使人們能夠享受大自然的豐厚賜予,提高消費質量。
必須大力發展生態產業
開拓生態
消費品。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其他生態產業,形成生態化產業體系,開發生態
消費品。企業要掌握綠色產品的技術、安全、衛生、環境標準及生產經營管理方面的規定及變化,將環境與資源費用計入成本,使環境和
資源成本內在化,實行“
清潔生產”。這樣才能提高綠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保護和培育優美的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消費的社會環境是指
消費者在消費時,面臨的各種社會因素。任何人的消費,都無法脫離社會。
馬克思說:“活動和享受,無論就其內容或就其存在方式來說,都是社會的,是社會的活動和社會的享受。自然界的人的本質只有對社會的人說來才是存在的;……”
消費者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各種社會關係,這些社會關係構成了消費者的各種集體。每一個
消費者在消費時,其實都處於不同的集體或團體之中。
從廣義上來說,消費的社會環境中還包括消費的文化環境和消費的制度環境。
社會環境對消費的影響
對兩個文明建設有重要的影響
消費的大社會環境,不僅對人的生存和發展有很大作用,而且對兩個文明建設有重要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社會風氣、秩序、社會治安等都直接與消費活動相關。社會風氣好、社會秩序好、人人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講文明禮貌,就會大大提高消費質量。如果社會風氣不好,犯罪率高,人們就會沒有安全感、舒適感,就不能開展正常的消費活動。
對消費欲望的產生、消費行為的實施有影響
不同社會文化環境對消費的影響表現在: ①宗教信仰。一旦形成就易被後人沿襲繼承,形成一種模式,影響人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行為。 ②
價值觀念。生活在不同社會文化環境中的人有不同的
價值觀念③消費習俗。消費習俗作為人們歷代傳遞下來的一種消費方式、消費習慣,對消費具有重要引導作用。健康的消費習俗,有利於正確、主動地引導健康的消費,表達人們美好的心靈、良好的祝願、奮發向上的情感。而庸俗的消費習俗要進行糾正,使之能健康地發揮引導消費的作用。 ④道德規範。不同的道德規範決定人們不同的交往行為,決定不同的家庭模式和消費方式。
制度環境對消費起了重要制約和引導作用
①經濟制度促進或制約著消費。中國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是一種壓抑消費,注重積累的制度。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是一種促進消費,注重通過消費需求滿足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制度。 ②政治與法律制度為消費提供安全的環境。隨著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在於維護社會穩定、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包括市場秩序),規範企業運行,保護企業競爭,打擊假冒偽劣,保障
消費者權益和社會的長遠利益,都起到促進消費的作用。 ③國家的方針、政策對消費壓抑或鼓勵。中國正積極改革原計畫經濟體制下抑制消費的政策,變為鼓勵消費政策。國家還對精神文化消費、綠色消費、旅遊消費、假日消費、教育消費等,提供相應的配套政策,促進消費的發展。
培育良好的社會環境
端正人們的價值導向
要用高層次的文化意識端正人們的價值導向,培養優良的社會機體,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為了從文化的表層深入到深層文化的建設中去,從根本上解決
價值觀、解決價值導向的問題,
加強法制建設
加強法制建設,淨化社會環境。市場具有比較強烈的自發性,人們也容易出現一些非理性行為。
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腐朽思想仍有相當影響,
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常會乘機而入。消費世界化,國外的
消費品和消費文化產品不斷湧入,
西方的消費傾向、消費風氣也不斷引進,在泥沙俱下、良莠混雜的情況下,人們更容易出現一些非理性行為,容易出現一些非理性消費,有的甚至走入誤區。這就要加強法制建設,淨化市場,包括精神文化市場。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建立良好的社會環境,必須加強法制建設。要建立健全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依法加強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管理,制裁和打擊危害社會的不法行為,改善社會環境,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和人們消費的文明程度。
不斷最佳化消費結構
引導人們不斷提高消費中的文化含量,不斷最佳化
消費結構; 要引導人們充分認識文化消費的重大作用,自覺地最佳化消費結構,提高高層次的精神文化消費的比重,不斷提高消費中的文化含量。當代科學技術、文化、藝術迅猛發展,並大量地滲透於消費領域,將使人們的消費發生巨大的變化,不斷提高消費層次和質量。消費中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提高了,就有利於促進社會文明、社會進步,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加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
加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和基層社會組織建設。 要繼續加強城市和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它們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在城市建設中,要配套搞好公共文化設施。大中城市應重點建設好
圖書館、
博物館,有條件的還應建設
科技館。縣、鄉應主要建設綜合性的文化館、文化站。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事業,要採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
與消費質量的關係
任何消費活動,都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即:
消費主體(
消費者)、消費客體(
消費品和勞務)和
消費環境。任何人(消費主體)的消費,都是在一定的消費環境中對消費客體進行消費的過程。消費質量就是反映三者的結合中所產生的消費的質的規定性,反映
消費者需要的滿足程度。它反映消費主體的質量、消費客體的質量和消費環境的質量。三者質量高,結合得較好,消費質量就較高;否則,消費質量就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