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度“聖人之意”的關鍵在於不拘執個別的“象”。三國魏王弼哲學認識論的重要命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得意在忘象
- 提出者:王弼
- 出自:《周易略例·明象章》
測度“聖人之意”的關鍵在於不拘執個別的“象”。三國魏王弼哲學認識論的重要命題。
測度“聖人之意”的關鍵在於不拘執個別的“象”。三國魏王弼哲學認識論的重要命題。語出王弼的《周易略例·明象章》。“意”,即“聖人之意”,可指聖人所體認的“性與天道”;“象”即六十四卦之象及每卦六爻之象,卦爻之象的總和亦即現...
得意忘象,漢語成語,拼音是dé yì wàng xiàng,意思指只取其精神而無視其形式。出自唐·梁肅《止觀統例議》。成語出處 唐·梁肅《止觀統例議》:“非夫聰明深達,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示例 昔人深於畫者~,其得意忘象形模位置有不可以常法觀者……。 ★宋·...
得意忘形(拼音:dé yì wàng xí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晉書·阮籍傳》。得意忘形指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態。常用於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記了應持有的態度。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成語出處 《晉書·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
得意忘言,漢語成語,拼音是dé yì wàng yán,原意是言詞是表達意思的,既然已經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詞;後比喻彼此心裡知道,不用明說。出自《莊子·外物》。成語出處 《莊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心照不宣。示例 迷方者執...
②理既是至精至變至神而又無不周無不應的東西,它便是超越象、數,為象、數所由以產生的根本。有理在先,然後有數,有數然後有象。③《周易》固然不可無象、數,但是不能僅執著象、數,必先“忘象”即不執著象、數而現理;有理才有象、數。韓氏這一易學觀點源自王弼,又與王弼不同。王弼言得意在忘...
王弼的得意忘象說 上述荀粲的言不盡意說和歐陽建的言盡意說,分別代表了言意關係問題上兩種極端的看法。王弼的觀點與這兩種看法都有不同,他一方面肯定言、象具有表達意義的功能,一方面又強調言、象只是表達意義的手段,為了不使手段妨礙目的(得意),可以把手段忘記,這就叫做“得意忘象”(得意忘言)。他說:...
所謂“尋言以觀象,尋象以觀意”就是用思辨的方法,從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採取步步分析的方法接近本體,由於本體不能完全用理智來把握,所以“得象在忘言,得意在忘象”是用超理智的直覺來把握無限的本體。既然得意在於忘象忘言,所以要能夠得到本體的“無”就必須不停留在“有”這些現象上,而必須超越於“...
是中無問亦無答,一墮觀聽真盲聾。何人得意乃忘象,豈必日月推屯蒙。參雲亭西山更好,下視落日低金容。歸來秀色艷眉頰,夢駕萬里西飛鴻。作者簡介 趙秉文(1159—1232年),金詩人,字周臣,號閒閒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金世宗大定廿五年(公元1185年)進士,任應奉翰林文字。宣宗興定元年拜禮部...
言生於象而存言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則,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盡意,而象可忘也。重畫以盡情,而畫可忘也。”——王弼《周易略例·明象》(1) 言、意、象。為以後“意象”概念的出現做了鋪墊。(2) 無言之境。審美之時,其美亦...
在此意義上,它與《周易》所說“象”與“意”的關係密切相聯。歷代對象意觀的論述 自“立象以盡意”提出之後,歷代文藝理論對象意問題做了不少重要的論述,很明顯地將它引入了文藝理論和美學。魏王弼曾專門探討了《周易》“立象以盡意”的思想,提出了得意在忘象的說法,對文藝很有影響。但這是玄學的看法,與...
“得意在忘象”不只是一種解《易》的方法,而且具有更普遍的玄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對於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有相當大的影響。再如《明象彖》篇反覆強調的“物無妄然,必由其理。統之有宗,會之有元”,反映了王弼注《易》的指導思想和他“以無為本”理論的基本內容。王弼作為魏晉時期義理派的重要代表,他對卦...
近來李光春作品的最大特點是“借象抒懷”。這裡所說的“象”只是“借”來的程度,他引用魏晉時期的美學家王弼的“得意忘象”理論,“…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在忘象”和“象生於意而存象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於象而存言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則忘象者乃得意者...
”這段話似乎是針對程頤重理輕象的主張而發的。根據易經形成過程來說,是先有卦畫的出現,歷經聖人比類神明之德、萬物之情,而衍生許多卦象;又經商周之際的聖人重為六十四卦,再繫上卦爻辭,而完成現在所見的周易經文。魏代王弼研究易學卓有成就。他體會易經的方法是「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所謂「言」...
李少英作品的最大特點是“借象抒懷”。這裡所說的“象”只是“借”來的程度,他引用魏晉時期的美學家王弼的“得意忘象”理論,“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在忘象”和“象生於意而存象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於象而存言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則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
”“象生於意,故可尋象以觀意”,“盡意莫若象”等等,肯定了《易傳·繫辭》“聖人立象以盡意”的說法。同時,他也吸收了《莊子·外物》“得意忘言”的觀點,認為“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並且進一步強調所謂“存象者,非得意者也”,“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生於象,故可以尋言以觀象;象生於意,故可以尋象以觀意。言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忘象,猶蹄者所以在兔,得兔忘蹄;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也。然則,忘象者用得意者也,忘言者用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 [6] 王弼先是沿襲《易傳》口吻,肯定“象”與“言”表達“意”與“象”的作用,而後話鋒一轉:“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在忘象。猶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也。然則言者,...
王弼認為:“忘象 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略例·明象》 )語言,甚至圖像都成了束縛思想的桎梏,思想修養達到了一定程度,圖像和語言都不存在了 。這個傳統在佛教徒那裡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惠能雖然不識文字,卻能以力主“頓悟”成 為禪宗南宗的鼻祖。...
總之,魏晉南北朝文學理論之重要問題實以‘得意忘言’為基礎。言象為意之代表,而非意之本身,故不能以言象為意;然言象雖非意之本身,而盡意莫若象,故言象不可廢;而得意(宇宙之本體,造化之自然)須忘言忘象,以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故忘象而得意也。”(湯用彤《湯用彤選集. 魏晉玄學和...
聖人設象指蹄筌,象外明言便造言。言外更須窮祖意,元來太極本無○。得意忘象未為特,和意都忘為極則。稽首束齋趙隱居,徹底掀翻參學畢。作者簡介 李道純,字元素,號清庵,又號瑩蟾子,都梁(今湖南武岡)人。元世祖時人。全真南宗著名道士。著有《中和集》三卷,《後集》三卷,《周易尚占》三卷,《...
二 得意在忘象 三 窺意象而運斤 四 詩責意象透瑩 第六章 景以情合,情以景生 一 情景論 一 “情以物遷”“情貌無遺”二 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 三 景以情合,情以景生 第七章 境生於象外 一 意境論 一 “意與境會”:意境理論的生成 二 意境說的哲學基礎 三 意境範疇的發展成熟階段 四 ...
在方法上,就提出得意要忘象、得意要忘言,因為如果你停留在象和言上就不可能把握它的意,要得意就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和卦象上。這就形成了中國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由強調象轉而強調意,玄學也就隨之產生了。那我們再來談《周易》,玄學家拋棄了漢代的象數易學,重視發掘《周易》蘊涵的深刻道理,提倡義理的...
戰國·莊周《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後世據此總結出成語“得魚忘筌”。成語故事 莊子在《莊子·外物》里講了一個故事,大意是:東門口有個死了親人的人,因為格外哀傷、日漸消瘦而加官進爵封為官師,...
《周易注》本費直之古文《易》,廓清漢人繁瑣的象數之學和讖緯迷信,不講互體、卦變、卦氣、納甲等,以簡略易懂的文字,揭示《易》中所包含的根本義理。《周易注》還援《老》解《易》,注入玄學思想,闡述了貴無的本體論和“得意忘象”的認識論,使《周易》成為玄學理論的基本思想資料之一。王弼為義理派《易...
首先,李通玄以《易》解釋《華嚴經》,表現了“得意忘象”和圓融的思維方式。“得意忘象”是易學中闡述言、象、意三者關係的命題。言,指卦辭,即語言;象指卦象,代表物象;意,指一卦的義理,代表事物的規律。王弼在解釋《周易》時認為,言只是得象的工具,象只是得意的工具。因為言象只是工具,所以得到了義理...
魏初王弼提出了“得意忘象”、“得意忘言”的主張。“象“是有跡有形,可察可見的表征,“意”則為無跡無形只可心會的義理。“得意忘象”,體現了玄學的思維趨向。超言忘象而追求“意”的理論,不難看出其主張與顧愷之提出的形神論有著必然的內在文化關聯。它不僅成就了一種玄遠通脫的學術,也直接引導出魏晉...
今還古往,寂寥無尚。泰山既頹,吾將安仰?梁木斯壞,吾將安放?異代風行,殊途影響。敢立言而徵聖,冀得意而忘象。(其十五)作者簡介 楊炯(650—694),華陰(陝西省華陰縣)人,顯慶四年(659)舉神童,時年九歲。上元三年(676)授校書郎。武后時為婺州盈川令,卒於官。楊炯恃才自傲,為時人所不容...
第二節遠古的“鑄鼎象物”第三節中國的象形文字 第四節《內經》取象思維 第五節《本草綱目》中的象思維 第六節立象以盡意,得意而忘象 一、《周易》“立象以盡意”二、老、莊論“象”(大象無形)三、王弼“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第七節意象思維方法論 第八節精確與模糊的辨證統 第九節諾貝爾獎與...
”《莊子·外物》說:“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認為語言是為思想服務的,而帶有思想性或觀念性的“道”是語言所不能表達的。這種見解貶低語言的價值,認為語言只是“得意”之後可以捨棄的工具。《周易·繫辭上》和《呂氏春秋》也有類似的說法。《繫辭》將“言”與“書”加以區分,以為“書不盡言,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