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言和思想的關係的論辯。“言”,指語言,有時與文字相區別,有時可兼指口頭言辭與文字著述;“意”,指與“言”對應的思想觀念或義理宗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言意之辨
- 定義:關於語言和思想的關係的論辯
- 所屬學科:哲學
關於語言和思想的關係的論辯。“言”,指語言,有時與文字相區別,有時可兼指口頭言辭與文字著述;“意”,指與“言”對應的思想觀念或義理宗旨。
符號、語言和意義的關係怎樣?語言和符號能否表達意義?應當如何把握意義?這些問題是魏晉時期所討論的另一個重要問題。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就是所謂“言意之辨”。言意之辨既涉及認識論的問題,也涉及方法論的問題,因而它具有重要的哲學...
存言”。“忘”即對個別言、象不拘執,唯不拘執,才能不遺漏任何的言、象。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周易》義理學派一般因襲王弼此說,同期的象數學派一般反對王弼此說。這種因襲和反對的分流及其論爭,為東晉以後言意之辨的主要內容。
《魏晉玄學“言意之辨”研究》是於2016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林光華。內容簡介 “言意之辨”的核心是“言不盡意”的問題,它是魏晉玄學的重要議題。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出發,通過概念分析的方法,從思維方式的...
《言意之辨與魏晉美學話語生成》是2007年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家梅。內容簡介 本書以問題為綱,把儒道共同影響下的言意之辨作為對象,努力探討它對中國美學重要思想、核心概念形成的推動作用。實際上,言、象、意,不僅是魏晉言...
《言盡意論》是西晉著名文學家歐陽建所作的一部作品,該作品集中討論了魏晉時期的”言意之辨“的論題。《言盡意論》中的文章篇幅短小,但立意明確,觀點鮮明,是”言盡意“論的代表作品,與”言不盡意“論形成對抗。原文 有雷同...
二 “言意之辨”的主要觀點 三 創作論的“言意之辨”四 佛教對“言意之辨”的支持 第三章 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 一 風骨論 一 “風骨”論形成的文化背景 二 劉勰“風骨”論 三 唐代“風骨”說 第四章...
第二章 “言外之意”修辭現象理據探究 第一節 哲學基礎 一先秦時代的“言意之辨”二魏晉時期的“言意之辨”第二節 語言學基礎 一“音義可分離性”二“言意的離合性”第三節 文化基礎 一“具象托思”思維方式的影響 二委婉心理...
荀俁,字叔倩,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荀彧次子。官至御史中丞。人物生平 荀俁,荀彧次子,字叔倩。官至御史中丞。言意之辨 魏晉玄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叫做「言意之辨」,爭論之點是:言語...
王弼的言意之辨實包含著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有形的現象世界,即“共相的言象意”;認為屬於思想層面的“意”,雖然是很抽象深微,不能直接用屬語言層面的“言”表達,但“言”可表達“象”,“意”則可以通過“象”而顯示。即是...
第一章玄學“言意之辨”的詩學意義 第一節玄學“言意之辨”與《文賦》的理論建構 一、“言意之辨”的思想淵源及其與文學理論的關係 二、“意”的基本內涵及其在文學理論建構上的意義 三、“意”作為文學表現範疇與《文賦》古典主義...
傳神論出現在公元四世紀世界,受到漢末魏初名家論“言意之辨”和“魏晉玄學”的影響。直到唐代,傳神論也還是主要作為人物畫的審美標準被運用。五代以後山水、花鳥畫大盛,抒情寄意作為突出美學命題被提出來。自宋以後,寫意論成為更流行...
言意之辨 魏晉玄學流別略論 王弼大衍義略釋 王弼聖人有情義釋 王弼之周易 論語新義 向郭義之莊周與孔子 謝靈運辨宗論書後 魏晉思想的發展 一 魏晉時代思想的成分 二 魏晉玄學之發生與長成 三 魏晉思想的演變 第二部分魏晉玄學...
第三章 魏晉名士談玄辨理 一、言意之辨:正名與無名 二、得意忘言:九方皋相馬 三、辯名析理:清談的妙用 第四章 隋唐高僧譯經講義 一、譯經:橘化為枳 二、義解:移花接木 三、習禪:見月亡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