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名字由來,少年成名,終成大師,祖傳鏤雕,木偶藝術,上海世博會徐竹初木偶藝術館,作品被贊,形成聞名世界的“漳州竹初木偶”品牌,
簡介
名字由來
弘一法師為他起名。
門被日軍占領,弘一法師應漳州佛教界之請,於5月8日來漳州說法,住在東門外祈保亭佛祖廟。當時因城裡常受日本飛機轟炸,徐家也臨時搬到了佛祖廟隔壁的外祖父家中。徐竹初外祖父是個有學問的中醫,父親是個雕刻佛像、木偶的高手,因此,家人和弘一法師來往密切。9月,徐竹初出生了,請弘一法師起名,法師沉吟片刻說:“就叫竹初吧!竹之初是竹筍,初,又有頭胎的意思,寓意孩子將會像新筍那樣茁壯成長。今後,家族事業會像雨後春筍那樣興旺發達。”
少年成名
徐竹初十歲出頭開始學習雕刻木偶,在木偶堆里成長的他迷上木偶絕非偶然。雖然父親是遠近聞名的巧匠高手,但世上沒有“遺傳手藝”,徐竹初的本領全靠一點一滴從父親那裡刻苦學來。他經常挑燈夜戰,家中的坯木被他的刻刀削滅殆盡。因為學得入迷,頭髮曾被燈火烤焦。技藝尚不嫻熟時常常會滑刀,鮮血把一個個木偶頭染成了“關公”。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數年的艱苦努力,徐竹初已能自己獨立刻制木偶了。
現在的徐竹初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國家一級美術設計師,2008年5月,徐竹初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請為該院的研究員,成為福建惟一獲此殊榮的民間藝人,也是全國木偶藝術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民間藝人。 傀儡木偶《關公》
終成大師
通過對徐竹初傳統木偶雕刻的搶救和保護,使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延續並傳授至海內外,使木偶雕刻藝術得到傳承,並促進對台文化交流。漳州徐竹初傳統木偶雕刻是中國木偶雕刻藝術的傑出代表,他以其悠久的歷史,特殊的祖傳工藝,豐富而精美的性格化造型享譽世界,分布在廈、漳、泉以及周邊地區。
祖傳鏤雕
從徐竹初的太高祖徐梓清算起,200多年薪火相傳,到他的兒子徐強,已為七代。和父輩相比,徐強所處的時代和境遇又有所不同。僅在劇團里為演戲而雕刻木偶,他已覺範圍狹窄,“要擴大生存的空間,我必須闖出一條新路”。
長”。如今,“竹初木偶雕刻”已揚名海內外,無數木偶雛形在徐竹初的巧手下獲得生命,人間的善惡美醜、個人的喜怒哀樂都被徐竹初融入到他的木偶世界中。木偶雕刻的榮耀落寞、從藝人生的跌宕起伏,都流轉在徐竹初記憶深處的歲月里。當中自有其喜悅:“滑稽、生動的木偶活躍在一個簡陋搭建的台子上,帶給人們很多讚嘆和笑聲,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刻,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精神支柱 。”
當中自有其驕傲:“我的木偶可以在自然條件下保存上百年仍鮮艷如新。”而這背後,是他製作一個精緻的木偶,要經過10多道工序,其中僅上色一道工序就要反覆20多遍。在刻下自己木偶雕刻歲月的同時,徐竹初也刻下了漳州古城裡一項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民間技藝的變遷。
民間藝術的生命力從來都頑強而又脆弱。徐強也很清楚這一點:“儘管我們的木偶雕刻讓世界無數人驚嘆,但現在也面臨傳承的困境。我從國小藝,如今已把它視為一種責任,如果我不繼續弘揚木偶雕刻,這個民族傳統文化就可能無法再傳承下去。”
打破漳州木偶雕刻“傳男不傳女”的傳承古制,徐強和父親曾自費開設漳州木偶雕刻班,但卻沒招到一個學生。徐強曾到中國木偶劇團等地方教授過木偶雕刻,但只有少數幾個人還在從事這個行業。他們甚至從社會上招人學習雕刻,並付給他們工資。“心痛但不言放棄”成為徐強最真實心境的寫照。
徐強和父親也一直在尋找突破傳統工藝發展的辦法。他們嘗試把木偶普及進學校,培養孩子對木偶的興趣。他們嘗試創新木偶的造型,加入更多現代時尚的元素。他們也將木偶製作成旅遊紀念品,發揮其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徐強說:“傳統不能丟,這是我們的根和本,但木偶雕刻同樣也要創新和發展。”
徐竹初父子更一直在摸索如何把這項民間藝術變成一項產業,其最大的舉措是要創辦一座大規模的漳州竹初木偶藝術館。他們構想的模式是以旅遊開發養館,以館為陣地宣傳木偶藝術,並融展示、表演、出售旅遊紀念品為一體。但籌劃近10年,父子倆投入畢生積蓄,該館仍未建好。 “想貸款,銀行說這是公益事業,不給貸款,政府部門認為這是個人的事,不肯擔保。”
“不過路總是人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徐強的臉上始終掛著誠懇而自信的笑容,“我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咱們民族自己的東西。所以不管怎么樣,再艱苦我們也要堅持下去,我們這一代沒幹完的事,下一代也要把它完成。”
木偶藝術
傀儡木偶《齊天大聖》
在漳州徐竹初的刀下,尊尊木偶皆神態活潑,性格鮮明。舊時,在漳州有一條街叫北橋,是木偶、泥人、玩具的集中產銷地,人稱“尪仔街”,這裡出了一位名滿天下的老藝人——徐竹初。他10歲隨父學藝,刻苦勤奮。16歲到專業木偶劇團工作,中學時代他所刻的3個木偶頭,在1955年全國少兒科技和工藝作品展覽會上榮獲特等獎。從藝近半個世紀以來,已有無數的木偶在他的巧手下獲得生命。
徐竹初木偶藝術繼承祖輩優秀的雕刻手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僅造型方面,由徐竹初創新設計的品種就有600多種,戲曲的生、旦、淨、末、醜等各行當齊全,既有傳統名劇的名角,又有仙佛釋道、天神魔怪形象,個個面目不同,性格各異,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徐竹初的木偶作品,不僅台上能演,且台下經看,它典雅華美,細巧精緻,使人看了愛不釋手。
對於徐竹初和他的兒子徐強來說,木偶是他們藝術的載體。徐家祖輩以雕刻、經營佛像和木偶為生,他們是第六代和第七代傳人。由於布袋戲在當地的繁榮,木偶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娛樂形式,民間對木偶的需求量相當大。唐朝將領陳元光將中原文化帶到漳州,佛教開始在當地盛行,老百姓進行宗教活動也大量需要木偶,所以木偶被稱為“活的文物”、“東方藝術的珍品”。
漳州木偶雕刻講究把握“五形”、“三骨”,即兩眼、兩鼻孔、一嘴與眉骨、顴骨、下頜骨。徐竹初從小愛看戲、愛聽書、愛逛廟,腦子裡各種人物形象越來越多,創作的素材非常豐富。同時,徐竹初的木偶繼承了祖輩優秀的雕刻手法,並大膽創新,形成了獨特的風格。由徐竹初創新設計的新造型達600多種,戲曲的生、旦、淨、末、醜等各行當齊全,既有傳統名劇的名角,又有仙佛釋道、天神魔怪形象,性格各異、栩栩如生。
傳統的木偶由一塊整木頭雕成,是不能活動的,徐竹初的木偶在腦袋裡面設定了機關,把手伸進去輕觸裡面的小木板,木偶的下頜和眉毛眼睛就可以上下活動,比固定的木偶更加傳神而有趣。而他們用最傳統的工藝製作木偶,工序極其複雜,製作一個上乘的木偶需要多道工序,歷時一個月。把樟木刻好以後,需要在外面刷20層泥,保證木頭表面光滑易乾,後需要上40層底色,以保證色彩鮮艷飽滿,富有質感,然後再勾畫眉眼等具體的細節,木偶外面穿的衣服都是用手工縫製的。
徐竹初對木偶的身材也進行了改革,“過去木偶戲多在鄉下演出,表演的人少,看的人也少,木偶的高度大概為30厘米,沒有什麼肌肉感,木偶的身體比例也不太協調。後來劇團演出的場地大了,觀眾也成倍增加,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彌補造型上的缺陷,我們把木偶加大到45厘米,往身體裡加上海綿,讓木偶變得有身段了。”徐竹初運用獨到的智慧,使無數的木偶在他的巧手下獲得生命,也使一個個散發著樟木香味的木偶雛形經過他的細細雕刻,變得生動靈韻。
矮鬼
上海世博會徐竹初木偶藝術館
漳州竹初木偶藝術館館長徐竹初在現場還親自表演雕刻漳州木偶頭。在徐老刀下,不一會工夫,原本還是一條木頭,轉眼間就變成了威武的關公頭像。徐老告訴記者,現場展示木偶雕刻期間,他們也準備了互動環節,如果有遊客覺得看了不過癮,也可親手操刀試試木偶雕刻。
作品被贊
著名美術理論權威王朝聞著文評價說:“看了徐竹初的作品能普遍引起華夏子孫的自豪感”,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讚揚他的作品:“精雕細刻、入木三分”,著名戲劇大師張庚贊他的作品“栩栩如生”,著名戲劇大師翁偶虹題詩讚道:“傀儡登場假勝真,鏤雕妙技巧通神,憑君地母天公手,展現千姿百態人。”
形成聞名世界的“漳州竹初木偶”品牌
經歷1000多年的世代相傳,形成了以徐竹初為代表的漳州木偶雕刻藝術,也產生了聞名世界的“漳州竹初木偶”品牌,在他不斷的創新發展中,已創作出各種木偶造型五百多種,他的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巡迴專展並獲獎,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作品專著畫冊,他的藝術成就被拍攝有十幾部電影、電視專題片,他還為三十多部木偶藝術電影片和電視劇設計並製作木偶,作品還多次做為國家的珍貴禮品贈送給許多國家首腦和貴賓,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美術館、博物館及藝術家、名人都大量收藏有他的作品並給予高度評價,稱他的作品是“東方藝術珍品”、“世界一流藝術”、 “活的‘文物’”、“中華一絕”,並以擁有他的作品為榮,稱他為“國寶級雕刻藝術家”,他還傳授培養了一大批海內外木偶藝術人才,為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做出了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