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漁鼓是江蘇省傳統的地方曲藝。漁鼓藝人尊丘處為“丘祖龍門派”。徐州一帶較著名的漁鼓藝人還有魏興歧(綽號魏傻子)、裘本月、婁邦俊、朱元才、鄭良懷等。
徐州漁鼓是江蘇省傳統的地方曲藝。漁鼓藝人尊丘處為“丘祖龍門派”。徐州一帶較著名的漁鼓藝人還有魏興歧(綽號魏傻子)、裘本月、婁邦俊、朱元才、鄭良懷等。
徐州漁鼓是江蘇省傳統的地方曲藝。漁鼓藝人尊丘處為“丘祖龍門派”。徐州一帶較著名的漁鼓藝人還有魏興歧(綽號魏傻子)、裘本月、婁邦俊、朱元才、鄭良懷等。技藝簡介漁鼓 ,又稱道情。原為道士宣傳教義或歌頌道家思想的樂曲,以後漸用...
邳州漁鼓,徐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曲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邳州漁鼓早起稱道情,是曲藝界最古老曲種。漁鼓是江蘇省北部邳州市瀕危曲種。系外來品,一說山東孔子組織門生72大賢,編詞宣傳儒家思想傳來的。二說沿海漁民...
豐縣墜子,亦稱“徐州墜子”,又稱“墜子書”,因主要伴奏樂器墜琴而得名。廣泛流行於蘇、魯、豫、皖接壤地區。豐縣墜子的前身為漁鼓墜,漁鼓墜又是由漁鼓(又稱“道情”)衍變而來。豐縣漁鼓墜約形成於清道光年間。清末民初,豐縣王...
徐州市曲藝團 成立於1961年2月,集體所有制性質。下設段子隊、蔓子隊和藝委會。曲種有徐州琴書、徐州墜子、徐州快書、相聲、徐州大鼓、評詞、漁鼓、西河大鼓、快板書、對口詞及皮影。發展歷史 全團60餘人,分別來自徐州戲劇學校曲藝...
趙世清(1882—1966) 銅山人。近代徐州漁鼓名藝人。父親早故,母親雙目失明,家境貧苦。七八歲時學會幾個民間小調,唱曲乞討養活母親。後拜漁鼓老藝人邵廣恩為師,學唱漁鼓。擅演的短篇曲目有《王三潑分家》、《小二姐做夢》、《李存孝奪...
蕭縣花腔漁鼓 有《翻車》、《黑驢》、《借琵琶》、《王剛畫廟》等;他在徐州一帶演唱較久,藝壓群芳,凡是本地或外來藝人,莫不尊敬之。同時又有知名漁鼓藝人黃教訓,以演《楊家將》、《回龍傳》見長。陳常金、李教令、朱元才等,...
洪澤湖漁鼓又名端鼓舞,江蘇省洪澤縣、泗洪縣傳統民間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洪澤湖漁鼓是舊時神漢神壇祈禱時,在特定的區域內進行說唱與舞蹈的一種舞蹈形式。始於唐代,起源於宿遷市泗洪縣境內的穆墩島及洪澤湖一帶。洪澤湖...
傳說1573年-1620年(明萬曆年)間,就有道情藝人演唱;1825年(清道光五年),藝人被邀到縣衙內宅,演唱寒腔漁鼓;1919年,蕭縣藝人薛本信在寒腔漁鼓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地其他曲種——民歌號子和徐州梆子戲的營養,新創的曲調有花腔,...
李秀榮(1903—1982) 祖籍豐縣,出生於沛縣邵馬莊。徐州墜子女藝人。藝名李永愛。20歲拜山東省魚台縣漁鼓藝人汪永全(綽號汪麻子)學唱漁鼓墜,後改唱徐州墜子。學唱不到一年便能登台演出。他雖然沒有文化,但記憶力好,如《千里駒》等...
漁鼓道情又稱梆梆筒子,是一種安徽省的漢族戲曲劇種。敲打漁鼓配上說唱,就成了漁鼓道情這種演藝形式。漁鼓從清末開始盛行,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長的竹筒,蒙上豬護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發出響音說唱。一人邊...
魏其秀(1883—1960)睢寧人。徐州漁鼓名藝人。自幼酷愛說唱,從師學藝後,苦心鑽研漁鼓藝術。人物經歷 14歲起學會了《李盤放小鷹》、《陳三兩爬堂》、《文川淚》、《三盤放》、《雷保童投親》、《雙拐案》等曲目,開始“跑坡”演唱...
張阿斗 張阿斗(1898—1976) 沛縣人。徐州漁鼓名演員。又名張玉林,綽號“張侉頭”。人物經歷 他夜晚學唱,白天就能到周圍村莊去“唱門”,20歲又拜著名藝人班本西為師,正式從藝。張阿斗的母親王氏,曾是當地有名的民歌手、故事...
朱元才(1904—1985) 原籍安徽宿縣。徐州漁鼓名藝人。綽號“朱禿子”。父母早逝,9歲外出到河南信陽、穎州討飯。拜商丘人高永山為師,學唱漁鼓。學會《黑驢段》後,即邊演唱邊行乞。16歲時又學唱漁鼓墜,在安徽亳州、渦陽一帶演出。...
徐州大鼓 南京白局 徐州琴書 徐州漁鼓 海州宮調牌子曲玩友演出 鈸子書 無錫評曲 小熱昏 啟海彈詞 山東快書 蘇北大鼓 打五件 徐州評詞 蘇北琴書 徐州大鼓演員為民眾演出 揚州評話演員在水利工地為民工演出 工鼓鑼演員趕集演出 揚州評話演員...
魏興歧(—) 銅山人,外號“魏傻子”。近代徐州漁鼓名演員。人物評價 自幼酷愛漁鼓,上學時常背著父母偷聽偷學。15歲拜漁鼓藝人李二憨子(真名不詳)學藝。他嗓音高亮,發聲自如,吐字清晰,所唱五鼓三板含腔漁鼓,花腔多,韻味足,特別耐...
曹光舉(1888—1956) ,邳縣人,近代徐州大鼓名演員,讀過三年私塾,12歲時拜陳召才為師,學唱漁鼓。17歲時改唱大鼓。曹光舉以唱“唐書”而負盛名,對《月唐》、《隋唐》、《興唐》、《東唐》、《西唐》、《殘唐》各說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