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外側關節突融合術

後外側關節突融合術用於脊柱骨折脫位的手術治療,其牢固性,從生物力學上來看,不及棘突間融合,技術操作也相對困難。

手術名稱,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手術步驟,術後處理,

手術名稱

後外側關節突融合術

分類

骨科/脊柱外科手術/脊柱骨折脫位的手術治療

ICD編碼

81.0004

概述

後外側關節突融合術相關解剖。

適應症

後外側關節突融合的牢固性,從生物力學上來看,不及棘突間融合,技術操作也相對困難,主要適用於:
1.多平面廣泛性椎板切除減壓後,需立即建立頸椎的穩定性。
2.多平面廣泛性椎板切除後,晚發性頸椎不穩,引起嚴重疼痛或出現神經症狀。
3.椎板切除後存在不穩定時,就應考慮此手術,兒童即使單一平面的椎板切除,也應考慮後外側融合。

手術步驟

1.後正中切口,切口要夠大,以充分顯露融合區,以前已做過廣泛椎板減壓者,顯露應特別小心,防止誤傷脊髓,應從沒有椎板缺損的近遠端逐漸加深切口,向椎板缺損區延伸,顯露椎板缺損邊緣,中央軟組織不去干擾,只清除殘存椎板和小關節突部分軟組織,這樣操作沒有損傷脊髓的危險。
2.椎小關節的顯露應包括椎板缺損上下各一平面,切除關節囊,插入小骨鑿和剝離器撐開關節,刮除小關節軟骨面,用骨鑽與下關節突呈90°打孔。
3.穿入18#不鏽鋼絲,為了便於鋼絲穿過應採用剝離器稍撐開關節2~3mm,折好鋼絲弧度,可順利穿過鋼絲。
4.從髂後上棘取游離植骨塊,劈成兩塊,寬度應>1.5cm,將植骨床準備好後行捆綁固定。剪去多餘鋼絲,防止刺傷脊髓。為了增加穩定性,植骨塊下端到達椎板缺損區下一平面用肋骨植骨時,注意將其弧度向內。
5.對於頸椎屈曲型損傷,可將每側下關節突所穿鋼絲,拉緊固定於頸7或胸1棘突,以維持復位,應在關節突後外側植骨,或以後再行前路植骨融合術。
6.逐層縫合傷口,留置負壓引流管。

術後處理

1.術後24~48h拔除引流管。
2.因為固定的穩定性不及棘突間融合術,術後應注意制動,通常術後繼續行顱骨牽引4周,牽引重量約2.3kg。以後改用牢固的頸胸石膏固定或頭環石膏背心固定,直至牢固癒合,通常需4~6個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