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古典經濟學

後古典經濟學

後古典經濟學(Post-Classical Economics)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時代的經濟學理論基礎與研究範式。目前的開創性著作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後古典經濟學原理》,從哲學方法論、生產理論、個體理性、企業理論、制度價值論、套用經濟學、社會異化等角度,對後古典經濟學進行了整體闡述。離散主義、量化理性、制度價值論等,是後古典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創新。其中,制度價值論為國家與區域的制度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與實踐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古典經濟學
  • 外文名:Post-Classical Economics
  • 時間:2014
  • 定義:經濟離散化,制度是價值源泉
  • 創建者:徐晉
簡介與基本概念,主要內容,後古典的理論變革,

簡介與基本概念

後古典經濟學(Post-Classical Economics)的提出,奠定了信息經濟時代的經濟學理論基礎與研究範式。更多的是解決人的精神需求層次的產品生產與套用服務。現對而言,古典經濟學起源於並始終沒有離開過土地賦稅,更多的是基於並源於農業乃至於工業革命初期紡織業等簡單工業問題,解決的是溫飽等生存需求的生產。新古典經濟學則誕生於工業化大生產下的邊際革命。解決的是人類的發展問題的生產。
離散主義(Discretism)是基於離散的角度解構、表達與重構社會經濟結構,分析其社會經濟要素相互關係的方法論。
量化理性(Quantified Rationality),是有限絕對理性的具體化。個體理性必須與效用函式分開,個體無理性可以形成群體有理性。
制度價值論(Institution Theory of Value),是本書最重要的理論發現——制度價值的源泉,勞動是價值的手段。
制度價值論的提出,為國家與區域制度改革指出了重要方向:制度的功能不僅是對社會經濟行為的規範,更是對社會價值空間的構建。

主要內容

後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包括:哲學方法論、生產理論、個體理性、企業理論、制度價值論、套用經濟學、社會異化等。離散主義、量化理性、制度價值論等,是後古典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創新。其中,制度價值論為國家與區域的制度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與實踐方向。
(一)哲學方法論
離散主義哲學方法論、分布積分分析方法、邏輯質量判斷法。(1)離散主義:是經濟信息化發展的必然,區別於傳統連續函式為基礎的經濟分析思想;而且直觀上,現代經濟基於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基礎是離散數學。(2)分布積分分析方法:分布積分分析法主要用於在信息不對稱數位化變革之後,對經濟效益的分析方法,典型案例是長尾效應的凸顯與測量。分布積分分析方法基於積分思想,完全不同於基於微分思想的邊際分析法。(3)邏輯質量判斷:是建立經濟模型的必要前置條件,不能用個體函式簡單加總稱為整體函式,要事先判斷質變與量變的關係。
(二)生產、勞動與稀缺性
價值稀缺性勞動進行了重新定義與分類。(1)勞動或產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自然價值與社會價值兩個層面。在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價值的比例逐步再增加。(2)稀缺性分為兩類,一類是物質資源相對稀缺,另一類是社會資源絕對稀缺。物質資源稀缺是相對的,因為是獲得性稀缺:獲得即可滿足。社會資源稀缺是絕對的,因為是選拔性稀缺:競爭是首要前提。(3)個體生命空間作為社會資源的基礎,將成為未來經濟的主要爭取對象與消費核心。
(三)個體理性和企業理論
對個體理性概念與企業邊界理論重新界定,並提出了螞蟻效應。(1)定義量化理性的概念,將個體理性與效用函式分開。理性作為(0,1)之間的數值,個體差異在區域內符合常態分配。本書論證了理性邊界可達和理性超越兩個特性。(2)提出螞蟻效應,論證了個體無理性可以形成群體理性。(3)成本數據化,經濟活動賴以成立的信息不對稱的表達方式,從過去的模擬變成了數字方式。使得市場結構、企業形態和企業邊界都將並且正在發生離散化、跨界化和無界化巨變。
(四)制度價值論
提出並論述了制度價值論,並以智慧財產權作為直接證據。(1)制度是價值的源泉,勞動是價值的手段。制度價值論是勞動價值論的邏輯前提,制度價值決定勞動價值。制度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社會價值空間的構建。制度確定商品交易規則,賦予商品交換機制,創造稀缺序列和稀缺範式。(2)制度進步和技術進步之間具有可替代性。本書給出了後古典經濟成長基本模型、簡化模型,以及中性制度進步條件。(3)本書指出了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制度是價值的源泉,制度改革的方向應該表現為兩個主要方面:規範社會行為模式,規範社會價值空間。良好的制度改革,不僅考慮對社會經濟行為的管制,還要考慮價值空間與價值通道的釋放與創建。(4)智慧財產權的本質是對社會財富的間接占有。智慧財產權是制度價值論的直接證據,它以制度形式全部或者部分地剝奪了他人對私有財產的支配權。
(五)套用經濟學
給出了現代經濟發展的基本範式,並探討了新興套用經濟學的幾個重要分支:(1)三大範式,即離散化解構、數位化表達和全息化重構。(2)三大分支:網路經濟學、大數據經濟學、平台經濟學。(3)範式融合:離散金融,主要討論了虛擬貨幣與網際網路金融。本書指出,網際網路金融是將三大範式融為一體的典型,一旦其虛擬與現實的框架被打破,並且獲得極致發展,將重構經濟制度與社會價值體系。
(六)社會異化
指出經濟離散化,導致人類社會進一步異化。(1)個體異化:超越了人類的理性範疇和經驗範疇,導致了人對現代信息技術的絕對依賴,也導致了人類底層欲望泛濫和人格無限釋放。(2)公權私有:基於個體的異化,企業開始形成和行使政府公共管理權力,甚至形成政府與企業間的合謀。(3)精神奴役:隨著人們的獨立能力與自由權利的消失,人類一般社會普遍淺智化,逐漸走上通往精神奴役之路。

後古典的理論變革

1、提出了基於信息經濟特點的經濟哲學——離散主義。
2、提出了分布分析方法,以補充邊際效用分析法。資訊時代的精神產品與精神服務的再生產成本為零,因此對長尾現象的分布積分處理,比邊際微分處理更適用。
3、提出了稀缺性的劃分:自然資源的獲得性相對稀缺,社會資源的選拔性絕對稀缺。這是對經濟學研究前提——稀缺性的再思考,也是制度價值論的理論準備。種地的沒飯吃、採桑的無衣穿、賣炭的忍饑寒的原因。
4、對理性分析的傳統模式進行思考,特別指出了基於效用函式構建理性分析存在邏輯錯誤。
無窮嵌套的理性悖論:基於古典經濟學或新古典經濟學的理性定義,需要為個體效用函式集合及其組合尋求一個選擇與判別方法,也就是效用函式的效用函式,以確定如何選擇方案集中的效用函式。這樣,理性人將需要具有無窮嵌套的效應函式,為每一次效用函式的選擇確定效用函式。
5、對企業生產函式與企業邊界進行了分析,並指出數據成本與數據處理能力,是信息不對稱數據化之後,商業模式重大變革的直接結果。直接導致了企業無界化、離散化(碎片化)。
5、提出了螞蟻效應,這是研究社會智慧型的理論準備,也是與羊群效應相對應的行為現象。
螞蟻效應(Effect of Ant或Ant Behavior):個體無意識可以形成群體有意識,或者說個體有限理性可以形成群體絕對理性。
6、對發展經濟學的基本模型進行了變革,提出制度與技術的相互替代性。
7、提出並證明了制度價值論,特別指出了智慧財產權(專利)的本質在於對他人財富的間接占有。古典經濟學提出的是勞動價值論新古典經濟學提出的效用價值論
8、指出了信息經濟時代,人類精神世界對量化理性的絕對依賴,其結果導致企業私權與公權混合,個體對產品的依賴乃至於被奴化。企業的競爭,直接指向了對他人的生命空間的占有——生命(消費)時間的有限與價格化。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等理論做了前期探討。這是制度價值論所強調的社會價值的直接表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