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陶樓年代是魏晉(220-420年),出土地點是大連市甘井子區營城子鎮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彩繪陶樓
- 高:54厘米
- 出土時間:1972年
- 出土地址:大連市甘井子區營城子鎮出土
- 生產時間:魏晉(220-420年)
彩繪陶樓年代是魏晉(220-420年),出土地點是大連市甘井子區營城子鎮出土。
彩繪陶樓年代是魏晉(220-420年),出土地點是大連市甘井子區營城子鎮出土。彩繪陶樓 魏晉(220-420年)Coloured drawing pottery house modle (220-420 A D )通高5...
閣道呈橫長方形,橫架在主、附樓第三層之間,上覆兩坡頂,頂上作瓦壟。陶倉樓共由26個組配件組成,主樓高大雄偉,附樓挺拔秀麗,閣道橫架在主、附樓第三層之間,將二者巧妙地連為一個整體,造型設計精巧,結構複雜。腰身用紅色彩繪...
漢四層彩繪陶倉樓,它由院落、倉體、樓體組成。倉樓簡介 主樓一、二層是一個整體糧倉,為了安全防禦,不設定門。一架梯子由地面斜搭在前廊底部的開口上,人通過登梯的方式,自由出入,三、四層外有迴廊,其中,四樓有兩扇開著的...
“漢四層彩繪陶倉樓”高112厘米,面闊66厘米,進深43厘米。2009年出土於焦作白莊漢墓。這座陶倉樓第四層背面有一幅虎食女魃圖,老虎長身長尾,虎背為虎皮紋飾,腹部為龍鱗花紋,肩生雙翼,凸目怒睜,俯首張口,正欲將女子吞進口中。...
1953年冬出土於河南省滎陽市城關鄉魏河村,現藏鄭州市文物研究所。陶樓通身彩繪,高72厘米,底面寬43厘米,進深18厘米。樓分兩段,上段5層,下段2層,共7屋,為重檐四阿頂建築模型,氣勢宏偉,結構合理,屬西漢中晚期陶樓。在...
【五層彩繪倉樓】焦作市馬作村出土,現藏河南博物院,東漢中期。通高145厘米、面闊53厘米、進深54厘米。可分拆組裝。樓前用牆圍成院落,前牆中部有一橫長方形大門,置雙扇門扉,門軸上端套入伏兔,門口下部正中有凸出的止磊五層彩繪...
雙層彩繪陶倉樓是焦作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雙層彩繪陶倉樓 1984年4月焦作市河南輪胎廠出土,現藏焦作市博物館,東漢。高62厘米、寬51.5厘米、進深25.2厘米。可以拆卸,一層下面有四足支撐,正面辟有四個窗戶,下面前壁辟有四個圓洞...
漢代彩繪陶樓 漢代彩繪陶樓是一件漢代文物,館藏於海南省博物 館。文物特徵
彩繪陶,又稱燒後彩繪陶,是歷史悠久的陶瓷藝術品。指將陶胎燒成之後在其表面進行彩繪的陶器,與在陶坯上畫彩、彩料和坯體壓磨在一起、經高溫焙燒而成的彩陶不同,彩繪陶的色料附著性不牢,花紋受潮或經水容易脫落。彩繪陶始於新...
增城永和天蠶山湛若水墓出土,造型生動傳神,製作精美,是廣東省明代墓葬中首次出土類似的器物。彩色已經氧化脫落,但仍可看出其造型生動傳神。右足已損壞。文物 燒制 燒成後裝飾彩繪圖案的陶器。彩繪陶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常用的色彩有紅...
這件東漢七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 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這件陶樓1993年出土於河南省焦作市白莊,由院落、樓閣、走廊和復道四部分組成。主樓高近兩米,共七層,各層彩繪有幾何圖案。附屬建築高四層,為儲藏糧食的倉樓。建築前還...
青旗將軍廟遺址位於龐家集村北1.5公里處,俗稱“堂子廟”。台基為砂質土,高10餘米,面積約1500餘平方米, 曾出土漢代陶罐及彩繪陶樓、陶豬、陶灶等文物。現台基雖平毀,仍可辨認。唐塔遺 址 位於縣城東南關。始建於639年(唐...
七層連閣彩繪陶樓 兩千年前也有立交橋 彩繪三進陶院落 一睹千年豪宅 釉陶桃都樹 一個漢代的傳說 白釉剔花牡丹紋梅瓶 富貴堡叫的匠心之舉 白釉圍棋盤 方寸之間盡顯博弈之道 彩繪坐部伎樂俑 深藏地下千年的樂隊 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河南榮陽河王村漢墓出土的彩繪陶樓,正面繪有樂舞圖,圖中繪有盤鼓舞。地上置有五盤,一個紅衣舞女雙臂高揚,甩長袖於身後,似正用急速的舞步,向前踏盤奔去,粉紅色的長袖翻卷,她身後有一個上身赤裸、下身穿紅褲的侏儒,伸臂向前...
彩繪陶壺 斧范 曲刃青銅短劍 銅貝鹿鎮 提梁銅壺 彩繪女陶俑 馬蹄金 鴟鶚陶壺 陶豬 彩繪陶樓 青釉刻花八角盤 “卐”字圍欄火盆 六耳銅釜 白釉褐花小口四系瓶 白釉褐花龍紋罐 大德銅權 青花魁星踢斗圖碟 銅火銃 日本陶瓷器、書畫...
稍上又有一半圓形小洞窗。頂作瓦壟,正脊平直,中飾一朱雀。該模型泥質灰陶,未施彩繪,門、窗及平座的製作都不太精細。但樓體下部牆壁上置模塑的馬匹,形成高浮雕的裝飾效果,較為少見。用馬匹做裝飾,可能包含有運糧的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