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彩繪陶樓是一件漢代文物,館藏於海南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代彩繪陶樓
- 館藏地點:海南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漢代
- 類別:陶器
外型尺寸(cm) | 高8 長32.2 寬 |
具體尺寸 | 高8 長32.2 寬 |
具體質量 | 1.560kg |
漢代彩繪陶樓是一件漢代文物,館藏於海南省博物館。
外型尺寸(cm) | 高8 長32.2 寬 |
具體尺寸 | 高8 長32.2 寬 |
具體質量 | 1.560kg |
漢代彩繪陶樓是一件漢代文物,館藏於海南省博物館。1文物特徵外型尺寸(cm) 高8 長32.2 寬具體尺寸高8 長32.2 寬具體質量 1.560kg...
漢四層彩繪陶倉樓,它由院落、倉體、樓體組成。倉樓簡介 主樓一、二層是一個整體糧倉,為了安全防禦,不設定門。一架梯子由地面斜搭在前廊底部的開口上,人通過登梯的方式,自由出入,三、四層外有迴廊,其中,四樓有兩扇開著的窗戶。窗前坐著一個陶俑和一個立俑,應該是主人和侍者廡(wǔ)殿式屋頂屋脊正...
漢彩繪陶屋是福建省源古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 此展品為漢代文物。通高35厘米。為典型的單體式陶屋,頂為廡殿式,屋頂與主體連為一體,下開明窗二,窗間施白色網紋,下部為黑地繪紅白彩,中有白色波浪紋與雲紋,纏繞樓體一圈,紋路簡單而不失精美,整體造型神韻飛揚,構思奇特。現收藏於福建省源古歷史博物館。
七層連閣式倉樓於1993年焦作市白莊6號墓出土,現藏河南博物院,東漢文物。高192厘米、面闊168厘米。樓由院落、主樓、配樓和閣道四大部分共31件單體主合而成。院落三面圍牆位於主樓之前,中間是可開啟的長方形大門,內臥一陶狗.大門上方兩端有對稱的雙闕和罘恩。主樓整體造型為下大上小的七層,配樓為一高台式...
這座陶倉樓最精彩之處,在於主樓與附樓之間通過一長廊式復道連線在一起,等於在高層建築之間架設了一條空中通道,解決了高層建築之間的通行問題。漢代高層建築 漢代中國古代高層建築的發展,還要“感謝”當時道家思想的影響。漢代道家的升仙思想盛行,上至皇帝,下到小莊園主都想死後升天變成神仙,加上當時許多道士都...
漢代彩繪陶樓殘件 漢代彩繪陶樓殘件是一件漢代的陶器,館藏於海南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一層下面有四足支撐,正面辟有四個窗戶,下面前壁辟有四個圓洞,正面中部及四隅轉角處置斗拱。二層上部覆蓋不可拆卸的起脊屋頂,無門窗。樓身用紅色彩繪方格紋、三角形紋等紋飾。此樓在轉角處斜置橫木承托斗拱的做法,在已出土的漢代陶樓和刻畫漢代建築的圖像中均極少見,為研究東漢建築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陶樓通身彩繪,高72厘米,底面寬43厘米,進深18厘米。樓分兩段,上段5層,下段2層,共7屋,為重檐四阿頂建築模型,氣勢宏偉,結構合理,屬西漢中晚期陶樓。在全國出土的畫像石、畫像磚圖案和陶樓實物中,最高層數為5層,而該陶樓竟高7層,故被譽為“中國第一陶樓”,在中國建築史研究和漢代建築研究中...
高50厘米,寬60厘米。高40厘米,寬50厘米。灰陶質,懸山式頂,一進三間,屋旁開窗,以利空氣流通,簡單明了,樸素清新。現收藏於成都香米園漢陶藝術博物館。文物介紹 漢代建築處處彰顯出“坊宇顯敞、高門納駟”的博大氣勢。從形制來看,其分類可以劃分為住宅建築、園林建築、橋樑建築以及附屬建築等四大類,其中...
東漢綠釉陶樓,1976年出土於安徽渦陽大王店。為反映貴族歌娛生活的明器。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設計特點 此樓分四層,上層為鼓樓,第二層是舞台。舞台三面封閉,分前台和後台,有上、下場門,前台有五個伎樂俑正作表演或伴奏。歷史淵源 漢代表演藝術的主體為百戲,歌舞、競技、角力、雜耍、俳優等表演都被囊括...
漢代藝術陶數量之多、種類之豐富,超過了以往。西漢的陶塑繼承了秦代藝術風格,深沉雄大。西漢時較有特色的獨立俑還有陝西鹹陽楊家灣漢墓出土的彩繪指揮俑。這個俑像頭扎圍巾,下垂紅色飄帶,身穿紅白相間的戰袍,外披黑色甲衣,腰間系帶,足蹬高筒靴。此俑以簡潔、洗鍊的手法,鮮明的色彩,突出了指揮者的神氣,十分...
漢彩繪陶甗 漢彩繪陶甗是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的宮廷器具,1975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出土,現藏於河南博物院。簡介 通高37厘米。口徑34厘米。泥質灰陶。以上甑下鼎組合而成。甑底布滿圓形箅孔。通體繪紅彩三角紋。其間以黃、白彩填飾珍珠紋。
漢代俑的質料以陶質為多,但江南仍多流行木俑。有少數石質或金風俑出土。西漢時期,帝後陵墓附近的叢葬坑和陪葬墓,出土有數量較多的陶俑,均為模製,上施彩繪。形體比秦俑小,造型則較為生動。西安任家坡漢陵叢葬坑中出土的陶俑,都是侍女形象,或坐成立,衣著艷麗,體態端莊,立俑高50厘米左右,坐俑高35厘米...
漢代俳優大致以調謔、滑稽、諷刺的表演為主,以此來博得主人和觀賞者的笑顏。他們往往隨侍主人左右,作即興表演。表演時,一般邊擊鼓邊歌唱。當時的皇室貴族、豪富大吏蓄養俳優之風甚盛。漢代畫像石樂舞百戲圖中經常可以看見一些身材粗短、上身赤裸和動作滑稽的表演者,漢墓中也不乏此類形象的陶俑出土,出土的漢代陶...
漢代彩繪陶香薰爐 漢代彩繪陶香薰爐是漢代文物,爐膛徑11.5厘米,高24.2厘米,現收藏於鄭州市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漢代文物。爐膛徑11.5厘米,高24.2厘米。材質為陶,博山爐,彩繪。現收藏於鄭州市東方翰典文化博物館。
漢代表演藝術的主體為百戲,歌舞、競技、角力、雜耍、俳優等表演都被囊括其中。這些百戲主要在廳堂、殿庭和廣場這三種場所表演,它們都是因觀賞者的生活需求而建構的,並非專門的演出地點。與此類似的陶樓明器在河南地區也多有發現,內多安置伎樂百戲俑。如果把這些陶樓視作專門的演出建築,讓觀者在樓外或樓下觀看,...
主樓高近兩米,共七層,各層彩繪有幾何圖案。附屬建築高四層,為儲藏糧食的倉樓。建築前還臥有一隻小陶狗。陶樓最精彩之處在於主樓與副樓之間通過一條長廊式的通道連線在一起,在漢代叫復道,類似我們的過街樓或行人天橋,從而解決了兩幢高樓之間的通行障礙。整個建築雄偉壯觀,是發現的層數最多、最高大完整且...
漢代藝術陶數量之多、種類之豐富,超過了以往。西漢的陶塑繼承了秦代藝術風格,深沉雄大。西漢時較有特色的獨立俑 還有陝西鹹陽楊家灣漢墓出土的彩繪指揮俑。這個俑像頭扎圍巾,下垂紅色飄帶,身穿紅白相間的戰袍,外披黑色甲衣,腰間系帶,足蹬高筒靴。此俑以簡潔、洗鍊的手法,鮮明的色彩,突出了指揮者的神氣,...
漢代部分 西漢 伎樂舞俑 西漢 伎樂舞俑 西漢 擊鼓樂俑 西漢 撫瑟樂俑 西漢 擊磬女俑 西漢 歌唱俑 西漢 侍女俑 西漢 侍女俑 西漢 侍女俑 西漢 侍立男俑 西漢 紅裳男立俑 西漢 彩繪步兵俑 西漢 持盾步兵俑 西漢 畫彩女立俑 西漢 彩繪步兵俑 西漢 跽坐女俑三件套 西漢 灶台 西漢 彩繪陶亭 西漢 飛羊乘...
“六王畢,四海一“。秦漢時期也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藝術形式,生動逼真的神態,深刻揭示了各種人物的內心世界,不僅表明了雕塑藝術現實主義傳統的久遠和中國古代制陶水平之高,並且還為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風格。在彩繪風格方面,漢代彩繪陶一改戰國彩繪陶流麗生動,熱烈...
展覽有:漢代陶房、陶闕、陶樓、陶倉、陶倉樓、陶圈,宋代瓷房、瓷倉,明代陶樓等。精品有:東漢七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 古體育展 19世紀的清末,“體育”一詞被引進到中國。雖是一個外來詞,但中國體育運動歷史悠久。從上萬年前原始人類的射獵開始,源於西周的射禮、戰國盛行的角牴、漢代昌盛的百戲、唐代興盛的...
河南榮陽河王村漢墓出土的彩繪陶樓,正面繪有樂舞圖,圖中繪有盤鼓舞。地上置有五盤,一個紅衣舞女雙臂高揚,甩長袖於身後,似正用急速的舞步,向前踏盤奔去,粉紅色的長袖翻卷,她身後有一個上身赤裸、下身穿紅褲的侏儒,伸臂向前追逐那個紅衣舞女,喜劇效果極濃。一般來講,漢族的舞蹈以舞手、舞袖為主,而外來...
大信廚房博物館體驗館以復原文物及場景為主,包含復原古代廚房、印刷版灶王經、漢代七層彩繪陶倉樓、祭灶場景群雕、古代青銅器複製品、五穀文化、滿漢全席和民俗文化長廊等,特別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灶王神像(在中央美院歷時19個月雕塑完成,堪稱中國一絕)。體驗館重在打破觀眾與展品之間的時間和空間距離,以實景還原...
出土的漢代陶倉樓等建築明器,是研究漢代建築及古代建築史的重要實物資料,從單體建築到組群建築,從高台建築到多層建築,從居住用建築到養殖用建築,樣式多種,再現了漢代建築的原貌,多層陶倉樓的轉角斗栱是漢代高層建築發展、演變的縮影,連閣式彩繪陶倉樓比較少見,是研究古代建築的珍貴資料。山陽故城是漢獻帝的食...
青旗將軍廟遺址位於龐家集村北1.5公里處,俗稱“堂子廟”。台基為砂質土,高10餘米,面積約1500餘平方米, 曾出土漢代陶罐及彩繪陶樓、陶豬、陶灶等文物。現台基雖平毀,仍可辨認。唐塔遺 址 位於縣城東南關。始建於639年(唐貞觀十三年) ,為普照寺塔,高13級,八角形 密檐式磚石結構。 塔基高約2米。...
13 唯一的漢代諸侯王墓壁畫——四神雲氣壁畫 14 漢代中原的高樓建築——漢七層彩繪連閣陶樓 15 漢代篆書的典型代表——漢袁安碑 16.一代女皇的投龍金簡——武則天金簡 17. 瓷器皇冠上的明珠——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作者簡介 武瑋,河南博物院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戰國秦漢考古。
在南方地區,還有用木船或陶船的模型隨葬的(見彩圖銅貯貝器(西漢)顯示圖片、漆盒顯示圖片、漆盤顯示圖片、漆匜顯示圖片、漆顯示圖片、漆盤顯示圖片、漆案和杯盤顯示圖片、釉陶鼎顯示圖片、釉陶樓閣顯示圖片、彩繪陶壺顯示圖片、陶船顯示圖片)。在漢代,以人殉葬是非法的。因此,在考古發掘中,除個別例外,已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