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陶擊鼓說唱俑是在1957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東漢墓葬出土的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文物,其高56厘米,坐於圓形台座之上,左臂下挾一圓形扁鼓,右手執擊鼓槌前伸欲擊。
文物介紹,參考文獻,
文物介紹
下穿長褲,左腿屈膝,右腿上揚,赤足。身塗白粉,施朱彩。張口嘻笑,神態詼諧,動作誇張,憨態可掬,活現一俳優正在說唱的形象。說唱俑又稱說書俑,漢代百戲之一種。
漢代俳優大致以調謔、滑稽、諷刺的表演為主,以此來博得主人和觀賞者的笑顏。他們往往隨侍主人左右,作即興表演。表演時,一般邊擊鼓邊歌唱。當時的皇室貴族、豪富大吏蓄養俳優之風甚盛。漢代畫像石樂舞百戲圖中經常可以看見一些身材粗短、上身赤裸和動作滑稽的表演者,漢墓中也不乏此類形象的陶俑出土,出土的漢代陶樓中,也經常有俳優演出的場面,均顯示了俳優表演在當時的盛行。漢代民間也極為盛行說唱表演,此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動活潑,幽默風趣,雕塑線條簡練,技法嫻熟,是一件富有濃郁民間氣息和地方風貌的優秀雕塑作品,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之瑰寶。在四川的東漢墓中先後出土多件類似形象的擊鼓說唱俑,也說明了當時蜀地說唱表演頗為流行。
參考文獻
馬自樹:《中國文物定級圖典?一級品》,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