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雲豫劇團

《張鳳雲豫劇團》是活躍解放前到解放初在甘肅天水的豫劇團。演出時間為1947年至1952年,演出時間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鳳雲豫劇團
  • 演出地點秦州區大南門劇場
  • 演出時間:1947年至1952年
  • 主要演員張鳳雲張錦鳳
基本信息,歷史背景,主要演員,主要劇目,相關人物,

基本信息

《張鳳雲豫劇團》主要演出地點為秦州區大南門劇場(即後來的秦州區青年南路)、後來該團又在城壕劇場(即原天水市紅旗劇院、後華西大廈),再後來他們還到過麥積區武山縣等地演出。《張鳳雲豫劇團》在天水的演出時間較長,從解放前一直演到1952年,因而天水人對他們的演出劇目、演員陣容都有比較深的了解,在天水是比較有影響的豫劇班社之一。

歷史背景

隨著寶天鐵路的通車,天水向東去的大門打開了,交通方便了,河南、西安寶雞的市民大量來天水,他們或做生意,或者定居,這樣一來,在天水就有了許多來自河南陝西等地的外來人口,他們隨之也將他們的地方戲劇帶到了天水。根據有關資料來看,豫劇界的一些大師級演員,有很多人都曾來天水演出過,比如崔蘭田張鳳雲張錦鳳、韓全有、陳季診等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都曾經長期在天水劇壇演出,為天劇壇帶來了清新之風和一種新的劇種,豐富了天水劇壇。

主要演員

該團的主要演員有:張鳳雲,女,主攻正旦,代表劇目有《賣苗郎》里的正旦,《麻風女》中的麻風女,《洛陽橋》中的正旦,《桃花庵》中的正旦。張錦鳳,女,主攻小生、鬚生,代表劇目有《蝴蝶杯》中的田玉川,《大轅門》中的楊延景,《西廂記》里的張生,《天河配》中的牛郎。韓全有,主攻花臉,此人為豫劇界有名的黑頭,也是少有的花臉,代表劇目有《鍘美案》中的包文正、《陰陽河》中的判官,《魚腹山》中的劉宗敏馬金娥,女,主攻小旦,在《游龜山》中演胡鳳蓮、《梁山伯與祝英台》中演祝英台。張鳳琴,主攻小旦,代表劇目有《抱瑟琶》中的公主、《凌雲志》中的小旦、《秦雪梅弔孝》中的秦雪梅。董吉祥主攻武生,其代表劇目有《花蝴蝶》中的花蝴蝶、《楊八姐盜刀》中的焦關普、《石秀殺嫂》中的石秀。馬蘭香,女,主攻化旦、小旦,代表劇目有《蝴蝶杯》中的胡鳳蓮,《天河配》中的織女,《抬花轎》中的正旦。

主要劇目

該團的主要演出劇目有:《抱瑟琶》、《凌雲志》、《西廂記》、《諸葛亮弔孝》、《洛陽橋》、《三上轎》、《桃花庵》、《秦雪梅弔孝》、《抬花轎》、《天河配》、《陰陽河》、《梁山伯與祝英台》、《魚腹山》、《鍘八王》、《龍鳳呈祥》等。

相關人物

該團團長張鳳雲,他是豫劇著名的表演藝術家,他曾經和豫劇大師常香玉、名家崔蘭田、宋淑雲、馬雙枝等一塊同台演出,她是在1947年春天來天水的,當時的班主是王國斌,最早在民工紀念堂(即天水市兒童樂園)演出。他們在天水演出的第一場戲是《桃花庵》,從唱腔、扮相等方面征服了天水觀眾,故而一炮走紅,深受戲迷朋友的歡迎,從此,天水人也受看河南戲了,後來他們又陸續演出了他們的拿手好戲《貶馬記》、《羅煥跪樓》、《三上轎》等。
1949年天水解放,1950年代初他離開天水到了西安,1951年天水派專人到西安,代表政府第二次接他來天水,當時他和他妹妹張鳳琴、丈夫陳學文又應邀來天水,其時和他一塊來天水的還有許樹雲、黃少林、劉文祥、陳志剛等人。當時民主選舉陳學文擔任團長,又組建了《群藝豫劇社》。當時的主要演出任務是慰問解放軍和前線作戰下來的戰士,除排演歷史劇外,還排演了《白毛女》、《血淚仇》、《糖衣炮彈》等新編劇目,有力地配合了土改三反五反運動,後來他們又到蘭州、定西、甘谷、秦安等地演出,張鳳雲一直到1954年才去了陝西獅吼劇團工作,他擔任過陝西省政協委員,1987後,《天水市戲曲志》編輯部主任彭健先生曾專程去河南採訪過他,他還表示“希望有一天能重新來天水,為天水人民獻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