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光鑒
- 國籍:中國
- 主要成就:思維科學學科帶頭人
- 代表作品:相似論”的創立者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1953年畢業於成都市第二工業學校(成都工業學院前身)電機專業。
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太原新華化工廠技術員、車間主任、工程師。
’1985年任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思維研究所所長。是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曾多次被邀請出席國際方法論、邏輯學、認知科學大會。他提出的“相似論”理論已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反響,並在眾多領域,尤其在教育方面得到了廣泛的套用,是教育部重點課題“科學教育”專家組首席專家。
1958年起,先後完成地下電纜故障勘測器、無氰電鍍電氣自動控制生產線等技術革新二十多項。
1979年把國產100系列電子計算機傳輸半徑從500米擴大到30公里,並提出相似論理論。同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研究方向
相似論
主要貢獻
相似論:將描述物理現象的微分方程進行相似變換,以得到無因次數群之間的關係式的方法。它與因次分析方法一樣是一種指導實驗研究的方法,廣泛用於航空、航海、水利、建築等工程學科的實驗研究。在化學工程領域裡,它主要用於傳遞過程和單元操作的實驗研究,是對這些分支學科的形成和發展起過重要作用的一種化學工程研究方法。
著名科學家高士其在為《相似論》所做的序中這樣寫到:我們生活在科學的世界,我們更生活在規律的世界,每一件事都有其規律可循,科學本身就是在遵循規律,運用規律上的勞動創造。世界上的事物,雖然千姿百態,但究其內在的本質,都有其相同的哲理,當我們摸清了事物各自迥異的個性後,就需要開始去尋找它們內在的共性,這才是一個明哲、智慧的作法,也是認識事物的最好途徑。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大自然的運動規律,從而站在哲學的高度,通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真諦。張光鑒同志積幾十年實踐經驗和工作方法,但他沒有停留在一般的認識水平上,而不斷擴大思想視野,廣泛地聯繫各種事物,深入探討了事物的本質,升華到理論高度,撰寫了《相似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