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張亨嘉,字燮鈞,一字鐵君,福建
侯官人。生於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卒於
遜帝宣統二年,年六十四歲。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舉人,光緒九年(
公元一八八三年)進士,值
南書房。官至禮部左侍郎,當拳匪禍作,極諫
董福祥驕縱不可用,幾罹禍。督湘、浙學政,尤勵節愛士。選
庶吉士,授編修。
十四年,視學
湖南,念儒官為士模範,不激濁揚清,曷以勵風教?疏薦文行交修者數人,士習為一變。
二十六年夏,親貴大臣信拳民有神術能攘外,飾詞入告,上疑之,命亨嘉察視。亨嘉知其不可恃,條上弭釁機宜甚悉,疏甫入而亂作。西狩還,獨先賜用,徙
大理寺卿。明年,出督浙江
學政,頗采西國政教命題試士,多得通材。尚書
張百熙、
榮慶既為學務大臣,別置大學總監督,亨嘉遂被命任
校事,仍不離內廷職。大學中更寇亂,肄業生不盈百,乃辟學舍,廣集高材生。類別學科,禮聘儒宿及東西邦學人專門
教授。書籍儀器,粲然具備。兼攝進士館監督,進士習法政自此始。歷光祿寺卿、左
副都御史、
兵部侍郎。逾歲,疏辭校職,轉
禮部侍郎,充
經筵講官。
三十四年,遭喪去,終服,仍入直。
宣統二年,卒,賜祭葬,諡文厚。亨嘉工詩文,著有《口磐室集》,傳於世。
人物軼事
1888年
他主試
湖南,親擬題目,分二三十門,發題百數十道,以考查學生的才、學、識為主。他為人正直,辦事認真,每臨考試,都是白日監場,夜間閱卷;
尤慎於排列名次,反覆斟酌,不使稍有顛倒;取捨人才,更兢較於毫釐。因其考試公平,應試者達一萬七八千人。他曾刊行《湖南校士錄》一書,命題宏博,學子爭購,士習為之一變。其時他崇儒尊經,敦尚樸學。主張“先之以訓詁,本之以義理,廣之以兵謀、輿地、農政、河渫”,反對“以空疏為義理者”。
他
1893年典試
廣西,任正考官,提出:“惟古今論國是者,曰富強,曰形勢,曰人材。”“而人材非培養不成,非歷試不見”。
廣西一行,他遍稽諸卷,拔取數十人。1898年1月31日,
張亨嘉和
林旭共同主持,集合寓京的閩籍人士,在
福建會館成立維新組織閩學會。1897年,
張亨嘉入值南書房,越二年,升授國子監司業,遷
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授
司經局洗馬,遷
翰林院侍講,擢
太常寺少卿,一歲五遷,傳為佳話。
八國聯軍侵華,
張亨嘉深受震動而警醒,開始注重新學,注重新技術。
1901年
提督浙江學,改經史為西國政教,重視考生淹貫有特識者;其能發揮新學者,便薦舉於經濟特科學習,不少人被選送於京師大學堂為師範生。 由浙返京後,他仍在
南書房行走,被授光祿寺卿,遷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兵部右侍郎,後調補
禮部左侍郎,充玉牒館副總裁、經筵講師。
1898年籌設的京師大學堂,為當時全國新型最高學府,
八國聯軍侵華後停辦。1902年正式恢復,清廷命
張百熙為管學大臣。
1904年1月
朝廷批准《
奏定大學堂章程》,改管學大臣為總理學務大臣,以統轄全國學務。2月6日,
孫家鼐受任首任學務大臣;另設大學堂總監督一職,專管京師大學堂事務,
張亨嘉由
大理寺少卿、原浙江學政被任命為總監督。張是致力於經學的保守派,1908年,他年逾花甲,告老還鄉。
宣統三年(1911年)正月,以痰疾逝世,享年64歲,朝廷予諡文厚。
生平愛好
張亨嘉博學強記,通曉經史;做學問喜博大而惡苛碎,為文開朗詳盡,言簡意賅,引經據典,尤熟輿地之學。他的著作由同鄉
吳曾祺整理刊行,有《張文厚公文集》四卷、 《賦鈔》二卷。
張亨嘉關心社會文化事業,在主持浙江學政時,杭州舊有的藏書樓,因戰亂而藏書盡失。他為之籌款以擴建藏書樓,併購書7萬卷,允許士民借閱。
張亨嘉一生清廉,品格
高潔,持躬儉約,未嘗苟取。日益貴顯,而蕭然如初。家中薄衾蒲蓆,補綴縱橫,人嘆其久貴而能貧。在京居官,故舊親戚有赴京托其通融關節者,他常置之不理。他嗜好收藏書畫,以清朝名家居多,大小不下千數百件;宋元書畫作品極少。他一生薪俸,大都用於購置書畫,因而兩袖清風。
張亨嘉亦好游山水,對山水之鑑賞,有獨到之處。如世人皆謂桂林、
陽朔山水甲天下,而他獨謂桂林、陽朔之山水過於細碎不足喜。
北大校長
北京大學創於
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辛亥革命後,於
1912年改為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
孫家鼐,第二任校長
許景澄,第三任校長
張百熙,張享嘉是第四任校長。就職時,他與學生朝服行禮,禮畢,張致詞曰:“諸生聽訓:諸生為國求學,努力自愛。”只14個字,堪稱最短的演說。同年三月,兼任進士館監督。因學堂初置,舉步維艱。他選定校舍、講堂、操場,廣收生徒。他參與制定學堂章程,擬定考試科目,設中文論著、中國史地、外國史地、翻譯、
算術、代數與平面幾何、物理無機化學等7門。他選擇教師中西並用,既禮聘飽學宿儒,也任用精通西學及西人
教授。經張慘澹經營,大學堂又初具規模。
張亨嘉任北大校長期間大膽任用精通西學的專家學者任教,並且認真研究東、西方文化的精華,優禮厚遇學者;對學生既關懷愛護,又嚴格要求,在他的管理下學校初具規模。
張亨嘉認真研究東、西方文化的精華,優禮厚遇學者;對學生既關懷愛護,又嚴格要求。
1905年5月28日至29日,京師大學堂舉辦第一次全校運動會,競賽項目有20個之多,
張亨嘉作《大學堂召開第一次運動會敬告來賓》文,提出:“蓋學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為指歸,而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體育而後為完備。”“乃知非重體育不足以挽積弱而圖自存。”“今日特開運動大會,亦不外公表此宗旨以樹中國學界風聲而化。”他親手開創了京師大學堂的優良學風,為該學堂以後成為聞名於世的“北京大學”,貢獻良多。
主要思想
1906年2月辭職。
張亨嘉是清末官吏中一位富有愛國心和近代科學頭腦的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宮廷親貴都相信
義和團有“神術”,能攘外,使飾詞入告。皇上命
張亨嘉察視。
張亨嘉即洞察其非,向上條陳,揭露所謂“神術”,均系愚昧之舉,而真正保國救民,應靠清醒的頭腦處理國事。
八國聯軍入京後,
慈禧攜光緒帝西竄,
張亨嘉寫下著名的《奏請迴鑾折》,指出:由於外敵入侵,“今千里之內,田廬榛莽,市里為墟,盜賊縱橫,商賈斷絕”。“故以維繫人心言之,則迴鑾不得不亟者。”他深憂邊疆危機,呼籲要保邊疆,保民族。他分析古今形勢之異,指出“今日之患,備海而陸已危,備陸而海又急,”故須採取措施,海陸並防。他認為:“外洋入寇,必借沿海島嶼,以為屯守之基,而後能反客為主,以與中國相持。”故提出要固守台灣,以防
日本侵略。他強調要防備
俄國侵略,指出:“終為中國大患者,夫人而知其為俄也。”因此,主張加強邊防,增兵固守,以保衛滿洲、新疆和內外蒙古一帶。”他還諄諄告誡:“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莫甚於以因循為寬大;委靡為老成,銷鋒鑄鐻,粉飾太平。及至禍迫眉睫,倉皇無所措。”並痛切地指出:“清談不可以卻敵,理學不可以濟變。”他分析中肯,抨擊時弊,持論峻切,常令聞者色變。
人物評價
張亨嘉為人敦實,嗜古精鑑賞。事母孝,母黃氏,壽百歲,同列奏庥瑞。中興後命婦享高耄者,與詹事袁葆恆祖母郭氏二人而已。上聞之嘆異,加恩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