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鎮(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

坪上鎮(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

新邵縣坪上鎮:位於湖南邵陽市新邵縣金龍山北部及其北方的大塊坪地,滬昆鐵路經過這裡(北方是煤炭採空區),而且滬昆高鐵在此鎮設立邵陽北站。有邵坪高速公路連線邵陽市和冷水江市、漣源市。

名稱來源:新邵縣北部幾乎都是大山和群山(金龍山天龍山及其餘脈),罕見大塊坪地,金龍山北方有個大塊坪地,所以坪上之稱是其在周圍環境裡的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坪上鎮
  • 別名:古稱:大同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
  • 下轄地區:坪新社區、長路村等43個村(社區)
  • 電話區號:0739
  • 郵政區碼:422908
  • 地理位置:湖南新邵縣金龍山北部及其北方的坪地
  • 面積:228平方公里
  • 人口:8.7萬
  • 方言:坪上話,屬於古梅山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金龍山資水
  • 機場:邵東機場
  • 火車站邵陽北站邵陽站
  • 車牌代碼:湘E
  • 主要公路:312省道、邵坪高速公路
坪上鎮介紹,行政區域,坪上人文歷史,交通,人多面積廣,資源較為豐富,文化底蘊深厚,企業比較發達,高鐵新城,規劃目標,總體布局構思,總體策略,面臨的問題,

坪上鎮介紹

名稱來源:新邵縣北部幾乎都是大山和群山(金龍山天龍山及其餘脈),罕見大塊坪地,金龍山北方有個大塊坪地,所以坪上之稱是其在周圍環境裡的特色。
坪上鎮地屬雪峰山脈弧形構造帶東西側和祁陽山字形構造前弧北翼部位。屬山丘盆地,地貌類型多樣,平、崗、丘、山兼具,北部是金竹,南部是朗概山,東部與漣源財溪接界,西部是大乘山。境內四周多山,全屬龍山山脈。龍山山脈從漣源、新邵邊境,向新化延伸,坪上地處於延伸之中。地勢南高北低,為新漣盆地南緣,南峙岱山山脈,呈回椅狀向北敞開。南靠朗概山,北靠冷水江市,東鄰漣源市,南接潭溪、寸石兩鎮,西與大新鄉隔江相望,是新邵的北大門,地理位置頗為優越。坪上鎮古稱大同,意為“天下大同”的意思。坪上山雄水秀、人傑地靈,歷史悠久,為湘中寶地。

行政區域

41個村、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具體為:
長路村,村部選址原長塘村。村民小組20個,人口2076人,面積4.1平方公里。
向陽村,村部選址原青龍村。村民小組16個,人口2479人,面積5.4平方公里。
虎寨村,村部選址原虎寨村。村民小組20個,人口2413人,面積5.6平方公里。
東嶺村,村部選址原東嶺村。村民小組22個,人口2496人,面積4.4平方公里。
岱東村,村部選址原岱東村。村民小組15個,人口2675人,面積4.7平方公里。
合心村,村部選址原灰溪村。村民小組22個,人口2653人,面積6.4平方公里。
百寧村,村部選址原百寧村。村民小組21個,人口2402人,面積5.15平方公里。
金龍村,村部選址牛石橋地段。村民小組17個,人口891人,面積4.2平方公里。
東楓新村,村部選址原楓木村。村民小組20個,人口2519人,面積4.7平方公里。
勝利新村,村部選址原勝利村。村民小組21個,人口2641人,面積4.7平方公里。
清水村,村部選址清水村國小。村民小組21個,人口1792人,面積6.6平方公里。
山口關村,村部選址原雙灣村部。村民小組18個,人口2052人,面積7平方公里。
張家沖村,村部選址原中山村。村民小組25個,人口3073人,面積4.7平方公里。
同心村,村部選址兩村中心地段。村民小組10個,人口1656人,面積4.6平方公里。
時榮橋村,村部選址時榮村國小。村民小組21個,人口2197人,面積5.15平方公里。
赤水坡村,村部選址瀟灑洞前地段。村民小組23個,人口2222人,面積4.2平方公里。
溫泉村,村部選址周家祠堂邊地段。村民小組16個,人口2689人,面積4.9平方公里。
衛星村,村部選址長城村國小。新村村民小組14個,人口1449人,面積3.7平方公里。
峽山橋村,村部選址茅屋田壟上。新村村民小組22個,人口2278人,面積4.6平方公里。
茅坪村,村部選址飛輪炮廠附屬檔案地段。村民小組14個,人口1717人,面積4.1平方公里。
大同村,村部選址原楊橋村育才國小。村民小組15個,人口1611人,面積4.1平方公里。
朗概山村,村部選址原沙坪村上拓地段。村民小組28個,人口2734人,面積4.4平方公里。
坪新社區居民委員會,居委會選址原坪新村。居民小組16個,人口4507人,面積5.4平方公里。
坪上社區居民委員會,居委會選址原坪上村。居民小組26個,人口4155人,面積5.4平方公里。
三長村,村部選址小沖,居民小組16個,人口2500人

坪上人文歷史

辛亥革命前後大同校友革命事跡鉤沉
“斗酒聚豪俠,大義盟壇遺;撫景懷往昔,霸氣猶在茲。” 上為大同校友,民國時期著名報人,《湖南大公報》主筆李抱一先生《登一字山》中的詩句。一字山,位坪上鎮時榮橋村之南,長塘村附近。該山形似香案,一字橫陳,故名。坪上,舊稱大同團(後改鎮),解放後,原大同團屬之毛易鋪、謝鐸山、麻溪等處劃歸新設之冷水江市,大同團主體部分,以坪上名之。然,老一輩鄉人仍多自稱大同人者,蓋大同以文化之鄉、人才輩出享譽三湘故也。民國初年,一字山上有“一字山莊”,為大同團巨紳周叔川所建。周叔川者,名辛鑠,字叔川,湘軍苗裔,大同團一特出人物也。談大同,談大同學校,不能不先談周公叔川。周叔川當年與洪家結社,即在一字山莊。抱一先生《登一字山》詩序文有云:“山中茅莊,譚石屏、周叔川諸前輩清末在此結社謀革命。當時盛況,今猶仿佛見之。”其實,周叔川應放在前面,乃當時周是東主,更是主盟人,譚僅應邀積極參與謀義而已。石屏先生成為湖南僅次於黃興、蔡鍔、宋教仁的國內著名辛亥領袖人物,那是後話,非當時情景。叔川事跡主要見於陳天華《周君辛鑠事略》、蘇鵬《周叔川傳略》、李抱一《周叔川先生傳》,存於校史檔案,諸君可互參之。然三傳多重複,未發幽微,叔川裔孫周良宵教授於大同學校百年校慶時所撰之《叔川公事略》有所補充,仍惜年代已遠,周公一生傳奇更多的湮滅於歷史長河之中了。周公叔川尚存事略,校友蘇鵬、曾傑分別有自傳文字《柳溪憶語》、《乙戊集》傳於世,謝介僧、周來蘇等校友事跡僅散見於有關辛亥史事資料之中,並非人人知之,良可嘆者也。
適逢母校高六八、六九班同學擬編寫《六八六九》紀念冊,我欣然應允為學長們寫點東西。每思周叔川毀家紓國難,蘇鳳初慷慨歌燕市,周來蘇血灑黃花崗,謝介僧振臂寶慶城,曾伯興長沙舉義旗,鄒價人南京訂《約法》,我大同僻地育民主,眾校友辛亥鑄豐碑……我等無不血脈賁張,急欲接踵先賢,續英雄偉業,再譜新篇。兩年母校讀書生活可憶、可供諸君分享之事多矣,然,我意概莫以鉤沉我校友事跡,闡發其革命幽潛,彰我大同精神為要。故於八小時以外,查閱史料,校勘史跡,耙梳之,串珠成文,以表白我大同諸前哲事跡精神於天下,期與同學諸君共勉之。
坪上鎮(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
南方是  金龍山北部南方是 金龍山北部
清末維新時期周叔川等人活動事跡
在新化及大同團的維新活動
1、一八九七年,周叔川,與晏孝仁、彭延熾、鄒沅帆等於新化創辦實學堂,與長沙時務學堂並時有兩,為新化開天闢地一大事。 2、一八九八年,周叔川糾契約鎮辜藻堂、蘇香谷、謝映星等人刊行《大同輯報》,當時,湖南僅有《湘學報》、《湘報》聞於世。大同團地雖偏僻,然有周叔川等人開風氣之先,先進不讓長沙專美,良可稱也。
3、周叔川等憤清末庶政不綱,地方多游情,莠民傷俗,有司不禁,乃創大同公約,雷厲風行,全境大治。
4、周叔川擬仿古寓兵於農之制,編團練兵,陰為革命之資,後該計畫因故就寢。
大同學堂創立始末
1、“光緒中葉,新化創辦學田,分團募捐,大同團由周叔川、王哲敷董理之,以所獲捐羨於額(即多於計畫金額),議於本團設學田分局。歲繳總局募課,而以所羨併入義學學產,儲為他日興學之資,以是創辦大同學校時,義學田租獨豐。”(李抱一《周叔川先生傳》)
按:據此可知,大同學校早於一八九O年代即醞釀,叔川等慮之深遠,可見一斑。 2、“辛丑清廷下詔興學,先生遂與肖(竹雯)、王(哲敷)諸先生倡辦大同學堂。籌款立案,延師招生,毅然以自任。開辦費不足,私貸二百元濟之。提會款,抽煤捐,窒礙環生,怨謗叢集,伊者至欲刀刃以報,先生不屑顧也。自壬寅至甲辰,捂三年之久,思前慮後,心力交瘁。適有國家之志,乃於乙巳春季東渡日本,以校委竹雯先生。”(李抱一《周叔川先生傳》)
按:大同學堂從倡議到成立迭經磨難,歷三年之久。儘管“義學田租獨豐”,大同士紳以周君為首有所捐輸,創立之初仍入不敷出。大同團當時出產以煤為大宗,叔川等議提部分煤市行費作為學堂經費,市坐某惡奪其利權,大恚,致爭訟連歲,甚至懸四百金募人刺之,叔川頻危者累,但周君不以為意。也正因為此事,“君亦知專辦一局部事無濟於時局,愈欲以一身已任國家事矣。”後在叔川女婿及大同開明士紳努力下,爭訟以勝訴告終。大同學校得以開辦,並有穩定經費維持,乃周君等之力也。叔川先生東渡未幾因肝癌病逝於日本,未得見學校盛況,至為憾者也。
大同學校創辦者乃維新人士或開明士紳,經費保障且較充裕,延名師如鄒價人者施教,大同俊彥得以培養。“……是故新化風氣之開,以君團為最先。迄今以官、私遊學日本者十餘人,肄業於省垣公、私學堂者數十人,廣西隨營學堂十七人,占全縣學生數十之三,皆君之力也。”(陳天華《周君辛鑠事略》)君團,即叔川先生所屬大同團。從陳天華所述即可管見“大同帝國”人才之盛。此後,從大同學校走出去的將軍、學者更是燦若繁星,不再贅述。
校友小傳之一:周叔川、肖竹雯,鄒代藩、周范華四君子傳
周叔川(1856-1905),名辛鑠,字叔川,又號督川,湖南新化大同鎮時榮橋村人。前清末年,從事維新活動,一八九七年與同邑鄒代鈞等創辦新化實學堂,一八九八年與蕭竹雯等創辦《大同輯報》(月刊),一九O二年又與蕭(竹雯)、王(哲敷)諸先生創辦大同高等國小堂。一九O三年,於大同鎮之一字山聚集各地會黨同志密議反清,為革命奔走。時辛亥元勛譚人鳳家距大同鎮百餘里,山嶺阻隔,交通不便,每逢山上聚義,譚必趕至參加。一九O四年,與譚人鳳、李洞天、唐鏡三、李燮和等謀於寶慶各地同時舉事,回響黃興、馬福益長沙起義。事泄,清廷聞風追捕,周於一九O五年避走日本。謁孫(文)黃(興),甚倚重,延入同盟會,並委以長江上游招討使職銜。赴任途中,罹患肝癌,為拒俄計仍擬考察東三省形勢,旋不幸病逝於日本神戶。病中,大同學生謝國藻(字乾青)、劉華式隨侍。“邑人得(噩耗)電,罷課三日,以誌哀掉。”陳天華(辛亥革命著名宣傳家)於當年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著文《周君辛鑠事略》紀念。周公遺體由其外甥蘇鵬(辛亥職業革命家)扶送回國。原議葬嶽麓山,因家人堅持,改葬於時榮橋周家墳山。嶽麓山者,湘省名山,安葬有黃興、蔡鍔、陳天華、姚宏業、焦達峰、蔣翊武等辛亥志士二十餘人,周公叔川未能與戰友同眠於名山之中,為後人憑弔,良可惜也。
蕭竹雯(1865-1944),名湘柱,新化大同鎮黃佩村人。肄業於濂溪、嶽麓書院。曾任湖南咨議局議員,積極推行維新事業,主張向西方學習,反對將川漢、粵漢鐵路路權出賣給外國,為湘省著名士紳。先後任省議會議員、新化縣議會議長,勸學所所長,縣立中學校長,並創辦女子職業學校。一九O二年與周叔川等創辦大同高等國小堂,並任學堂首任堂長(校長)。從一九O二年至一九四二年四十年間,大同高等國小堂先後有二十任校長,大部分只擔任一年,任期最長之周維汝先生亦僅五年,竹雯先生卻先後五任,計十五年。1929年,竹雯先生首倡興修新校舍,四處籌款,苦心經營,歷時三載,建成全省第一流高小新校舍。新校《五賢讚歌》中贊道:“晉陵夫子清且賢,毀家興學樂陶然。撥箭射虎石為穿,枌榆社裡放晴天。”竹雯先生擇師與教育學生均極嚴格,故校風良好,人才輩出。大同學堂躋身民國時期“三湘名校”之列,先生功勳卓著。湖南新聞界著名人士、大同學生李抱一先生對竹雯先生曾這樣評價:“……五度被推為校長,宿德碩望如先生者或不願為,高年巨齒如先生者或不能為,而先生能為之”、“視校事為家事,視學生如家人子弟”、“教育為其所素習,且樂盡力,所在莫不矯然有以異乎尋常人之所為。”誠哉,斯言!
鄒代藩(1861-1922),字價人,湖南新化羅洪村(現隆回縣)人。價人先生出身於近現代中國最著名的地理學世家――新化鄒氏地理世家,祖漢璜,父世鹹,字子公。幼聰穎,九歲能詩,博通古文經史,湖南提學史張亨嘉稱其古文辭“湖南第一”。及成年,慷慨有大志,曾主講嶽麓高等學堂及寶慶中學,與周叔川等創辦新化實學堂,與黃興等組織華興會,與周震麟編撰《血淚書》,鼓吹民族主義思想。辛亥秋,受寶慶士民推舉,長軍政府。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時,為十七省代表之一,參與制定民國臨時約法。譚延闓第三次督湘時,任湖南省湖田局局長。晚年捐資興學,卓有成效。著有《易通義》、《寧崗縣誌》十八卷、《人學堂遺書》十卷,其餘未定稿多散失。大同高等國小堂初辦時,價人先生被聘為學堂首任教習,李抱一先生為其著名弟子之一。
周范華(1876-1951),周叔川公長女,深受父親革命思想影響,明達有識。20歲時,與同鎮舉人謝曉莊先生結為夫婦。周與丈夫志同道合,積極支持其赴湖南師範學習,謝肄業後任教於新化實學堂,於大同高小創辦曾不遺餘力,惜英年早逝,未能大行其志。周范華遭受父親、兩個弟弟及丈夫先後辭世之多重打擊,仍不改其救國救民之初志,毅然典盡奩妝,將女兒託付親友,於一九O八年進入省城長沙湖南第一所女校—周南女校學習。畢業後,於一九一二年與同鎮先進人物蔣卓華、周振華創立大同女校(即著名的女界楷模“大同三華”),開三湘婦女解放和婦女教育之先河。創校之初,鄉人封建,男尊女卑習重,周率先將自己的弟媳、女兒送入女校,並親自挨家挨戶上門勸學,終致風氣漸開。周以校為家,不取分文,歷盡艱辛。在教學上,強調學以致用,增設縫紉、刺繡等科目。曾在教學示範時不慎摔倒,一足骨折致殘。大同女校在大同三華等的努力下,培養出包括著名作家謝冰瑩等在內的一大批婦女人才。1946年,大同女校改為大同中學女生部。1951年8月,周壽終於坪上老家,享年75歲。
放大看放大看
坪上鎮(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
坪上鎮位於金龍山北部坪上鎮位於金龍山北部
辛亥革命準備階段校友活動尋蹤
民族覺醒與會黨活動時期
1、余於三十六歲前尚泥於試帖詞章,未研究時事。乙未年(一八九五年),館於村內義學,遇鄒價人先生經過,款而留之,談論皆古今中外大事,瞠目無所對,心甚恧焉。丙申年(一八九六年),聘為村內教習,余亦師事之,思想因之一變。丁酉、戊戌、己亥三年,購閱時務報與新民叢報,感觸愈多。拳匪亂後,邑中留學諸子,感受激刺,假期歸國,盛稱道日本之強,由於倒幕後,施行種種新政;革命思潮,遂蓬勃而不可復矣。(譚人鳳《石叟牌詞》)
按:譚人鳳者,本省享譽海內外之激進民主主義革命家也。字石屏,新化(現隆回)人,辛亥時期,反清革命幾無役不從,同盟會中頗受尊重。湘籍全國辛亥領袖人物,聲名僅次於黃(興)、蔡(鍔)、宋(教仁)之下者,即先生也。譚氏早期革命思想受鄒價人、周叔川影響較大。
校友小傳之二:李景僑傳
李景僑(1887-1936),字抱一,以字行於世,湖南新化長塘村人。大同學生,周叔川、鄒代藩著名弟子,民國時期湖南著名報人,主筆《湖南大公報》達20年之久。一生著作等身,計有《老子今義》、《墨經光學發微》、《周秦諸子札記》、《詩說》、《詩經動植物今釋》、《新化明末兵禍考》、《開梅山考》、《昭山名稱考》、《魏周胡漢姓氏及唐明賜姓一覽》、《三國演義與三國志》、《譜學源流》、《太平天國戰事本末》、《鄒叔績先生年譜》、《李秀成年表》、《老子辯辭》、《墨子學說今釋》、《長沙報紙史略》、《湖南省城古蹟今釋》、《湖湘技擊紀聞》、《亂楮間雜記》、《病中雜記》、《抱一文錄》、《蒔竹讀書記》、《倚碧樓雜記》、《吾鄉方言之研究》、《遊記》等,多收入《抱一遺著》中。抱一先生終生景仰周(叔川)、鄒(代藩)兩先生,一心光大周、鄒事業,對大同高等國小堂新校舍建設貢獻良多。抱一對周、鄒革命故事相當熟悉,撰有《周叔川先生傳》,惜英年早逝,未有更多母校史事資料留存於世。
2、癸卯、甲辰(一九O三、一九O四年)二年間,余於邑城文場內辦國小堂,時奉集勛、羅錫藩、曾立三、曾乾伯等任資江速成兩校教習。暑假時戴石屏由日本歸,寓余校,密告以有有力者謀於省城舉義[即黃克強、宋教仁、劉霖生利用馬福益之事也],詢可與共事者,余以奉、羅等對之。旋邵陽李洞天、肖立誠,武岡唐鏡三相繼至,並稱寶慶教習李燮和熱心。遂約定肖、李任邵陽,唐任武岡,燮和任安化,吾邑則公推周叔川為主任。周君大同團巨紳,創辦學校有年,留學生多出其門下,且近約奉、羅二人在該團與洪家結社,故群奉之。通信機關則暫設余校,兼印就章程黨證及顯淺講義,遣洪家首領譚恆山攜赴辰沅一帶通聲氣,此甲辰秋間事也。迄冬季,會商繼續辦法,公議余與叔川任奔走,戴、曾、奉、羅續任資江教習,約提半薪為交際費,議定後,余校遂解散。
乙巳正月十日(一九O五年二月十三日)偕叔川由隆回赴辰沅,下常德,沿途接洽頗稱心。叔川趁船赴東京,余返照料,抵家時,己四月(五月)中旬矣。適隆回主任劉綱領遣人來邀,再至,黨員已達數百人,體強健壯,奕奕有神。蓋劉為該地富紳,故效果速而地方亦不驚也。
世道之衰也,輒不免口道德而心盜賊。如以上所與訂交諸人,不多有此類耶!莊子云:“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周叔川、戴石屏(譚、戴兩石屏)奔走罹病;李洞天、劉綱領為國捐軀,身固死矣,而精神自在。余則心既死去,謂之行屍走肉可耳。顧猶且憑屍作厲,或預毀湘庫彈藥;或冀作洪憲功臣;或潛報雲南機密,則未免惡作劇矣。莠亂苗,佞亂義,孔子以為德之賊;吾無以名之,亦名之曰賊而已。(譚人鳳《石叟牌詞》)
按:此段敘述,是有關周叔川革命活動目前僅見的最為詳細的記載。各種史料有關周叔川革命活動的描述均以此為據。陳天華之《周君辛鑠事略》對叔川先生開展維新事業(辦學、辦報等)敘述較詳,但該文作於清亡前,加之陳天華“與君雖為同縣,知君之事甚少,茲所敘者,僅其十之一二耳。又君之懷抱,今尚難披露,願俟之異日。”於先生革命事跡未著一字。陳天華者,辛亥最著名民主革命家、宣傳家也,周氏門生,肄業於叔川先生所創辦之新化實學堂,後留學日本,走學生民主革命一途,與叔川會黨革命一途殊異,是故對先生事跡僅知一二。所謂“又君之懷抱,今尚難披露,願俟之異日”語,乃出於保護先生家人及同志免受清政府迫害矣,並非於先生革命情事全無所知。然,陳君亦於當年年底為激勵革命在日本東京蹈海自殺,其“俟之異日”之願終未得實現。先生事跡遂少聞矣!嗚呼,為國奔走,為國捐軀而默默無聞者,不知凡幾,先生精神,吾等後輩當銘記之,追隨之!
另,石屏先生所憶可說明三個問題。其一,叔川之與洪家結社,組織會黨革命,早在黃興一九O四年組織華興會並長沙起義之前已有經年,並有相當基礎。此次,留日學生戴石屏居間聯絡,但並具體計畫,且各自進行。因此,華興會長沙起義於當年失敗,並未影響寶慶一帶會黨之組織活動。其二,叔川在新化會黨中享有崇高威望,同時,為聯通革命聲氣,曾於一九O五年偕譚人鳳赴湘西(辰沅、常德)聯絡當地會黨,成效顯著,已然資、沅、澧三水公認領袖,若天假叔川先生數年,先生必有所表白於天下,其聲勢當不讓萍瀏醴起義之下。其三,叔川革命已被清府偵知,赴沅、澧聯絡會黨後未再返大同團,直接趁船赴東京(後因病在上海滯留了幾個月),抵東京未幾,身死異域。
2、六月(一九O五年七月)赴廣西,時李經羲為巡撫,郭人漳統帶防營,冀改新軍,稟辦隨營學堂,李撫調蔡松坡為總辦,湘中士子爭往赴焉。廣西警察學堂總辦曾叔式君,余莫逆交友也,五月(六月)杪同松坡電余赴桂。余因廣西與湘有密切關係,且隨營學生多同鄉俊彥,可資聯絡,因以隆回、辰沅各處交接,委託謝君介僧、畢君春深主持,蓋二人皆同志,特聘為村內國小教習,兼司機關者也,於是帶羅儒烈、彭笏卿、鄒元和三學生往。(譚人鳳《石叟牌詞》)
按:譚石屏先生此處文字是我所見關於謝介僧的最早記錄。謝介僧,大同學堂早期學生,其叔父謝映星,周叔川、譚石屏同志,亦大同團巨紳,會黨首領。叔川赴日後,謝映星接任大同團團總。謝介僧由是得識石屏先生。此後,謝追隨譚人鳳革命,為譚忠實助手。
校友小傳之三:謝介僧並陳作新傳
謝介僧(1887-1945),名國萃,字介僧,亦曰介軒,湖南新化坪上村人。聰穎有識,年少取秀才。追隨周(叔川)、譚(人鳳)革命,寶慶起義時負責聯絡。事泄,於1906年隨譚人鳳東渡日本,留學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入同盟會,與黃興、焦達峰等友善。陳作新於湖南弁目學堂讀書時,即由謝介紹加入同盟會。因之,謝介僧於會黨和新軍中均有影響。辛亥革命時,謝與鄒永成負湘省南路革命之責。十月三十日,謝於寶慶得長沙光復訊息,即與鄒永成等聯絡市郊五豐鋪巡防營管帶張貫夫率兵直攻寶慶,知府、知縣驚慌而逃,府城光復,被推舉為寶慶軍政分府都督。二次革命時,組織民義社反袁。因對民國政府不滿,憤中山事業未成,返家深居簡出。1945年病故於坪上。
陳作新,字振民,湖南瀏陽人,農村知識分子出身。初任第二十五混成協排長,後因宣傳革命被迫離職。湖南黨人準備起義期間,陳負責聯絡軍隊。湖南軍政府成立,被推為副都督。旋被立憲派分子謀殺。
附:謝介僧菩薩蠻詞一首
菩薩蠻
無 題
浮名一擲何須顧,
風濤萬里來時路。
孤雁怯春寒,臨風人倚欄。
血花珠海渡,折劍沉何處?
流水怨生離,嗚咽小橋西。
註:此詞作於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黃興為起義總指揮,時謝介僧奉命在湘組織同盟會策應廣州起義事。敗訊傳來,眾說紛紜,黃生死未卜。謝悲憤交加,為國急,為友憂,乃作此詞寄意。辛亥時校友留存文字資料不多,諸君如今後有所發現,望奉獻以饗同學。
3、(一九O六年)故此次出走,先赴維山訪叔式,次及大同團。大同團者,周叔川開化地也,同志甚多;叔川東渡後,謝映星繼為主任,其侄介僧因隆迴風潮,由村內國小避走,亦未得晤,故往訪焉。均不遇,居周君濬夫家,留候及十日。叔式有賢母,濬夫有賢父,兩叨厚待,故特志之。
適謝介僧自長沙趕至,亦得於伊家公開之人和莊提出百餘金,於命堯蓂率赴洪江、辰沅一帶散處,邀截煙商(註:鴉片煙商)。
七月杪(九月中旬),次兒二式送到銀元百餘枚,遂於八月初偕謝介僧去長沙,沿途覽勝,駭目驚心,往日抱一部落主義以自雄,至此則爽然若失矣,因就其所見志之。
(十月、十一月間)余頗具冒險性,聞人言航海頗苦,曾不介意,及抵黃海,狂風大作,船隨簸顛,悶極,始信人言之由於經驗也。時同伴謝介僧、譚獻侯、晏孝荃皆嘔吐,余亦昏暈不能起,瞑目靜臥者及二日。迨及長崎,風平浪靜,神始爽。(以上均譚人鳳《石叟牌詞》)
按:寶慶各地會黨聯合起事,後因故流產。以上是譚人鳳事敗善後及與謝介僧離家遠赴日本之記錄。其中提及大同團乃周叔川開化地,同志甚多,語中對周君事業不無仰慕。曾有學長蔣君對我主編之《曾經》“編後語”一文所提之“坪上文明之始,始於大同高小創立”論斷提出商榷,譚石屏先生說法可資佐證也。此後,大同民族革命被民主革命所代替,寶慶之順利光復,實基於早年周叔川所奠定之寶慶一地雄厚之革命基礎。
書生意氣與民主革命活動
1、軍國民教育會成立後,由楊篤生主持,“於會中密組一暗殺團,在橫濱密賃一屋為製造場所,黃克強、周來蘇、蘇鵬鹹預其事……研究爆炸物十餘種”,“欲狙擊二三重要滿大臣以為軍事進行之聲援。”(毛注青《黃興年譜長編》)
按:一九O三年四月,沙俄侵略軍違約不從東北撤退,激起中國人民之拒俄運動。東京湘籍留日學生在黃興等領導下組織“士曜會”,鼓勵挺身殺敵,破壞現狀。旋即,留日學生在東京集會組成抗俄義勇隊,後義勇隊改為學生軍,組織實彈練習,意氣激昂,精神發越。五月,學生軍改為軍國民教育會。其中,周來蘇、蘇鵬,我大同校友也,早期東渡日本留學,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

交通

滬昆鐵路經過這裡(北方是煤炭採空區),沒有設站。
邵坪高速公路連線邵陽市和冷水江市、漣源市。
滬昆客運專線邵陽北站:位於邵陽市坪上鎮內,邵陽高鐵北站已2014年12月16日開通,從市區修建到坪上的高速公路也已抓緊開工,邵坪高速預計於2015年底前完工通車。滬昆高鐵邵陽北站位於新邵縣坪上鎮,車站中心位置包括該鎮的東嶺、竹畔、百寧、新開等四個村。全長35公里、總投入4.5億元的邵陽連線坪上高鐵的高速公路項目、高鐵車站相配套的二級汽車客運站、S217省道改擴建以及200公里的通暢工程等進入國家和省計畫籠子。同時,塘口大橋、G207國道、國防公路等一批重點交通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
北方與婁新高速公路
婁新高速是湖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五縱七橫”中的第三橫---婁底至懷化高速公路的一段,起於上海至昆明國家高速公路婁底互通,止於新化縣城南的新建村。該項目全線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車速採用100KM/H,橋涵荷載標準為公路-Ⅰ級,路,基寬度採用26M。全線共設互通式立交10處(婁底互通、茶園互通、婁底西互通、楊市互通、漣源互通、三甲互通、坪上互通、金竹山互通、冷水江互通、新化互通);橋樑17471M/62座,隧道2575M/4座,主線上跨分離式立交9處,被交路上跨分離式立交18處;通道183道、人行天橋17座。該項目連線線三條,婁底互通連線線(一級)、坪上互通連線線(二級)新化互通連線線(二級)。

人多面積廣

坪上鎮鎮域面積228平方公里,轄楓木山、西沖橋、楊橋、潘東、新開、時榮、梽木村、灰溪、竹螃、三溪、羅橋、雙石、東嶺、高坎、黃朱、百寧、百一、龍廖、山牛、勝利、大中、沙坪、洪龍、峽山、明星、路口、長塘、竹子山、清水塘、大園山、小河、羊角、插花、顏嶺、長城、坪上、坪新、梧桐、茅坪壠、峒麓、倉場、石馬、筱溪、筱簣、黃土堪、廟山、回塘、黃坡、岱東、大源、小源、赤水、岱水、梅寨、甘家、雙灣、社坪、蘆山、中山、水竹、黃佩、青龍、三長、磨石、袁家、石泉、老山、虎寨、傅絲、甘塘7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8.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7.9萬人,城鎮人口0.3萬人,現有鎮機關幹部職工111人,其中在崗80人,另有退休幹部職工58人,轄區內駐有正團級部隊2個。是該縣第一大鎮,也是比較邊遠的工農業大鎮。

資源較為豐富

。坪上群山環抱,高岸深谷,為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日照時間較長,水資源較為豐富,適宜水稻、油菜、菸葉等多種農作物生長,盛產椪柑、生豬、玉竹、楊梅、板栗、水產品,赤水村的食用鮮菇風味香美,高坎的蓮藕鮮糯可口,袁家的蜜桔甘甜爽冽。竹木豐茂、植被豐富,著名的岱山林場蒼峰翠嶺,為該鎮工農業發展有力的生態屏障,鎮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煤、矽、金、釩、銅、鎢、石灰石等多種礦藏,其中煤炭儲量居全縣之首。
旅遊資源豐富。山川秀麗、自然風景貽人。雄偉壯觀的雷公洞巧奪開工,古老的羅橋雄姿依然,風格古雅的石馬張氏祠堂保存完好,黃土村張乾紀念館聞名遐邇,無污染的東風水庫是休閒的好去處,還有建設中的小溪電站更是自然風景和現代文明兩大壯觀相結合的觀光首選。

文化底蘊深厚

該鎮俗有“文化之鄉”的美譽。百年名校、市重點中學新邵二中坐落在三溪河畔。坪上民眾送子女讀書不遺餘力,至今流傳著:“賣江山,當土地;賣砂罐,打豆腐,也要送子女上大同”的歌謠,源遠流長的“大同文化”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走向全省乃至全國。如毛澤東主席的老師張乾,當代著名作家謝冰瑩,原湖南省《大公報》總編輯李抱一,省軍分區副司令員黃明開,成都市常務副市長顏家景,等等。

企業比較發達

該鎮是礦產豐富、民營工業基礎較好的工農業大鎮,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規模工業企業5家,即七四、勝利煤礦和洪溪水泥廠、小溪水泥廠、金陸速凝劑廠。該鎮黨委政府按照縣委、政府“興工強縣”的戰略思路,部署該鎮“興工強鎮”工作,在工業上完成了七四煤業、勝利煤業、洪溪水泥、筱溪水泥有限公司4家鄉鎮集體骨幹企業的改制工作,做到了企業置換產權,職工置換身份,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改制後的企業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三年來共引進資金5770萬元,興辦了金陸速凝劑廠、羅橋洗煤廠、大橋鋅品有限公司、永欣釩礦等27家民營企業,形成了採掘、建築、農產品加工全面發展的行業格局,為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坪上鎮(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

高鐵新城

邵陽高鐵新城選址於新邵縣坪上鎮,距離邵陽市中心城區30多公里,位於城市外圍區。其建設除了服務於邵陽市以外,還將輻射冷水江市、漣源市等周邊地區,將帶來大量的流動人口和相應的從業崗位,成為高鐵新城發展的主要動力。
到2030年,就在高鐵周邊,將有一座新城綻放。在《邵陽高鐵新城總體規劃(2013—2030)》中,城市布局結構總體上將形成外圍森林環抱、綠水穿城而過、綠楔點綴其間的“一帶、三軸、五組團”的空間結構。

規劃目標

【面積人口】
邵陽規劃的坪上鎮高鐵新城,建設用地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核心區域約40平方公里,中心區域約30平方公里。根據城市人口規模預測,2030年高鐵新城城鎮人口將達到4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約300平方米。
坪上鎮(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
【產業目標】
綜合考慮當前情況下高鐵新城的發展條件和機遇,根據“四化兩型”發展要求及規劃等,確定今後一定時期內本區域的發展目標為:商貿物流業發達、帶動邵陽北部區域發展的服務之城;製造業先進、具有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業之城;交通便捷、交通網路系統發達的樞紐之城;高尚居住、環境優美的生態之城,是坪上鎮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邵陽市的北大門。

總體布局構思

規劃根據高鐵新城的發展定位及發展方向,充分考慮其優越的區位交通條件及未來發展需求,並結合其現狀山體水系特點等進行規劃區用地範圍內的功能分區。城市布局結構總體上形成外圍森林環抱、綠水穿城而過、綠楔點綴其間的“一帶、三軸、五組團”的空間結構。峰水河貫穿其中,四周植被良好的山體和風景林地楔形切入,形成山水交融、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空間。
一帶(峰水河濱江風光帶)
規劃根據坪上鎮峰水河現狀蜿蜒曲折的水系特點,結合沿岸起伏不平的微丘,設定了20~100米不等的峰水河濱江風光帶。由於峰水河屬季節性河流,枯水季節極易斷流,規劃通過築壩的方式改造峰水河,將其打造為新城的重要生活景觀帶、生態景觀廊道和旅遊景觀通道。
三軸(三條空間發展軸)
南北向空間發展軸:依託南北向的坪上大道形成聯繫高鐵新城區和坪上老城區的南北向空間發展軸,這條軸是未來高鐵新城發展的主要空間軸。東西向空間發展軸:依託站前路、筱溪路(邵坪高速連線線)等交通通道形成聯繫站前商貿組團、西居住組團、工業組團和東居住組團的兩條東西向空間發展軸。
五組團(五個功能組團)
(1)老城區組團:即現狀坪上老鎮區。
坪上鎮(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
規劃範圍:楓林路以南、大同路以西的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規劃容納城市人口2.0萬。主要用於居住、商業金融、行政辦公、文化教育、休閒娛樂等。
(2)工業組團
規劃範圍:筱溪路以南、峰水河以東以北所圍合的城市建設用地,面積0.9平方公里(含倉儲用地),規劃容納城市人口0.4萬。主要用於工業、物流倉儲,相應配套居住和商業。依託本地礦產品資源優勢,以新材料產業為主導,生物科技、電子信息、農副產品深加工類產業為輔,形成產業園區。規劃將該組團定位於科技型、生態型、綜合型、集約型的工業園區,優先吸納成長型和成熟型的科技含量較高的技術產業項目入區發展。
(3)西居住組團
規劃範圍:坪上大道以西、筱溪路以南的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約2.6平方公里,規劃容納城市人口2.2萬。主要用於居住、休閒娛樂。該組團以多層為主、高層加以點綴,依山就勢,並配備少部分別墅,規劃為宜居的生態居住組團。
坪上鎮(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
(4)東居住組團
規劃範圍:坪上大道以東、峰水河以西的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約3.3平方公里,規劃容納城市人2.8萬。主要用於以居住、休閒娛樂為。以多層為主、高層加以點綴,成為景觀優美、交通便捷、配套設施完善的宜居組團。
(5)站前商貿組團
規劃範圍:滬昆高鐵以南、筱溪路以北、大同路以西、黃珠山路以東的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約3.2平方公里,規劃容納城市人2.6萬。主要用以商貿、商務、會展、居住、行政、體育、文化娛樂、交通為。藉助滬昆高鐵客運站的設定、鎮行政中心的搬遷,以站前廣場為中心,布置商務會展、文化娛樂、專業市場、公共綠地、高檔酒店等商貿服務設施,形成高集聚、高輻射的現代化商貿服務中心,將其打造為展現新城風貌的城市名片和地標。
考慮到高鐵新城遠離新邵縣城,根據其發展及老鎮區建設北移需要,規劃在筱溪路與坪上大道的東北交叉口結合廣場設定行政辦公中心,與站前廣場共同形成新城區開發建設的兩個增長極,促進新城的縱向發展和建設。

總體策略

以滬昆高鐵及其附屬設施邵陽北站和邵坪高速公路連線線的建設為契機,加快城鎮建設步伐,集中力量建設高鐵新城,同時開發各種產業,將高鐵新城建設成為以邵陽市為主、輻射冷水江市和漣源市三市地區的交通通信、商貿物流、生產要素匯集集散地,以峰水河濱江風光帶、規劃區公園等自然景觀為核心的宜居城市。

面臨的問題

由於婁邵快速鐵路2015年底的開通、懷邵衡快鐵的建設,對高鐵邵陽北站的利用價值構成很大衝擊(往東方南昌市上海市和東北方長沙市北京市的客流一般去邵陽火車站邵東火車站搭車),而且將來呼南高鐵過邵陽也構成衝擊。因此,高鐵邵陽北站的開發區空間比人們預期的小一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