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書房行走

南書房行走”不是一個官位,前清時代這只是一個“差使”,一般由當時的御用知識份子翰林來擔任。南書房在翰林官員中“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入值,稱之“南書房行走”。因接近皇帝,對於皇帝的決策有 一定影響力。雍正以後設“軍機處”,立軍機大臣等專職,南書房雖仍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 不參預政務。清代士人則以入值南書房為榮。清初不少著名文人學者入直過南書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書房行走
  • 類型:術語
  • 時代:前清
  • 對象翰林
內容簡介,相關介紹,南書房設定,

內容簡介

南書房行走”不是一個官位,在前清的時候,這是一個“差使”,這個差使是由當時的御用 知識份子——翰林——來擔任的。在翰林看來,這是對自己一生學術的肯定與褒揚,也意味著該翰林成為了儒家入世的最高形式的代表——帝王師。
南書房在翰林官員中“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入值,稱之“南書房行走”。因接近皇帝,對於皇帝的決策有 一定影響力。雍正以後設“軍機處”,立軍機大臣等專職,南書房雖仍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 不參預政務。清代士人則以入值南書房為榮。清初不少著名文人學者入直過南書房。
南書房行走:皇帝的“機要秘書”
南書房是康熙朝設立的,是康熙皇帝為加強皇權、鞏固清朝統治而設定的宮廷御用機要秘書機構,又是他讀書學習的書房,也是以他為首的清王朝籠絡漢族士人的“木天儲才之要地”。

相關介紹

在清史讀物和清宮影視作品中,常能見到“南書房行走”這個有點古怪的官名。南書房,是清代翰林在內廷侍候皇帝讀書和做機要工作的地方;“南書房行走”,是在南書房裡執勤的翰林的稱謂。所謂“行走”,是指本來有官職而被派到其他機構中辦事;那么,南書房行走,就是指原來有翰林一職,而被派到南書房中去執勤。凡入值南書房的翰林,其正式官銜,稱為“南書房翰林”,也叫“南書房行走”。
南書房是康熙朝設立的,是康熙皇帝為加強皇權、鞏固清朝統治而設定的宮廷御用機要秘書機構,又是他讀書學習的書房,也是以他為首的清王朝籠絡漢族士人的“木天儲才之要地”。南書房地處康熙皇帝聽政的乾清宮西南隅,是一排不太顯眼的房舍。
南書房行走,是康熙皇帝的清秘近臣,在清廷諸大臣中的地位尤為顯赫。關於南書房創設的目的,據史書記載,康熙皇帝打算設定南書房時說:“朕不時觀書寫字,近侍內並無博學善書者,以致講論不能應對。今欲於翰林內選擇二員,常侍左右,講究文義。”《東華錄》載,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始設南書房,簡侍講學士張英、中書高士奇等入直,以備顧問”。實際上,康熙帝設定南書房,並非只是為了“講究文義”,而是把“特頒詔旨”的起草之權交給了南書房。張英入直南書房時,康熙政務軍務繁忙,張英侍讀左右,“一時制誥,多出其手”。昭槤《嘯亭續錄》載,“康熙中諭旨,皆其(南書房)擬進,故高江村(士奇)之權勢赫奕一時”。由於高士奇是康熙帝近臣,掌管機要,所以朝臣紛紛至高宅探訪訊息,以至高士奇“每歸第,則九卿肩輿伺其巷皆滿”。張、高之外,還有不少清初著名文人學者入值過南書房,如王士禎、查慎行、朱彝尊、方苞、沈荃、何焯、戴梓等等。
在康熙時代,南書房的政治地位極其重要,清人吳振《養吉齋叢錄》曾述及南書房在中央政權中的重要位置:“章疏票擬主之內閣,軍國機要主之議政處,若特頒詔旨,由南書房翰清宮南書房林視草。”清人震鈞《天咫偶聞》也述及南書房的重要職掌:“或代擬諭旨,或諮詢庶政,或訪問民隱……”南書房設定之前,主要的中央權力機構是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國議)和掌管全國政務的最高官署內閣。這時皇權還不十分集中。康熙帝為了整個清朝統治的需要,設定了南書房這箇中樞機要秘書機構,來分奪國議和內閣的權力,以加強皇權。南書房的地位和職掌就說明它已經成為與國議和內閣並峙而且更加重要的機構,成為康熙帝加強皇權的重要工具。
由於南書房是御用機要秘書機構,所以具有機密性質。史書說它“地分清切,參與密勿”。如各地有上報康熙帝的密繕小摺子,都要交與南書房“管理宮報首領,從內密達御前”。“聖駕(康熙帝)在外,南書房絕無人到,極為隱秘”。南書房行走供職時也都“慎密恪勤”,格外小心。

南書房設定

南書房的設定,是清朝中央集權制高度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雍正朝建立的軍機處的前身。清代史學家趙翼說:“時尚未有軍機處,凡撰述諭旨,多屬南書房諸臣。”實際上,軍機處的某些特點,如地位顯赫但無決策權,機密性質等,南書房都已具備。南書房又是康熙帝籠絡漢族士人的“木天儲才之要地”。南書房行走有兩個特點:第一,絕大多數是漢人,這是清朝採取的緩和滿漢民族矛盾,消除漢族士人反清意識從而使之為清朝服務的政策的具體表現;第二,均為經史、文學、書法、繪畫以及自然科學方面出類拔萃的才人學者。入直南書房的王士禎為詩壇一代宗匠,朱彝尊與王士禎並稱朱王,方苞是桐城文派創始人,沈荃經術湛深,戴梓是很高明的天文算學家,等等。
南書房能集中這些人才,體現了康熙帝統一中國的雄才大略。他選拔南書房行走的標準是:“揀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充之”,“惟視學問之優,不盡為官職”。
康熙皇帝選拔南書房行走的方式,或親自考察,或詢於他人。如選拔張英,“召入對,上心識之。自是再四諮詢,對者無異詞”,於是入選。
滿族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就必須接受比本族文化先進得多的漢族文化。康熙帝設定南書房的目的之一,就是向漢族士人學習漢族文化,其中包括語言文字、經史百家、書法繪畫、天文地理、算學幾何、典章制度、歷代統治經驗等多方面的內容。南書房行走要奉命講誦經史,考訂文章,抄錄經典,纂輯講章詩文。康熙帝為人勤奮好學,在南書房行走的輔助下,他閱讀了大量經史文學典籍和自然科學書籍,通曉了漢族文化,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知識淵博的君主。他很讚賞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的南書房行走,曾說:“得士奇,始知學問門徑。”
南書房行走與一般朝廷官員不同,雖然身居高位,但不過是康熙帝加強皇權的工具和伴讀的書仆,所以非常辛苦。
在康熙朝,南書房既是康熙帝的書齋、課堂,也是為他服務的機要秘書處,更是他加強皇權的重要工具。康熙朝之後的雍正朝,設立了軍機處,南書房就逐漸失去了中樞機要秘書機構的作用,成為專門侍奉皇帝讀書消遣,專司文詞書畫的文學侍從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