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郯城—廬江斷裂帶渤海至下遼河段,近年來郯城—
廬江斷裂帶北段現今活動習性及地震危險性分析一直被列為地震危險重點監視區,該帶東距西太平洋板塊邊界1000多公里,西距印度板塊邊界2000km,它是歐亞板塊內部一個新生代相對活躍的
岩石圈斷裂系統,其動力學環境與機制應深入討論。1966年邢台6.8和7.2級地震、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1975年唐山7.8級地震後地表破裂位移及震源機制反映了震源右旋或左旋走滑錯動的特徵。
根據最近38年的地震資料,套用b值空間分布及多地震活動參數值組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廬江斷裂帶北段各次級段落的現今活動習性,判別出潛在的強震、中強震危險段落。結果表明:郯城—廬江斷裂帶北段存在著4個具有不同現今活動習性的次級段落,其中,渤海中南段斷層面現今活動習性處於中等應力背景下的相對閉鎖狀態,以小地震活動為特徵,應屬於有一定
應變積累的潛在強震危險段落;
瀋陽—昌圖段斷層面現今活動習性處於偏高應力背景下的相對閉鎖狀態,以稀疏小地震滑動為特徵,有長期的應變積累,是未來最有可能發生中強震的段落;營口—海城段於1975年發生了7.3級強震後餘震活躍,現處於震後
震源斷層面應力調整階段,出現低-b值,高應力狀態,以頻繁中小地震滑動為特徵,因此,短期內不可能再復發強震;遼東灣段落,其現今活動習性均具有偏低應力水平,以稀疏小震滑動為特徵,未來不太久的時期內復發中強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較小。
地震帶
根據地質力學的觀點,我國大致可分為20個地震帶:
1.
台灣帶;
2.閩粵沿海帶;
3.東北深震帶;
4.營口-郯城-廬江帶;
5.
河北平原帶;
6.海原-松潘-雅安帶;
7.
山西帶;
8.渭河平原帶;
9.銀川帶;
10.
蘭州-天水帶;
11.河西走廊帶;
12.馬邊-巧家-通海帶;
13.冕寧-西昌-魚鮓帶;
14.騰衝-瀾滄帶;
15.哀牢山帶;
16.爐霍-乾寧帶;
17.花石峽帶;
18.
拉薩-察隅帶;
19.西藏西部帶;
20.
天山帶
地圖信息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昌盛老街溫泉巷21號(昌盛路與昌盛老街交叉口南5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