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通知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桂政發〔2021〕40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22日
內容全文
廣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為加快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統籌推進廣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十三五”時期主要成就
“十三五”時期,廣西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著力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以《廣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三五”規劃》為指導,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綜合交通運輸支撐。
一、綜合交通運輸支撐經濟發展能力增強
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十三五”時期,廣西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6000億元,比“十二五”時期增長21%,有力促進穩就業、穩投資工作,成為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壓艙石”和“強引擎”。
有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縱深推進。加快出省出海出邊通道建設,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特別是“南向”、“東融”對外運輸能力顯著增強,交通有力支撐共建“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建設。初步形成鐵路、高速公路共擔的多通路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連通粵港澳大灣區的鐵、公、水、空“四位一體”綜合交通運輸通道不斷完善,實現陸路3小時到達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圈,開通南寧、桂林至香港直達動車。提升交通對外開放水平,國際航線覆蓋東協10個國家19個城市,廣西北部灣港航線覆蓋100多個國家200多個港口,高速公路直通4個邊境口岸,鐵路通達憑祥鐵路口岸,南寧至越南河內等跨境公路直達運輸線路常態化運行。
支撐區域協調發展能力持續增強。形成以高鐵、高速公路、高等級航道為骨幹的交通網,都市圈、城鎮群交通一體化進程加快。建成雲桂鐵路昆明至百色段,貴港至合浦、河池至百色、桂林至三江(桂黔界)高速公路,貴港航運樞紐二線船閘工程等重點項目,為北部灣經濟區、珠江—西江經濟帶、左右江革命老區、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等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面打贏交通脫貧攻堅戰。以“四建一通”工程為重點,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約3萬公里,實現全部建制村“三通”(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完成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工程4000公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4.8萬公里、危橋改造831座,為民眾出行與物資運輸提供保障。交通網路與農村經濟節點、鄉村旅遊融合發展,農村物流網路加速特色農產品外銷,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二、綜合立體交通網路骨架初步建成
綜合立體交通網路日趨完善。廣西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里程突破14萬公里,建成覆蓋面廣、相互銜接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較好完成“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目標任務。
鐵路建設全面加速。廣西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5206公里,鐵路網密度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倍。高鐵動車運營總里程達到1792公里,占全區鐵路營業總里程的34%;動車覆蓋除河池、崇左市以外的12個設區市。建成南昆鐵路南寧至百色段增建二線等5個項目,新開工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等項目。建成北海鐵山港進港鐵路專用線等支專線鐵路,暢通海鐵聯運“最後一公里”。
公路網布局更加完善。廣西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3.16萬公里,“十三五”時期新增1.3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803公里,新建成高速公路2515公里,縣縣通高速公路比例達到96%,高速公路骨架網路基本建成。普通國省道二級及以上等級比例達到72%,鄉鄉通三級及以上等級比例達到83%。
水運建設穩步推進。廣西港口貨物綜合通過能力達到4億噸,貨櫃通過能力超過638萬標箱,其中廣西北部灣港貨物綜合通過能力達到2.77億噸,貨櫃通過能力達到425萬標箱。廣西北部灣港大型化、專業化水平有效提升,萬噸級及以上泊位達到98個,比“十二五”期末新增19個。內河通航里程達到5873公里,其中三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1532公里,比“十二五”期末新增707公里。
民航建設再上新台階。廣西機場旅客保障能力達到3820萬人次/年,新建成桂林機場T2航站樓、梧州機場、玉林機場,填補桂東南地區民用機場的空白,新建成2個A1類通用機場,12個設區市實現1小時內到達機場。
油氣管網初具規模。天然氣管道初步形成“一橫兩縱”三大主動脈供氣的格局,已建和在建天然氣長輸管道乾支線總里程為3253公里。廣西城鎮燃氣企業完成供氣管道建設1.21萬公里。
郵政快遞網路全覆蓋。全區實現鄉鎮快遞網點全覆蓋,形成“市縣鄉村”全覆蓋的郵政快遞網路。在所有鄉鎮設立郵政局所的基礎上,全面實現100%建制村直接通郵。
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穩步推進。綜合客運樞紐布局進一步完善,交通樞紐換乘銜接水平明顯提升,建成一批高鐵“無軌站”。綜合貨運樞紐建設成效顯著,南寧、柳州、桂林、欽州—北海—防城港等城市入選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三、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整體提升
客貨運輸結構逐步調優。2020年廣西完成客運量3.7億人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十二五”期末下降27.9%,鐵路、民航客運量分擔率較“十二五”期末分別提高54.3%、33.1%;完成貨運量18.7億噸,較“十二五”期末提高25.2%。
運輸服務提質增效。鐵路運輸服務能力增強,2020年鐵路客運量和貨運量分別為7837.7萬人次、9268.6萬噸,分別較“十二五”期末提高11.2%、60.38%。2020年公路客運比例降低,較“十二五”期末下降35.5%;公路貨運量為14.5億噸,較“十二五”期末提高21.9%。水路客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2020年水路客運量和貨運量分別為338.6萬人次、3.3億噸,分別較“十二五”期末下降36.4%、提高32.8%;世界單向通過能力最大的內河單級船閘長洲水利樞紐船閘過閘船舶貨運量達到1.5億噸,較“十二五”期末提高136.2%;西江流域“一乾三通道”12個梯級18座船閘實現聯合調度。廣西北部灣港海運網路覆蓋全球,港區貨櫃航線達52條。民航輻射範圍不斷擴大,廣西民航飛行客運航線406條、全貨機航線3條,通航國內外136個城市,南寧機場航班正常率保持在89%以上。
城鄉客運服務便捷通達。實現自治區、市、縣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公交都市創建示範效果顯著,柳州市獲得“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稱號。建成南寧市軌道交通1、2、3、4號線,運營總里程達到108公里,南寧市捷運出行量占全市公交出行總量的49%,軌道交通站點與其他交通站點銜接率超90%。網約車、共享腳踏車等新業態蓬勃發展,民眾出行更加便捷。
四、智慧綠色平安交通建設紮實推進
智慧交通蓬勃發展。信息技術賦能交通基礎設施,提升出行服務水平,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發展迅猛,機場、高鐵站、捷運站、公車實現“無紙化”乘車,高速公路收費站實現不停車收費全覆蓋,所有二級及以上客運站實現聯網售票。
綠色交通成效顯著。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成效顯著,清潔能源、新能源載運工具比例大幅提升,形成一批綠色交通城市、綠色公路、綠色港口、綠色航道等示範樣板項目。郵件快件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成效明顯。全區交通運輸行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數量達到8.6萬輛,公路貨運車型標準化率達到100%。營運客車、貨車、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較“十二五”期末分別下降3.6%、4.2%和6.8%,港口生產單位吞吐量綜合能耗較“十二五”期末下降9%。
平安交通紮實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安全水平提升,“兩客一危”車輛智慧型監控成效明顯,穩步推進和完善交通運輸應急保障體系,全區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率較“十二五”期末下降11.67%。
五、交通運輸行業治理能力加快提升
交通運輸地方性立法工作有序推進。推動修訂出台《廣西壯族自治區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公路條例》,頒布實施一批地方交通運輸標準規範和指南。
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在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實現交通運輸“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下放15項行政權力事項。開展“容缺受理”清單規範工作與“減證便民”行動,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工作。實行高速公路和水運項目前期工作代辦制,促進項目儘快落地實施。降本增效行動持續推進,實施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優惠政策,降低港口中介服務費,多舉措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管理體制改革卓有成效。以改革促發展,推動行業改革向縱深發展,基本完成交通運輸大部制改革,實現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兩單融合”。行業信息化管理加快推進,建設廣西交通運輸信用評價信息系統,建成廣西高速公路工程質量檢測監控管理系統。
專欄1 “十三五”時期廣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主要指標一覽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總體來看,“十三五”時期廣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水平基本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人民民眾出行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提升。但與廣西加快建設交通強區、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是區域通道難以支撐國家重大戰略新要求。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通道瓶頸突出,缺乏高標準客運通道和便捷貨運通道。規劃建設的15條高速公路通道僅建成7條,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鐵路通道存在“斷頭路”,北上鐵路通道質量不高,與東協國家互聯互通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綜合立體交通網品質和覆蓋度亟待提升。廣西鐵路複線率、電氣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公路網密度排全國第25位、西部地區第7位,處於中下游水平;廣西北部灣港缺乏大噸級泊位、深水航道,江海聯運的水運體系尚未形成;內河樞紐過船設施通過能力不足,阻航礙航現象仍然存在,桂江通航不暢,繡江、賀江等支線航道仍處於斷航狀態;廣西機場布局有待進一步最佳化。三是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有待提升。鐵路貨運量占比為4.9%,水路貨運量占比為17.5%,公路貨運量占比為77.5%,公路貨運比例過高的問題依然突出,運輸結構亟待最佳化。旅客聯程運輸服務品質和貨物多式聯運水平有待提高,交通運輸樞紐集疏運體系有待完善,跨境運輸通關便利化程度有待提升;交通運輸與生產製造、商貿流通、文化旅遊等其他關聯產業融合發展深度不夠。四是行業可持續發展水平亟待提升。交通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難度和用地保障壓力不斷加大;交通建設項目資金籌措亟待探索新模式;智慧安全綠色發展水平、交通運輸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亟待提升。
第二章 發展形勢及要求
隨著國家重大戰略在廣西的縱深推進,人民民眾出行需求穩步增長,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強,今後五年仍將是廣西交通運輸發展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是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五年,是全面開啟交通強區建設的五年。
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廣西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自身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等國家重大戰略規劃對廣西交通運輸發展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要求廣西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揮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擴大循環規模、提高循環效率、增強循環動能、降低循環成本、保障循環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二、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交通運輸提質增效升級
廣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著力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要求強化交通引領,加快交通運輸提質增效,著力構築大能力高效率的出省出海出邊運輸走廊,提升交通運輸對外開放水平。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加快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簽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建設,西部大開發、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等區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求廣西進一步完善區域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全面提升省際、市際及城市群間互聯互通水平,加強關鍵板塊和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交通運輸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要求廣西交通先行先試、打造樣板
廣西是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區,廣西要按照《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要求,圍繞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國內先進的交通強區,在推進交通運輸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多層次國際樞紐、推動國際運輸便利化、推進智慧交通發展、提升科技興安水平等方面開展試點工作,大膽探索創新,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典型示範成果,為全國交通發展積累經驗。
四、實施綠色智慧型交通戰略,要求提升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形成交通運輸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要求交通運輸建設發展滿足資源、能源、環境等剛性約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交通運輸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切實轉入集約化、內涵式發展軌道。順應科技革命浪潮,要求交通運輸發展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推進交通運輸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構建交通運輸“新基建”布局體系,要求加強交通運輸行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打造數字發展新支撐。
五、貫徹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要求加快交通運輸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化交通運輸行業改革,以改革推動交通運輸制度更加完善,不斷提升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最佳化交通運輸行業營商環境。廣西交通運輸行業必須深刻把握新形勢新要求,不斷鞏固機構改革成果,完善綜合交通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積極引導行業管理理念更新、路徑革新和舉措創新,建立健全廣西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多式聯運裝備、新業態新模式等標準規範體系;深化綜合交通運輸執法改革,發揮法治在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中的引領和規範作用。
“十四五”時期,廣西綜合交通運輸將從“基本適應”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逐漸向“支撐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轉換,要進一步統籌推進“構通道、強樞紐、補短板、提品質、重創新、優治理”各項重點任務,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要以“構通道”為載體支撐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以“強樞紐”為重點提升綜合樞紐服務能力,以“補短板”為核心完善基礎設施網路,以“提品質”為導向提高運輸服務水平,以“重創新”為動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以“優治理”為手段健全交通運輸發展體制機制。
第三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服務和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構通道、強樞紐、補短板、提品質、重創新、優治理”重點任務,著力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加快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當好先行。
二、基本原則
堅持服務人民。以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全區交通運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交通覆蓋率和通達度,統籌城鄉交通運輸資源配置,縮小地區間交通運輸發展差距,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強化支撐引領。緊緊圍繞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和先行引領作用,提升交通運輸體系的韌性和適配性。加快建設交通強區,支撐服務重大區域戰略實施、國土空間開發、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
突出開放融合。主動服務“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打通對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大通道,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提供支撐。引導交通與城鎮、產業經濟、文化旅遊、商貿流通融合發展,加強交通傳統基建與新基建融合,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綜合運輸產業協調發展。
注重提質創新。著力提高綜合交通網路效率、最佳化運輸結構、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和服務品質。堅持以新科技深度賦能套用為重點,協同推進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培育發展內生動力。
堅持綠色安全。建設綠色低碳循環交通運輸體系,促進交通運輸發展與自然和諧共生,支撐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建設。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網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保障能力。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建成“全國前列、西部領先”的“交通大省”。
著力建設“兩通道、兩樞紐、三網路、三體系”,實現“門戶樞紐國際化、市通高鐵便捷化、縣通高速網路化、民用機場聚集化、內河航道高等化、軌道交通格線化、進村入戶普及化、綜合交通一體化”,人民對交通滿意度顯著提升,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圓滿完成,有力支撐“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更好服務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
——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建成西部陸海新通道,交通運輸高水平對外開放,通道服務保障能力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形成出海出邊鐵路通道9條、高速公路通道23條,實現西南、中南地區多通道便捷出海出邊,支撐廣西成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交匯點。區內綜合交通網路基本完善,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對接,與周邊省份互聯互通,形成出省省際鐵路通道19條、高速公路通道37條;沿海沿江沿邊運輸通道貫通,促進人員、產業要素高效流通,形成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向內陸縱深發展的國內大循環通道。
——建設以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樞紐港、南寧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的多層次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樞紐經濟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地位基本確立,建成一批大能力、專業化、智慧型化碼頭和深水航道項目,海鐵聯運常態化運行,港口作業效率全國領先,貨物吞吐量達到5億噸,貨櫃吞吐量達到1000萬標箱。打造南寧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南寧機場建成面向東協的門戶樞紐機場,構建以南寧為中心出省出邊出海的鐵、公、水、空“四位一體”交通網路,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通樞紐城市。
——構建發達的快速網、高效的幹線網、廣泛的基礎網,綜合交通網總里程突破15萬公里。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7000公里,其中高鐵動車運營總里程達到3000公里。公路總里程達到1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達到1.2萬公里以上,100%普通國道達到二級及以上等級,80%普通省道達到二級及以上等級,100%普通省道達到三級及以上等級;100%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90%以上自然村(屯)通硬化路。打造西江黃金水道升級版,完善“一乾三通道”高等級航道網路,實現西江航運幹線航道全線達到3000噸級,右江、紅水河、柳黔江總體可通航1000噸級及以上船舶,加快百色水利樞紐等重點內河樞紐通航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西江港口群,實現內河港口吞吐量達到2億噸。建設“兩乾九支”民用機場體系,通航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建成聯通國際、普惠城鄉、銜接高效的郵政快遞服務網路。
——構築民生為本的高品質運輸服務體系、智慧綠色平安交通體系、規範高效行業治理體系。客運聯程便捷順暢,出行品質提升,實現由“便”到“悅”的跨越;貨物聯運高效經濟,運輸結構合理,實現由“達”到“暢”的跨越。智慧化交通發展、新基建卓見成效,建成高速公路充電樁超過3000個;綠色交通效果顯著,大力推廣綠色基礎設施、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輸裝備,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大中城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全面推進實施科技興安工程,交通運輸風險防控能力和應急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交通運輸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較“十三五”時期下降15%。健全規範交通運輸行業治理體系,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國內先進的交通強區。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廣西綜合立體交通網基本建成,“321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基本形成。
四、投資規模
圍繞“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及重點建設任務安排,規劃廣西綜合交通“十四五”時期建設投資規模超過1.5萬億元,比“十三五”時期投資額6000億元增長約150%。其中:
鐵路方面(含城市軌道交通),預計完成投資約3000億元;
公路方面,預計完成投資超過1.1萬億元;
水運方面,預計完成投資約1000億元;
民航方面,預計完成投資約200億元;
郵政方面,預計完成投資約60億元。
第四章 主要任務
一、暢通綜合運輸大通道
全面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深入貫徹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港澳大灣區、興邊富民行動等國家重大戰略,圍繞“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形成布局完善、能力充分、服務高效、銜接順暢的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綜合運輸大通道。以通道為引領,促進人員及生產要素有效流動,將廣西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發展優勢,服務和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南向北聯開放發展,打造高水平開放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完善西南、中南地區連線廣西北部灣出海口的大能力主通道,加快推進通道內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南寧經桂林至衡陽新高鐵、黃桶至百色鐵路、貴陽經南寧至北海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新增2條形成9條鐵路出海出邊通道,初步形成東、中、西線通道合理分工的鐵路運輸網路。新增12條形成23條連線中南、西南地區出省高速公路,新增13條形成23條中南、西南地區經廣西出海出邊高速公路,建成一批對通道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和通往港口、口岸的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構建高效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和現代航運服務體系,提升港口服務能力和海鐵聯運水平,廣西北部灣港貨櫃外貿航線達到40條。規劃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和湘桂運河,加快推進建設溝通長江、珠江和北部灣的水運大通道。通過不斷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將南向北聯大通道建成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聯動通道,以通道建設促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互動,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和發展。
東融西合協同發展,構築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大通道。增強西南地區、東協國家經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便捷溝通的通道能力,形成跨區域綜合運輸大通道。通過全域交通網互聯互通和加快出省出邊通道建設,把廣西建設成為西南地區和東協國家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支點。重點推進南寧經玉林經岑溪至深圳高速鐵路、柳州經梧州至廣州鐵路、南寧經玉林至珠海高速公路、南寧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速沿邊沿海通道建設,建設雲桂沿邊鐵路、憑祥經防城港至鐵山港高速公路等項目;提升西江黃金水道的服務水平,大力培育西江貨櫃班輪航線;加強南寧、桂林等城市的機場與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機場航線合作,提升航線航班頻次。廣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將新增4條形成8條鐵路通道,新增7條形成14條高速公路通道,西江航運幹線實現3000噸級航道直通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以廣西為交匯點東西雙向互濟的大通道,增強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發展動能。
|
(一)南向北聯開放發展大通道。 西部陸海新通道東通道。推進南寧經桂林至衡陽新高鐵、湘桂鐵路柳州樞紐擴能改造工程、賀州至北海城際鐵路,龍勝至峒中口岸、鹿寨至欽州港、桂林至欽州港、全州至容縣高速公路及湘桂運河等建設。 西部陸海新通道中通道。推進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南寧經崇左至憑祥城際鐵路、湘桂鐵路南寧至憑祥段擴能改造,貴陽經南寧至北海高速公路、平果經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北流至憑祥公路(南寧大塘至憑祥段)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等建設。 西部陸海新通道西通道。推進黃桶至百色鐵路、巴馬至憑祥、百色至平孟口岸高速公路等建設。 (二)東融西合協同發展大通道。 桂北連線粵港澳大灣區通道。推進柳州經梧州至廣州鐵路、柳州經賀州至韶關鐵路及桂林經賀州至韶關、從江經融安至連山、梧州至樂業高速公路等建設。 桂中連線粵港澳大灣區通道。推進南寧經玉林經岑溪至深圳高速鐵路、貴港至玉林高速鐵路、岑溪至茂名高速鐵路、南昆鐵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線、岑溪至羅定鐵路,大新經南寧至珠海、南寧至湛江高速公路南寧至博白那卜段、貴港至岑溪高速公路及南寧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等建設。 桂南連線粵港澳大灣區通道。推進雲桂沿邊鐵路、防城港至東興鐵路、合浦至湛江高速鐵路及憑祥經東興至鐵山港高速公路等建設。 |
二、打造一體化國際門戶樞紐
(一)打造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樞紐港。
強化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樞紐功能。建設廣西北部灣國際樞紐海港,將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成為溝通東協國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國際航運物流新樞紐,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形成西部地區連通全球最便捷的物流通道和綜合運輸樞紐,區域對外開放的新門戶;為構建沿海港產城融合經濟帶提供交通支撐,形成促進廣西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有序推進專業化、大型化碼頭設施建設。著力補齊廣西北部灣港口設施短板,重點推進欽州港貨櫃碼頭、防城港港大型散貨碼頭、北海港液化天然氣(LNG)碼頭等一批專業化、大型化碼頭建設,有效提升港口設施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升港口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建設廣西北部灣港客運碼頭和滾裝碼頭,推動北海港滾裝運輸發展,服務於廣西北部灣區域旅遊發展和物資運輸。至“十四五”期末,具備接納世界各類最大型船舶靠泊能力,廣西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達到5億噸,貨櫃吞吐量達到1000萬標箱。
積極推進深水航道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廣西北部灣港口公共基礎設施,重點推進欽州港20萬噸級進港航道、北海港鐵山港20萬噸級航道、防城港港30萬噸級進港航道等深水航道、錨地及防波堤建設,適應全球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
完善港口多式聯運設施建設。加快與港口發展相匹配的港口集疏運通道和物流設施建設,推動港區集疏運通道與區域鐵路、公路骨幹網路互聯互通,著力打通多式聯運“最後一公里”。構建高質量一體化港口集疏運物流設施網路,為廣西北部灣港口提供能力充分、銜接順暢、快進快出的運輸服務。
構建沿海臨港產業融合經濟帶。充分發揮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節點作用。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支持重點園區集聚發展,形成布局合理、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現代臨港產業體系。加強與周邊國家交流合作,廣泛開展郵輪旅遊宣傳推介、文化推廣和體驗活動,逐步培育海洋文化、郵輪文化,不斷拓展客源市場。
(二)打造南寧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1.突出南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提升南寧交通首位度。鞏固南寧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助力推動將南寧建成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大都市、“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樞紐城市、廣西北部灣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核心城市。加快建設南寧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完善南寧國際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最佳化以南寧為樞紐的高速鐵路網綜合布局,打造連通中西部地區、輻射東協的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將南寧建設成為區域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全面提升南寧作為重要門戶樞紐城市的綜合運輸服務能力。
打造南寧軌道都市圈。建成以南寧為中心,輻射周邊省份的便捷高速鐵路網、城際鐵路網。“十四五”時期,建成南寧至玉林城際鐵路、南寧經崇左至憑祥城際鐵路。大力發展南寧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實現都市圈內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向主要城鎮延伸。開工建設南寧市郊鐵路機場線和武鳴線,加密中心城市軌道交通網。打通各類“斷頭路”、“瓶頸路”,推動市內外交通有效銜接和軌道交通“四網融合”。
2.構建多層次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重點推動柳州、桂林等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推進東興、憑祥、龍邦等沿邊重要口岸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紮實做好柳州、桂林、欽州—北海—防城港、防城港(東興)、崇左(憑祥)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提升廣西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支點功能。
完善邊境口岸型交通樞紐功能。推動邊境口岸交通互聯互通,強化產業深度開放合作,構建沿邊高質量開放型經濟體系,促進沿邊地區繁榮發展。建設防城港(東興)、崇左(憑祥)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提升跨境公路運輸服務水平,發展跨境冷鏈運輸業務。支持東興、憑祥、百色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進一步提高口岸交通樞紐功能,有效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推動內河港口建設發展。加快建設廣西西江港口群,推動港口創新轉型發展,打造“五主六重”內河港口群。重點建設南寧港、貴港港、梧州港、來賓港、柳州港等全國主要港口,積極發展百色港、崇左港、河池港、賀州港、玉林港、桂林港等地區性重要港口,增強港口輻射能力。至“十四五”期末,內河港口吞吐量達到2億噸。
3.加快一體化交通樞紐場站建設。
提升綜合客運樞紐服務水平。依託鐵路場站、機場、碼頭等建設綜合客運樞紐,努力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進一步強化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有效銜接,並注重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加快建設一體化綜合客運樞紐,建成南寧國際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桂林北站綜合客運樞紐站等樞紐項目。
推動綜合貨運樞紐集約化發展。推動既有貨運樞紐場站資源和服務功能集聚整合、網路化協同聯動,努力實現貨運“無縫銜接”,進一步完善以多式聯運型貨運樞紐為骨幹、通用集散型貨運樞紐為支撐的貨運樞紐場站體系。重點推進南寧、柳州、桂林、欽州—北海—防城港等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綜合貨運樞紐建設,重點推進建設南寧伶俐物流中心、欽州鐵路貨櫃中心站二期項目等貨運樞紐。
完善樞紐集疏運網路。推動綜合交通樞紐集疏運鐵路、公路建設。完善鐵路樞紐集疏運配套道路設施建設,支持大型綜合物流園區引入鐵路專用線;推進樞紐機場集疏運設施建設;推進城市主要場站樞紐之間直接連線,在具備條件的城市實施大型綜合客運樞紐軌道交通引入工程,鼓勵樞紐專用匝道直接接入城市快速路;聚焦廣西北部灣港和西江重點港區,加快鐵路、公路、水路等集疏運設施建設,強化港口與綜合交通網路銜接,提升港口疏港能力。
推動樞紐與經濟融合發展。培育構建樞紐偏好型產業體系,大力發展臨空經濟、臨港經濟、高鐵經濟。重點推進南寧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以欽州港、防城港港和北海港為重點,發展現代港口物流業、現代航運服務業等臨港產業;依託南寧北站、南寧機場等建設,積極探索軌道交通沿線土地開發、站點地上地下空間一體化開發新模式新機制;以憑祥、東興等國家一類口岸為依託,加快推進跨境電商、加工貿易等產業聚集發展。到2025年,形成具有一定效應的樞紐經濟區,有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加強農村客貨運場站建設。建設一批服務鄉村客運和農村物流發展的鄉鎮客運服務設施和便民候車亭。創新鄉鎮客運服務設施建設經營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鄉鎮綜合服務站,促進運郵、運商、客貨結合。至“十四五”期末,實現所有鄉鎮有客運候車點,80%以上建制村有便民候車亭。
|
鐵路場站。建設南寧鐵路樞紐五象站、南寧站改擴建、湘桂鐵路柳州樞紐擴能改造工程、南玉鐵路五合至五象聯絡線、防城港站增加4股到發線等項目。 樞紐集疏運工程。建設沙河至鐵山港東岸鐵路支線、合浦至鐵山港鐵路、貴港港中心港區石卡郁水作業區覃塘(石卡)產業園鐵路支線、防城港雲約江作業區鐵路支線、北海鐵山港至石頭埠鐵路支線、貴港港中心港區蘇灣作業區進港鐵路支線等鐵路支專線項目。 綜合客運樞紐。建設貴港市高鐵綜合客運樞紐工程、桂林北站綜合客運樞紐站、玉林北站綜合交通樞紐中心、河池綜合客運樞紐站、平南縣綜合客運樞紐站等項目。 疏港公路。建設梧州市長發至京南港作業區進港公路、賀州市馬江作業區進港一級公路、來賓市奇山作業區進港公路、貴港市羅泊灣作業區至南平作業區疏港公路等疏港公路項目。 |
三、構建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
(一)構建發達的快速網。
加快高鐵通道建設,實現市市通高鐵。積極融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建設,提高鐵路運輸質量,加快建設南寧經玉林經岑溪至深圳高速鐵路廣西段,新開工合浦至湛江高速鐵路,規劃建設南寧經桂林至衡陽新高鐵等項目,構建以南寧為中心連線衡陽、深圳、重慶等周邊城市的高標準高鐵客運通道,進一步縮短廣西與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及川渝城市群方向的時空距離。規劃建設賀州至梧州城際鐵路、梧州至玉林(岑溪)城際鐵路、玉林至北海(合浦)城際鐵路等項目,形成廣西北部灣城市群城際鐵路網。完善區域“四網融合”的現代都市圈軌道交通網,至“十四五”期末,實現高鐵動車運營總里程達到3000公里。
完善高速公路網路,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以出省出海出邊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設為重點,通過構建高速公路大通道,促進區內高速公路加速成網,布局趨於完善,重點推進上思至防城港、隆安至碩龍等出邊高速公路通道建設。實施高速公路擁堵路段擴容改造,提高高速公路容量和通行服務能力,推進G75蘭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廣西欽州至北海段改擴建工程、G72泉州至南寧高速公路廣西桂林至全州黃沙河段等項目改擴建,實現國家高速公路桂林至北海段全線為雙向8車道。提高高速公路網的區域密度,在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基礎上,實現市與市、市與所轄縣間有高速公路連通,高速公路在全區各市之間連通成網。構建高速公路環線系統,注重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的銜接及疏導,加快推進貴港市西外環、百色市南北過境線公路(百色市北環線)、百色市南北過境線公路(百色市南環線)、河池(宜州)西過境線等城市高速環線,降低過境交通影響。“十四五”期末,新建成高速公路超過5000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1.2萬公里以上,高速公路規模位於國內前列。
推動民航業跨越式發展,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區域機場布局,形成“兩乾九支”民用機場體系。加快建設廣西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空中心,圍繞做強面向東協的南寧門戶樞紐機場,加快實施南寧機場改擴建工程,建成南寧機場第二跑道、南寧國際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開工建設南寧機場T3航站樓,實現南寧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500萬人次。實施桂林機場T1航站樓改擴建、柳州機場改擴建,推動北海第二機場建設。完善機場布局,開工建設防城港和賀州民用機場、海軍桂平軍民合用機場。最佳化完善航線網路,推進國內國際、客運貨運、幹線支線、運輸通用協調發展。至“十四五”期末,全區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000萬人次,建成面向東協的南寧門戶樞紐機場。
(二)構建高效的幹線網。
補強普速鐵路網,構建區域骨幹幹線鐵路網。進一步打通瓶頸路段、提升既有普速鐵路網質量、實現主要通道客貨分線,完善普速鐵路網。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大能力鐵路運輸通道建設,“十四五”時期建成湘桂鐵路柳州樞紐擴能改造工程,新開工黃桶至百色鐵路、黔桂鐵路增建二線、南防鐵路欽州至防城港段增建二線、南昆鐵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線等項目。構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便捷貨運通道,加快建設柳州經梧州至廣州鐵路柳州至梧州段,新開工岑溪至羅定鐵路。打通瓶頸路段,提高普速鐵路網整體服務效率,形成布局合理、支撐有力、乾支協調的普速鐵路網。
加快普通國省道升級改造。推進普通國道提級改造,實現100%普通國道達到二級及以上等級。重點推進沿海地區國道G228丹東至東興廣西濱海公路龍門大橋、大風江大橋等關鍵節點工程,加強沿邊地區國道G219的提級改造,加快國家和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普通國道升級改造建設。加強普通省道提級改造建設,實現80%普通省道達到二級及以上等級,100%普通省道達到三級及以上等級。
加快建成“通江達海、幹線成網、省際互聯”的高等級內河航道網。完善西江航道網路布局。以西江航運幹線建設為重點,完善“一乾三通道”高等級航道網路,形成上游通、中游暢、下游優的內河水運網。重點推進西江航運幹線航道全線達到3000噸級,開工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世紀工程”,開展湘桂運河前期研究工作。加快航道過船設施建設,建設大能力、高效率船閘系統,規劃建設水運支持保障系統及相關服務設施,提升西江航運通過能力,最佳化西江流域船閘聯合調度,推動長洲水利樞紐五線船閘、大藤峽樞紐二線三線船閘、廣西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龍灘水電站升船機等工程建設,消除礙航、斷航瓶頸。至“十四五”期末,新建成3000噸級航道518公里,實現西江航運幹線航道全線達到3000噸級,右江、紅水河、柳黔江總體可通航1000噸級及以上船舶。
建設完善油氣管網體系。加大油氣管網建設力度,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外通內暢、安全高效的現代油氣管網。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開工建設廣西LNG外輸管道桂林支線,新建新疆煤制氣外輸管道廣西支幹線,與中緬天然氣管道桂林支線進行聯網,形成氣源互補。加快配套規劃建設沿海LNG項目的外輸管道,推動沿海LNG儲備工程與三條已建的幹線管網進行聯通。在“縣縣通”工程完成的基礎上,適時推動廣西天然氣支線管網與區內的國家幹線管網之間互聯互通,推動天然氣支線管網在桂中、桂東、桂北等片區形成環格線局,實現管道多向輸送,最大限度發揮應急和調峰能力。
(三)構建覆蓋廣泛的基礎網。
加快支專線鐵路建設。以沿海重化工業、港口以及工業園區貨運集疏運需求為導向,加快連通廣西北部灣港、西江重要港口及重點產業園區的支專線鐵路項目建設,打通多式聯運“最後一公里”,推進鐵路、公路、水路聯運協調發展。“十四五”時期規劃新開工合浦至鐵山港鐵路、沙河至鐵山港東岸鐵路支線等項目。
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提高農村公路幹線服務水平和網路化程度,提升縣鄉聯網、旅遊路、產業路等重要節點路段技術等級,推進通自然村(屯)硬化路建設,推動農村公路進村入戶,至“十四五”期末,建設農村公路超過1萬公里,實現所有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90%以上的自然村(屯)通硬化路。加快完善農村公路治理體系,建立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建設護路隊伍。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推行養護規範化、專業化、機械化和市場化,提升路網運行管理水平。採用多樣化、差異化的客運經營方式來鞏固建制村通客車成果,保持國家和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農村客運可持續發展。
提升公路基礎網覆蓋率。深入貫徹落實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指導方針,積極推進國防公路和部隊進出道路建設,不斷改善部隊機動條件,助推部隊機動能力提升。推進連線邊境口岸、AAA級以上旅遊景區、自治區級物流園區及產業園區等重要節點的公路建設,促進資源開發和利用,帶動重要產業發展;加強連線鐵路公路場站、港口、機場的集疏運道路建設,提升交通樞紐集疏運能力;加強幹線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城市內外交通順暢銜接。
加快內河航運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左江、桂江支流航道整治與升級,推動繡江、賀江復航擴能。重點推動建設桂江航道工程(馬江至蓮花大橋段)、左江山秀船閘擴能工程、桂江京南船閘改擴建工程、桂江旺村樞紐二線船閘工程。
加快通用航空發展。在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具備旅遊、農業作業、應急救援等功能的通用機場建設,加快推進桂林恭城、梧州岑溪、崇左大新等“十三五”時期前期工作推進較快的通用機場項目建設,爭取“十四五”期間建成投入使用。至“十四五”期末,力爭全區共建成21個通用機場,初步形成普遍覆蓋、層次分明、功能完善的通用機場網路。
四、強化高品質客貨運輸服務
“十四五”時期,廣西交通運輸進入全面開放、提質增效的階段,國際國內新形勢、新變化對廣西交通運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客貨運總量持續增長,客貨運輸快速化、一體化特徵更加凸顯。“十四五”時期,客運方面,鐵路客運年均增速約8.4%;營業性公路客運持續下降,年均下降約5%;國際客運逐步恢復,航空客運增速較快,年均增速約17.2%。貨運方面,鐵路支專線加快建設,推動鐵路貨運量平穩增長,年均增速約5.4%;公路貨運年均增速約4%,貨運量占比持續最佳化;航空貨運量年均增速約12%。
(一)強化更優質的客運服務。
全面構建多層次融合、多方式可選、全過程連貫的一體化客運服務體系,初步形成“321出行交通圈”,即3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和東協國家首都城市,2小時通達區內城市,1小時通達北部灣城市群。
打造多元化城際客運網路。打造立體化、多樣化城際客運網路,吸引城際出行更多轉向公共客運。構建以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為主體的大容量快速客運系統,逐步減少運營距離800公里以上道路客運班線,最佳化長途客運資源配置。推動構建北部灣城市群間互聯互通的同城化客運體系,進一步最佳化進出站流程。著力構建以南寧為中心,連線內陸腹地至東協的雙扇形航線網路,拓展通達全國所有直轄市、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重要旅遊城市及港澳台地區的國內航線,實現與周邊省會城市及東協國家首都城市3小時通達。
提升城鄉客運一體化水平。統籌協調城市公共運輸、城際客運和農村客運發展,提高城鄉客運網路的覆蓋廣度、深度和服務水平,確保人民民眾“行有所乘”。構建鎮村公交網路,實現農村居民乘車單次出行直達鄉鎮,一次換乘到達縣(市、區)城。積極拓展“運游一體”客運服務,支持傳統村落、休閒農業聚集村、休閒農園、特色景觀旅遊名村、“農家樂”等鄉村特色旅遊區域開通鄉村旅遊客運線路。支持農村客運與郵政、商務、供銷、物流等功能整合,建設標準適宜、經濟適用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探索“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融合”的農村客運發展新模式。推廣荔浦、東興市國家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建設經驗,推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AAAA級以上比例超70%,做好國家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建設工作。規範城鄉客運經營服務行為,強化服務質量監管和社會監督,提升運營服務品質,打造城鄉客運服務品牌。做好農村道路運輸服務發展模式和政策措施的複製推廣工作。
提升旅客聯程聯運服務品質。鼓勵依託城市候機樓、高鐵“無軌站”、旅遊集散中心等,通過第三方平台發展“一票制”客運服務,積極發展“空鐵通”、“空巴通”、公鐵聯運、海空聯運等服務產品,實現鐵路、航空和道路旅客運輸零距離換乘。倡導“出行即服務”理念,鼓勵運輸企業與第三方企業合作打造數位化出行助手或提供行李託運門到門服務。培育旅客聯程運輸經營主體,鼓勵廣西客運企業規模化、聯盟化發展。“十四五”時期,基本建立規範有序的旅客聯程運輸市場體系,服務品質顯著提升。
創新客運服務產品服務模式。構築譜系化鐵路客運產品體系,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種類客運需求。探索長途班線客運服務新模式,推動具備條件的城市實現城際客運班線公交化運行。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推動城鎮客運班線公司化改造和公交化運行,積極構建城鄉一體交通網路體系。鼓勵道路客運定製服務有序發展,加快推進巡遊車轉型升級,規範網約車健康發展,積極發展共享交通。
提升公共運輸品質與吸引力。持續推動公交優先發展,穩步拓展城市公共運輸服務網路。做好南寧、桂林、貴港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城市驗收工作,進一步落實公交路權優先,推進南寧、柳州、桂林、貴港和其他有條件的城市公交專用道成網並推行優先通行措施。推進客運場站無障礙設施改造,提供無障礙出行、行李託運、專用候乘等便民利民服務。全面推動交通一卡通建設,至“十四五”期末,實現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範圍覆蓋所有縣城,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率達到90%。重視城市慢行交通、靜態交通設施的規劃和配置。
繼續推進“司機之家”建設。按照高速公路每300公里左右建設一處“司機之家”,以及在具備條件的普通國省道、重要物流節點、貨運場站、重要物流園區等布設“司機之家”的原則,爭取“十四五”時期建成一批功能實用、經濟實惠、服務便捷的“司機之家”。
(二)強化更高效的貨運服務。
構建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貨運網路,初步形成“123快貨物流圈”,即國內1天送達、東協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加快推動多式聯運發展。鞏固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線路開行成效,充分利用國際聯運企業平台優勢和鐵路基礎設施條件,繼續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班輪資金補助政策,鞏固發展好北部灣港經焦柳鐵路、黔桂鐵路、南昆鐵路海鐵聯運鐵路運輸主幹線運營成果;積極參與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創建,以點帶面,切實提高廣西多式聯運發展水平;充分挖掘“一灣一江”的水運潛能,協同建設西江、北部灣航運交易所。鼓勵集疏港鐵路向堆場、碼頭前沿延伸,加快港區鐵路裝卸場站及配套設施建設,打通鐵路進港“最後一公里”。最佳化貨運組織方式,積極培育具有跨運輸方式貨運組織能力並承擔全程運輸責任的企業,開展多式聯運經營。
完善航空貨運布局。構建以南寧機場為中心、桂林機場為副中心,其他機場為節點的貨運航空網,航空貨運布局趨於完善。增開往京津冀地區的貨運航線,拓展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航空貨運市場。加強南寧、桂林、北海、柳州機場貨運設施改造,推進南寧機場國內國際新貨站、周邊省市異地貨站、南寧臨空經濟核心產業示範區大通關基地(一期)建設。進一步最佳化機場貨運流程,簡化環節,實現貨物快速通關。
積極推廣先進交通運輸裝備套用。大力推廣套用貨櫃、廂式半掛車等標準化運輸裝備,加快運載單元、快速轉運設備等升級改造,提高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轉換效率。加快廣西道路貨運車輛裝備升級改造,加快中置軸汽車列車等先進車型推廣套用,持續開展貨運車輛標準化專項行動,加快淘汰落後運能。創新政策措施,推廣使用標準化、廂式化、輕量化、清潔能源貨運車輛。
推動貨運集約發展。以鐵路貨運增運增收為抓手,鞏固並提升大宗物資“公轉鐵”運輸結構調整效果。推動金屬礦石、煤炭、油品、糧食等大宗物資散改集,重點推進煤炭、糧食等物資貨櫃化運輸,鼓勵小微貨運企業開展聯盟合作,鼓勵提供優質幹線運力服務的大車隊模式創新發展。“十四五”時期,實現大宗物資鐵路、水路貨物周轉量占比上升幅度達10%。加快建設冷鏈物流體系,實現從生產到消費的全覆蓋;大力發展鐵路冷藏運輸、冷藏貨櫃多式聯運,減少流通損耗,保障商品質量安全;鼓勵企業開展冷鏈共同配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等新模式。改善高鐵車站設施條件,布局高鐵快運基地,推動高鐵快運發展。
深入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鼓勵南寧、桂林等有條件的城市積極創建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進一步建設完善城市配送節點網路。加快制定綠色貨運配送車輛便利通行政策。加強配送車輛技術管理,鼓勵符合標準的新能源、清潔能源配送車輛推廣套用。支持城市貨運配送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推動幹線貨運與城市配送企業之間、同城配送企業之間建立多種形式的合作聯盟,開展跨區域貨運配送業務合作、同城共同配送組織協作,全面提升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制定交通物流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
促進寄遞服務高質量發展。在南寧、柳州、桂林、防城港等城市優先布局建設一批快遞物流集聚區或快遞物流園區,並逐步向崇左、貴港、河池等三級節點城市延伸。統籌城市和農村地區郵政普遍服務協調發展,推廣農村郵政綜合服務平台套用。實施“快遞進村”工程,推廣快郵合作、快快合作、快交合作、快商合作等多種模式,到2025年建成農村郵政快遞站點突破5000個,實現村村通快遞,充分發揮郵政快遞業服務農村電商主渠道作用。實施“快遞入廠”工程,引導郵政快遞企業與製造企業協同發展,推進一批與地方優勢產業聯動發展的典型示範項目建設並在全區推廣。實施“快遞出海”工程,引導郵政快遞企業在南寧設立面向東協的跨境寄遞總部,加大對南寧和憑祥國際郵件互換局、國際快件監管中心的政策扶持,推進東興等地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建設,發揮廣西通道優勢。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繼續實施快遞“上車、上船、上飛機”工程建設,鼓勵中歐、中國—東協等國際班列運輸郵件快遞,引導機場、車站、碼頭建設快件“綠色通道”,實現郵件快件多式聯運和高效集疏。
全面最佳化貨運市場發展環境。深化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繼續清理規範鐵路貨運收費,推動降低專用線共用收費水平。加強從業人員職業教育培訓,鼓勵道路貨運企業組織開展貨車司機繼續教育,支持地方為轉崗貨車司機提供再就業培訓。切實維護貨車司機權益,依法落實道路貨運企業與僱傭貨車司機簽訂勞動契約並繳納社會保險費。
|
爭取創建2個國家級“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十四五”期末,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AAAA級以上比例超70%。 爭取創建2個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城市。“十四五”期末,實現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建成區公共運輸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60%。 爭取建成一批“司機之家”。建成玉林服務區、欽州西服務區、高田服務區、會仙服務區、東山停車區、舊州服務區、容縣服務區、岑溪服務區、新地服務區、盤王服務區、大隆服務區、壇洛服務區、波寨服務區、融安服務區、靈川服務區、武鳴服務區等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司機之家”;建成S211/S305都安下坳經龍頭至拉烈公路、S507宜州三岔至流山公路、S210橫縣平馬至靈山沙坪公路、G242南寧七塘至伶俐公路、G359大塘至渠黎公路(大塘至那蒙段)、S210融水和睦至柳城公路等普通國省道服務區的“司機之家”;建設河池福達農產品冷鏈物流園、賀州信立物流園、河池市建鑫物流有限公司物流中轉場、賀州華壟物流園、河池市金城江區五圩工業區、賀州冶金循環經濟產業園倉儲物流中心、河池市鑫達物流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物流中轉場、賀州農產品物流園、桐木鎮物流園區、金秀汽車總站、二塘樟村物流園、東江工業園、河池·南丹有色金屬新材料千億園區等物流園區、貨運樞紐、客運樞紐的“司機之家”。 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範圍覆蓋所有縣城,移動支付率達到90%。 |
(三)推動國際運輸便利化。
增強國際運輸服務能力。做大做強國際海運業務,開行雲南、貴州、重慶、四川等西部省份至北部灣港的常態化班列,加強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與中歐班列、長江航運銜接,引導國內腹地貨源向北部灣港集聚,接入國際航運市場。推動國際貨櫃班列發展,以廣西邊境口岸為重點,加強貨物運輸組織,開行經憑祥口岸至東協國家的國際聯運班列,拓展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探索建立鐵路運送郵件快件機制。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將柳州鐵路港、南寧鐵路港等場站打造成為中歐班列廣西集結中心。發展至東協國家的跨境公路運輸和空陸聯運。加密廣西至東協國家的國際航線,發展桂林至東協、日韓等國家熱點旅遊城市的航線網路。進一步加強南寧機場與重要國際航空樞紐的聯通,依託南寧臨空經濟核心產業示範區,推動以南寧為起點開通面向東南亞國家的跨境直達貨運航線。
推進跨境運輸便利化。推進憑祥、東興等陸路邊境口岸運輸服務升級,提供國際貿易通關、國際班列集散換裝和公路過境運輸等服務。加強與東協、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在國際道路運輸、國際鐵路聯運、國際班輪航線、國際航空航線等方面的對接,推進各種跨境運輸標準與規範協調發展,加強與國際運輸規則銜接,推動跨境直達貨物運輸。協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推進《國際公路運輸公約》實施。
深化交通運輸國際合作。加強與東協各國雙(多)邊交通運輸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港口城市合作網路、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及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平台,加強同各類國際交通組織的多領域合作,提升行業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開展中越兩國政府汽車運輸協定修訂工作。支持有實力的交通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際運輸市場合作,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和網點,提高境外經營能力。加強國際物流基地、分撥集散中心、海外倉等建設,加強回程貨源組織,發展國際物流業務。
|
多式聯運示範工程。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載體,積極參與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創建,構建廣西多式聯運發展長效機制。至“十四五”期末,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示範效應顯著,實現綜合運輸成本降低約20%,物流業整體收益年均增長超過10%。 貨運集約發展。“十四五”時期,實現大宗物資鐵路、水路貨物周轉量占比上升幅度達10%。 打造銜接高效的郵政服務網路。加快建設京東南寧電子商務產業園及運營結算中心、南寧順豐創新產業基地、柳州順豐創新產業園、南寧郵件處理中心、蘇寧廣西智慧電商產業園、蘇寧易購廣西桂北智慧電商產業園、中通快遞東協跨境(南寧)智慧物流產業園、韻達快遞廣西總部基地、中通快遞廣西區域總部(南寧)智慧型快遞電商產業園。 |
五、提升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加速科技創新與智慧交通發展。
加強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提升綜合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運營、養護等全要素、全周期數位化水平,建設基礎設施建管養生命全周期套用示範。推動公路、水路等感知網路與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建成公路、水路智慧監測體系。在公路重點路段及高等級航道實現全天候、多要素的狀態感知。推進貨櫃自動化碼頭、堆場庫場智慧型化建設改造。加快機場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各項設施全面物聯,打造數據共享、協同高效、智慧型運行的智慧機場。推進與人工智慧、無人值守、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發展相適應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智慧高速車路協同相關研究。初步構建載運工具、交通基礎設施、通行環境互聯的交通控制網基礎雲平台。完善廣西綜合交通運輸雲建設,開展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套用及關鍵技術研究。
提高智慧型出行服務水平。建立和完善廣西出行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推行出行信息服務“一站式”查詢。推廣套用客運電子客票,鼓勵發展綜合客運一體化銜接的全程電子化服務模式,推動售取票、檢票、安檢、換乘、停車等客運服務“一碼通行”。加強ETC推廣發行和管理,提高高速公路收費站移動支付比例,至“十四五”期末,高速公路收費站移動支付覆蓋率達到100%,三級以上公路客運站聯網售票接入率達到80%。
提升貨流信息化服務水平。推進貨運“一單制”多式聯運信息平台建設,實現口岸查驗監管部門相關係統與各地電子口岸平台對接。推廣使用貨運“電子運單”,加快推進治超站點和廣西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供應鏈協同平台,實現港口關鍵流程節點可視、可控、可追溯,最佳化提升港口業務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
強化交通科技創新套用。加大科技創新轉化力度,加強交通運輸先進裝備、設備研發,強化人工智慧、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建設智慧型鐵路、智慧公路、智慧服務區、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機場等“新基建”工程。推廣自動駕駛、智慧型航運、無人機、建築信息模型(BIM)等新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的研究與套用,實施一批科技示範工程。在重點橋樑、隧道、樞紐等工程領域實現遠程監測和安全預警。
促進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發展。依託廣西電子政務外網、壯美廣西·政務雲、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台、自治區公共數據開放平台,推進綜合交通行業平台建設。運用大數據加強行業監管與服務,完善交通運輸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實現交通運輸大數據的高效採集、有效整合和充分運用。穩步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公共信息資源開放,鼓勵各類主體依託開放數據開展融合創新;不斷完善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安全保障措施,確保關鍵節點數據安全。重點港口、碼頭、船閘動態監測覆蓋率達到100%;國省道重點路段動態監測覆蓋率達到100%。
|
交通“新基建”。實施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智慧航道、欽州港自動化貨櫃碼頭智慧港口、南寧國際空港綜合交通智慧樞紐、南寧過境高速公路智慧公路、西部陸海走廊(貴陽至南寧)長大隧道群智慧公路、廣西欽州至北海高速公路(改擴建)智慧公路等工程。 交通科技創新研究。開展沙井至吳圩高速公路數字孿生系統系列關鍵技術、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及湘桂運河建設關鍵技術、軌道交通信號智慧型運維關鍵技術、600米跨徑勁性骨架混凝土拱橋建設技術研究,推進廣西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云計算中心、自動化貨櫃碼頭建設。 |
(二)推進綠色集約循環發展。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嚴守“三條控制線”,實施生態修復、土地復墾、綠化美化等專項整治,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項目可行性研究、設計、建設、運營、養護全過程。提升基礎設施環保水平,創建綠色公路、綠色港口,打造西江生態航道等綠色交通基礎設施示範工程。加快完善廣西綠色交通地方標準體系,增強綠色交通監管能力。
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交通線路、樞紐等設施布局,節約集約利用通道線位、岸線、土地、空域、水域等資源,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科學選線選址。深入開展交通基礎設施施工標準化建設,大力推廣套用節能型建築養護裝備、材料及施工工藝。提高廢舊材料再利用的比例,大力開展路面材料、施工廢料等資源的再生和綜合利用。深化港口一體化發展,推進航道、錨地及引航等資源共享利用。加緊制定實施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鼓勵企業參與林業碳匯項目、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等,通過碳交易等方式達到碳中和。
推進運輸組織集約化高效化。最佳化運輸組織結構,協調推進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客貨運系統有機銜接和差異化發展,持續推進大宗貨物中長距離“公轉鐵、公轉水”。鼓勵運輸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強貨源組織和運力調配,降低車船空駛率,提高運輸效率。加快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提高大中城市綠色出行比例。
加強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加快淘汰老舊運輸車船和港作機械,加大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備推廣套用。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污染物控制標準及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管控要求,推進港口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以及船舶廢棄物接收處理設施建設和聯合監管。推動柴油貨車尾氣排放深度治理,全面實施汽車排放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推廣靠港船舶100%使用岸電,推進全區機場設施“油改電”建設和改造。
|
交通運輸碳達峰行動。推進運輸結構調整,鐵路、水路貨運周轉量比例上升至56%以上。大中城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以上。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車船,公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90%以上。探索開展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試點工作。 綠色交通示範創建。繼續打造一批綠色鐵路、綠色公路、綠色港口、綠色航道、綠色機場等綠色交通示範工程,積極爭創綠色出行、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城市。 |
(三)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提升設備設施本質安全水平。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投入,加快推進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實施、危橋加固改造、航道整治、老舊碼頭渡口改造升級,完善配套安全設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完成率達到100%,公路四、五類危橋加固改造率達到100%。開展公路、鐵路、水路基礎設施自然災害普查,推進基礎設施自然災害損毀治理。大力實施高速公路全路網視頻監控設備安裝工程,全面提高重點路段監控水平,高速公路重點路段實現視頻監控覆蓋率達到90%以上。加強鐵路沿線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推動落實平交道口和“公跨鐵”橋樑整治。進一步建立健全品質工程創建機制,建立交通裝備、工程第三方認證制度。加強各運輸方式的重點基礎設施及車船等重點設備安全運行監測和預警系統建設,逐步完成老舊營運車船改造升級工作,推動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加強營運船舶技術管理,持續推進小微企業船型改造升級。
完善交通運輸安全生產體系。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治理,依託第三方機構等社會化資源開展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安全評估等技術服務,推動相關工作標準化、規範化發展進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信用體系,推進企業安全生產信用建設,將安全生產信用評定結果作為行業差異化管理的重要依據,建立完善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信息庫。強化科技興安工程引領,制定引導政策,引導企業積極主動採用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的新工藝、新產品、新技術,實現安全生產風險管理能力、事故隱患處理水平和本質安全度的全面提升。建設一批套用性強、實際使用效果好的先進安全技術示範工程。推進安全應急信息化建設,加強公路水路行業安全生產信息化理論和政策研究,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安全生產規律性分析,提高安全生產決策科學化水平。加大行業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大力實施從業人員安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現行業高危領域投保全覆蓋,加強保險聯動,完善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
(四)強化交通運輸開放融合。
推動交通與旅遊融合發展。完善通景區公路沿線觀景台、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和公路服務區等設施,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向複合型服務場所轉型升級,實施“廁所革命”提質工程、集散中心升級工程,每個設區市至少設立1個二級以上城市旅遊集散中心。拓展廣西邊海、長徵文化等國家旅遊風景道品牌,完善百色、崇左、防城港、欽州、北海等地邊關風情旅遊線路、中越黃金跨國旅遊線路等交通基礎設施。打造一批與民俗文化、特色小鎮等組合開發的農村公路,推動農村公路由“交通線”向“風景線”轉變。配合推動旅遊專列、旅遊航道、低空飛行旅遊等發展,培育共享汽車、水上巴士、郵輪、城市觀光車等旅遊新業態,豐富沿海內河遊輪旅遊產品,提升北海市內游、桂林灕江游品質。實施旅遊交通暢達工程,加快推進AAAA級旅遊景區及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通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AAA級旅遊景區及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通旅遊交通路,提升自治區AAAA級以上鄉村旅遊區(農家樂)自駕游便捷性。
加快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支持廣西北部灣港臨港產業發展,吸引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規模化物流需求且輻射半徑深達內陸與海外的高科技產業集聚。加強幹線公路網與自治區級貨運樞紐(物流園區)的銜接。推進電商快遞與新零售服務融合發展,全面適應快速分撥、精準遞送等商貿流通新要求。
鼓勵交通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在南寧、柳州、梧州、玉林等製造業聚集化程度較高地區,鼓勵發展符合生產製造企業運輸個性化需求的交通運輸模式。支持物流寄遞企業為生產製造企業定製供應鏈全程運輸管理、一體化服務等綜合解決方案,支持物流企業開發面向生產製造企業的物流大數據、雲計算產品,提高數據服務能力,協助生產製造企業及時了解運輸市場動態。
推進軍民融合深入發展。推動軍地資源最佳化配置、合理共享,提高國防交通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能力,促進交通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加快沿邊公路體系提級改造,推進沿邊鐵路建設,有序推進支線機場建設,積極推動通用航空發展,加大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貫徹國防要求力度,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軍事需求的支撐保障能力。重點加強國防交通專業保障隊伍建設和國防交通物資儲備,採取軍建民用、民建軍用、軍民合建共用、軍地共建共享等方式,統籌軍地倉儲、物資等應急應戰資源。
六、構築現代化行業治理體系
(一)完善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體系。
深入最佳化營商環境。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下放行政審批許可權,繼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推行“承諾審批”,推進“跨省通辦”,進一步落實“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深入開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設智慧型審批系統,“十四五”期末,全區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制發的各類證明材料100%實現電子化,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100%實現“一網通辦”和“不見面”辦事。創新監管方式,推進交通運輸新業態包容審慎監管,完善事中事後監管長效工作機制。
健全養護管理體制。加強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管養力度,加強高速公路養護指導,確保技術狀況指數不低於90,好路率達98%;加快推動普通公路養護市場化進程,積極多渠道籌措普通國省道養護資金,加大行業管護工作力度,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普通國省道養護。加強普通國省道日常養護,科學實施養護工程,強化大中修養護管理,“十四五”期末,普通國省道優良路率達到80%以上。加強農村公路養護指導,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西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20〕25號)要求,協調落實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十四五”期末,列養率達到100%,中等路率超過80%。
完善行業管理體制機制。深化廣西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完善跨部門、跨區域綜合交通運輸協調機制,深化“大部制”改革,進一步理順交通運輸管理職能,加快形成完善的“大交通”管理格局。深化交通運輸領域“放管服”改革,切實轉變“重審批、輕監管”觀念,全面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息化監管為支撐、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體系。深化“網際網路+監管”,不斷完善檢查事項目錄清單以及事中事後監管舉措、程式、標準等內容。完成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提升執法隊伍素質和能力,推進執法行為規範化工程,構建形成“四基四化”建設制度體系。最佳化人才隊伍結構,推進科技創新團隊、行業新型智庫建設,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管理、激勵機制。
深入推進投融資改革創新。積極落實廣西交通運輸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研究建立交通運輸領域債務重大風險防範機制,加強交通建設資金的使用和監管。發揮國有交通投資企業在廣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運營中的主力軍作用,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研究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資交通運輸項目的方式和機制,採用戰略合作、設計施工總承包(EPC)等多種模式吸引股權投資者。推動完善和落實以縣級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農村交通發展資金籌措機制。
(二)完善交通運輸現代市場體系。
深化交通運輸行業改革。建立公平開放、統一透明的交通運輸市場,完善交通運輸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分類建立負面清單。加快廣西重點交通運輸企業改革,推動廣西合資鐵路資產重組改革。按市場化原則全面放開公路、水運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養護等業務。
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繼續清理規範交通運輸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深入推進廣西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工作。推動降低廣西海鐵聯運班列運價,加大港口作業費用優惠力度,保持具有競爭優勢的港口收費優惠政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消除政策壁壘,進一步吸納和引導優質的民營企業參與廣西交通運輸建設發展工作。
健全法規條例標準規範。加快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地方立法步伐,推動儘快出台《廣西壯族自治區高速公路條例》,推動修訂《廣西壯族自治區航道管理條例》,推動制定《廣西壯族自治區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條例》。加快完善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標準體系,健全廣西交通運輸工程、運輸服務等標準,加快高端設施設備領域和新技術新業態領域、綠色交通和安全應急等重點領域,以及多式聯運等綜合運輸領域的標準制定,強化標準監督實施,以高標準推動高質量發展。紮實做好“八五”普法工作,提高交通運輸領域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推進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建設政策體系框架,推進信用信息全領域覆蓋、規範化歸集、系統化共享、規模化套用。加強事前信用監管,運用告知承諾、容缺受理等方式最佳化行政許可,開展準入前誠信教育。加強事中信用監管,在更大範圍實施信用評價,開展分級分類監管並及時公開。加強事後信用監管,聚焦建設、運輸等領域,建立行業聯合獎懲名單目錄,同步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加強誠信文化宣傳,引導行業協會、社會信用服務機構參與信用建設。
完善現代化交通運輸產業體系。健全交通運輸設施建設維護、裝備製造、運輸服務上下游協同發展機制,提升全產業鏈保障能力。完善交通運輸與製造、旅遊、金融、商貿、物流等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的聯動機制,培育壯大交通運輸經濟產業集群。建立健全臨港、臨空、通道、樞紐經濟發展機制,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三)完善應急運輸保障體系。
完善應急運輸管理體制機制。強化應急運輸集中統一高效管理,實行集中管理、統一調度。完善廣西綜合交通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法規制度和預案體系。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協同配合的應急救援機制以及自治區、市、縣三級交通應急管理體系。
強化應急運輸裝備設施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廣西鐵路、公路、水路、航空、郵政快遞、倉儲配送的比較優勢,促進有效銜接、互為補充,形成組合優勢,構建立體、綜合、現代的應急運輸網路。充分利用物流樞紐場站資源,加快應急物資中轉、轉運及分撥、配送。完善廣西應急物流通道使用機制,提高應急通行保障能力。統籌綜合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及應急資源布局,開展應急監測,加強綜合交通運輸安全應急裝備物資儲備基地建設,提高處理重特大交通運輸突發事件的能力。做好與氣象部門的聯動對接,加強對氣象災害信息的收集,在重要通道、樞紐、航運區域建設氣象監測預警系統,提高交通基礎設施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加快綜合交通運輸應急救援網路建設。提升廣西應急運輸裝備現代化水平,善於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超級計算機等先進技術,加快運用無人機、直升機、智慧型配送機器人等先進裝備,為應急運輸裝備賦能。在分步推動現有高速公路服務區小型消防站建設工作的同時,推動新建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小型消防站。加快構建基於政府、軍隊、社會、企業等多領域融合的應急物資大數據平台,實現多部門信息共享、多源數據融合處理、應急協同指揮。
第五章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圍繞“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與自治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廣西區域生態空間“三線一單”管控等規划進一步銜接,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全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服務、交通管理的各領域和全過程,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促進交通運輸發展與自然和諧共生,發揮交通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一、環境影響分析
規劃涉及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等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實施對環境影響主要體現在資源占用、生態影響和污染物排放三個方面。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消耗一定的土地和水資源,並可能對局部地區資源承載力產生影響。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污水、噪聲、固體廢物等污染物,如未得到妥善處理,會對周邊大氣、水等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
“十四五”期間,預計新增交通建設用地8.86萬公頃,涉及部分耕地,但通過採取耕地占補平衡等有效措施,規劃實施對土地資源占用影響得到控制。同時,需注重落實綠色發展,通過建設綠色生態基礎設施、推廣節能環保運輸裝備、發展集約高效運輸組織,規劃實施後能耗和碳排放強度指標將明顯下降。預計2025年與2020年相比,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下降6%,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CO2排放量下降6%。通過嚴格落實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節能環保和風險防控能力,規劃實施產生的不利環境影響總體可控。
二、預防和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措施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交通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堅持科學布局,嚴格執行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合理設計項目線位走向和場站選址,嚴守“三條控制線”,按照“保護優先、避讓為主”原則,避讓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各類自然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濕地、紅樹林等生態環境敏感區,如無法避讓時應依法依規辦理有關手續。嚴防突破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資源利用上限,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恢復工作。
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堅持源頭控制,做到土地復墾與交通項目建設統一規劃。最佳化各類交通建設項目用地布局,做好臨時用地復墾工作,引導各類交通建設項目科學選址選線和合理設計,主動避讓耕地,特別是水田等優質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已通過項目用地預審的建設項目,不得隨意調整線位。優先利用存量用地,高效實施土地綜合開發利用。線性交通項目建設儘量共用交通廊道。沿海港口等交通項目應根據國家濱海濕地保護和圍填海管控政策,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圍填海,儘量避免占用自然岸線,推進航道、錨地及引航等資源共享利用,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
強化能源節約與清潔利用。採取綜合節能與效能管理措施,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和技術裝備現代化水平。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後的生產裝備,積極推廣“油改電”、“油改氣”、節能照明等低碳技術套用,提高電能、LNG等清潔能源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行業中的使用比重。發展先進適用的節能減排技術,加強新型智慧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的研發和套用。
做好污染物排放控制。線性交通工程應採用綜合措施有效防治沿線噪聲和振動,嚴格控制氣體和固體污染物排放。水運工程應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批覆的要求建立並完善環境風險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機制,建立環境風險應急體系,配備環境風險應急物資儲備,切實防止水上溢油等環境風險。落實船舶排放控制區政策,推進港口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以及船舶廢棄物接收處理設施建設。推動柴油貨車尾氣排放深度治理,全面實施汽車尾氣排放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實施
按照“政府統籌、多方共建”的原則,加強自治區層面統籌指導,明確各方職責,強化責任落實,集中力量,協同推進。各設區市和自治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合作,建立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結合規劃目標任務、主要工作內容等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及責任部門,將工作推進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形成合力推進規劃實施。加強規劃實施中動態監測分析,適時組織中期評估,及時對規劃目標、重點任務進行調整。
二、加強政策協同
充分利用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交通強國建設等戰略的有利形勢,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與國家政策、規劃相銜接,力爭將一批符合國家重大戰略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和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專項規劃、項目庫以及有關專項工作方案,全力爭取國家在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發展規劃、政策措施、資金補助等方面給予廣西更多的支持。
做好綜合交通運輸規劃與國土空間、生態環境等規劃的協調銜接,紮實推進綜合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促進交通運輸與自然資源、產業、城鎮、投資、環境保護等政策協同,保障綜合交通運輸目標任務完成。強化政策創新,探索用地保障、土地收益補償等支持政策,按規定落實稅費優惠政策,推動交通運輸行業轉型、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優先支持公益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要素保障。
三、加強資金保障
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籌資、規範高效”的交通投融資體制機制。積極爭取中央補助資金傾斜支持,加大自治區本級和市縣財政資金、政府債券資金投入,落實各級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規範完善PPP模式,建立健全財政補貼政策,創新運轉模式,挖掘項目商業價值,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沿線及周邊資源、產業、園區等綜合開發。將耕地開墾費、補充耕地指標交易費用等耕地占補平衡費用足額納入各類建設項目概算。積極利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撬動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為重點項目提供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等金融服務,努力打造多元開放交通投融資體系。嚴禁通過各種方式變相違規舉債融資,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
四、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政府職能轉變,轉變管理理念,繼續推進行政許可事項精簡下放,最佳化審批服務。理順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中的事權、財權,提高管理效能、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強化責任意識,健全監管規則,營造交通運輸領域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完善“網際網路+監管”,推動信用評價共享,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領域信息化監管水平。
建立健全綜合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機制。完善海鐵聯運發展扶持政策。深化普通國省道建管養市場化改革,完善政府購買交通運輸服務機制。深化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有序推進養護市場化進程。推進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統籌規劃、統一設計、同步建設。繼續推進綜合交通項目前期代辦制實施,做好項目建設儲備工作。
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深入開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交通運輸營商環境。推進交通運輸數字政府建設,建立健全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