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壯瑤醫藥事業產業發展,出台了《自治區黨委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壯瑤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桂發〔2020〕9號)等政策檔案,統籌中醫藥壯瑤醫藥醫療、保健、人才、科研、產業、文化、國際合作協調發展,推動全區中醫藥壯瑤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顯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成立中醫藥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中醫藥救治專家組,形成中西醫臨床協同救治機制和廣西特色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醫藥參與率97.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6個百分點。
醫療服務水平穩步提升。中醫壯瑤醫醫療資源總量穩步上升,全區已建設縣級以上公辦中醫醫療機構104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1076個,95%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全區中醫類醫院總診療人次2455.88萬人次,占醫院總診療人次19.99%;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達到37809張。中醫類醫院出院人數占醫院出院人數比例、中醫總診療人次占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比例和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數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壯醫經筋針刺、瑤藥熱熨治療等17項民族醫技法納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項目範圍。建成三級甲等民族醫醫院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和二級甲等瑤醫醫院金秀瑤族自治縣瑤醫醫院。深化醫改中醫藥工作,柳州創新實施醫療聯合體“三江模式”得到國家中醫藥局的肯定和推廣。
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完成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廣西普查,初步查清廣西擁有藥用資源7506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建成1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3個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中藥材質量監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通過國家藥監局認定。新增中醫藥領域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2個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廣西臨床醫學研究中心、4個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廣西科技計畫項目立項約500項,獲得廣西科學技術獎25項。
人才培養取得新成效。擁有國醫大師2名、全國名中醫2名、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53名、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專家48名、廣西名老中醫196名。培養一批青年岐黃學者、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和全國中醫藥骨幹人才。建成各層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137個、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2個。建成13個國家級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及10個自治區級中醫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全區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2.18萬人。開展中醫名醫名家走基層行動,培訓鄉鎮及以下中醫技術人員1.55萬人次。
健康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中藥材種植面積約700萬畝,規模以上中藥生產企業110多家。遴選“桂十味”道地藥材和31種區域特色藥材。遴選建設25箇中藥材示範基地、16箇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10箇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範基地和8個“定製藥園”,推動中醫藥和養生保健、健康旅遊、養老產業等有機結合。南寧市、廣西藥用植物園、廣西信和信桂林國際智慧產業園成功入選首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基地、項目)創建單位。
文化推廣成果顯著。積極搭建中醫藥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以東協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為主、覆蓋4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中醫藥領域對外開放合作新格局。利用中醫中藥中國行等活動,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宣傳和中醫藥文化推廣。舉辦中國—東協傳統醫藥論壇、中國—東協傳統醫藥健康旅遊國際論壇等重大活動。與寮國聯合開展藥用植物資源普查,編寫出版《寮國草藥典》;聯合東協7國編撰出版《中國—東協傳統藥物志》;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共建中國—馬來西亞中醫藥中心。
(二)面臨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先後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規和政策檔案,召開全國中醫藥大會,為新時代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指明了方向。中醫藥在維護人類健康、參與全球衛生治理、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全面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國內外的關注度和認可度顯著提升,中醫藥事業迎來了振興發展的最佳戰略機遇期。“十四五”時期,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快轉變,中西醫並重和多學科協同發展的優勢明顯。
廣西深入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等一批國家級重大開放平台推進建設,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民眾對高水平、高質量、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長,為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振興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同時,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仍然面臨各種挑戰。各市、縣(市、區)相關行政管理機構不健全;中醫藥壯瑤醫藥融入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機制尚不健全;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能力發展不均衡,高層次人才短缺;產學研聯合攻關及成果轉化能力亟待加強;中醫藥壯瑤醫藥產業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品種。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中西醫並重,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不斷釋放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的潛力和活力,加快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標準化、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構建廣西特色的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體系、創新體系和產業體系,全面推進健康廣西建設,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提供高質量的中醫藥壯瑤醫藥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傳承精華、創新發展。堅持中醫藥壯瑤醫藥特色理論、原創思維和技術方法,傳承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精華,與時俱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事業產業創新發展。
堅持發揮優勢、特色發展。發揮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挖掘中醫藥壯瑤醫藥特色,高質量發展中醫藥壯瑤醫藥特色服務和特色產業。
堅持問題導向、改革發展。堅持以解決中醫藥壯瑤醫藥事業產業存在問題為導向,結合目標導向深化改革,強優勢、補短板,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高質量發展。
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城鄉均衡發展,堅持中醫藥壯瑤醫藥醫療、保健、人才、科研、產業、文化、國際合作協調發展。
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發展。按照“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國內外各種資源,發展壯大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事業產業。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中醫藥民族醫藥強區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中醫藥創新發展能力大幅提升,中醫藥壯瑤醫藥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中醫藥壯瑤醫藥對推進健康廣西建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貢獻度進一步提升。
——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統籌優質中醫壯瑤醫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實現設區市三級中醫類醫院、縣辦中醫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加強中醫藥壯瑤醫藥古典醫籍精華的挖掘和梳理,推進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
——高素質人才隊伍持續壯大。深化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最佳化人才培養模式。建成一批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臨床教學基地以及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實施中醫藥壯瑤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打造支撐中醫藥壯瑤醫藥事業產業發展的各類人才隊伍。
——中醫藥產業穩步發展。培育壯大一批中醫藥企業,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建成一批中藥材示範基地、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範基地和“定製藥園”,提升中醫藥在健康產業中的貢獻度。
——文化傳播能力顯著提高。打造“十個一批”文化品牌建設,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穩步提升,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使中醫藥成為民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開創文化傳播新局面。
——國際交流合作持續深化。豐富中國—東協傳統醫藥論壇、中國—東協傳統醫藥健康旅遊國際論壇等重大活動的舉辦形式,建成一批對外交流合作示範基地,創建一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中醫藥服務貿易進一步發展。
展望2035年,基本實現中醫藥壯瑤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建成優質高效的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體系,中醫藥壯瑤醫藥為全面推進健康廣西建設、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作出更大的貢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級及以上公立中醫類醫院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比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村衛生室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標註“*”指標為廣西特色指標。
三、提升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能力
(一)做大做強中醫壯瑤醫醫療機構。
依託龍頭中醫壯瑤醫醫療機構,爭創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全面實行體現中醫藥壯瑤醫藥特點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一批具有中醫特色重點醫院,提升市級中醫類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支持中醫類醫院牽頭組建醫療聯合體。支持建設廣西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提升中醫救治能力。
(二)完善基層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網路。
推進縣級中醫類醫院提檔升級,提升縣級中醫類醫院處理區域內常見病、多發病等能力。所有縣均建有中醫類醫院,力爭市、縣新增三級中醫類醫院5個以上。每個縣級中醫類醫院建成2箇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和1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能提供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中醫診所實施備案制管理。支持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發展。
(三)提升中醫藥壯瑤醫藥特色健康服務能力。
加強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建設,做優做強中醫壯瑤醫特色優勢專科專病。繼續推進自治區級中醫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建設,加強住院病案首頁質量控制。遴選一批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方案、適宜技術。建設自治區、市、縣三級中醫治未病示範中心。遴選推廣一批重點人群、慢性病患者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脊柱側彎、肥胖等中醫適宜技術防治試點。提升中醫藥壯瑤醫藥特色康復服務,推動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中醫類醫院加強老年病科建設,促進中醫藥、中華傳統體育與現代康復技術融合。
(四)提升中醫藥公共衛生應急能力。
將中醫類醫院納入應急管理與救治體系統籌建設,建立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公共衛生應急救治制度,推動中醫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高效協同。推動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和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打造高水平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加強醫務人員中醫藥壯瑤醫藥應急醫療技術培訓,探索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中建立中醫藥部門和專家隊伍。進一步加強廣西醫藥儲備中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儲備,保障重大災情、疫情及突發事件的用藥需求。
(五)大力發展智慧醫療。
圍繞“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一雲承載、一網通達、一池共享、一事通辦、一體安全)政務數據治理新模式要求,建設智慧中醫類醫院和網際網路中醫類醫院。最佳化中醫館健康信息平台;建設電子病歷、智慧服務和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信息系統;探索和推廣“中醫藥+智慧藥房”建設,實現電子處方、中藥煎煮、送藥上門、用藥諮詢等一站式藥事服務。
(六)提升中西醫結合協作能力。
開展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專科醫院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試點工作,打造中西醫結合團隊,開展中西醫聯合診療,逐步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系。將中西醫結合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績效考核。鼓勵科室、醫院、醫療共同體、醫療聯合體及醫療集團內開展中西醫協作。加強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類臨床科室建設。對醫院臨床醫師開展中醫藥專業知識輪訓,使其具備本專業領域的常規中醫診療能力。
|
1.推進中醫壯瑤醫醫院建設。力爭建設1箇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7個市級中醫特色重點醫院。支持廣西國際壯醫醫院二期工程(南地塊)、廣西骨傷醫院經開區醫院、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鳳嶺南醫院、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院等項目建設。加強百色、崇左市三級中醫類醫院建設。推進資源、蒼梧、東興、上思、大化、樂業6個縣(市)中醫類醫院建設。推進金秀瑤族自治縣瑤醫醫院提檔升級。 2.基層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遴選支持40個縣級中醫類醫院牽頭的縣域醫療共同體開展綜合能力提升建設。依託二級及以上縣級中醫類醫院,建設50箇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力爭市、縣新增三級中醫類醫院5個以上。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定中醫館。1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成“旗艦”中醫館。鼓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市(縣)。 3.推進中醫壯瑤醫特色優勢專科(專病)建設。以骨傷、肛腸、兒科、皮膚科、婦科、針灸、推拿以及腦病、腎病、周圍血管病、康復(醫學)科、治未病科、壯瑤醫科等為重點,遴選建設60個自治區級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培育100個市級中醫特色優勢專科。開展16個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11箇中醫外治法示範基地建設。針對重點人群、慢性病患者遴選20種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建設11個自治區中醫特色康復服務示範醫院。鼓勵創建國家級中醫康復中心。100%的三級中醫類醫院設定康復(醫學)科。 4.中醫藥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設1個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1個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支持三級中醫類醫院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醫學科及符合生物安全二級以上標準的臨床實驗室等建設,支持二級中醫類醫院加強感染性疾病科、急診科、呼吸科等建設,開展疫病防治、院感防控及急診急救知識培訓。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類醫院納入院前急救體系。 5.建設“網際網路+中醫藥”信息平台。依託實體醫院建設20個智慧中醫類醫院,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支持縣級中醫類醫院建立以中醫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平台。 6.提升中西醫協同救治能力。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建設,形成並推廣10箇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三級和二級婦幼保健院開展中醫藥專科服務的比例達到90%和70%。 |
四、建設高素質中醫藥壯瑤醫藥人才隊伍
(一)加強中醫藥壯瑤醫藥院校教育。
深化醫教協同,強化醫院教學和人才培養職能。推進中醫藥課程教材體系改革,完善中醫藥學科體系,強化中醫基礎類、經典類、疫病防治類學科建設。改革中西醫結合教育,探索“西學中”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一批中西醫結合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持續推進自治區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局共建廣西中醫藥大學。鼓勵醫學院校增設中醫藥相關專業。
(二)深入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
加強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及師資隊伍建設,強化過程管理和培訓考核,培養中醫理論功底紮實、中醫臨床技能突出的合格中醫住院醫師。探索建立自治區中醫藥繼續教育體系,健全和完善中醫藥壯瑤醫藥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強化中醫藥壯瑤醫藥繼續教育學習結果套用。
(三)完善中醫藥壯瑤醫藥師承教育體系。
推進師承教育常態化和制度化,建立適應多層次中醫藥壯瑤醫藥人才培養需求的師承教育指導老師隊伍。鼓勵名中醫藥專家和長期服務基層的中醫藥專家通過師承模式培養多層次的中醫藥壯瑤醫藥繼承人才。
(四)加強中醫藥壯瑤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中醫藥壯瑤醫藥特色人才培養計畫,支持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後備人才團隊建設,持續加強桂派中醫大師、廣西名中醫和青年岐黃學者等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構建領軍人才、優秀人才、骨幹人才有機銜接的中醫藥壯瑤醫藥人才梯隊。加強中醫藥壯瑤醫藥基層人才培養。培養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產業技能人才,建立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實訓基地。
|
1.實施廣西名中醫培養工程。培養10名桂派中醫大師。遴選60名廣西名中醫。建設100個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廣西名中醫、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及中醫藥學術流派工作室,培養不少於1000名繼承人。實施“名中醫八桂行”項目,支持建設30—50個名中醫工作站。每年遴選40個名中醫團隊定期到縣級醫療機構開展幫扶活動。 2.實施廣西岐黃人才培養工程。選拔培養10名中醫藥臨床技術或科研有突出成績的廣西岐黃學者、30名廣西青年岐黃學者、100名廣西中醫藥優秀人才、2000名廣西中醫藥骨幹人才。建設6—8個支撐廣西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岐黃人才培養的中醫藥傳承創新人才培養平台。 3.實施廣西薪火人才培養工程。招收1100名(本科、高職)中醫類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加強13個國家級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10個自治區級中醫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能力建設。對4000名中醫住院醫師開展規範化培訓,對800名中醫全科醫師開展轉崗培訓。 |
五、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科技創新發展
(一)構建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科技創新平台。
完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中醫藥壯瑤醫藥科技創新平台和協同創新網路。加強中醫藥領域自治區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循證醫學評價中心等研究平台建設,建設國家級創新平台。繼續支持原有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強化中醫藥防治突發疾病應急平台研究能力建設。
(二)開展中醫藥壯瑤醫藥科學研究。
支持開展中醫藥壯瑤醫藥基礎理論、臨床評價、循證評價和療效機制等研究。圍繞“桂十味”道地藥材及31種區域特色藥材,開展中藥種質資源保護、種植養殖、產品開發等研究。加強對基於古代經典名方、驗方、秘方中藥新藥的研發,鼓勵研發醫療機構製劑、開展特色臨方炮製。積極探索建立中藥真實世界研究證據體系。推進智慧化中醫藥產品研發,鼓勵研發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康復醫療服務信息系統和智慧型康復器械產品。
(三)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健全賦予中醫藥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的管理制度,建立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權益保障機制。支持企業、醫療衛生機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協同創新,建設一批中醫藥壯瑤醫藥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鼓勵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專業化技術轉移轉化機構。支持公立醫院牽頭或參與聯合建立研發機構、科研成果轉移轉化中心。
|
1.中醫藥壯瑤醫藥科研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廣西藥用植物園、廣西中醫藥研究院、廣西中醫骨傷科研究所、廣西民族醫藥研究院建設創新平台。力爭建設1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力爭建設1箇中西醫結合或壯醫藥臨床研究中心。培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爭創一批國家中醫藥局重點研究室。推動建設廣西—東協傳統藥物研發中心。 2.中藥壯瑤藥品質提升支撐技術研發。以“桂十味”道地藥材及31種區域特色藥材、藥食同源藥材為研究重點,開展藥材全產業鏈過程研究,開展廣西壯瑤藥材國家標準和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研究,開展來源於廣西特色藥材的保健品、食品、食品添加劑、飼料產品、日化品、中獸藥等開發研究。 3.中藥壯瑤藥創新藥研發及特色中成藥二次開發。重點開展來源於名醫名家、醫療機構製劑的新藥研發,古代經典名方、醫院中藥協定方的中藥複方製劑研發,開展質量標準提升、新工藝、新劑型、新給藥途徑、新適應症等關鍵技術研究。 4.中醫藥壯瑤醫藥防治重大疾病技術研究及套用。重點圍繞廣西常見病多發病,開展惡性腫瘤、婦兒疾病、心腦血管、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統等疾病防治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
六、協調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中藥壯瑤藥資源保護。
加強廣西道地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建立和完善藥用動植物保護(小)區、藥用動植物種質資源庫(圃)和藥用野生動植物保護名錄。建立中藥材動態監測體系,實現對重點發展藥材品種的價格、質量與資源量的動態監測、評估及預警。推進藥用植物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試點實施。
(二)推進中藥材良種繁育與生產基地建設。
制定發布廣西道地藥材目錄。支持建設藥用植物分子育種平台。推動制定種子種苗標準,建設中藥材優良種子種苗專業化繁育基地。建設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定製藥園”。重點打造“桂十味”品牌,加強道地藥材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努力打造“一縣一品”道地藥材種植基地發展模式。
(三)推進中藥壯瑤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瞄準國內領軍企業,加大重資產招商力度,引進國內醫藥龍頭企業以及行業上下游配套龍頭企業,加快中醫藥壯瑤醫藥行業戰略性重組,加快實現廣西中醫藥產業規模提升。壯大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生產規模。鼓勵圍繞中醫養生保健、診療與康復,研製生產便於操作、適於家庭的健康檢測、監測產品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復等器械產品。
(四)推進中醫藥+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基地、項目),培育一批康復理療、養生保健、科普研學等中醫藥健康旅遊品牌。發揮中醫藥壯瑤醫藥治未病的優勢,探索形式多樣的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模式,支持建設一批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機構,推進醫養服務綜合體建設;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範基地。
(五)加強中藥壯瑤藥產業保障體系建設。
健全完善中藥材及相關產品的第三方質量檢測體系、藥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鼓勵醫療機構、製藥企業優先採購中藥材示範基地和“定製藥園”生產的、可溯源的中藥材。建立健全中藥材生產、加工、運輸配送、倉儲和中藥飲片、中成藥全產業鏈質量追溯系統。建設完善一批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現代中藥材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符合中藥材現代化物流體系標準的初加工與倉儲物流中心。
|
1.中藥壯瑤藥資源保護工程。對50種廣西道地藥材的種質資源實行定期和專題普查,動態監測其價格、質量與資源量。梳理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廣西普查成果,建設普查實物庫、資料庫,編撰系列專著。出版《廣西中藥資源大典》縣卷、專題卷、民族藥卷等系列叢書。建立藥用野生動植物保護名錄。建設稀缺、貴重、道地、海洋藥材種質資源的就地和遷地保護基地,力爭建設1個國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東協地區2000種藥用植物物種,建立面向東協的藥用植物分子育種平台。建設藥用植物基因庫,開展廣西地產藥材100種原種保存工作。 2.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建設珍稀瀕危中藥材野生撫育、人工繁育基地。以“桂十味”道地藥材和31種區域特色藥材為重點,確定2個國家級、5個自治區級中藥材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建設10個區域性道地藥材優良種苗繁育示範基地,建設1箇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檢驗監督站,建設50—70箇中藥材示範基地和30個“定製藥園”。 3.推動中藥壯瑤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建設中藥材加工和飲片炮製技術工程中心,建設中藥炮製技術傳承基地。培育壯大廣西中醫藥龍頭企業,支持中醫藥產業園區建設,扶持中醫藥企業技術改造和生產研發基地建設。 4.中醫藥+健康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推進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勝地、西江生態旅遊帶建設,支持河池市大健康和文旅產業集群建設。遴選建設30個自治區級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和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範基地。 |
七、紮實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繁榮發展
(一)深入挖掘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精髓。
加強中醫藥壯瑤醫藥傳統知識收集保護,開展中醫藥古籍文獻挖掘整理。加強對名老中醫學術經驗、老藥工傳統技藝等的活態傳承,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學術傳承工作試點;開展民間秘方、臨床驗方挖掘研究,整理老藥工製藥、鑑定、炮製技術。
(二)弘揚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
持續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建設中醫藥科普專家隊伍,開展健康講座等科普活動。建設一批博物館、體驗場館、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利用媒體平台宣傳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方法。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豐富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形式。開展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監測。
(三)加強中醫藥壯瑤醫藥文物設施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對中醫藥壯瑤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分類保護,對項目實施生產性保護,對集聚區實施整體性保護,對瀕危項目和中醫藥壯瑤醫藥代表性傳承技術實施搶救性保護。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項目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四)發展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產業。
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與旅遊、養老、保健、休閒、娛樂等融合發展,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發展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產業。實施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精品行動,引導創作一批水平高、社會影響力大的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精品和創意產品,促進中醫藥壯瑤醫藥與動漫遊戲、旅遊餐飲、體育演藝等有效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服務。
|
1.中醫藥壯瑤醫藥活態傳承工程。開展當代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技術方法和臨證方藥挖掘整理和套用推廣。開展對民間中醫藥壯瑤醫藥技術方法的整理和利用。建立中醫藥壯瑤醫藥古籍資料庫。 2.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傳播與弘揚工程。建設廣西中醫藥博物館。力爭建設2個國家級中醫藥文化體驗場館,新增2—3個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推出5箇中醫藥優秀文化作品。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進校園、社區,遴選3批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進校園示範學校。建設30箇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開展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調查。 3.中醫藥壯瑤醫藥科普工程。在電視、網路、報紙等媒體推出一批中醫藥壯瑤醫藥科普節目、欄目。推出一批科普讀物及產品。建立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隊伍。 4.“十個一批”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內涵提升工程。開展推廣宣傳一批中醫藥壯瑤醫藥非遺項目、創作一批面向不同客群的中醫藥文化作品、舉辦一批有影響力的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傳播活動、支持中國小建設一批中醫藥校園文化知識角等“十個一批”文化內涵提升工程,提升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在海內外的文化影響力。 |
八、構建中醫藥壯瑤醫藥開放發展新格局
(一)開展國際創新合作。
支持中醫藥壯瑤醫藥機構“走出去”,與海外及港澳台地區,尤其是與東協國家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支持中醫藥海外中心、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和中醫藥國際文化傳播項目建設,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向海外傳播。鼓勵社會力量共建一批中醫壯瑤醫海外診所、海外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中外友好中醫醫院和中醫藥壯瑤醫藥產業園。開展中醫藥壯瑤醫藥國際教育合作,注重在實施“東協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畫”中相關專業領域的人才引進,加強中醫藥壯瑤醫藥國際人才培養交流合作。
(二)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爭創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利用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等平台,探索發展“網際網路+中醫藥貿易”。依託口岸建設藥材貿易加工區,做大做強中藥材專業市場,打造中國—東協中醫藥傳統醫藥貿易大通道;加強與泛珠三角區域、粵港澳大灣區合作。
|
1.中醫藥壯瑤醫藥開放合作項目。建設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傳統醫藥國際合作平台。建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中藥材貿易加工區和中國—東協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廣西)。建設桂澳道地藥材聯合創新研究中心和桂澳中藥質量研究聯合實驗室等項目。 2.中醫藥壯瑤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平台。豐富中國—東協傳統醫藥論壇、中國—東協傳統醫藥健康旅遊國際論壇等重大活動的舉辦形式,支持舉辦廣西中醫藥產業博覽會。支持中國—東協傳統醫藥科技創新研發平台建設。 3.中醫藥壯瑤醫藥海外弘揚工程。建設1—2箇中醫藥國際合作平台、2—3箇中醫藥壯瑤醫藥海外中心、2—3箇中醫藥壯瑤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基地。 |
九、全面深化中醫藥壯瑤醫藥改革
(一)建立完善評價體系。
建立符合中醫藥壯瑤醫藥特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強化中醫思維與臨床能力考核,將會看病、看好病作為中醫醫師的主要評價內容。研究最佳化中醫藥壯瑤醫藥臨床療效評價體系。完善中醫藥壯瑤醫藥科研評價體系,通過同行評議和引進第三方評估,建立有利於中醫藥壯瑤醫藥創新的激勵政策。
(二)完善價格和醫保政策。
完善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價格政策和中醫藥壯瑤醫藥醫保政策。探索符合中醫藥壯瑤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鼓勵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將符合條件的中醫壯瑤醫醫療服務項目和中藥壯瑤藥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三)推進公立中醫類醫院綜合改革。
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完善公立中醫醫院章程,推動三級中醫類醫院完善總會計師制度,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支持具備條件的三級中醫類醫院組建城市醫療集團。全面開展三級、二級公立中醫類醫院績效考核,強化結果運用。建立適應中醫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分級診療制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形成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就醫秩序。在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基本醫療服務總量滿足人民民眾需要、基本醫療費用保持平穩的基礎上,支持其提供商業醫療保險覆蓋的非基本醫療服務。
(四)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綜合改革試點工程。
支持防城港市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創新傳統醫藥產業發展模式。選取2—3個市縣開展中醫藥壯瑤醫藥綜合改革試點,為全面深化中醫藥壯瑤醫藥改革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發揮中醫藥壯瑤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帶動作用。
十、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始終堅持黨對中醫藥壯瑤醫藥的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作用,切實提高應對風險挑戰、領導中醫藥壯瑤醫藥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充分發揮自治區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領導小組的組織、指導和統籌協調作用,加強部門間聯動機制建設,形成促進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的合力。全區各級人民政府要將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列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地方規劃、年度計畫與本規劃的銜接。建立健全中醫藥壯瑤醫藥管理體系,明確承擔中醫藥壯瑤醫藥管理職能的機構,合理配置人員力量,提高管理部門的治理能力。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鼓勵行業組織承擔更多的公共服務。
(二)強化資金保障。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槓桿作用,強化各部門相關專項資金統籌使用,合理運用貼息、補助、獎勵、資本金注入等方式,落實好稅費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貸款向中醫藥壯瑤醫藥領域傾斜。
(三)強化信息保障。推動中醫醫療機構之間信息共享及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推進各級中醫醫療機構及中醫館健康信息平台規範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按照國家中醫藥局的部署要求,建立廣西中醫藥綜合統計制度。推進中醫藥產業數位化轉型,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
(四)強化法治保障。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條例》等法律法規,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式、責任法定化,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完善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監管機制。健全中醫藥壯瑤醫藥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機制,增強全民中醫藥壯瑤醫藥法治意識。進一步健全壯瑤醫標準體系,重點加強壯瑤醫循證醫學評價、臨床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範和療效評價標準的制定、推廣與運用。
內容解讀
《規劃》實現設區市三級中醫類醫院、縣辦中醫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建成一批中藥材示範基地、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範基地和“定製藥園”;推動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使中醫藥成為民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完善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價格政策和中醫藥壯瑤醫藥醫保政策。
內容介紹
《規劃》提出,未來5年,廣西將在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中不斷釋放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的潛力和活力,加快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標準化、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構建廣西特色的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體系、創新體系和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