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如要了解更多具體的信息請移步詞條“
廣東實驗中學”或者貼吧“廣東實驗中學吧”。
發展簡史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學校辦學
史可上溯至明末科舉貢院,1888年為廣東格致學堂,清末為兩廣
優級師範學堂附中,民國時期是
中山大學附中,解放後為
華南師院附中、華南師院附中廣州分校等,1987年正式命名為廣東實驗中學。這所坐落於廣州市區中心的學府,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毛澤東同志曾在
平山堂做《農工政策》的演講;魯迅先生也做過"人格與學識"、"救人與救國"兩場報告;
林基路等39位校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光榮犧牲;解放戰爭時期,"廣東學生愛國聯盟"的主要發源地和活動場所。建校以來,廣東實驗中學共培養了七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
中國工程院院士。
學校前身始於 1888年設立的廣東格致學堂,距今已一百一十多年。歷代 省實人秉承“愛國、團結、求實、創新”的校訓,形成了“以人為本,以德樹人,以質立校”的辦學理念。 建校以來 ,培養了包括
鄧錫銘、
黃耀祥、
范海福、
蔡睿賢、
姜伯駒、
岑可法、
鐘南山等院士在內的萬千優秀學子。 1999年以來,中考高考年年出“狀元”, 中考、高考各科平均分穩居廣州市前列,高考升學率近100%,先後有21人次成為高考總分和單科“狀元”,高分人數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多年來一直獲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2005年還榮獲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第一名。
師資隊伍
學校教師隊伍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292人,其中:特級教師9人,高級教師75人,一級教師110人。教師中有碩士研究生21人。學校名師薈萃,教師敬崗
樂業、為人師表的他們政治堅定,思想先進,學識淵博,精於教書,勤於育人,與時俱進、實驗創新。近五年來有20多位老師獲得省級以上榮譽稱號,他們不僅是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科研學術研究的骨幹力量。
廣東實驗中學近幾年高考年年出狀元,高考升學率達100%,其中,升重點大學的比例接近80% 。2004學年學校在全國、國際間乃至世界性的各類比賽競賽中共獲得16枚金牌(第一),其中,世界級金牌3枚,國際間金牌4枚,國家級金牌9枚,還獲得廣東省高考總分狀元。還獲得眾多省市級獎項。
正處於展式擴張和躍式發展期的廣東實驗中學,將遵循學生以教師為尊,教師以學生為友,學校以師生髮展為使命的發展基調,以崇尚卓越,追求一流為發展的信條,以公辦為主、公辦民辦相互協調為發展體制,把學校辦成涵蓋國小、國中、高中三大階段,實現一校多區的發展格局,凸顯實驗性、創新性、示範性的辦學特色,把學校辦成全國示範性學校和國際知名學校。
學校現有教職工 330人,其中特級教師12人、高級教師90人、一級教師160人、碩士研究生60人、
研究生課程班30人、國家級、省級骨幹培訓班60人。目前學校 形成了“一校兩區”的發展格局,國中校區 坐落在廣州市中山四路,高中校區位於 廣州市
荔灣區龍溪大道省實路 1號,占地188畝,建築面積 78000平方米 。高中校區已於 2006年1月通過了廣東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初評。
辦學特色
廣東實驗中學 一直 致力於教育實驗和教學改革,在教材教法試驗、考試評價改革等方面,大膽實踐,成績顯著,凸現了“實驗性、創新性、示範性”的辦學特色。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北京 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 全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全國創建“
平安校園”示範學校、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廣東省文明單位、連續 11屆廣東省直文明單位、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直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普教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綠色學校、廣東省貫徹實施《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學校、廣東省新課程改革樣本學校 。
隨著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全校師生員工又積極投身於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之中,大膽實踐,勇於創新,並已取得初步成效。我們相信,延續著 100多年的不平凡發展歷程、積澱著深厚的教育文化底蘊的廣東實驗中學,將 發揚優良傳統,不斷創新,憑著嶄新的教育理念,上下同心,一鼓作氣,躍式發展,跨越騰飛。
校徽
校歌
歷任領導
校 名 校長(校主任)書記 副校長(校副主任)
由中山師範學院教育系教授兼校主任
(1926-1934年缺資料待補)
省立中山中學
省立中山中學
陳濟棠(1935秋-1936上) 居勵今(1935-1936)劉克平(1935-1936國中部)
中山大學附中 居勵今(1936-1938)
溫盛湘(黨支部書記1937.9)
陳柏如(黨支部書記1938.8)
譚祖蔭、段錚(1943-1944)
司徒漢賢(1944-1946)
蕭錫三(1946-1947)
陳一百(1947-1949.10)
黃杏文(1949-1952)
華南師院附中 黃杏文(1952-1955)(兼支書1954-1955) 岑學乾(1952-1955)
岑學乾(1955-1957)
王屏山(1955-1957)
王屏山(兼支部書記1957-1960)
虞肯堂(1958-1960)
廣東實驗學校
梁嘉(名譽校長1960-1962)
雷英(1960-1962國小部)
張潔芬、
李慶余、劉蓮(1960-1962先後任校長)
華南師院附中 楊兆源(代校長1961-1962)
廣東實驗學校 劉蓮(兼支部書記1962-1968) 楊兆源(1962-1968)
雷英(1962-1968國小部)
陳進修、林忠誠(政委)
王彭、方炳輝(1968-1978,4人先後任革委會主任)
余敬奎(黨支部書記1978.3-11)
廣東實驗學校 劉蓮(兼支部書記1978-1984) 張雪馨(1978-1984)
蔡麗英(1978-1984)
余敬奎(1978-1984)鐘敏恆(1982-1984)
鄭啟植(1984-1988)
陳炎(1984-1988)
蔡麗英(黨支部書記) 馮思義(1984-1988)
鐘敏恆(1984-1988)
廣東實驗中學 馮思義(1988-1998) 陳千湛(1988-1993)
蔡麗英(黨支部書記1988-1992) 劉德煌(1988-1996)
楊海新(黨支部書記1992-1996) 楊海新(1993-1998)
禤錦科(1993-1998)
禤錦科(1998-2003) 陳樹本(1998-2003)
左春華(黨委書記1996-2003)
朱子平(1998-2003)
廣東實驗中學
鄭熾欽(2003-) 左春華(2003-)
左春華(黨委書記2003-) 李夏萍(2003-)
光輝歷程
廣東實驗中學的前身始於 1888年設立的廣東格致學堂,後改為兩廣優級師範學堂附中、附小(1910年)。1952年由
嶺南大學附中、中山大學附中、
華南聯合大學附中、廣東文理學院附中合併成為華南師院附中。1960年華南師院附中(廣州)先後易名為廣東實驗學校、廣州市六十中等,1987年定名為廣東實驗中學。為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
孫中山先生在1924年創辦
廣東大學(後改名為中山大學),學校決定將該年定為建校元年。附中學生經常出現在廣州學生運動的前列,成為運動的中堅力量。1925年
五卅運動後,中共旅歐總支成員熊銳回國,出任廣東大學教授兼附中主任,在青少年中大力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啟蒙教育,影響深遠。“新學生社”首先在校內建立支部小組,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廢除不平等條約!” 的口號。繼而成立了共青團支部。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變中,附中團支書袁德韻及學生李福潤、
陳國瑞、
胡炳基等被囚於
南石頭監獄,熊銳慘遭殺害,共青團員何鴻柱英勇犧牲。
1931年“九.一八”後,附中學生組織抗日宣傳隊,走上街頭,和憤怒的民眾一道查焚永漢路的日貨時,遭警察當局鎮壓,釀成震動全國的“雙十慘案”。1935年在北平“一二.九”運動的影響下,廣州學生開展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愛國鬥爭,附中學生四次匯入示威洪流。
1936年秋,中共廣州地方組織恢復活動,附中共有學生30餘人加入黨的地下組織,成立了黨的支部。並編輯出版了不定期刊物《游擊隊》。“中大附中青年抗日先鋒隊”成立於1937年12月26日,是全省成立最早的抗先隊基層組織。
1942年秋,附中復辦於
坪石鎮。1944年夏秋,日寇侵犯坪石,大學部的中共黨員和進步同學200餘人,分批前往
東江,參加抗日人民武裝東江縱隊。其中有附中學生12名。陸興焰老師及褚兆北同學則在坪石撤退中遭日寇殺害。
抗日戰爭勝利,附中回遷廣州後,附中學生積極參加了1946年的“一.三0”愛國民主示威遊行;1947年的“一.七”反對美軍暴行的示威遊行及“五.三十一”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示威遊行,附中同學一直出現在廣州中學生隊伍的最前列。在三年解放戰爭期間,附中共有進步學生30餘人參軍參戰,地下學聯成員發展至39人,約占學生人數的8%。
自1924年建校至1949年不完全的統計,附中師生共有16人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光榮犧牲,他們是:1925年至1927年任附中主任的著名共產黨人熊銳,共青團員何鴻柱;1934年8月犧牲的文化總同盟廣州分盟的六烈士中的
溫盛剛、凌伯 、賴 仿、
鄭挺秀、
譚國標;1934年犧牲於新疆的林基路;1941年10月在東莞縣絨旗墩被反動派逮捕而犧牲的
陳柏昌;1944年7月26日犧牲於
番禺植地莊戰鬥的衛國 、黎騰;1945年9月犧牲於
始興的洪佩蘭(女),1948年9月犧牲於廣寧戰鬥的陳文宗;1949年7月犧牲於東莞縣經口村的關漢芝;1949年7月犧牲於廣州市郊九佛的崔佳權。附中職員
黃凡元1946年參軍後,不久即在
西江地區
懷集戰鬥中英勇犧牲,48屆學生鄧荔 (地下學聯成員)1950年參加中山縣支前工作時因公殉職,被追認為烈士。他們的英名將永遠記載在附中的校史上。
中共廣東地方組織中的一些著名政治活動家和青年運動領導人,都曾在附中度過他們的青年時代,如1922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的現齡106歲的
譚天度同志,東江縱隊參謀長
周伯明以及省市的青運領導人
吳華等。歷史上的附中校園,也見證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1925年8月,毛澤東曾到附中演講《工農政策》;大操場上聚集過參加“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的遊行隊伍;解放戰爭時期,還成為廣州歷次學生運動的集結所。熱愛
祖國,關心
政治,鑽研科學,追求真理,成為附中的傳統。廣東實驗中學是具有
光榮革命傳統和風尚的學校。
名校友
“為祖國多貢獻,為母校增光彩”的榮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工程院院士的七位校友:
蔡睿賢 中國科學院院士
范海福 中國科學院院士
岑可法 中國科學院院士
姜伯駒 中國科學院院士
鐘南山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鄧錫銘 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耀祥 中國工程院院士
兩位博士後:
宋烈昌博士後
范汕洄博士後